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出窑万彩
2018-03-21李程莹
李程莹
任星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
广义上凡是用柴火作为燃料的陶瓷烧成方式都叫柴烧。因窑炉结构、泥土及柴火特性、装窑方式、烧成技术等因素的不同,烧成的结果也就多种多样,充满偶然的变化与不确定性的挑战。柴烧陶艺家沉醉于此,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成全了柴烧的绚烂多彩。
<img alt="" data-cke-saved-src="" src="" qkimages="" hand="" hand201803="" hand20180312-1-l.jpg"="">
首座民间钧瓷博物馆
星航钧窑的门口,镌刻着李辉柄为其书写的“钧瓷魂”三个大字。任星航的院子花木萦绕,钧瓷窑炉博物馆坐落其间。這座首个民间钧瓷博物馆,是任星航从2003年开始,用两三年时间建成的。在这座不算大的院落里,有23座不同工艺、不同年代的钧瓷窑炉,它们从历史深处被复刻出来,成就了一件件惊艳的作品。
任星航开始做钧瓷的时候,正值物质匮乏的年代。恢复柴烧,也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夙愿。1990年,当代钧瓷艺术大师任坚老先生逝世,弥留之际给儿子任星航留下了一句话:将钧瓷事业做下去。
出身钧瓷世家的任星航,为任氏钧瓷第七代传人。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钧瓷烧制、窑炉建造、釉料配制、造型、烧成等一系列工艺。因此恢复宋代柴烧工艺的壮举,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必须要用宋代的窑炉,才有可能烧出宋代神韵的钧瓷。这个愿望父亲没有完成,我也一直记在心里。2004年政府号召抢救民间文化遗产,而我也在筹建钧瓷窑炉博物馆,我已经复原了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钧瓷窑炉,如唐、金元及清代窑炉,所以当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复原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
窑炉建好后,任星航用了长达一年的时间反复烧制和试验,最后终于才用柴作为原料,烧出了钧瓷。故宫博物馆的李辉柄教授称颂他“填补了钧瓷理论界技术断代的空白”,而任星航只是觉得,能让柴烧钧瓷这一失传千年的技艺重新传承下去,不仅是完成了父亲的夙愿,更是一个钧瓷传承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窑就是瓷之母,火是瓷之父。在烧成阶段,窑炉和火候的掌握是烧出好瓷的条件。孕育瓷的时候,瓷胎装在窑里,就像是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柴火在不断地跳动,时而激烈、时而缓慢,在相互调和中孕育出优秀的艺术作品。”2004年,任星航在深入研究了宋代双火膛窑炉残骸后,开始了窑炉的复原和柴烧的恢复,入窑烧制60件作品,其中具有宋代钧瓷审美标准的有20余件。钧瓷柴烧工艺的恢复,使其在2008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柴烧也成为任星航制瓷最具代表性的标签。
任星航认为天地有阴阳,窑炉也是有性别的,宋代的双乳膛柴窑,是窑母;倒焰窑应该是窑公。窑炉构造不同、燃料不同,烧出的钧瓷也不同。柴窑的火焰绵软柔长,烧出的钧瓷温润如玉,有女性的阴柔之美;而煤的火焰短,靠的是辐射升温,性格暴烈,烧出的钧瓷色彩绚丽,有男性的阳刚之气。
若想实现钧瓷的如冰似玉,就必须坚持柴烧这一宋代古法烧制技艺。当然,钧窑的烧成形式需要多样化,钧瓷窑炉博物馆的存在,就是研究不同燃料与烧成方法以及对窑炉结构进行探索。古老原始的工艺形式是保证传统钧瓷审美的基础条件,但另一方面柴烧窑炉污染严重,与当前主流的社会价值产生分歧,于是任星航在坚持柴烧的同时,也在进行建造环保窑炉的探索,研制出可以控制燃料增减和火焰强度、层层过滤烟尘的新型窑炉。
任星航在祖传钧釉的基础上,研制了10余种新的钧瓷釉料组方,丰富了钧瓷窑变釉色。他的钧瓷作品釉色乳光玉润、五彩交融,窑变景观奇妙而别致。
七代铸钧魂的传习
在钧瓷窑炉博物馆的旁边,还有一个钧瓷传习馆,是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的支持项目。为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把祖先的技艺传授给后人,文化部拟在全国建立100个传习馆。河南省3个传习馆的建设重任,自然落在了任星航的肩上。他正在忙碌于传习馆的装修工作,准备在明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对外开放。
钧瓷传习馆是钧瓷烧制技艺的集中体现。任星航认为钧瓷烧制技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烧,属于窑炉方面;另一个是制,属于技艺方面。两者合而为一,才是钧瓷烧制技艺的全貌。
在传习馆里,可以看到任星航的众多代表作品,有柴烧、煤烧、炭烧三大类别几十个品种。《凤凰涅盘》《蟠龙瓶》《如意尊》《罗汉钵》《荷口盘》……柴烧作品温润如玉,窑变景观妙不可言,能让人_窥宋钧的艺术特色。其中《凤凰涅盘》的平盘,作品口沿处破釉而出,微露胎质,形成了完整的铜口铁足。盘中自然窑变形成一凤,似欲腾身飞举,周身羽毛清晰可见,尾部艳红一片,俨然“火中飞凤”之壮丽景观。而另一边釉色则青中见白,闪耀着乳玉般的光泽,犹如热烈过后的宁静与沉稳。
“做钧瓷是一门手艺,你得劳动,劳动创造智慧,你劳动多少,就能得到多少智慧。但做好钧瓷不能光靠手艺,还得靠思想。你对历史、现实、时代的认识有多深,决定了你的钧瓷传承的分量、创新价值的大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钧瓷烧制技艺,千百年来都是在师傅与徒弟之间、父子之间传承。钧瓷传习馆的建立与开放打破了以往的传统,由家族传承形式转向社会传承形式。“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先进性,不再局限于某种传承方式,而是更加社会化、多元化。我想通过钧瓷传习馆的开放,更好地传承钧瓷技艺并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这是传习馆的重要意义所在,也是传承了七代的“铸钧魂”的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