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宝藏》,原来节目还能这样做

2018-03-21顾学文黎存根

人民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文博宝藏

顾学文 黎存根

2017年12月初,中央电视台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重磅推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场关于九大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弘“特展”,让《国家宝藏》成为网络热词,同时也掀起了一股“文物热”,让博物馆和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尽管有《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等珠玉在前,但不得不说,《国家宝藏》是2017年年底央视打造的又一大爆款。

该节目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执行总导演汤浩在2015年的时候,组队策划《国家宝藏》项目,并参加央视的创新节目大赛,拔得头筹,获得了海外培训的机会。在英国受训的40天里,于蕾抽空逛遍了伦敦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深感“老外”的生活里,博物馆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去处,“人们可以去博物馆上课,也可以去博物馆谈恋爱,博物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反观我们,从老到少,都知道文物是个好东西,却并不都知道好在哪,故宫成了全国人民到此一游的旅游景点。”

这段经历更坚定了她做《国家宝藏》的决心。

原来节目还可以这样做

项目启动时,于蕾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想要普及“国家宝藏”,但普及什么、怎么普及,都不明确。“我们团队做了这么多年包括春晚在内的大型棚内节目,就想这次要不做个外拍吧,所以开始的方案更像是一个纯户外的真人秀,总之,跟现在除了名字一样,其他都不一样。”于蕾回忆道。

在推进过程中于蕾发现,最初的点更多考虑如何接地气,显得细巧了些。“团队不停地推倒重来,中间还想过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文物,总之就是想引起大家对文物的兴趣。”于蕾说。摸索一个对的方向是最煎熬的,吕逸涛鼓励说:“要对得起‘国家宝藏这四个字,要做国家台应该做的事,不去跟人家拼娱乐拼嗨。”

俗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世间的事往往是初心易得,始终难求。于蕾们的初心是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关注文博,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可怎么引人关注、怎么“活”起来,始终有个方法论问题。时代不同了,今天的年轻人和过去的年轻人毕竟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深刻意识到不同,依惯性做一档介绍文博知识的传统节目,《国家宝藏》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吕逸涛一直很注重受众研究,在他看来,老一代的观众习惯于单向的线性传播方式,而今天2.77亿“90后”网民,是在指尖上长大的,网络培养了他们很多习惯,比如多点接收,即可以在一时一地同时接收多种信息,对知识的渴求是他们的群体特征之一。还有速度感,他们要的是立刻、马上,如果一个移动端页面加载时间超过5秒,就会流失掉超过70%的用户;如果一档节目不能快速、有趣、密集地提供给年轻人知识,就没法吸引他们看下去。

知道了年轻人是什么样的,就要给出和他们匹配的东西,主创团队逐渐认识到,改棚内为外拍只是形式上的创新,重要的还是内容、内容、内容。

和以前的综艺节目不同,《国家宝藏》的演职员表上有“模式研发”一栏,汤浩解释,《国家宝藏》是一种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的结合模式。影视界有位前辈曾经说过,要把纪录片拍得像电视剧那样好看,要把电视剧拍得像纪录片那样真实:真实满足了年轻人对知识的需求,好看则适应了现代人的收视习惯。文物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讲述过多次,但纪录片的形态比较阳春白雪,覆盖的人群不大;而综艺既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方式,也是央视综艺频道创作团队的基本功。

对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评价说:“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博物馆和文物是严肃、沉重的,综艺节目是娱乐有趣的。两者如何共处?一个共同的价值承载,就是文化。《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节目两种形式融合运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这种“综艺+纪录”的模式以前从没有过,以至于节目开播前,于蕾向臺里负责销售的同事介绍了一个多小时,同事还是听得云里雾里,“一个劲儿地问我,你们的节目和哪个节目比较像。我没法回答,因为没一个像的。”于蕾说。第一集播出后,那位同事在于蕾的朋友圈里点赞留言:“原来节目还可以这样做!”

走进人心,

不管这颗心年老还是年轻

凡是好的节目,多是胜在讲好了故事,《国家宝藏》也是。

故事始终是节目组选文物、选守护人和今生故事讲述者的核心诉求。如果看“颜值”,“烂竹片”云梦睡虎地秦简不会入选,但是,当节目讲到它的主人随葬自己全部的工作笔记,讲到他在环保、见义勇为等方面的超前意识时,无论是现场的观众,还是屏幕前的观众,无不唏嘘惊叹。

另外,在节目中引入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今生人物,向观众展现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也是这个节目打动人心的地方。比如节目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独自去深山老林寻找矿石的故事,更感染了大家;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也让观众感受到他们的虔诚和敬业。

文物不能拿到演播室现场,怎么让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体会到文物带给我们的真实、直观的第一感受?只有借用明星的眼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和我们中的大多数一样,都是文博“小白”,他们第一眼看到文物的反应是最真实的,就像演员段奕宏,第一眼看到勾践剑时不自禁地说了句“这么短”。即使是文博知识丰富的主持人王刚,在亲眼见到曾侯乙编钟时,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着编钟深深鞠了一躬。“纯属情之所至,不是演的,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明星是公众人物,老百姓关注明星,会跟着他们去‘看文物,他们的震撼、感动就是老百姓的震撼和感动。作为守护者,如果他们都不去博物馆,节目怎么有说服力?”于蕾说。

于蕾是忐忑的:节目播出前,她忐忑节目能否如她所愿,“从3岁到80岁,从有文化到没文化,都能觉得好”;第一集播出后好评如潮,她又忐忑,第二集会不会让大家失望;即使第一季全播完,相信她还会忐忑,第二季能否续出新意?

忐忑是一种敬畏,始终忐忑,便是始终保持了一颗敬畏心。也许,这就是节目成功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文博宝藏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真正的宝藏
什么?海底宝藏
宝藏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文博扬帆起航
文博学院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