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哲学与现代学徒制思辨
——基于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发展视角

2018-03-21李文斌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哲学科学技能

李文斌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技术哲学是诞生于19世纪末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哲学家卡普出版的《技术哲学纲要》一书是技术哲学诞生的标志。技术哲学发端于德国,之后迅速向世界各地扩展,先后传播到了法国、荷兰、西班牙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美国兴起,并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技术哲学是研究技术起源、本质、内涵、要素、特征,规律的学科。有学者指出:“技术的核心是生产技术,是一种方法、手段,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1]65-66技术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实现一定目标而采用的技能、技巧、方法、手段以及相应的逻辑体系[2]23。技术哲学认为,技术分为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技术有自发独立的发展逻辑,以社会和企业问题为驱动,以专利和物化为标志。科学“求真”而技术“求用”,技术具有实践性、经验性、工具性和经济性,科学与技术间存在转化中介。从技术哲学发展史来看,经典技术哲学关注对技术本体的追问及对技术价值的反思,20世纪初,技术哲学开始进行“经验转向”,20世纪90年代的“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研究纲领标志着技术哲学荷兰学派登上了国际技术哲学界的舞台,其由传统的批判方法转向侧重分析描述的方法,由研究抽象技术转向研究具体技术,成为国际技术哲学发展的主流研究方法。荷兰学派主张将技术哲学研究建立在充分的经验基础之上,关注技术现象和技术过程本身[3]6-9,“强调技术的情景化,要求技术认识论的研究要更深入到各种具体的技术发明、创新、设计等活动中”[4]83-89。

2014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对技术经验和生产情境的重视也暗合了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公布不久,2015年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提出开展优质学校建设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实质性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提升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争创国际先进水平[5]。教育部希望通过“以评带建”的方式推动职业教育逐渐向“优质”迈进,进一步巩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成果,从《行动计划》优质学校建设中对“优质”的界定来看,《行动计划》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优质”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摆脱低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目标,追求更高层次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等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优质”的目标与技术密切关联,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技术和技术规律的认知,才能实现《行动计划》中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目标。鉴于技术哲学以技术和技术规律为研究对象,技术哲学经验转向后更加重视经验性技术和生产情境,因此技术哲学能够为现代学徒制发展,推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一、技术是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基础和动力

(一)技术是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基础

高职教育和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目标要求现代学徒制坚持技术基础。2015年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指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容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可见职业教育是以传授技术为教育内容,以培养技术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同时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但职业性体现的是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事关职业教育的生存权”[6]1,34。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技术传授类型,只有遵循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以技术传授和培养技术人才为内容,才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现代学徒制以技术传授为内容,以培养技术人才为目标。现代学徒制的产生是为了解决职业技术教育与生产实境脱离的问题,也是为了探索在现代技术环境下高效开展技术技能教育而产生的人才培养制度,“现代学徒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7]79-84,现代学徒制中,师徒关系是围绕技术和技术传授而构建起来的,技术是师徒关系的核心,技术和技术规律是现代学徒制产生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技术就不会有学徒制,因此技术是现代学徒制存在的前提。

(二)技术是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动力

现代技术促成了现代学徒制,深刻影响技术教育的方式,是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动力。“现代学徒制是在现代产业中恢复的学徒制。这种学徒制是培养现代产业中的技术技能人才所需要的,其中有着非常深刻的现代技术与工作方式的基础”[7]79-84。现代技术环境下,完全以经验传递为基础的传统学徒制难以适应现代技术发展需要,单纯学校理论教学又难以满足技术教育对经验的需求,因此发展出有学校参与的现代学徒制。以科学化、信息化、机械化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决定现代学徒制的内容、客体、方式、目标,只有符合技术规律,才能高效地传授技术。现代学徒制采用何种形式,决定因素不是学校和企业,不是就业和市场需求,而是技术规律。因此,正是现代技术促成现代学徒制形成与发展。

技术的层次性是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层次性包括技术价值追求的层次性,及技术理论的层次性。从技术价值追求的层次性来看,技术的价值追求包括促进就业、促进技术创新和人类社会发展等。2015年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已经把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作为优质学校的重要标准。“科学重在认识世界、探索未知事实,敢于批判和证伪,因此科学精神的实质是求真,追求真理是科学家们一生的任务,而技术过程重在从事生产、满足人们需求,勇于改进和创新。”[8]18-23职业技术教育长期把就业放在首要位置,忽视了技术在促进应用与发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与促进就业相比,技术对发明创新的追求可为现代学徒制提供稳定、高层次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从技术理论的层次性来看,技术分为科学性技术与经验性技术、高技术与低技术。技术本身是一个历史性概念,近代之前技术主要表现为经验性技术,是经过师傅言传身教,反复操练后习得的能力。近代后,技术发明越来越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撑,理论常常决定着技术发明与应用的产生,深刻影响着现代学徒制的层次。“学徒制除了提高青年的工作经验,降低失业率外,在于培养掌握精湛技术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9]30-38,117因此,技术在价值追求和理论深度上的层次性是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利用技术哲学推动现代学徒制的阻力

