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大利湖畔奏鸣曲

2018-03-21程萌

中国国家旅游 2018年3期
关键词:别墅意大利

程萌

2017年夏天,我从西向东,走遍了意大利北部的湖区,寻找那些散落在湖畔的故事。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说:“没有人能够描述出意大利的湖泊之美,即使有人有这个能力,他也不会尝试。”意大利的湖区留下了诸多名流的踪迹,见证了无数大师的创作激情,近200年来,它竭力在时代的变化中保持着自己的宁静,有些地方尚未受到旅游大潮波及,隐秘如初,风物犹存,宛如驻留在时光中的故人。

LAKE MAGGIORE 乌托邦远去,“美好年代”犹存

马焦雷湖(Lake Maggiore)为瑞士与意大利所共有,从瑞士的意大利语区一直延伸到意大利的皮埃蒙特(Piedmont)和伦巴第(Lombardy),是瑞士南部最大的湖泊,以及意大利第二大湖泊。马焦雷湖畔收藏着20世纪初的许多风云往事,可以探访乌托邦的故乡,也可以感受“美好年代”的艺术风情。

真理之山:风云时代中的华丽冒险

位于马焦雷湖北岸的小镇阿斯科纳(Ascona),是瑞士的“国家遗产”,被称为“瑞士最出色的五星级度假胜地”,除了秀丽的风光和浓郁的拉丁风情,这里还有一处不太为人所知的历史遗迹 ——“真理之山”(Monte Verità),20世纪初,它曾汇集了无数理想主义人士,成为乌托邦的故乡。

年轻的创建者

个子高挑的瑞士姑娘西蒙娜(Simona)在洛迦诺(Locarno)火车站等我,之后开车带我前往“真理之山”。这是一座海拔350米的小山,山顶有一家酒店,几位住客正在躺椅上晒太阳,旁边的草坪上,一些小学生围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述这里的往事。

1900年,25岁的亨利·欧登科文(Henry Oedenkoven)和女伴艾达·霍夫曼(Ida Hofmann)用4万瑞士法郎买下了莫内斯舍山(Monte Monescia),将它改名为“真理之山”。欧登科文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一个商人家庭,霍夫曼则是出身上流社会的钢琴家和女权主义者。作为“生命改革”运动的参与者,他们渴望摆脱既定生活的轨迹,开始一场华丽的冒险。当时阿斯科纳还是一个渔村,莫内斯舍山则是村民们放羊的地方。

欧登科文在山上成立了“素食者社区”,它远离当时的消费观念,最初实行原始的社会主义原则,后期则倡导个人素食主义,并建立了一片太阳浴的设施。参与者需要遵守以下信条:放弃私有财产,遵守严格的道德准则,实行素食主义和裸体主义,拒绝婚姻,远离政治和教条。

来自德国的古斯特·格雷赛(Gusto Gr?ser)和卡尔·格雷赛(Karl Gr?ser)兄弟是这个社区的创立者之一。古斯特是艺术家和诗人,也是激进的另类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为了帮助社区发展,他经常到不同的城镇讲学,同时推销自己的诗集,却常常因为外貌而受到嘲笑。1911年,社区出现财政问题,古斯特和家人离开此地,一度住在瑞士阿克格诺(Arcegno)的一处山洞中,后来搬到了柏林郊区,成为自由德国青年运动的领军人物。数年间,他历经被捕、驱逐,曾被判处死刑,后来又被送进精神病院,获释后,他回到“真理之山”,积极投身于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活动。1927年,古斯特在柏林抗战博物馆发表演说,在青年社区Grunhurst落户。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该社区被查封,1936年,该社区的许多居民,其中包括古斯特的家人,被杀害或送进集中营,古斯特设法逃到了慕尼黑,隐居在朋友的阁楼中,写出了他最知名的一些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继续在德国旅行,1958年于慕尼黑去世。

西蒙娜带我沿小路来到一座木屋,走上一个小平台,里面有两个房间,外面一间有湖蓝色的木板墙,靠窗放着一张窄窄的铁架子床和一只洗脸盆;里间一间的墙面涂成赫黄色,摆了三张木椅子,还有一个洗脸水斗。这座看起来不起眼的木屋,正是这个乌托邦社区的发轫之作,当时被称为“空气小屋”(Air Hut)。

1904年,因为血液感染,德国医生拉斐尔·弗里德伯格(Raphael Friedeberg,1863—1940)第一次来到“真理之山”疗养,1911—1931年,他每年冬天都在这里担任医生。弗里德伯格将“真理之山”称为“一个无家可归者、逃离者和赤贫者的王国”,提出“新鲜空气和自然疗法”,并建立了“空气小屋”,供病人消遣。“空气小屋”混合着素食主義和无政府主义的特色,吸引了俄罗斯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俄罗斯社会活动家克鲁泡特金等众多知名人士。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是20世纪初孕育新思想的故乡,而弗里德伯格则成为众多欧洲激进分子的导师。

1931年起,拉斐尔·弗里德伯格定居在阿斯科纳。1933年纳粹夺取政权后,普鲁士总理奥托·布劳恩(Otto Braun)流亡于此,就住在弗里德伯格家。1940年,弗里德伯格在阿斯科纳去世。

