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粮生化重组难产

2018-03-22苏亚轩

能源 2018年2期
关键词:乙醇汽油生化燃料

文 | 本刊记者 苏亚轩

当前,燃料乙醇已被世界认为是清洁高效的生物质能源,在我国也迎来了空前的政策利好。

2017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在2025年力争实现纤维素乙醇的规模化生产。

在重大的政策利好下,包括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生化”)在内的数家燃料乙醇生产积极布局燃料乙醇产业,扩大燃料汽油生产。

作为现阶段国内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中粮生化拥有44万吨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市场份额占有率达40%,纤维素乙醇方面的研发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三个月前,中粮生化先后发布公告,称将收购中国粮油的三家全资附属公司,同时投资设立服务管理子公司。

但截至目前,重组仍未完成,重组时间一推再推,原因何在?难点在哪儿?对此,《能源》记者带着有关问题拨通了中粮生化的电话,但对方未给出明确回应,并拒绝向记者透露任何有关重组情况及新业务的信息。

政策利好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始于“十五”初期,2001年为了解决大量“陈化粮”处理问题,启动了生物燃料乙醇试点。截至目前,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年消费量近260万吨,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

但从相对占比来看,我国260万吨的生物燃料乙醇产量在全球燃料乙醇产量中占比仅为3%,与美国4410万吨(58%)和巴西2128万吨(28%)的产量仍有明显差距。

随着《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落地,全国已有11个省区试点正在推广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消费量已占同期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1/5。可以预见的是,该方案的发布将给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带来明显利好。

中粮生化2017中报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预计2020年国内汽油用量将约为1.3亿吨,按照10%的添加比例计算,燃料乙醇的需求量约为1300万吨。目前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的年产能与计划预期存在1000万吨左右的需求缺口,存在5倍增长空间,市场巨大。

而随着乙醇汽油的进一步推广,燃料乙醇供需缺口将呈放大趋势。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利好政策及市场的推动下,我国燃料乙醇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在这一大背景下,环顾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中粮生化必然是焦点之一。

作为现阶段国内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中粮生化重点发展方向为非粮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品产业,目前资产规模为180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中粮生化玉米加工能力超过60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达44万吨,拥有40%市场份额,已实现对安徽全省、山东省7个地市、江苏省5个地市、河北省2个地市的燃料酒精的平稳供应;技术方面,中粮生化拥有目前国内唯一以木薯生产燃料乙醇的工厂,在纤维素乙醇方面的研发处于领先水平。

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粮生化实现营收29.23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11.20%。根据中国粮油财报,在中粮的6大业务分部中,生化及生物燃料分部业绩排名第一,占集团总业绩达44.65%。

无论是从当前的营收情况还是未来预期来看,生化及生物燃料业务都是一块大蛋糕。2017年10月,中粮集团出售给中粮生化的两家全资附属公司(COFCO Biofuel生物燃料和COFCO Biochemical生物化学)价格就高达近86亿港元。

两个月后,中粮生化发布重组公告称标的资产初步确定为3家境外公司的100%股权。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操作不仅可获得收益,减少集团资产负债率,被剥离出去的业务也能因此得到更好的资源,对双方都是利好。

“神仙在打架”

伴随政策利好和中粮集团支持的双重推动,中粮生化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顺利完成重组却并非易事。截至目前,中粮生化重组仍未完成,完成重组的时间一推再推。中粮生化的重组难点究竟在哪儿?

中粮生化方面对于重组事宜并不愿多谈,没有向记者透露任何有关重组情况及新业务的信息。

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国有资产的并购重组力度进一步加大,多家央企国企都提出了重组整合目标或计划。有专家预测,2018年将有望迎来国企重组整合浪潮。在“走出去”的趋势下,有不少企业选择通过境外并购重组提高竞争力,中粮生化即是其中之一。

回顾中粮生化的重组历程可以看到,自2017年10月24日起,中粮生化已陆续发布停牌进展公告近20篇。截止记者截稿前,中粮生化披露的最新一篇公告发布于2018年1月19日,即《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停牌进展公告》。

该公告内容显示:由于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工作量较大,重组方案尚需进一步协商、确定和完善。

根据中粮生化先前发布的消息,此次参与重组的3家公司均为投资控股型公司,其投资项目分别从事生化能源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生物化学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生物制造领域的相关研发。

然而事实上,生物燃料要想在市场里站稳脚跟并非一朝一夕。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能源》记者分析,从国家能源系统来看,乙醇汽油要想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替代石化柴油“几乎是不可能的”。

坚固的市场格局使得生物乙醇汽油本身就难以获得燃料市场的一席之地。“政策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整体来说仍然相当有限。现在的状况是‘神仙在打架’”,该专家说,在既得利益斗争的局面下,生物乙醇汽油要想扩大市场、赢得博弈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这一说法并不能代表行业内所有的声音。

技术推动生产

燃料乙醇并不是一门新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已经开始推广以玉米等粮食作物作为原料的生物燃料。

后来,由于政策和市场的变化,政府补贴开始持续减少,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处境逐渐尴尬。

从开始的支持到持有疑虑,再到后来的政策真空。曾有行业分析称,我国政府对于燃料乙醇的不断变化使得这一行业缺少来自顶层的稳定预期。

如何在大环境下将生物燃料乙醇做大做强?《能源》记者从有关专家处了解到,要想获得盈利,关键还是靠技术。

乙醇汽油是指用10%的燃料乙醇和90%的普通汽油调和而成的混合油品。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是由淀粉制造工业酒精,而目前淀粉的主要来源是玉米。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中,我国累计生产燃料乙醇1980多万吨,消耗玉米6000万吨左右,仍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生物原料。

对此,权威业内专家在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规模地生产玉米乙醇,主要是依靠较低的粮价,粮价一旦上涨就很难盈利,“玉米(作为燃料主要原料)只是权益之计”。

比如以纤维素和甜高粱作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这样的新技术亟需被推广。该专家介绍:“拿甜高粱举例,它在所有生物能源品种中投入低,风险小;通过固体发酵技术,不仅能够生产乙醇,产生的酒糟可以作为反刍动物饲料,或造纸、生产沼气、发电等,产业链最长;同时也是产出最高的生物能源乙醇的农作物。”

对于中粮生化难产的问题,专家猜测,这次重组难产和外部压力无关,主要是企业内部问题导致,“要想发展生物燃料,重点还是发展技术,只有新技术才能带动生产力。并且,燃料乙醇产业可以在替代化石燃料减少雾霾的同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打赢扶贫攻坚战”。但值得肯定的是,此次政策颁布给相关技术的推广带来了重大利好。

中粮生化是中粮集团的重点专业化平台之一,涉及此次重组的3家公司控股股东均为COFCOBio-chemicalInvestmentCo., Ltd.,但实际控制人均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政策利好和集团扶持的显而易见,使得中粮生化重组难产的现状愈加受到关注。结果朝向如何?《能源》记者将持续关注。

猜你喜欢

乙醇汽油生化燃料
车用乙醇汽油与大气环境保护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生物燃料
导弹燃料知多少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山西2020年起全面推广乙醇汽油
谁是半生化人
推广乙醇汽油 2020年全国汽车喝酒精
二甲醚燃料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