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还是新兴城市?
2018-03-21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3月19日文章,原题:鬼城还是新兴城市?新城到底将变成什么 30年前,除上海本地人外,几乎没有人能找到想去浦东的理由。当时如果对某个人说,黄浦江对岸的这片淤泥滩上终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世界最知名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入驻的密集摩天大厦,那么这将会引人发笑。其实,许多人确实笑过。在浦东金融区的核心区域拔地而起后的许多年内,这里的摩天大楼仍空空荡荡,成为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发展梦想的钢铁和玻璃外壳。国际观察人士和旁观者的嘲讽接踵而至,这里曾成为上海的笑柄。但浦东金融区最终还是成长起来,如今这里的入驻率号称高达约99%——再也没有人嘲笑它是“鬼城”。
当我在2012年春首次开展我为期两年的中国“鬼城”之行时,我曾预料到将发现海量的空荡高层住宅楼、公路和购物中心。一开始,我感到正在跟踪类似巨人阿特拉斯的故事:一个无视经济原理而建造得过大过快的社会或将轰然倒下。但这并不是我发现的故事。一路上看到的尚无多少人入住的新城越多,我的脑海中越浮现出一幅更宏大的画面。在中国,新城建设并非仅仅是一种工程活动,而是一种规模史无前例的完整社会经济试验。其要义并非是利用建造新的开发项目赚钱,而是发动新的经济引擎以创造并维持更多增长,并遏制这个国家东西部地区之间悬殊的社会和经济差距。
几乎就在一夜间,成都、重庆、武汉、西安、昆明、贵阳等曾与东部相比发展滞后的(中西部)城市突然成为中国表现最好的城市。如今,在中国国内那些在2013年至2014年被频繁曝光的所谓“鬼城”内,人气已经上升至它们足以成为功能完善的正常城市的程度。我当时不知道的是,我曾在中国各地观察的这股建造新城热潮也已在整个东亚、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兴起。新城通常需要二三十年的建设时间,只要给予合适的发展时间,鲜有彻底失败的大型新城项目。尽管大部分此类项目不会像浦东金融区或中国内陆省城的新区或新城那么成功,但大部分都将成为有效运转的城区。▲
(作者韦德·谢泼德,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