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
2018-03-22苏亚轩
文 | 本刊记者 苏亚轩
本文根据陈湘球在能源商学院上的讲课整理
2017年11月19日,王毅在内比都与缅甸国务资政兼外交部长昂山素季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中方视缅方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两国优势互补明显,合作潜力巨大,中方愿根据缅国家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与缅方共同探讨建设北起中国云南,经中缅边境南下至曼德勒,然后再分别向东西延伸到仰光新城和皎漂经济特区的“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形成三端支撑、三足鼎立的大合作格局。
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中缅管道就是中缅两国合作成功的发展项目之一。
先导示范的作用
目前,中国约有五分之四的进口原油必须途径马六甲海峡。
从2003年年底开始,我国领导人意识到,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我国必须要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的建设和维护开展调研、论证和比选工作。
2004年4月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法戈宣布,美军方将制定名为《区域海事安全计划》的反恐新方案。根据计划,美国将向马六甲海峡派驻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以防止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的行动似乎应证了我国领导人对“马六甲困局”的担忧。
然而,中缅油气管道成功避开马六甲海峡,实现了将来自中东地区的油气,从缅甸经陆路直接输送到中国。
2013年7月28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2015年1月28日,中缅原油管道试投产暨马德岛港预开港投运仪式在缅甸仰光举行。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其中天然气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国内全长1727公里,所经地段地质构造复杂,需要穿越多道河流、海沟和高山。
将上述接枝聚合物与同一种SAN树脂共混,保持共混物中橡胶质量分数都为20%,分析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如图3所示。随着接枝率增加,橡胶粒子接枝层厚度逐渐增加,接枝率在30%~60%范围内共混物冲击强度出现峰值。
随着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的建成投运,我国开辟印度洋能源通道的构想正逐步实现。
数据显示,中缅原油管道每天的输量是20万桶(相当于通过马六甲海峡总运输量的2.7%);中缅天然气管道每年的输量是0.14 Tcf(相当于通过马六甲海峡总运输量的11.6%)。
截至2017年10月31日,天然气管道项目实际完成投资支出16.13亿美元,按照缅甸7.37%的投资计算,缅甸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已经回收了全部投资,每年可以达到将近5200万美元的收益。
原油管道进入运营期后,同样将为缅甸带来丰厚利润。而这就是“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时强调,深化务实合作,推动重点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推进经济走廊、基础设施、经济合作区建设等合作。中方愿继续为缅甸国内和平进程提供必要协助,双方要共同努力维护中缅边境安全稳定。中方愿意同缅方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昂山素季则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本地区和世界带来和平、和解、繁荣。加强经贸、农业、基础设施等合作。缅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
缅甸2012电网项目使用率及2030新建电网项目预测(按领域划分)
中缅经济走廊
在中缅管道合作成功之后,不少其他横跨中缅两国的建设项目也正在逐步落实。
2015年12月30日,缅甸皎漂经济特区招标审查委员会在内比都宣布,由中国中信集团、中国招商局集团、中国港湾、中国天津泰达、中国云南建工和泰国正大集团组成的中信联合体中标皎漂经济特区深水港和工业区项目正式成立。
据中信联合体的初步安排,皎漂经济特区深水港项目包含马德岛和延白岛两个港区,计划分四期建设,总工期约20年。规划入园产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建材加工、食品加工等。
在能源建设方面,中缅两国也有其他合作。
截止到2015年底,缅甸已经投产并正在运行的各类发电站43座,总装机容量5089MW,其中水力发电25座占67%、天然气发电17座占28%、燃煤发电1座(由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承包,2004年投产)占3%,再生能源2%。目前没有超高压等级(330~750kV)的电网,电力损耗达30%。
缅甸全国仅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有电力供应,农村地区缺电更严重,2030年,电力占整个能源消耗的比列将达到20%,比目前的5.5%提高4倍,能源结构调整及电网等级的改造势在必行。
目前,缅甸国家电网虽然没有与中国云南电网直接相连,但是通过缅甸境内运行的瑞丽江1级电站和太平江1级电站,缅甸国家电网与中国云南的电网实际上是连通的。
此外,要解决缅甸的电力短缺还可以借鉴中国“西电东送”经验,持续建设大型电站和电网,并建设与周边邻国的电力输送大通道,改善目前现状。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开始了解并积极响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相信中缅管道只是一个开端,中缅之间的经济合作将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