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探析
2018-03-22吴翔,张舒
吴 翔 ,张 舒
(1.南京江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一、引言
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来说,最为基础的工作就是德育工作,这也是学校工作的根本。新媒体出现后,以其特有的快捷性、时效性、多彩性加剧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在新媒体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质量,班主任应当充分运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二、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运用移动、网络和数字技术产生的新的媒体形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手机的普及,人们对电视、广播和报刊等传统媒体的需求已经逐渐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新媒体成为了人们数字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广泛的参与性和灵活的互动性,因此其影响力超过了任何传统媒体,对于在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1. 充分利用新媒体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现实需求
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智能手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构建的虚拟空间,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的第二空间,大学生在这个空间中所面对的不再是由原子所构成的可触摸、可感觉到的物理世界,而是由许多虚拟事物构成的信息世界。目前,在校大学生在这种“虚拟空间”和“虚拟生活”的影响下,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种影响有其两面性:一方面是增强了在校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另一方面也对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及时掌握新媒体背景下德育工作的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合理运用新媒体,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2. 充分利用新媒体有利于形成道德教育的合力
教育合力顾名思义,就是集聚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即是指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力量的相互联系、协调和统一,形成基于家庭教育的,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共同育人力量,最终使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教育一体化,从而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在这三种教育力量中,学校教育作为主体,其合力主要来自于学校内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大学生德育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份,可以通过德育系统中各要素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性和广泛参与性等特征,突破了过去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时间障碍和空间障碍,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方式与互动形式变得多样化,大大提升了师生间交流的效率,也使得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利用新媒体背景进行德育教育,将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3. 新媒体自身的积极作用
新媒体有利于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式。由于新媒体蕴含着平等、共享和开放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交往中的社会等级观念,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平等和共享意识。开放的新媒体还可以使大学生易于接触到世界上先进的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拓展其思维空间,为培养其超前思维和创新思维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由于新媒体携带有大量的繁杂信息和多元化的价值观,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复杂的道德认知、判断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其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
三、新媒体背景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谓是前所未有,大学生德育工作在此环境下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德育工作已成为新时期职业院校班主任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总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新媒体创设的虚拟与现实交叉并存、信息传播良莠不齐、价值观多元化的环境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1. 班主任德育工作方式较为单一
我国很多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基本上是在传统媒体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观念与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有不小的差异,这些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往往采取比较单一的方式,其效果也不尽如意人。例如,一些班主任对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严格加以限制,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导致德育工作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一些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够到位,尤其对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认识不准确,无法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有效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很难真正适应新媒体环境对德育工作提出的要求。
2. 网络负面信息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海量的信息流中,一部分负面的信息对大学生有消极的影响,使得班主任管理工作困难较大。[1]由于职业院校部分大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之中,班主任在运用新媒体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群“低头族”。此外,一些学生网瘾较重,网络媒体上的不良信息,给这些学生的认知、行为以及价值倾向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使得职业院校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诸多的难题。在此背景下,如果不采取措施,职业院校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预期成效,反而还会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 新媒体依赖现象的影响
目前,在高校中,大部分班级、学生团体都会利用 QQ 、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开展互动、交流思想、进行管理。新媒体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对于手机与网络的依赖也很明显,例如,上课时会不由自主打开手机看QQ和微信;一旦忘带手机或手机没电就会感觉不安。在数字化生存时代,多元化的信息生产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网络中的人就容易处于一种道德无序的状态中,导致行为上无所适从、随波逐流。这些都给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四、新媒体背景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1. 丰富德育工作的形式
在德育工作中,要将新媒体引入课堂,让学生更直观地去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形象感知教育的内容与意义。要利用新媒体在视听传达上的优势,综合使用图片、视频、文字等介质,让教育更有感染力,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录制视屏、组织问卷调查、进行网络投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 组织多元化的校园活动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为便捷,同时也使得职业院校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生活更为丰富[2]。为了使学生自身的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班主任可以充分运用新媒体组织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例如,可以组织微博原创大赛、校园DV设计大赛、校园微小说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健康有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3. 创新德育工作的理念
目前,职业院校的大学生普遍为“95”后,性格活泼、个性鲜明,这些学生在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上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比较反感。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班主任应当根据新媒体的优势和特性,利用新媒体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相关的德育工作。例如,班主任可以使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样的交流方式有助于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使得学生更容易向教师敞开心扉,也使得班主任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态。但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要把自己的身份放低,要和学生成为好朋友,要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要保持亲和力。例如,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经常向学生分享一些信息,这样的德育工作是隐性的,但其效果往往很不错,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3]。
4. 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我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来源更加开放和丰富,因此,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杂乱资源的时候有准确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析错误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班主任还需要提高主动跟进形势的意识,具有开放的心态及敏锐的嗅觉,在教育中利用实时新闻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将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
5. 加强信息发布方面的监管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大大拓展,时刻处于一个开放的舆论环境之中,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网络上接收和发布信息。毫无疑问,一些错误和虚假的信息容易给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并且由于辨识力较弱等原因,一些学生又将这些不良信息进行转发。在此背景下,班主任可以通过构建班级微信群、QQ群等方式对学生发布信息的动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4]。此外,职业院校班主任还应当了解学生迫切关心的信息内容与热点话题,尤其是要掌握这些信息背后的真相,及时召开相关的主题班会,将正确的、正面的信息告知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事件的真相,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的思想。
五、结语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勒夫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掌控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在新媒体背景下,职业院校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引导者和执行者,必须要全面了解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工具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当前,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班主任德育工作方式较为单一,有的教师对新媒体在认识上还有所偏差。基于此,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应当积极创新,组织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德育工作理念,提升自我内涵,加强信息发布方面的监管工作,以求更好地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德育工作,使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