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全力推进“1+1”对口帮扶工程和民族乡镇发展

2018-03-22/马

民族大家庭 2018年1期
关键词:回族土家族对口

文 /马 萍

2017年是湖北省开展“1+1”对口帮扶工程10周年。10年来,各省直单位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着眼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各族群众共同富裕,认真履行对口帮扶责任,投入资金、投入精力、投入感情,12个民族乡镇主动沟通、积极争取、敢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民生大为改善,各族群众普遍感受到了“1+1”对口帮扶工程带来的实惠。

认真总结“1+1”对口帮扶工程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坚定加快民族乡镇发展的必胜信心

10 年来,“1+1”对口帮扶工程运转良好,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民族乡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截止到2016年底,湖北省12个民族乡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0.95亿元,比2007年增长61.7亿元,增幅204.69%,财政收入从4707万元,增长到2.9258亿元,增幅达21.58%。不少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都十分抢眼。沔城回族镇2016年完成工商税收3932万元;实现出口创汇4273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39元,即使放在仙桃市这个全国百强县(市)内也位居中上游。潘家湾土家族乡、下谷坪土家族乡等乡镇因地制宜,发挥政策优惠、生态美好和民族特色的优势,大力发展茶叶、高山蔬菜、生态旅游和电子商务等绿色经济,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群众增收致富。

——民族乡镇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0年来,12个民族乡镇主要民生指标直线上升,各族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获得感不断增强。2016年,全省民族乡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94元,增幅达到234.66%,特别是周郎嘴回族镇、潘家湾土家族乡等乡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当地平均水平和全省平均水平。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2016年全省12个民族乡镇建有中小学65所,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新建乡镇图书馆、文化站60个,是10年前的3.5倍,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2.1%,比2007年提高35个百分点;卫生医疗养老事业不断完善,新建乡镇卫生院(诊所)38个,增长了84.4%,新增医疗保险参保人员127932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89.56%,比10年前提高约42个百分点,其中湖北口回族乡和潘家湾土家族乡达到100%;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94059人,比10年前提高32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实施“1+1”对口帮扶工程,民族乡镇基础设施日新月异,乡容村貌焕然一新。10年来,全省12个民族乡镇通自来水、公路和互联网的家庭分别增加28323户、32260户和22967户。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转运处理、乡村环境整治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其中,以九里回族乡、老湾回族乡等为代表的平原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农村“三通”比率达到100%。各地特色村寨建设渐成规模,这些特色村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而且发展成为民族文化旅游景点,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在各族群众发挥创造力、改善基础设施水平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以“现代愚公”魏登殿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2017年4月,湖北省委专门下发通知,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向魏登殿同志学习。魏登殿还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这是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骄傲。

——精准脱贫全面发力,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1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纳入中心工作,不断提高站位,凝聚力量,强化措施,千方百计谋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异地搬迁、金融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逐步减少贫困发生率。同时,狠抓公共教育服务,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素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精准脱贫工作成效明显。10年来,全省12个民族乡镇共减少贫困户12438户、贫困人口42506人,贫困发生率比2007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九里回族乡、沔城回族镇、铁炉白族乡等乡镇贫困人口数均在千人以下,芭蕉侗族乡、晓关侗族乡、长潭河侗族乡等乡镇减贫人数最多,均为万人左右,卸甲坪土家族乡、周郎嘴回族镇等乡镇减贫幅度很大,减贫成效显著。

10年来,“1+1” 对口帮扶工程不断探索,扎实推进,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四条。

领导重视,机制完善。一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多次研究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工作。2014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民族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把民族乡镇、民族村纳入县(市、区)区域发展规划统筹部署、优先安排,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帮扶力度。完善省直有关单位‘1+1’对口支援民族乡镇、民族村制度”。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十分关心民族地区发展,省委书记蒋超良,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省委副书记陈一新,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尔肯江·吐拉洪,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艳玲等先后到民族地区或民族乡镇进行专题调研。全省“1+1”对口帮扶工程10周年座谈会暨民族乡镇脱贫奔小康经验交流会议筹备期间,尔肯江·吐拉洪同志和省政府分管副省长郭生练同志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深入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做法,强化薄弱环节,将开展全省“1+1”帮扶工程10周年的情况和此次会议情况向省委常委会作专题报告。二是各省直单位倾力帮扶。开展对口帮扶工程以来,各单位讲政治、顾大局,主要负责人冲在对口帮扶工程前线,湖北省财政厅连续三任厅长多次到所帮扶的潘家湾土家族乡、卸甲坪土家族乡调研,部署推进帮扶工程项目进展,并要求省财政厅全员参与,每个处室都参加对口帮扶工程;湖北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均深入到对口帮扶的民族乡镇开展调研,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三是对口帮扶机制日益完善。各对口帮扶单位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建立了联络机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并把对口帮扶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年度考核内容,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各民族乡镇积极联系沟通,争取更多支持,全面推进了对口帮扶政策的落实落地。

