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搭建基层民主信息平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2018-03-21郭苏南梁译方刘素茵
郭苏南 梁译方 刘素茵
摘要: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在取得了巨大成果的同时,依然存在着村民较为普遍的政治冷漠和政治认知模糊等问题。文章通过针对华北某村的实地调研,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为搭建解决现阶段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层民主信息平台做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关键词:基层民主;信息平台;政治冷漠;政治认识
自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来,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便进入了中国的政治舞台,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农村群众逐步跨入网民行列。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村民自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存在由于村民政治素养不高,村民与村委之间信息不对称及缺乏有效的沟通等问题,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未能有效落实。
针对以上背景,本文在对华北某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方式,致力于调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现状和村民民主意识,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搭建“基层民主信息平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5份,深度访谈共计20人。
一、村民存在较为普遍的政治冷漠
在调查的155人当中,有48.39%共75位村民表示自己不在乎谁当选村干部;有54.8%共85位村民表示自己不想当村干部;有93.55%共145位村民表示自己从未提名过村委会候选人;有51.61%共80位村民表示自己参加选举大会投票前,从不主动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以上数据,折射出的是村民中存在较为普遍的政治冷漠情况。
在选举后, 村民对村务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是村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表现,是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村民对村务民主监督、管理和决策不关心也是政治冷漠的一个表现。调查中有74.19%共115位村民表示自己从未参与过村民会议;有45.16%共70位村民表示自己不清楚所在村庄是否做到村务公开;有54.84%共85位村民表示自己不清楚所在村子是否每年进行民主评议;有45.16%共70位村民面对不称职的村干部,如果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便没有关系。
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冷漠不仅仅损害了农村基层民主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为贿选、家族势力、黑恶势力参与提供了滋长的土壤,严重阻碍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村民政治冷漠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致富机遇,村民更愿意追求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是自身政治权利的实现。虽然我国在很早就建立了基层民主制度,但是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宗族干涉,权钱交易等影响基层民主落实的因素。此外,我国农村一直是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较大的地区,村民的“官本位”思想仍然较重,从而损害其政治参与热情。
二、村民的政治认知模糊
当今农村,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拥有选举权并且具有一定政治素养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寻求经济利益,从而放弃了自身的政治追求。拥有选举权的村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对村委会和选举过程有一种“模糊式的不满”。在访谈中,许多村民虽然对村委会表示不满意,但当问及不满意之处时又说不上来。当谈及是否存在不合规选举情况时,村民纷纷表示“有,肯定有”,但又表示自己和身边的人没有遇到过,只是听说。有被访者讲到自己所在的村庄便有过黑恶势力干扰选举的情况:“选举的时候让选谁就选谁,有黑社会来,光着膀子剃头,你要是敢告状直接扔到壕沟里面去,这在2016年之前就有,警车也来了。”但是真正谈及事情真相时发现并非如此,是村民产生了误解。当谈及村中目前存在什么问题急需解决时,村民表示:“这个问题啊,历史积(累)留(下)的问题说不清啊。”村民的这种“模糊式的不满”,从侧面反映的是村民对村委会的不信任。
在调查中,大部分村民对自己的民主权利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村委会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也不了解,更没有主动了解的途径和积极性。基层民主在大部分村民眼中仅仅停留在“民主选举”这一步,村民对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认识十分模糊,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大多数村民缺乏主人翁意识,认为村干部是领导者,自己是服从者,监督村干部是上级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对民主选举的认识也十分有限,很少有村民知道自己除“选举权”以外的权利。村民对选举的具体流程不清楚,甚至有村民持有选举只是“在镇政府指定好的候选人中选一个”的错误概念,被访者认为:“人家都给你订好了,给你画了个圈,几个人,都是规定好了的,人家镇里就给你规定好了选那几个人,你有啥!”村民因此无法认识到自己手中选票的重要性,很少在充分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下投票,投票态度随意。
但是将村民政治认知模糊的原因仅仅归结于其政治素养不够、文化程度低是不够全面客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章第九条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男女平等,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促进村与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由此可见,推进本村政治思想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村委会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村委会的不作为,同样是造成村民政治认知模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基层民主信息平台搭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功能和应用的不断完备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2016年中国网民的数量已达7.31亿人,其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4%,规模为2.01亿。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家中有电脑的村民占58.06%,能够自行安装软件并熟练使用电脑的村民占45.16%,能够在操作指南的指导下独立使用电脑的村民占19.35%;有智能手机的村民占74.19%,能自行下载手机软件并使用的村民占61.29%。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以及村民对这两者的使用掌握情况来看,在农村地区搭建基层民主信息平台是十分可行的。但受访者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村里大多是老人,他们不会用。”因此,信息平臺的使用者应定位为基本掌握电脑或智能手机使用方法的村民。
农村年轻人大量前往城镇务工,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参加选举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准时返农村参加选举,这样能充分体现本人的选举意愿,但是对于农民来说成本太大;二是委托他人投票,这种方式被普遍采用,但是这些选票的真实性有待考量,监督工作不到位;另外一种就是依靠信件,采取送达方式需要消耗时间和财力,有的选票甚至收不回来。由于现实条件受限,大多数流动人口只好选择放弃选举权,因此不少地区选举率无法得到保障,由于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年轻人口流失,选举的质量也相对降低。
面对农村流动人口多,选举率无法得到保障的现状,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从技术层面上解决这一困境。在外务工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参加基层民主选举,这样不仅能够保障农村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利,还避免了以往由别人代投而引起的各种问题。在调查中,64.52%的村民表示需要一个村民和村官的沟通平台,方便村官随时向村民发布通知,村民有问题向村官反映。有58.06%的村民对通过电脑软件进行村干部选举表示支持。这便从现实层面上肯定了基层民主信息平台搭建的必要性。
四、结语
无论是村民的政治冷漠还是政治认识上的模糊,都不应该简单归结于村民文化水平、政治素养和传统观念的问题,这样并不利于解决现状,相反会给人一种无法改变的感觉。经过这次针对华北某村的调研,我们发现,村民和村官之间急需搭建一个基层民主信息平台,作为村委会和村民的沟通桥梁。不仅方便村干部及时向村民传达信息,进行村务公开,对村中大小事务进行解释和公示,而且有利于村民向村委会提意见,进行监督。平台公开性,互动性,可接近性,都有利于提高村民对村中事务、国计民生的关注度。久而久之,可以提高村民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度,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曹峰旗,从罢免权的现状看村民自治中政治冷漠的原因[J].理论与改革,2005(09).
[2]弓馥嘉,文化视角下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