(一)职业教育缺乏对技术及技术规律的认知

高职院校缺乏遵循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活动的主动性。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从教育学的一般规律中衍生出职业教育规律,然后利用该规律开展技术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主要有两种学术背景,一种是教育学科,倾向于认为职业教育原理是从教育学科分化出来的学科;另一种是工程学科,倾向于认为职业教育原理是从技术学科中分化出来的学科,”[10]9可见职业教育忽视技术规律对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对技术发展史、技术发展规律的认知和方法论指导;缺乏对技术价值、技术功能、技术规律的了解,缺乏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同感,在学习中往往被动接受,缺乏进行技术传承和创新的自觉性。现代学徒制制度建设仅从教育规律入手,未从技术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入手。职业教育没有运用技术哲学解决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雇佣关系与师徒关系的分离问题、师徒和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等难题,未能围绕技术规律建立激励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制度。此外,职业教育缺乏对技术内涵、技术分类,技术的价值追求以及技术实践规律的认知,技术一词往往涵盖职业教育的各个专业门类,导致职业教育的目标为促进就业,价值层次较低,不了解技术包括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因而缺乏对不同技术特殊性的分析,面对政策利好,往往是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缺乏定力。当倡导工匠精神和现代学徒制时,全然不顾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与工匠精神契合,是否所有专业都适合发展现代学徒制,便在各类技术专业大力倡导。

(二)技术被科学理论和机械化、信息化挤压

虽然科学性技术逐渐取代经验性技术,但“即使在现代,具体工作场所还需要具有熟练技能的技术工人,这种熟练不是通过理论学习即可习得,只有经过长期技术操练通过‘经验’获得”[11]82。由此可见,经验性技术并没有在机械化和信息化中转换了存在方式,而科学性技术提升了技术的理论门槛,技术在生产中依然有广泛的生存空间。但现实生产中,技术的生存空间被科学理论和机械化、信息化技术挤压。一方面,经验性技术的生存空间被科学理论挤压,科学性技术的理论门槛越来越高。人类社会在进入现代化之前,技术的存在形态主要是经验,学徒制也以经验传授为主,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理论知识对技术应用主导日益凸显,但是“技术发明需要依赖科学理论,但又不是科学理论的简单应用”[12]7-9,理论技术的独立性还体现在“许多技术发明是科学原理的具体化和综合运用,它们在相当程度上仍要依靠发明者的技能和经验。某些技术发明有科学理论为背景,但技术成就的取得却未必伴随着科学原理上的突破”[13]9-11,比如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以理论创新为基础,而是综合了原有的路建设技术、火车制造技术、信息采集技术、调度控制技术以及运营管理技术和维修养护技术等多项技术后生成的。技术虽然有独立性,但被科学理论挤压。随着技术对科学理论的依赖,科学与技术界限越来越模糊,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交叉融合之势愈发明显,呈现出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14]23-26,技术的理论深度越来越高,导致技术沦为科学的应用与附庸,其独立性被忽视。另一方面,经验性技术被机械化、信息化挤压,缺乏生存空间。机械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人某些单纯的动作技能被自动化装置所取代,使得人的某些机械活动不再必要或使某些劳动技能变得简单化,导致技术空间被挤压。虽然机械化和信息化没有完全取代所有技术工人,但是现代技术工人与传统一线工人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技术工人更多的是作为机械生产的监控者,需要对整个生产流程有清晰的了解,需要更高层次的知识储备和对整个生产流程的了解,需要具备能够及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然而我们的技术教育注重传授单一技能,技术工作的含金量不高,技术教育和技术工作被矮化。