移居者的天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成为许多艺术家的避难所,也有一批欧洲艺术家聚居在阿斯科纳,他们的作品中有许多以反战为主题。匈牙利舞蹈艺术家鲁道夫·冯·拉邦(Rudolf von Laban)是欧洲现代舞的先驱之一,1913—1918年在阿斯科纳成立了艺术学校,德国舞蹈家玛丽·魏格曼(Mary Wigman)就是他的学生之一。玛丽·魏格曼以表现主义舞蹈而著称,也是舞蹈治疗法的先驱,被认为是现代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an)也曾慕名到阿斯科纳参观。

同时,阿斯科纳也成为“移居者”(?migré)的天堂。这里所说的移居者,主要是指那些因为政治或社会原因而自我放逐,将流亡作为一种权宜之计的人,他们大量聚集在苏黎世的都会区与阿斯科纳的自然山野之间。

作为一个乌托邦社区,“真理之山”本身并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经济上长期依靠亨利·欧登科文家族的资助。1920年,“真理之山”接近破产。1923—1926年,这里被三位艺术家改造为一个旅馆来经营,1926 年又由一位银行家接管。一年之后,包豪斯学校的艺术家们发现这里可以作为一个休假之地,于是将旅馆改为包豪斯风格的建筑。1964年,“真理之山”成为提契诺州的公有财产。

我沿着山径走到一个露天的沐浴水箱前,这个木质水箱离地面大约3米,应该是当年的裸浴之处。旁边有一座足有30多米宽的木屋,里面有一个环形展厅,展示了一幅环形画《被赐福的清晰世界》,画中有30多个裸体美少年,他们在树间、花丛相依相携,还有一个水平飘浮在空中,神情怡然。这幅画笔调轻快,有着装饰画的风格,表现了一个隐秘的世界。画的作者是德国艺术家埃利萨·冯·库普夫(Elisar von Kupffer),1900年,他在柏林出版了一部耽美文学选集,收集了从古代到他所处时代的同性恋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来自古希腊、古罗马、阿拉伯世界、日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等,出版该书的部分原因,是为了抗议当时奥斯卡·王尔德因为一件同性伤害事件而在英国遭到监禁。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这个版本已经难觅踪影,1995年,柏林的一家出版社依据该书孤本推出了一个影印本。

我沿小径来到一座松柏高耸、繁花盛开的花园,在建于1904年的小型博物馆Casa Anatta中可以看到一些历史照片。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佛教中的“Anatta”一词,意为“无我”。

走到山上旅馆最高层的平台,可以俯瞰蔚蓝的马焦雷湖,那是一种深沉的蔚蓝,有一种神秘感。将近120年后,走近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真理之山”,才发现它曾经是如此群星闪耀,波澜壮阔。这个不太为人所知的乌托邦群体,其历史远远早于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回顾那段历史,不难发现,当今年轻一代内心的反抗,与这些生活在20世纪初的人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从迷茫的一代,到迷茫的另一代,人们总是在积极寻找着生活和精神的入口与出口。

美丽岛:17—20世纪的文化倒影

作為历史悠久的度假胜地,马焦雷湖最迷人的景观之一就是湖中的小岛,比如著名的“三珍岛”,即博洛梅安群岛(Borromean Islands)的三个小岛——美丽岛(Isola Bella)、渔夫岛(Isola dei Pescatori)和母亲岛(Isola Madre)。住在湖畔文化气息浓郁的小镇,可以方便地前往小岛探访。

留住“黄金年代”的优雅

从洛迦诺乘火车沿马焦雷湖西岸南下,大约两个半小时,就抵达了意大利小镇斯特雷萨(Stresa),它位于马焦雷湖的中心位置,是一处疗养胜地。走出车站,来自Villa and Palazzo Aminta酒店的接站人员早已在此等候。

这座酒店距离车站只有10分钟车程,是一座20世纪初“美好年代”(La Belle Epoque)时期建造的宫殿式建筑。大堂前面有一个东方风格的庭院,巨大的落地窗像一个绝美的画框,而美丽岛就是那幅被框住的杰作。酒廊中央放着一架法国Pleyel三角钢琴,天色渐晚,霞光映照在美丽岛上,一位银发的钢琴家弹唱起法文歌曲,不少客人围坐在两旁,喝着香槟,轻声交谈。走进我的房间,中央高悬着一盏穆拉诺吊灯,大床是古典风格,床头有黄蓝相间的床幕高高垂下,旁边的座椅设计十分别致,把手上有精致的金属雕刻。

晚餐我选在酒店的主餐厅Le Isole享用,这里视野开阔,每个座位都像是全景露台,可以看着窗外的云霞一点点变暗。菜品则有着与酒店建筑相匹配的典雅,无论食材还是餐具、摆盘都显示出“黄金时代”的品位与品质。

头盘是传统木材烟熏的白鱼片,配上小茴香果汁冰糕,摆放在一块黑色的陶瓷板上面,像是一幅精美的食物画,餐厅选配的Sambonet银质餐具非常有质感。

第一道主菜是极具本土气息的Tagliolini意面,这是意大利的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和马尔凯大区的一种传统面食,加入了野生跳枝(也称野啤酒花芽)和Robiola 羊奶酪(产于意大利的伦巴第和皮埃蒙特地区,有着羊奶酪特有的香味和一点微酸味,保鲜期最长也就一个月)。侍酒师为我配上了2015年的Albino Rocca Langhe Chardonnay da Bertü,这款葡萄酒产于皮埃蒙特地区,香气浓郁,比较小众,年产量只有1万瓶左右。