科学谋划,注重民生。一是因地制宜,深度挖掘民族乡镇优势资源,培育市场竞争优势产业。湖北省财政厅依托潘家湾土家族乡、卸甲坪土家族乡民族文化和自然条件优势,累计投入14568万元,打造绿色蔬菜基地和土家民族文化旅游项目;湖北省发改委结合潘家湾土家族乡实际,发展飞地经济,招引2个工业项目落户,增强了该乡内生发展动力。二是深谋远虑,精心布局,解决民族乡镇长远发展难题。湖北省发改委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把对口帮扶乡镇纳入湖北省以工代赈建设规划、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湖北武陵山试验区规划和湖北武陵山、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等专项规划,谋划对口帮扶乡镇长远发展;湖北省林业厅立足下谷坪土家族乡、铁炉白族乡林业资源优势,投入590万元开展林业产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各帮扶单位普遍针对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情况,帮助民族乡镇开展扶贫搬迁工程。三是关注民生,贴近民心,帮扶工程项目重点倾斜到民生领域。湖北省教育厅与仙桃市、沔城回族镇拟定了《沔城镇2015-2017年教育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配套预算项目资金280万元,全面升级沔城回族镇教育软硬件设施,打造沔城教育高地;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累计投入393万元支持老湾回族乡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医疗诊所的全覆盖,大大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湖北省民政厅充分发挥帮扶救困的职能,先后投入资金950万元,解决了芭蕉侗族乡、卸甲坪土家族乡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福利事业资金不足的问题,给最需要关爱的人民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加大帮扶,培植特色。一是帮扶力度到位。10年来,各省直单位认真履行帮扶责任,结合实际,从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支持民族乡镇发展。先后为民族乡镇引进项目413个,直接帮扶资金4.8亿元,间接带动16.1亿元帮扶资金落地,有力促进了全省民族乡镇发展。二是注重开展精准帮扶。各帮扶单位围绕民族乡镇社会事业建设实际,解决了各乡镇最迫切最实际的困难。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先后投入7238万元,帮助九里回族乡、湖北口回族乡实施 “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工程”“村村通客车工程”和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解决当地各族群众出行难问题;湖北省水利厅支持老湾回族乡、周郎嘴回族镇专项资金2100万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农田灌溉建设项目19个,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81万亩,为17686人解决了饮水安全难题;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根据长潭河侗族乡和晓关侗族乡的实际,先后投入12076万元,实施土地整理和低丘岗地改造项目18个,共改造农田3776.48公顷,惠及2乡38村,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注重培植特色产业。湖北省农业厅对口帮扶晓关侗族乡和长潭河侗族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67万元,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清洁能源建设、农机补贴、科技培训等领域,打造了精品高山茶叶产业基地;湖北省旅游委结合下谷坪土家族乡资源优势,支持下谷坪乡旅游专项资金250.77万元,开发全域乡村旅游,协调神农架旅游集团引进旅游开发项目10个,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宣传推介,成功打响了下谷坪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多方参与,形成合力。10年来,“1+1”对口帮扶工程形成了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省民宗委综合协调,各厅局大力支持,地方高度重视,乡镇积极作为,群众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加强协调推进力度。10年来,湖北省民宗委坚持每年召开1次全省“1+1”对口帮扶工程现场会,听取帮扶单位和各民族乡镇的意见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帮扶力量整合。各单位注重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协调配合,尊重当地各族群众意愿,从当地实际和需求出发安排项目、资金,解决实际问题;各帮扶单位加强本部门各处室之间的力量整合,集思广益,合力攻坚,保证了帮扶项目和资金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三是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乡镇发展。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加强对民族乡镇的倾斜和支持,荆门市和钟祥市创新帮扶九里回族乡“2+1”结对帮扶机制。荆州市、松滋市把卸甲坪土家族乡纳入到深度扶贫困难乡镇,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各级党委对12个民族乡镇干部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涌现出来的大批优秀干部都得到了提拔重用,切实体现出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帮助、支持和重视。