三、技术哲学对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一)技术哲学是发展现代学徒制的新视角

职业教育存在重教育规律轻技术规律的路径依赖,现代学徒制应重视技术哲学及其经验转向的重要价值。职业教育作为与学术教育相区别的教育类型,一直沿用学术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规律,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以技术传授为教育内容,以促进技术应用、传承、革新为目标,在发展理念上可以尝试打破职业教育发展惯性,从技术哲学视角出发,依托技术规律提升职业教育实效。从技术哲学发展来看,传统技术哲学中人文和工程两个学派分别从批判和支持两个视角对技术开展研究,随着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深入,工科学术背景的研究者开始主导技术经验转向,技术哲学侧重于通过对可靠、微观的技术经验,了解技术规律,由研究抽象技术转为具体技术,使得技术哲学与职业技术教育在内容和背景知识上更加契合。因此,一方面从事技术实践和技术教育的工作者应参与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研究,从不同专业、行业总结技术规律,指导学生了解技术规律、技术发展动力和条件,助力现代学徒制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应把技术哲学纳入专业基础课,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技术的内在规律,在学习和实践中自觉运用把技术哲学作为方法论,科学地进行技术技能学习。

(二)现代学徒制应以技术为基础提升其理论和价值层次

现代学徒制应适应科学性技术的需求,以技术为基础提升理论层次。科学性技术以其高深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使得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理论知识门槛越来越高,而科学理论研究者脱离生产实境,缺乏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的主动性,因此有必要提升技术人员的理论深度,现代学徒制应从技术视角促进科学理论向技术应用转化,用技术需求引导科学发展,避免技术沦为科学的附庸,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现代学徒制应促进专科层次与本、硕层次的衔接,用科学理论提升其理论层次。现代学徒制不应只存在于职业院校,技术教育存在的地方就应有现代学徒制。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技术学科被人为分配到各类高校,如职业院校、科技工程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等,现代学徒制完全可以成为涵盖、整合各类院校技术专业的一种制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应在科技与工程类大学的应用技术专业开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试点,促进科学理论向技术应用转化,让具备丰富技术理论知识的学生接触工厂师傅、生产情境与技术问题,促进理论、科学发现向应用技术、产业技术的转化。普通本科院校的技术类专业应扩招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经验和问题后,继续进入技术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深造,能够有意识地学习并促进科学理论向应用技术转化。

现代学徒制应以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提升现代学徒制的价值层次。2015年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对“优质”的界定要求高职院校摆脱低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目标,追求更高层次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等价值追求。因此,技术的层次性是评价高职院校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现代学徒制应把教育目标从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提升到推动发明创新,树立“得其大者可能兼其小”的理念,通过追求技术创新目标推动学生对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现代学徒制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激励师徒、师生进行技术发明和创新,引导教师和学生接触企业和生产实境,为企业解决具体问题,进而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优质高职院校“提升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的目标。

(三)现代学徒制应遵循技术规律发展学徒的基础能力

现代学徒制应以技术内涵为依据,促进学徒对整个技术过程的掌握。鉴于当前机械化和信息化取代了许多简单技术,部分工种和职业消失,技术空间被挤压,技术人员被取代或矮化。现代学徒制可以遵循“物质生产技术过程”规律[15]65-66,培养学徒理解技术目标,独立生成技术意识、运用技术设计、手段,最终达成技术目标的一整套技术能力,而非仅在老师或师傅的指导下进行重复性的操作,降低技术教育和技术人才的含金量(见图1)。因为机械生产无法完全脱离劳动者,技术人员的角色由具体操作转换为技术监控者,要根据仪表的变化掌握生产状况,这需要更加深厚的专业知识及对整个生产流程的熟悉。现代学徒制应根据职业和行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核心技能加强对整个生产流程和上下游的技术目标和流程的了解,将传授单一技能变为促进提升学徒的类化概括化的技能,单一步骤技能变为促进养成高迁移能力,将人才培养从岗位层次上升到职业层次、提升技术人才的基础能力,如管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2015年教育部《行动计划》中指出优质高职院校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从地方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培养行业和企业需要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开设经济学,促使学生统筹考虑技术优化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通过开设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提升学生进行管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开展人文教育提升高职教育和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16]105-108,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图1 物质生产技术过程

[1] 姜振寰.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邓树增.技术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7.

[3] 张培富,赵 瑶.技术与工程哲学:走向分析与实践[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2).

[4] 文 静,薛 栋.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13(8).

[5]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EB/OL].2018-01-03.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

[6] 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7] 徐国庆.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策略:基于现代性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7(1).

[8] 任雪园,祁占勇.技术哲学视野下“工匠精神”的本质特性及其培育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4).

[9] 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7(1).

[10] 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1] 姜振寰.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 徐国庆.从技术哲学视角重思我国技术教育的发展[J].职教通讯,2002(2).

[13] 陈昌曙.论科学与技术的差异[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2(1).

[14] 孙晓玲,丁 堃.基于知识基因发现的科学与技术关系研究[J].理论与探索,2017(6).

[15] 姜振寰.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 李文斌.高职院校应扩大人文教育供给[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2).

猜你喜欢

哲学科学技能
菱的哲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
科学拔牙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