第二道主菜是梭鲈(Pike Perch),搭配坎内罗柑橘(Cannero Citrus)。坎内罗·里维埃拉(Cannero Riviera)就位于马焦雷湖西岸,盛产柑橘。此时配的是Vietti Rosro Arneis 2015白葡萄酒,Arneis的意思是“小淘气”,因为这个葡萄品种比较难伺候,同时又具有美妙的风味,所以在意大利和一些新世界葡萄酒国家,葡萄酒商们还在坚持栽培。

晚餐后,很多客人围坐在酒廊内,继续欣赏那位钢琴家的演唱,烛光摇曳,夜色温柔。

Tips

马焦雷湖

马焦雷湖是瑞士和意大利的共有湖泊,沿岸地区气候温和,有茂密的地中海式植被,腹地可以看到秀丽的山区景观。

马焦雷湖区文化氛围浓郁,无论瑞士境内还是意大利境内的城镇都经常举办多种艺术活动,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还有斯特雷萨的音乐周。

美丽岛

美丽岛位于斯特雷萨镇的博洛梅欧湾,是一个颇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与斯特雷萨、帕兰扎(Pallanza)、雷维诺(Laveno)和因特拉(Intra)均有定期的往来渡轮。岛上的主要景观是博洛梅欧宫殿、意大利花园和一个小渔村,这里每年会主办斯特雷萨音乐节。

母亲岛

岛上有许多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物,尤以花园闻名。9世纪时,人们开始种植橄榄。1501年起,岛上栽种了从利古里亚带来的柑橘类水果,人们注重家庭住宅的建设。

渔夫岛

博洛梅欧群岛中靠北的一个小岛,常住人口57人。和美丽岛、母亲岛不同,该岛不属于博洛梅欧家族。一条狭窄的鹅卵石小巷环绕着岛屿,房屋的长廊经常会被洪水淹没。旅游已经成为岛上的主业,有一些餐厅和礼品店,同时仍有居民从事传统的捕鱼业,为当地餐馆提供食材。岛上的San Vittore教堂建于9世纪中期。

圣乔凡尼环岛

圣乔凡尼环岛(Isolino di San Giovanni)位于帕兰扎海岸线以西30米,现存最早的相关记载始于999年。16世纪后期,博洛梅欧家族想尽办法,终于将环岛纳入囊中,起初想在这里建一所大学,后来建造了宅邸和花园。20世纪30—40年代,意大利著名指挥家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1957)曾闲居于此。

Lake Como “漂浮在水上的巴洛克式胸部”

从酒店的私人码头搭乘快艇,5分钟即可抵达美丽岛。

起初,这里只是一个石峰环绕的小渔村。1632年,博洛梅欧家族(Borromeo)的卡洛三世委托米兰的建筑师安吉洛·克里维利(Angelo Crivelli)设计建造一座献给妻子的宫殿,整个建筑群形似一条船:码头代表船头,主殿则是甲板上凸起的平台和桥梁。因米兰公国发生瘟疫,宫殿的建设中断了一段时间,后来卡洛三世的儿子们又委托米兰建筑师卡洛·丰塔纳(Carlo Fontana)重新施工,将宫殿变成了一个供欧洲贵族举行豪华派对和戏剧表演的地方。

吉尔伯托五世时期(1751—1837)是美丽岛的鼎盛年代,往来嘉宾包括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著有《罗马帝国衰落史》,以公开批评宗教组织而闻名)、拿破仑和妻子约瑟芬、布伦瑞克的卡洛琳(英国国王乔治四世的妻子)。卡洛琳对马焦雷湖一见钟情,竭力说服博洛梅欧家族将母亲岛卖给她,但遭到拒绝,后来她在科莫湖(Lake Como)西岸小镇切尔诺比奥(Cernobbio)买下了著名的埃斯特别墅(Villa d'Este),意大利北部湖区的历史故事就这样被串連起来。

博洛梅欧宫殿有着伦巴第巴洛克建筑风格,共有四层,荣誉大厅的圆顶气势宏伟,水晶吊灯垂挂而下,这里每年都会表演新古典舞。挂毯大厅里的一整面墙上都悬挂着16世纪以来的佛兰德挂毯,以丝绸和黄金纤维织就。与宫殿中的其他装饰画不同,这些挂毯表现的不是温情、优雅的生活场景,而是自然界原始的掠食与争斗,比如:两只狮子在捕食一匹马;一只天鹅在水塘边飞过,地上有一只怪兽大张着嘴,眼睛里流露出贪婪的目光。

穿过挂毯大厅,可以进入“意大利花园”,这里有一个用花岗岩、凝灰岩和石灰岩打造的圆形剧场,以各种柱子、壁龛、栏杆、方尖碑和古希腊式的半圆形室外座椅作为装饰,旁边傲然挺立着几棵古樟树,还有几只白孔雀正在开屏。

沿台阶上到一个矩形平台,这里是美丽岛的最高处,高于湖面37米,耸立着方尖碑和不少雕像。向四周眺望,可以看到马焦雷湖西侧的轮廓线、莫塔罗纳山(Monte Mottarone)、渔夫岛和母亲岛。

走过杜鹃花圃和由苦橙树组成的一条林间大道,是1634年设计的“方形花园”,它还保留着最初的风格,有4个花圃,以修剪成圆锥体的紫杉树作装饰,中央的圆形水池里漂浮着荷花,高处立着四座巨大的雕塑,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

走出花园,沿Via Superiore小街而行,花园的围墙附近分布着不少餐厅和工艺品商店,其中有一家花店,在一艘长约2米的小船上布满了鲜花,极具艺术气息。回到码头,私人小艇带我绕着美丽岛转了一圈,小岛侧面优美起伏的建筑天际线,让我想起关于它的一个形象的比喻——“漂浮在水上的巴洛克式胸部”。

