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
2018-03-21翁旭初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领域耗电量日益增大,传统的供电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构建智能电网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智能变电站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智能变电站相关领域的研究,而建设智能变电站的关键就是如何攻克相关技术难关并对其构建方式进行思考。本文探究了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以期为智能变电站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 关键技术 构建方式
智能电网的构建是解决当今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与传统电力生产方式之间矛盾的关键举措。现阶段国家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智能变电站的建设适应了当今发展绿色经济的客观需求,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构成部分,它与数据的收集处理、系统的控制运行密切相关,通过对信息技术和环保技术的智能化处理并借助相关电力设备对电网进行有效调整和管控。
1 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分析
1.1 信息储存管理技术
信息存储保管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信息存储管理技术是整个变电站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变电站是数据收集、电力运输的关键环节,内部收纳了各种专业的数据,并且要不断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新处理,而传统的变电站难以完成如此浩大冗杂的数据处理工作,而在智能变电站中运用信息处理技术就变得十分必要。他能够对变电站内各种数据根据其功能用途的差异进行系统分类,从而实现信息的分级处理和保管储存,这样更有利于对数据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集中处理以及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不仅促进了信息数据的高效利用,也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变电站管理的经济效益。同时信息存储管理技术也能够实现数据的分级处理,优先传送相对紧急信息,为保障决策的科学合理,提供基础信息依据。从而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总体调控,实现资源共享。
1.2 电子互感器技术
当今时代变电站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电子互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现阶段电子互感技术主要分为类,一种是光纤式的电互感器,另一种是基于分压原理的电压互感器。目前试点阶段,我们发现两种电子互感器之实践运用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使用效果还有待改善。光纤式互感器在电流不足时会发出很大的噪音,一方面对工作人员产生较大危害,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大功率作业产生浪费。而分压原理互感器则受到其高压传感部件上装置的电子电路设备制约,需要外部保持电力供给,才能正常运转。进而解决智能变电站电磁的兼容性问题。同时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中会涉及二次调理线路问题,
在使用寿命长短上,二次调整装置与初次设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对传感器不断进行完善,改进技术缺陷,加强智能变电技术与传统互感器的融合。
1.3 设备在线监测技術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智能变电技术的发展,使其日臻成熟。增强了智能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其中变电站的在线监测技术的变革成果较为明显,主要是能对变压器油色谱、铁芯电流接地与压力技术进行良好的检测。但是在线监测的开关和断路器接头仍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我们根据实践发展情况进行深一步研究。综合来看,智能变电站中在线监测技术的变革程度和使用效果还较为普通,与一次设备相比,智能变监测技术的可靠性相对较差,智能变电站经过长期使用,会造成传感器的接头损耗程度较大,影响其监测的精准度,致使其监测到的相关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电子设备较多的环境中会造成较强的磁干扰,致使其运行效果较差,更易受到损耗。
2 智能变电站的构建方式
2.1 系统架构
智能变站的体系架构比较紧凑,功能多样,他能够把初次、二次设备结合起来,利用相关设备形成其自己的设备层,主要用来对变电站进行测量调控,该层内相关设备的工作方式更加集中,同时在智能变电站的内部系统中充分发挥相关软件的技术优势,实现各种功能的按需调度,并通过变电站监测、与维护工作的程序预设,加强对相关空间的利用效率,间隔设备层则用来实现变电站内相关数据的的模块化处理,以更好的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这种分层设计方式,一方面实现了变电站内各个设备与通讯设施之间的监控与合作,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内部各设备之间的独立性,既实现了集约化管理的效率性也能够通过模块化处理提升变电系统的稳定性。智能变电站的这种架构设计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也使智能变电站相关设备的联系更加简单快捷,使信息交流、各种功能分布和集中更加合理,也将加强变电站系统的稳定性,促进变电站能力的调整升级,对系统配置进行整体优化,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变电站管理水平。
2.2 控制保护的策略
目前,变电站的各项数据参数变化速率加强,以预先设定相关参数,再根据实际变化进行后期调整的传统电力保护已经不能适应电网运营的强度。尤其是分布式能源的引入,冲击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方式和运作状态,开放性保护政策的应用势在必行。开放型的保护策略能够通过动态调整保护措施,以适应智能电网的不断变化的安全运营需求,对不同的控制系统采取不同的保护性策略有利于在智能变电站内部形成多层次的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提高变电站系统内部的故障检验与决策反映速度,这样就能够将变电站内各种风险分散化理,多角度对变电站进行保护。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能为开放的智能变站保护系统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3 结语
智能电网的建设适应了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构建的关键环节,具有诸多优势。但是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也存在许多技术难关亟待突破,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并不断开展实践试验。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的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蒙俊良.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5).
[2]张文琴.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
[3]周铭骏.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研究[J].通讯世界,2013(19).
[4]曹楠,李刚,王冬青.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05).
作者简介
翁旭初(1992-),男,广东省汕尾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控制方向。
作者单位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海口供电局 海南省海口市 5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