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主持人:张晶
2018-03-22
张晶,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美育与文明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辽金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育联盟副主席、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会理事等职。主要致力于古代文论、文艺美学等学术研究领域。出版有《美学的延展》《艺术美学论》《神思:艺术的精灵》《辽金诗史》《辽金元诗歌史论》等十余部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哲学研究》《文艺研究》《现代传播》《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百余篇。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成果奖二十余项。
主持人语:今天的知识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概念的生产。英国学者雷蒙·威廉斯曾在关键词研究中发现,一个时代往往会有一些彼此关系密切的概念同时出现,它们构成了一个关键词的结构,由此深刻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和文化,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地图。在当今学术界,“重识”“省思”“重构”就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是构建当代知识地图的重要坐标。它们适应当前语境,创新解读视角,丰富认识维度;它们坚持“发明的传统”,视传统为活在当下并焕发生命力的动态事物而非僵化存在,重新确立与传统的某种联系,为趋近历史真相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此背景之下,《永嘉学派的学术渊源》《鲜卑部落联盟的分期与特征分析》《寡断与掣肘:朝廷决策视角下的同文馆之争》对既往研究史料、契入视角、研究进路进行多方位的突围,对相应的思想史、民族史和政治史进行了重识、省思与重构,实现了多维度、宽视野、系统性的理论探索。
《永嘉学派的学术渊源》一文从永嘉学派学术思想史的维度上对之阐释,突破了狭隘的地域限阈以及对永嘉学派的事功偏见来解读永嘉学术及其发展,重识并重构永嘉学术与传统儒学的学术承继关系、永嘉事功学术思想及其定位等重大学术问题。论文认为,永嘉学派自王开祖开学风之先,而后历经元丰太学九先生引洛学入两浙,郑伯熊、薛季宣中兴永嘉学术以及叶适集大成等几个阶段。在此期间,其学术旨趣由早期的“必竞省以御物欲”转向后期的“必弥纶以通世变”。深入考察永嘉学派的发展,可以得出关于永嘉学术的两个重要论断:其一,永嘉学术代表了儒学在两浙路的最早承继与发展,在其本质上,永嘉学术并非狭隘的地域性学术思想,其兴起与发展所开启的既是浙学发展的新气象,也是两宋以来传统儒家之继承与发展的新气象;其二,永嘉学术的事功思想虽然在薛季宣时代才得以明确,但王开祖、周行己等早期永嘉学者的思想中就已经内蕴了事功的学术取向。尤为值得强调的是,永嘉学术的事功取向并非狭隘的功利主义,它与儒学传统的合“内圣”与“外王”的义利观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永嘉学派的兴起、发展的过程是诠释有宋以来两浙之地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发展的极重要文化资源,它既生动地展示了浙学在其兴起的文化起点的样态,又从永嘉学术发展的维度描绘了有宋以来传统儒学承继的学术图景。永嘉学术与朱子学、陆王心学的相互辩难也在特定的维度上呈现了当时中国思想史的整体状况,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值得深入开掘的价值进路。
《鲜卑部落联盟的分期与特征分析》一文探讨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部落联盟的发展过程,认为鲜卑部落联盟从发展历程上可分为早期鲜卑部落联盟、晚期鲜卑部落联盟和部落联盟国家三个阶段。早期鲜卑部落联盟以一位英雄为中心建立,包括檀石槐部落联盟和轲比能部落联盟,部帅由全体部民选举产生,部落的权力属于全体部民;晚期鲜卑部落联盟以部落为中心建立,包括拓跋部落联盟、乞伏部落联盟、秃发部落联盟和吐谷浑部落联盟,部帅被禁锢在中心部落部帅家族之中;部落联盟国家则是在晚期部落联盟基础上建立的行国,部落联盟的部帅演变为封建君主,加盟部落的部帅则演变为国家官僚。部落联盟是人类跨越文明国家门槛的准备过渡阶段,它的内在形态和进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国家发展的轨迹和属性,对鲜卑部落联盟的研究不仅是对鲜卑早期历史的重识,更对重构整个鲜卑历史发展历程和中古民族融合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寡断与掣肘:朝廷决策视角下的同文馆之争》一文关注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这一晚清政治决策的重大事件。既往学界在讨论晚清政治决策时,习惯于以“保守派”“洋务派”等派别之争为视角,而该文不拘泥于成说,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省思的基础上,从寡断与掣肘的角度出发,把争论看成是清廷添设天文算学馆决策过程的一个部分,在此语境下来重识天文算学馆招生受挫的深层次原因,重构对同文馆之争的认知,为大家认知同文馆之争提供一个全新视角。论文认为,由于垂帘听政决策体制存在天然的不足,洋务派和顽固派对王朝中兴所持的理念对立,致使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决策一波三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决策体制不健全,既有的体制未得到遵循;清廷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决策中心;招生方案设计不当危及了顽固派的利益,成了决策争论的焦点;奕缺乏智囊人物应该具备的素质;慈禧作为皇权的代表,理论上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却缺乏对时局的分析、把控、决断能力;倭仁缺乏处事能力,是不堪重用之才。这一切最终导致洋务派和顽固派在这场决策争论中都没有取得任何好处,同时皇权的威严也遭到了损害。朝廷的决策水平是晚清洋务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从决策角度来考察同文馆之争对研究晚清洋务运动的兴衰也极具借鉴意义。
唯有重新发现,方能趋近本质,进而启示未来。这组稿件,秉承重识、省思、重构的研究进路,对永嘉学派的学术渊源、鲜卑部落联盟的分期与特征分析、朝廷决策视角下的同文馆之争进行研究,为重新理解和解释相应的思想史、民族史、政治史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和富有价值的理论补充。特此推荐,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