贵族们的聚会

早在古罗马时期,贵族们就开始沿科莫湖畔而居,1818年,英国诗人雪莱在给友人的信中赞美说:“这面湖超越了我见过的所有的美。”在当代,科莫湖成为最受富豪、名流青睐的度假地之一,服装设计大师范思哲生前就十分钟爱他在科莫湖畔的别墅,去世后被安葬在湖畔的家族墓地,乔治·克鲁尼等明星也在湖畔购买了别墅,常来此休憩。

意大利的湖区,在地理学上称为“前阿尔卑斯”(Pre-alps),科莫湖就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南麓的盆地中,除了灵秀的自然风光,散落在湖畔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使其更加浪漫动人,大量精美的浪漫主义时期的别墅和庄园,使科莫湖有了“浪漫主义之湖”的美称。

科莫圣乔瓦尼(Como San Giovanni)车站地处米兰、苏黎世与巴塞尔之间的欧洲南北铁路快线上,乘坐城际列车(Intercity)和欧洲之星列车(Eurostar)很容易到达。曲折的湖畔公路,将湖边的许多小镇连接起来。

午后,我来到科莫湖畔的切尔诺比奥小镇(Cernobbio),沿一条小径前往著名的埃斯特别墅(Villa d'Este)。

这座别墅从文艺复兴时期起就是贵族的居住地,1442年,科莫的主教杰勒德·兰德安尼(Gerardo Landriani)在伽洛弗河口兴建了一个女修道院,1565—1570年间,红衣主教托洛梅奥·加利奥(Tolomeo Gallio)拆除了修道院,委托设计师彼莱格里诺·蒂巴尔梯(Pellegrino Tibaldi)为自己设计住处,取名伽洛弗别墅(Villa del Garovo),包括25英亩(约10公顷)的繁茂花园,最开始时是作为主教的夏季别墅,后来成为当时政客、文人和和神职人员的聚会场所。

洛梅奥·加利奥去世后,别墅传给他的家人,此后逐渐衰败。1784年,别墅的新主人——米兰的卡德拉里家族(Calderari)实施修复工程,增建了意大利花园和神庙。

1815年,当时还是威尔士王妃的卡洛琳看到了这座优美的别墅,尽管财务状况捉襟见肘,她还是将别墅买下来,作为私宅。卡洛琳将别墅的名字改为“埃斯特别墅”,在花园内增加了一些英伦风格元素,同时依然留存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的设计主线。她尤其喜欢这座花园,觉得它似乎是悬浮在空气中,如同一个完整的魔法场景。1817年8月,由于债务越来越多,她最终卖掉这座别墅,搬到了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镇。

1820年1月,卡洛琳的丈夫正式继位成为英国国王,即乔治四世,但卡洛琳作为英国王后的时间十分短暂,1821年8月她就去世了。卡洛琳与丈夫长期失和,有传闻说她曾与仆人偷情,这也给这座她曾小居的别墅带来一些逸闻。

1873年,这座别墅被改造成为一家豪华酒店,成为那个年代热衷于“大旅行”(Grand Tour)的贵族们在意大利北部的居停之所。目前这里属于奢华酒店集团立鼎世(LHW)。在别墅湖畔的餐饮区喝过下午茶,在花园中漫步,想象着200多年前这里发生的往事,也是一种难得的消遣。

一般旅行者会从米兰北上到达科莫市,然后乘船游览科莫湖。科莫市建于公元前196年,是科莫湖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欧洲最隐秘的“丝都”之一,遍布着纺织机械厂、面料加工厂、染色厂和丝绸学校,每两年还会举办一个很有名的丝绸博览会,目前有许多国际顶级大牌的丝巾在这里代工生产。我参观了当地的一家丝绸公司,它坐落在一个建于1920年的老建筑中,迈过一道雕花大门,幽深的庭院里有不少古旧的雕塑,室内墙壁全部用精美的丝巾图案装饰。

科莫湖是意大利最知名的旅游地之一,高山湖泊总是和冰峰相对应,晶莹的冰雪化成纯净的湖水,蔚蓝如海,深邃似梦,海一样的深度也造就了它海一般迷人的气质。从科莫湖北上大约76公里,就是瑞士著名的度假胜地圣莫里茨(St.Moritz)。圣莫里茨最低海拔1856米,曾举办过两届冬奥会(1928年,第3届;1948年,第6届),同时也是很多世界名流滑雪度假的首选。

Tips

科莫湖

科莫湖是意大利乃至欧洲最深的湖泊之一,最深处达425米。

切尔诺比奥位于科莫湖畔,是一个交通中转站,有前往科莫湖最北端的科里科(Colico)的巴士和渡轮,同时也是环湖长途徒步线路La Via dei Monti Lariani的起点。

科莫湖周围有许多幽深的花园别墅,湖畔西侧的特雷梅佐小镇(Tremezzo)有建于1745年的卡洛塔别墅 (Villa Carlotta),湖中部的贝拉吉奥镇(Bellagio)有建于1808—1810年间的梅尔齐别墅(Villa Melzi dEril)。

卡洛塔别墅是科莫湖上有名的古典别墅和植物园,别墅面向湖岸的花园占地约8公顷。每年春季,大约有150种不同的杜鹃花在山坡上盛开,充满梦幻色彩。这里也是雪松、棕榈树、红杉、梧桐树和其他一些外来植物的家园,还设有一个3000平方米的竹园,可以看到25个品种的竹子。