充分认识支持民族乡镇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力推进“1+1”对口帮扶工程再上新台阶

支持帮扶民族地区和民族乡镇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客观需要。在省直单位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湖北省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湖北省民族乡镇经济发展总体较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扶贫攻坚任务繁重的局面仍然存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认清形势,强化责任,不断增强支持民族乡镇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各省直单位要积极履行对口帮扶责任。10年来,“1+1”对口帮扶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实施“1+1”对口帮扶工程是一项政治工作,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交付的光荣的政治任务,一定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坚持主动作为,加大帮扶力度,拓宽帮扶渠道。要把“1+1”对口帮扶工程作为落实湖北省“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增强对口帮扶工作的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要创新对口帮扶机制,细化对口帮扶责任,学习借鉴一些省直单位做法,积极探索各单位各处室全面参与对口帮扶工程、一个处室对口帮扶民族乡镇一个村的制度;要加强产业帮扶、项目帮扶、科技帮扶,增强民族乡镇自我“造血”能力。

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支持民族乡镇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法定责任,特别是有关县(市)党委和政府,一定要落实好主体责任。要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化对口帮扶工作内涵和机制,探索建立市(州)、县直机关对口帮扶民族乡镇各村、贫困户制度。可以借鉴学习荆门市、钟祥市采取“2+1”联合支持九里回族乡的经验做法,完善配套市、县级民族乡镇发展资金,并逐年增加投入。各市县党委和政府及民族工作部门、相关部门都要加强与对口帮扶单位的沟通联系,帮助指导乡镇积极争取项目,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推进帮扶项目落实落地。

各民族乡镇要切实强化项目争取和落实力度。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抓住机遇,立足本地,明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找准项目的突破口、针对性和目标性。要加强向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汇报争取工作,争取县(市)党委和政府集中资金、项目支持本乡镇发展。要积极向对口帮扶单位汇报工作,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提早谋划,提前把帮扶需求纳入帮扶单位年度计划和项目笼子,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建议乡镇党政负责人每季度或半年到帮扶单位汇报1次工作,密切相互联系,推进帮扶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各乡镇要强化落实力度,充分调动各族群众参与对口帮扶工程的热情,减轻项目实施阻力,协调推进“1+1”对口帮扶工程的项目早立项、早落地、早完成、早受益。要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项目资金、散居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和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让帮扶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

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积极争取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加强领导。湖北省民宗委将定期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全省民族工作情况和“1+1”对口帮扶工程进展情况,提请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研究民族地区发展工作,召开全省民族乡镇工作会议暨“1+1”帮扶工程推进会,强化省委、省政府领导。二是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湖北省民宗委将进一步发挥综合协调、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加强“1+1”对口帮扶平台建设,协调各对口帮扶单位加大支持帮扶民族乡镇发展力度,为各单位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做好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好民族乡镇和各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各民族乡镇争取政策、项目、人才和资金等发展资源。三是要完善信息报送和工作通报机制。各帮扶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湖北省民宗委,便于掌握情况,联系工作。省民宗委政策法规处要主动积极与各单位联系,及时掌握情况、信息,各帮扶单位、乡镇和相关民宗局要及时向省民宗委报送“1+1”帮扶工作和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以及年度计划、总结和工作进展等情况。湖北省民宗委要总结各地各单位的经验做法,将重要信息及时报告省委、省政府,请省委、省政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还要建立工作通报机制,适时通报近10年和今后每年各省直单位和各地开展“1+1”对口帮扶工程的情况,以利于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动“1+1”对口帮扶工程走向深入。

(注明:本文为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萍在全省“1+1”对口帮扶工程10周年座谈会暨民族乡镇脱贫奔小康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本刊有删减。)

猜你喜欢

回族土家族对口
Dancing for theDead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土家族情歌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