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热点及脉络演进的分析
2018-03-21何颖
何 颖
(贵州财经大学实验教学部,贵阳 550025)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学过程中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基础设施,此类基础设施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的作用,针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热点及脉络演进这一课题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脉络演进分析
在进行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脉络演进分析时能够发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脉络演进阶段中,主要是指2010年-2011年间,是为初始发展阶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主要包括移动计算和移动技术的应用,但均是依赖于学生和教师的手势进行计算,并开展相应的学习分析和可视化数据分析教学活动,意在提升高校生的学习质量[1]。在第二脉络演进阶段中,主要是指2012年-2014年间,是为拓展阶段,在该阶段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上,在翻转课堂中通过各类学习分析技术、3D打印技术实现量化自我的教学目标。第三阶段为2015-2017年,教师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自带设备进行网络教学,通过物联网的连接帮助高校学生更好的进行自适应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 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热点
近几年来,有关于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多媒体技术应用。通过对计算机的有效利用实现对各类文本、图像的编辑,构建虚拟、逼真的三维动画并将其应用在教学课堂上,帮助学生提升对于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印象[2]。其二,可视化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构建出详实的数学模型,并对各类模型开展动态实验,最后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与使用构建出更加真实的模型运行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3 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应用与创新发展
3.1 通过仿真软件对学习内容进行扩展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类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缩短实验操作时间和等待周期,缓解实际实验资源不足的现状,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已学的知识扩展。如物流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如果学生不做仿真实验,实习机会也不足的话,很难理解物流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更谈不上合理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来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引入物流仿真软件到教学中,运用三维动画仿真仓储配送流程,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物流设备和控制系统对作业的人员、作业的机器以及业务信息数据进行系统仿真,还能进行物流工程规划和设计,通过物流仿真软件对学习相关内容进行了扩展。
3.2 利用虚拟实验提升和强化学生能力
虚拟仿真已成为高校发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方向,恰当运用虚拟仿真实验能有效提升和强化学生能力。例如:财经类院校开设的商业社会仿真综合实验,通过仿真以供应商和制造商为核心的市场主体,配套人力资源、政府、金融、电子商务、管理咨询等外部服务机构的模拟实战环境,学生体验公司开办的流程和规则,并在市场主体的合作与对抗过程中分析资金和信息的流向,制定市场策略、把控经营风险,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团队成员间分工协作,提升其沟通协作、团队领导、经营分析等相关能力。
3.3 创建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
一方面,高校应该在校园中树立全新的开放办学理念,通过开放的视野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促使教学资源得以有效分配,在此期间,还应该加大与周边院校之间的合作,通过校校合作实现不同校内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开放还应该积极与国际进行接轨,旨在培养高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符合国际人才培养标准,毕业后能够进入到国际层面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4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积极完善并构建适用于高校的开放式教学实践体系已经迫不及待,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工程的建设,就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此期间,要求高校在响应国家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整体的创新能力,最终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输送更多的综合型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