目前卡洛塔别墅已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小型博物馆,藏品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雕塑名家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的作品。

梅尔齐别墅采用新古典风格,曾是法兰西梅尔齐·德·伊利公爵(Duke Francesco Melzi d'Eril,拿破侖时期在意大利的一个临时政权的副总统)的夏宫。别墅内有一座桔园和一座私人礼拜堂。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和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等人曾经到访。

Lake Iseo 艺术与葡萄酒的芬芳

2016年夏季,一对世界知名的艺术家夫妇在伊塞奥湖(Lake Iseo)湖岸与湖心岛之间设计了一个巨型艺术装置“浮动码头”,短短一个月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上百万参观者。除了弥漫的艺术气息,这片湖区还充斥着葡萄酒的醇香。

通往记忆的浮桥

我从科莫乘火车前往布雷西亚(Brescia),然后转乘地区列车前往伊塞奥湖。这趟列车似乎成了当地学生和职员的通勤列车,车上坐满了高中生,几乎每个小站都停。

到了伊塞奥小镇,走过一个栽种着雅致松树的交通转盘,有一条通向湖边的开阔道路,中间经过一个小广场,四周满是咖啡馆、时装屋和工艺品店,拱廊高耸,鹅卵石铺的地面光影迷离,这种典型的意大利小镇风情总是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迷醉。

我搭乘当天的最后一班渡轮前往伊塞奥湖中的蒙特岛(Monte Isola),站在船头,看岸边各种古雅的建筑物慢慢后退。随着年龄渐长,我发现自己愈发喜欢意大利,意大利建筑所特有的古雅的黄色所蕴含的炙热能量,因岁月流逝而显得更加醇厚。

渡轮抵达蒙特岛东北端的Carzano,这里是岛上的中心地带。蒙特岛是欧洲最大、海拔最高的湖心岛之一,最高峰海拔600米,比伊塞奥湖的平均海拔高出419米。相传罗马时代就有人定居在这里,但有据可查的最早记载始于905年。19世纪,岛上的主要产业是渔船制造业和渔网编织业。目前岛上禁止使用私人轿车,各个村落之间有公交车往来,当地居民也可以骑摩托车,游客则只能骑自行车,专用的自行车道和徒步道形成一个连接全岛的交通网络。

我在一家食品店选了一袋店主自家烘焙的酥饼,到湖边闲坐。岛上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湖岸的步道旁放置着不少装置与雕塑作品,民居的墙上贴着炭笔画,还有几张“浮动码头”(The Floating Piers)的巨幅照片,这个2016年6—7月在此展示的环境艺术作品,曾为这座小岛带来120万名参观者。

“浮动码头”是艺术家克里斯托·克劳德和珍妮·克劳德夫妇(Christo and Jeanne-Claude)设计、出资的巨型艺术装置,展览期间,人们可以通过浮桥自由行走在伊塞尔湖东侧的苏尔扎诺小镇(Sulzano)、蒙特岛和附近的圣保罗小岛(Isola di S. Paolo)之间。

克里斯托和珍妮出生在同一天:1935年6月13日,克里斯托生于保加利亚,珍妮·克劳德生于摩洛哥;1958年10月,他们在巴黎邂逅并相爱,开始共同创作艺术作品。他们曾在世界各地打造环境艺术作品,名噪一时,其中包括1985年包裹了巴黎的新桥,1995年包扎了柏林的国会大厦。他们外出时总要乘坐不同的航班,这样万一遇到空难,总有一方可以幸存下来继续创作。2009年11月珍妮去世后,克里斯托依然以两个人的名义承制工程。

这对艺术家夫妇早在1970年就开始构思“浮动码头”计划,曾在阿根廷和乌拉圭之间的普拉塔河上建立浮桥。伊塞奥湖的“浮动码头”是克里斯托在妻子去世后做的第一个重大项目,为此,2013年底,他在伊塞奥湖畔住了22个月。该项目耗资接近1700万美元,保加利亚一家公司的600多名工人花费了3个月,将220个重锚安放在湖底,然后安装了 22.6万个高密度聚乙烯块,与这些锚相连,最后覆盖上7万平方米的尼龙织物,建立起模块化的浮船坞系统,其中湖上的浮桥长度为3公里。2016年6月18日,藏紅花色的浮桥向公众开放,5天就涌来27万参观者,大批访客甚至给附近的火车站造成一些混乱。

克里斯托和珍妮的作品能给人带来深刻的视觉体验,有评论家认为他们是“通过遮蔽来启示”,即通过创造新的方式,让人们重新看待熟悉的风景。就像这湖面上曾短暂出现的浮桥,会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看得见葡萄园的房间

弗朗齐亚柯特(Franciacorta)位于伊塞奥湖西南,受冰川作用而形成的丘陵地形,土壤排水性能好,加上湖区气候温和,是比较理想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之地。其中的埃尔布斯科小镇(Erbusco)出产上佳的意大利气泡酒,也是一个比较隐秘的葡萄酒产区。

弗朗齐亚柯特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居住,曾被高卢人、罗马人和伦巴第人先后占领。大约10世纪,葡萄栽培开始盛行起来,15世纪进入稳定扩展时期,葡萄酒的品质有了较大提升;16世纪,开始生产起泡酒;18世纪末,一个耶稣会研制出生产格拉巴果渣酒(Grappa)的秘方;19世纪开始,各种精英文化圈子在当地平静的山谷之间形成,他们重整了昔日的别墅,一些酒庄纷纷采用传统加创新的技法,开创了一个酿酒的新时代;1983年,这一地区的葡萄园面积由原来的50公顷增加到550公顷,酒类销售额超过100万瓶。历史上,弗朗齐亚柯特生产的上乘酒类都是满足贵族生活所需,其传统在精英文化的强化中得到延续。

