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的中医药研究生教育
——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8-03-22吕东勇邝卫红鄢来均罗向晗钟小文吴洪江任金玲

关键词:学位高水平双一流

吕东勇 邝卫红 李 剑 鄢来均 王 宏 罗向晗 朱 磊 钟小文 吴洪江 任金玲 曾 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决策。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纳入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根据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学科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此同时,在上海、江苏、河南等20多个省份提出了高水平大学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方案,中医药学科也不同程度纳入了地方支持的“双一流”建设,无疑将极大的推动中医药的快速发展。

一、双一流建设为中医药的发展带了巨大的机遇

“双一流”建设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的提供了新机遇。进行人事、科研等体制改革,政府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2015年以来,广东省先后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高水平大学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关于深化广东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落实和扩大高校在财务、人事、科研等方面的自主权。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改革既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也形成了强大的外在推动力。中医药院校以此为契机,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释放内部活力,稳步推进,破除阻碍发展的旧机制,形成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双一流”建设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从2015年起,广东省连续3年将安排50亿资金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2015年、201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重点学科接受广东省政府超过1亿元资助。同时,在“双一流”建设的影响下,市、区等各级财政、行业企业、社会捐赠等资金投入也有增加。大量资金的投入无疑是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强心剂,激发导师和研究生的科研热情,打破固有利益集团的限制,是研究生教育改革措施落实的坚实后盾。

二、研究生教育是中医药“双一流”建设的主力军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的结合点。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高水平大学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两大核心任务。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也应该积极承担起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历史责任,以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果为目标,摆脱目前中医药学科在国内外学科中弱势地位,提高中医药学科影响力和话语权。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地。本科教育是基础,研究生教育则代表了高校人才培养高度。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是纳入“双一流”建设的必要条件。人才培养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任务和考核指标之一,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作为知识密集型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行业前沿知识与技能,拥有国际高端视野,是行业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是为产业结构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关键。

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力量。研究生培养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相统一。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设计者之一,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发现科学问题,查阅文献,撰写科学研究方案;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组织者和一线工作者,购买实验器材,参与实验的全流程;研究生是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贡献者,高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往往都有研究生的身影,不少研究生也是专利的申请者。

在某种程度上,研究生教育质量关系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成败。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必然带动高校科研水平,是高校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群的基础。因此,没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一流的科研,拔尖创新人才也无从谈起[1]。

三、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服务“双一流”建设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一些做法向同行介绍如下:

1.招生方面,建立科学的招生指标分配办法

研究生招生指标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资源之一,是研究生培养二级单位和导师关注的焦点。2016年,我校制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管理办法》,以科研创新为导向,根据研究生培养二级单位的科研经费、研究生公开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就业率等情况,分配研究生招生指标。学校建立了标准化量化的招生指标分配体系,使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有据可依,结束了过去仅仅依靠招生规模、导师数量等“资历”“数量”分配招生指标的历史,初步解决了研究生教育重“招生”轻“培养”的问题。研究生招生指标向科研水平高、培养质量高、就业率高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倾斜。引导二级单位、导师吸引优秀生源,注重研究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考虑学科差异,达到资源最佳配置。调整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招生比例,大幅提高了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

2.培养方面,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课程学习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起着全面性和基础性的作用[2]。2015年,我校制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坚持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的原则,突出学科在研究生课程中的主导地位,依据研究生学位层次、类型的特点,增加开设短而精的课程和模块化课程,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课程体系。严格审查新设课程,加强课程教学评价。学校对已设置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价,保证课程符合培养需要、保持较高质量。对不符合培养需要课程进行了重新审查,淘汰了一批研究生课程。提高新开设课程准入标准,严格课程遴选程序,召开专家论证会,遴选了一批新的研究生课程。加大研究生课程投入,大幅提高研究生课程课酬标准,提高了教师给研究生授课的积极性。鼓励名家授课,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要带头为研究生授课。提升研究生培养单位办学自主权和办学责任,完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与水平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依托学校国际化资源,加强与国外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利用国外平台,拓宽学生国际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科研素养,促进高水平成果的产出。进一步扩大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送出去”战略,学生申报出国交流学习的热情也持续高涨,2016年14名研究生获得学校资助出国学习交流,每名研究生每年资助10万元生活费用。研究生国际交流学习的质量不断提高,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向我校研究生伸出了橄榄枝。

3.学位方面,提高学位授予标准和导师遴选条件

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标准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依据。2014年,我校修订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公开发表期刊论文成为学位申请的基本条件之一,更加突出了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了学位授予标准。同时学校颁布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查重检测、统计学检测等办法。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检测等措施,保证了学位论文评阅过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杜绝了学术不端行为,明显提高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在2015年中国期刊网《中国博硕学位论文引证报告》中,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总被引用频次居全国医药卫生类首位,在2015年广东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查中我校的学位论文抽查合格率100%,是广东一本学校中合格率100%的两所高校之一。

导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关键因素。导师的学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3]。在2014年修订《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基础上,2016年我校再次修订了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研究生导师须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较高的学术造诣,更加突出导师学术创新能力的考察,新遴选导师科研经费等要求明显高于全国同行院校。

2015年,修订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导师的管理、培训和考核,明确导师在录取、培养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明确了导师第一责任人具体职责,划出了导师学术道德与创新能力红线,如指导研究生学术论文或学位论文存在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即认定导师岗位责任事故,暂停招生。

4.思政方面,最大程度调动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奖学金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向作用。2014年以来,连续两次修订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更加突出评比中量化标准,更加突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研究生获得奖学金的门槛节节攀升,发表2篇SCI论文成为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基本条件。

为更进一步鼓励研究生学术创新,激励研究生多出高水平成果,2016年学校制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学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对优秀研研究生学术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对发表在《Science》、《Cell》等国际著名刊物的论文或被SCI(SCIE)、EI期刊收录的论文予以奖励,2016年我校研究生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3篇,累计影响因子239.3,奖励研究生140多万元。

5.博士后工作,建立博士后绩效工资制度

博士后是高校不可忽视的科研力量。为进一步规范博士后人员管理,提升博士后人员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博士后人员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学校发展储备优秀人才。2016年,学校制定了《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博士后管理办法》,博士后人员薪酬与SCI论文发表、获得基金资助相关,博士后人员年度考核优秀最高年薪16万元并优先聘用,打破了过去博士人员固定年薪制,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

四、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考

“双一流”建设是万众期待,建设的成果也将受到各方关注。根据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考核目标,到2020年,重点学科所依托主干学科的排名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或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前三名或前10%,还有引进全职“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等人才。学科排名、科研课题、引进人才等科研量化指标是目标考核的重点。因此,科研课题与科研成果奖励、学术论文特别SCI论文发表等是中医院校追逐的焦点,但是国内外通行的学科评价标准是否适合中医药学科值得商榷。中医药学科作为中国特色明显的学科,探索更为全面反映学科特色的评价标准也应是努力的方向。

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比例失调。在强大的科研压力下,学术学位研究生作为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主力,其招生数量高校需求强烈。但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却更为灵活。由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中医专业的优秀生源也往往集中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因此,这也引起高校科研需求与学生期望之间的矛盾。

[1] 陈帝昂,陈佳,郭静,等.医学研究生多层面学位论文保障机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S1:4-6.

[2] 黄传毅,黄俭.基于价值取向分析的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7):42-47.

[3] 赵锋.浅谈导师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100-102.

猜你喜欢

学位高水平双一流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