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两法”

2018-03-21傅肄

甘肃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两法美术课堂多元化

傅肄

【关键词】 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2—0080—01

一、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堂中要倡导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以及自主式学习,要引导学生对艺术的本质和文化内涵等主动进行探究,通过美术学习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思维能力。在美术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还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積极参与,要让学生多和同学交流和互动,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

1. 培养知识的建构思想。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具有不确定性特征,任何知识的产生都是在不断的建构中得以生成的。这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一个被不断填充的“容器”,学生实际上是作为一个主体而存在的,他们同样是知识的建构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在课前由教师设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课堂中按照这些目标来展开教学。如果其中出现了和教学目标相偏离的情况,或者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不相符,教师一般都会纠偏,以保证教学计划顺利进行。很显然,这样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因为其中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体现,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元性及差异性的特征。美术课堂中应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在和学生一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建构和完善。

2.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过程,要想真正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消除学生不敢说的心理顾虑。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由发言,鼓励其畅所欲言。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应该面带微笑,认真聆听学生的观点,并向学生投以鼓励和赞扬的目光,以便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即使学生的看法或者观点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进行批评,而是要先对学生的发言行为予以肯定,之后引导学生再思考,鼓励其找出不足,纠正错误观点,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1. 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比如,在对中国古代的山水画进行欣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核心特征,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意境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学生们往往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可以把古代的诗词引入进来,通过古诗词这个桥梁,再去体会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就相对容易了。在古代,诗画经常是糅合在一起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之间具有相通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语文课中已经学过了一些古诗词,对于古诗词里的意境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理解古代的山水画就不再那么困难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追求的是意境美,整幅画可能并没有很多余的笔墨线条,经常是寥寥几笔,而且画中还有大面积的空白之处,这些空白并不是空无一物,它能给人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绵延感。比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与柳宗元的《江雪》里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就极为相似。这种把美术和文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的特征是画面感和感染力强,这也为美术课堂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比如,在讲解一个画家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们看一些这个作家的生平事迹和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还可以把和这个画家同时期的其他画家的资料也都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对比过程中去加深自己的理解。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两法美术课堂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企业拖延整改应急部门“两法衔接”除隐患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