Bellavista是卡门·莫雷蒂·罗萨家族(Carmen Moretti de Rosa)打造的第一个酒窖。1977年,他们决定将这个私人酒窖变为对外销售葡萄酒的公司,此后参与了不少艺术活动,包括作为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盛典的合作伙伴。工作人员捧出放在冰桶里的一瓶Bellavista Alma Gran Cuvée Brut,它被视为意大利最好的气泡酒之一,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这款酒就是寻找时尚泡沫之人的参考点。”端起酒杯细品,这款酒就像是一位正装丽人,清新,甜美,果香浓郁,有着恰到好处的酣畅口感,后味也比较醇厚。

我入住的L'Albereta酒店隶属于罗莱夏朵酒店联盟(Relais & Ch?teaux),其前身是历史超过百年的庄园。酒店里洋溢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据说欧洲一些足球运动员喜欢在大赛之前来这里休整。我预订的是Superior房间,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葡萄园,直线距离不到30米,不时能听到鸟鸣和教堂的钟声。

晚上7点,酒店门口的La Pizza餐厅已座无虚席。这里只在晚上开放,供应大约20种正宗的那不勒斯比萨,是深受周边居民喜爱的一个聚餐场所。厨师邀请我进厨房参观,他用长约两米的专用铲子将萨饼面饼送进黄铜外壳的烤炉中,在木材火焰大约485°C时烤制1分钟到1分半钟,再麻利地取出,时间掌握要很精准才行。

顺着一个楼梯,几步就能走到酒店后面的葡萄园。第二天一早,在园中漫步,听着布谷鸟的啼声,欣赏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葡萄园与不远处星罗棋布的别墅、城堡、修道院及稍远处的伊塞奥湖,构成了令人沉醉的世间一隅,静谧而又蓬勃。

Tips

伊塞奥湖

伊塞奥湖是意大利第四大湖泊,湖中的蒙特岛有1770多名居民,是欧洲湖区中居住人口最多的湖心岛。

离伊塞奥湖最近的城市是布雷西亚和贝尔加莫(Bergamo),坐火车或自驾游都很方便。这里尚属小众度假地,每年从仲春到深秋,一些欧洲旅行者喜欢在此闲居几日。

湖区周围有几个中世纪城镇,其中的伊塞奥小镇就颇有情调:街上有不少小众服装品牌买手店,特色餐厅陈列着整条的西班牙云腿,摆满了各种葡萄酒,整个小镇洋溢着一种远离都市但自带时尚格调的逍遥氛围。

湖区沿岸及蒙特岛有不少小型酒店和公寓,每晚100欧元起。

Lake Garda 像诗人那样隐居

加尔达湖(Lake Garda)是意大利最大的湖泊,尤其受到作家和诗人的钟爱,比如但丁、歌德、拜伦、司汤达,以及才华横溢同时也备受争议的意大利诗人邓南遮,加尔达湖是他最后的隐居之所。

与一顷碧波相伴的午后时光

Desenzano del Garda/Sirmione火车站位于加尔达湖西南侧,是进入湖区的门户。出租车带我沿西侧湖岸前往20公里外的加尔多内·利维埃拉(Gardone Riviera),经过一座掩映在高耸松树之后的高塔,在一个有雕花铁栏杆的花园门口停下来,这里就是我预订的酒店Villa Fiordaliso。

27年前,马克斯家族买下了Villa Fiordaliso,改造为只有5个套房的精品酒店,1997年加入罗莱夏朵精品酒店联盟。酒店的门厅是威尼斯文艺复兴风格,可以看到纤秀的大理石立柱,天花板上绘着素雅的植物图案。楼梯口有一面宽大的镜子,镜框上的装饰纹路有着威尼斯式的奢华与繁复,旁边的台子上摆放着一排1998年古董款的Dom Pérignon香槟酒,这款酒是公认的顶级香槟,以本笃会僧侣Dom Pérignon的名字命名,他是酿造这款酒的先驱,后来被尊为“香槟之父”。香槟酒前面放着一把40多厘米长的拉吉约勒刀(Laguiola),产自法国中央高原地区的拉吉约勒小镇,这个小镇被称为“刀城”,法国有大约70%的传统刀具都产自那里。香槟与刀,同样是世间舒缓与隐忍的象征。

我预订的是3楼的Camelia套房,房间里摆放着胡桃木的古董家具,墙上挂着一幅椭圆形的仕女速写,仿佛是“二战”前妖冶时代的一个缩影。走上6米多长的阳台,加尔达湖的一顷碧波就扑面而来。下午坐在阳台上品茶闲读,我不时抬头瞥一眼湖中的加尔达岛,这是加尔达湖最大的岛屿,为卡瓦扎家族(Cavazza)私有,常住人口只有10人,上面有一座威尼斯新哥特式的别墅和一座花园,别墅始建于1890年,由意大利建筑师路易吉·罗维理(Luigi Rovelli)设计。历史上曾有不少名人到访加尔达岛,包括大诗人但丁,现在这座小岛已经向游人开放。

