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在经历何种巨变
2018-03-21雷墨
雷墨
美国私企老板埃隆·马斯克,用自制的火箭把自己的座驾特斯拉跑车送上太空。有人从中看到了美国太空探索实力的独步天下。因为这次Space X公司所使用的“猎鹰重型”火箭,近地轨道载荷高达63.8吨(中国目前最强悍的“长征5号”是25吨),完美“碾压”世界现有所有火箭。
有人从中看到了一大碗“励志鸡汤”。出生于南非的70后马斯克,童年经历坎坷,2002年才加入美国籍。如今他已是多家高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或控股人,被誉为现实版“钢铁侠”。他入籍美国那一年才成立的Space X公司,已成为无可争议的太空探索领域的佼佼者。
更应该看到,2月6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猎鹰重型”火箭的腾空而起,意味着世界太空探索已进入新的阶段。马斯克的励志故事预示着,美国的科技实力甚至国家竞争力将迎来一次“大跃进”。
过去近20年来,太空探索领域的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是私营企业的崛起,而且发端于美国。2003年,也就是莱特兄弟自制的飞机成功首飞100周年之际,由美国亿万富豪理查德·布兰森和保罗·艾伦出资打造的“太空船一号”首次成功完成亚轨道飞行。这是私人进入太空探索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也是先行者之一。
有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6年,世界上成立了近130家主营或涉及太空探索业务的私营公司。2009年至2013年,这些公司承接了约130次微、小型卫星发射任务,占整个发射任务的8%。但在2014年至2016年间,这个比例猛增至56%。
根据德国“Space.Skyrocket”网站的统计,2017年全世界总共进行了94次太空发射。承担发射任务排名前三的分别是:Space X公司的“猎鹰-9”火箭(18次,占比20%),俄罗斯的“R-7”火箭(15次,占比16%),中国的“长征-2/3/4”火箭(13次,占比14%)。Space X公司不仅高居榜首,而且是世界排名前三中唯一的非“国字号”。
这些私营公司介入太空探索,给地球上的事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可能超乎想象。当美国公司率先实现纽约到上海一小时直达时,震动的绝不会只是国际民航领域。
美国引领这波太空探索革命绝非偶然。除了美国雄厚的太空技术积淀,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巨额资金大举进入太空探索领域。Space X公司、Blue Origin(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创办)等私营太空公司,要么有亿万富豪的资金支持,要么创办人本身即是亿万富豪。
风险投资愿意涉足传统认知上“高风险”的太空业务,毫无疑问是看中了其有利可图的一面。马斯克曾说:“既然我们造了这样的火箭去月球和火星,为什么不用它来去地球上的其他地方?”由此可见,这些私营公司介入太空探索,给地球上的事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可能超乎想象。当美国公司率先实现纽约到上海一小时直达时,震动的绝不会只是国际民航领域。
目前私營太空企业承担的主要是近地轨道业务,在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传统的高风险认知事实上已经落伍。如今的趋势是,大数据存储和传输、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正在大量“反向”进入太空探索领域。这是私营太空探索企业能迅速崛起的另一重要原因。
从布什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战略布局进行了调整,即把近地轨道业务承包给私营企业,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把主攻方向放在远程载人航天、深空探索等更具挑战性的领域。这样调整加速了美国在太空探索上的资源优化配置。
“这一成就连同NASA的贸易和国际合作伙伴一起,继续展现出美国的精湛工艺。”特朗普2月6日在推特上为马斯克送上了祝福。2017年7月,特朗普在签署重建“国家太空委员会”行政命令时说,“我们将前所未有地再次领先,美国的下一个前沿阵地是太空”。
马斯克、贝佐斯身边的那些技术工程师,很多都是在孩提时代亲眼目睹了“阿波罗登月”的人。他们被称为美国的“阿波罗一代”,内心有着强烈的太空强国梦。这些聪明大脑,很可能将与NASA一道,把美国的太空实力提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