清晨,我沿著湖边的步道走近新哥特风格的圣马可塔楼(Torre San Marco)。这座塔楼建于19世纪晚期,1925年,意大利诗人加布里埃尔·邓南遮(Gabriele d'Annunzio,1963—1938)买下它,改造成一个泊位,用来停泊MAS 96型鱼雷快艇——他将鱼雷快艇作为游艇巡湖游玩。现在塔楼的底层辟为钢琴酒吧,一楼是一个葡萄酒吧,每隔五六天开放一次,从晚上8点营业到凌晨3点,是当地的一个时尚聚会场所。

诗人的避世之所

意大利胜利神庙(Il Vittoriale degli italiani)是一个国家级博物馆,离Villa Fiordaliso酒店不远。1921—1938年,诗人邓南遮在这里隐居了17年,直至离世。这是一个占地7公顷的巨大建筑群落,依山而建,气势宏大,集军事博物馆、文学史料馆、战争纪念馆和陵墓于一体,入口处聚集着不少等待参观的中学生。

1863年3月12日,邓南遮出生在意大利阿布鲁佐大区的海滨小镇佩斯卡拉(Pescara)。他从小就表现出文学天赋,16岁就出版了第一本诗集。1881年,他进入罗马第一大学,成为各种文学团体的成员,积极写文章批评当地报纸,并开始推动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1889年,邓南遮出版长篇小说《欢乐》(Il Piacere),反映罗马上流社会的高雅生活与风流韵事,这部小说与他随后发表的《无辜者》(L'innocente,1892年)和《死的胜利》(Il Trionfo della Morte,1894年)构成“玫瑰三部曲”,确立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意大利文坛风靡一时,并驰名于欧洲的文化艺术界。作为作家和诗人,邓南遮的语言技巧和诗歌美学影响了几代意大利作家,于是有了“先知(Il Profeta)”的绰号。

邓南遮也是19世纪晚期“颓废主义艺术运动”(The Decadent Movement)的代表人物之一,该运动主要流行于欧洲,其特点是自我厌恶、普遍怀疑,以幽默的方式折射出一个病态的世界。邓南遮的作品在当时的华人圈也很受追捧,徐志摩将他的名字翻译为“丹农雪乌”,发音和意境都十分贴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邓南遮先后在意大利皇家陆军和空军服役,在一次战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1918年8月,他与意大利的阿尔迪蒂风暴部队一起,组织了9架战机,飞行900英里(约1448公里),抵达当时属于敌对国的维也纳上空,投放宣传品,此次壮举被称为“飞越维也纳行动”,此后他获得了荣誉中校军衔,从诗人成功变身为战斗英雄。

战争经历也使得邓南遮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统一主义情绪高涨,他始终认为,意大利应当作为一流的欧洲成员而存在,所以当巴黎和会决定要将费姆(Fiume,在今天克罗地亚的里耶卡(Rijeka])近,当时居民主要是意大利侨民)移交出去时,他被激怒了。1919年9月,邓南遮率领由2000名意大利民族主义者组成的非正规军攻占了费姆,迫使美、英、法盟军撤出。他最初的想法是以此促成意大利吞并费姆,不料反遭拒绝,意大利政府军封锁河道,要求邓南遮投降。邓南遮随后宣布费姆为一个独立国家——“自由费姆国”,自立为“领袖”。1920年12月,在遭到意大利海军炮击之后,他不得不放弃了费姆。

费姆事件之后,年近60的邓南遮便在加尔达湖闲居,度过“沉船事故后的余生”。

意大利胜利神庙最重要的建筑物“Priory”,原名卡纳克别墅(Villa Cargnacco),原本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艺术史学家亨利·索德(Henry Thode),后来被意大利政府没收,当时别墅中有大量艺术品和藏书,还有一台李斯特用过的钢琴。1921年2月,邓南遮以600里拉(约合现在的500欧元)的价格租下这组建筑,后来又用13万里拉(约合现在的11.3万欧元)将它买下,聘请建筑师吉安卡洛·马罗尼(Giancarlo Maroni)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改建。1924年,他将自己在“飞越维也纳行动”中驾驶的战机放置到这个庭院中;1925年,又将“普里亚号”(Puglia)巡洋舰拖到半山腰的树林中,营造出一幅超现实的景象。巡洋舰的船头指向亚得里亚海方向,展示出邓南遮准备征服达尔马提亚(Dalmatian)海岸的野心。

邓南遮与当时的意大利政府意见相左,政府想让他尽可能地远离罗马的政治生活,于是投入巨大资金改建这座建筑物,丰富其中的艺术和文学收藏,让邓南遮能安于隐居。1926年,政府拨款1000万里拉(大约相当于现在的700万欧元)收购了整个物业,别墅扩建出一个新翼,1931年又开始修筑一个环形剧场,建筑师马罗尼是在参观庞贝古城时获得了设计灵感。

“Priory”的外墙上贴着一张邓南遮身穿军装的黑白照片,显示出这位诗人的另一种气质。它的内部有18个房间,1938年3月1日,邓南遮就在其中的一个房间辞世。如今房间中央摆了一张床,枕头上象征性地放置着他的一座大理石头像。1963年邓南遮诞辰100周年之际,他的遗体被搬迁过来,安葬在附近小山最高处一个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陵墓中。

走出这座记录着诗人生活轨迹的建筑物,黄昏醇厚的阳光照射在葱郁的山林之间,不远处就是蔚蓝的加尔达湖,湖面有几面白帆驶过。历史远去,而现实总是这样鲜亮而灵动。

Tips

加尔达湖

加尔达湖面积369.98平方公里,湖区低海拔和高海拔之间的温差形成了季风,每个季风都有自己的名字,其中不少是以意大利方言命名的。加尔达湖中有一种比较罕见的鲤形鳟鱼,可以长到50厘米长,鱼身平时是银色的,交配季节,雄性鳟鱼的身体会变为深色且斑驳。

由于加尔达湖面积十分宽阔,想饱览整个湖区的景色会比较花时间。可以先乘火车到湖南岸的德森查诺(Desenzano del Garda),之后前往西尔米奥奈小镇(Sirmione),再驱车前往湖东岸的布伦扎内(Brenzone)和马尔切西内(Malcesine)等疗养胜地。

马尔切西内拥有一座中世纪风情的渔港,另外斯卡利格罗城堡(Castello Scaligero)是一大亮点,这里曾是维罗纳主教的财产,1277年落入阿尔贝托·德拉·斯卡拉(Alberto della Scala)家族手中,后来为米兰共和国的维斯康蒂家族(Visconti)所占有。

马尔切西内可以选择的酒店较多,一般四星级酒店每晚150—200欧元。

8天“湖畔风情之旅”

这条路线穿越意大利北部边境地区的4个主要湖泊,全程9天,境外段费用约2.5万元人民币。

D1: 抵达瑞士马焦雷湖畔的小城阿斯科纳(Ascona),探访“真理之山”,入住湖边的五星级豪华酒店。

D2:抵达位于马焦雷湖中心位置的斯特雷萨小镇(Stresa),入住Villa and Palazzo Aminta酒店,访问湖中的美丽岛。

D3:乘火车前往科莫湖,参观颇负盛名的埃斯特别墅,享用湖畔下午茶和晚宴,入住湖畔酒店。

D4:上午游览科莫湖畔的切尔诺比奥小镇(Cernobbio),下午乘渡轮环游科莫湖。

D5:前往伊塞奥湖中的蒙特岛,该岛是欧洲人口最多的湖心岛。入住湖边酒店。

D6:前往伊塞奥湖畔的弗朗齐亚柯特地区(Franciacorta),入住五星级的LAlbereta酒店,上午参观两家酒庄,下午回酒店享受SPA,晚间在特色餐厅品尝正宗的那不勒斯比萨。

D7:乘火车前往加尔达湖,入住只有5个套房的Villa Fiordaliso酒店。

D8:游览加尔达湖周边城镇和湖中的加尔达岛,晚上在Villa Fiordaliso酒店的钢琴酒吧小聚,这是当地的一个时尚聚会场所。

方便的欧铁通票

持欧铁通票(Eurail)

在欧洲国家的铁路网络内,可于规定时间无限次搭乘国营铁路公司营运的火车,既可以选择单国通票,又可按照行程选择所需的毗邻国家进行组合。比如,法国、德国、瑞士和意大利四国组合的10天通票,人民币4504元,可以在两个月内任意选择10天乘坐这四国的列车,比较适合深度游。持欧铁通票,在意大利境内可以搭乘由意大利国营铁路公司(Trenitalia)运营的高速列车红箭(Frecciarossa)和银箭(Frecciargento),时速分别达到300公里和250公里,可连接意大利境内主要城市,从罗马至佛罗伦萨用时1小时31分,米兰到佛罗伦萨1小时39分,米兰到威尼斯2小时。

行前阅读

《极度幻觉》(Freak Out),2014年

卡尔·加夫(Carl Javér)执导的纪录片。1900年,一群中产阶级的后代在阿斯科纳的一座小山上建立起乌托邦社区,他们光脚、留长发、吃素食、试验毒品、宣传自由之爱……希望可以用一种更健康、自然的方式来改变世界,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欧洲文化激进分子,然而最终却曲尽人散。

《湖畔迷情》(A Month by the Lake),1995年

美国导演约翰·欧文(John Irvin)执导,以科莫湖为背景。1937年,未婚女孩宾利,在艺术家父亲去世之后,回到科莫湖度假。她第一次来科莫湖是1913年,在父亲的陪伴下。这次她遇到一个心仪的单身帅哥,但另一个美国女孩的到来,让他们之间的感情变得有些微妙。

《邓南遮》(D'Annunzio),1987年

意大利导演塞尔乔·纳斯卡(Sergio Nasca)执导的传记影片。19世纪末,邓南遮从佩斯卡拉小镇来到罗马,成为一名记者,并以诗歌美学而闻名。他热衷于与阔太太们消磨时光,直到遇到了高贵的巴巴拉太太,激发了他创作第一部颓废派小说《欢乐》(Il Piacere)的灵感。

持歐铁通票(Eurail),在欧洲国家的铁路网络内,可于规定时间无限次搭乘国营铁路公司营运的火车,既可以选择单国通票,又可按照行程选择所需的毗邻国家进行组合。比如,法国、德国、瑞士和意大利四国组合的10天通票,人民币4504元,可以在两个月内任意选择10天乘坐这四国的列车,比较适合深度游。

持欧铁通票,在意大利境内可以搭乘由意大利国营铁路公司(Trenitalia)运营的高速列车红箭(Frecciarossa)和银箭(Frecciargento),时速分别达到300公里和250公里,可连接意大利境内主要城市,从罗马至佛罗伦萨用时1小时31分,米兰到佛罗伦萨1小时39分,米兰到威尼斯2小时。

猜你喜欢

别墅意大利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它给蚂蚁“造别墅”
景观别墅
意大利面“变魔术”
SOPHIA别墅
美国Kuro别墅
意大利 Disse 幽默与荒诞的漫画
意大利秋日森林
WAVE别墅
湖边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