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母猪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确定
2018-03-21蔡建成
蔡建成
(黑龙江省兰西县种猪场,黑龙江 兰西 151500)
正确的饲养方案不仅要满足妊娠母猪的营养需求,还需要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确保母猪繁殖性能得到延续。关于妊娠母猪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确定探讨如下。
母猪每日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随体型大小、生产水平、妊娠阶段、健康状况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妊娠母猪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量基本上可分为3部分:母猪自身的维持需要、胎儿生长的需要及母体增重的需要。每部分都可以单独进行估算,然后再求和,得到母猪每日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
能量和营养素的维持需要主要受母猪体重及其饲养环境的影响。随着体重或年龄的增长,母猪对能量和营养素的维持需要也会不断增加。因此,与体重小的年轻母猪比,体重大的年长母猪需要采食更多的饲料,以满足其基本的维持需要。妊娠母猪的能量维持需要占能量总需求量的75%~85%。除体重外,母猪能量的维持需要还受实际饲养环境温度的影响。实际环境温度不一定是温度计的读数,而是母猪自身感受到的温度。当使用垫料提供隔热层时,外界温度降低,母猪感觉也不会那么冷。但在潮湿环境下,由于蒸发散热的作用,母猪感受温度比温度计测定的温度更低。在商业化养殖条件下,温度低于母猪的等温区或适温区时的情况。环境温度越低,母猪在不动用自身体组织的情况,维持内部体温所需要的能量摄入量和采食量就越高。一般来说,环境温度<18℃时,每下降5.5℃,单独饲养的妊娠母猪就需要增加360 g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摄入量,以满足其维持能量需要。群体饲养和使用垫料有助于母猪保持体温,环境温度降到10~13℃时,母猪才需要提高采食量来维持体温。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很难通过调节采食量影响胚胎的生长及其营养需要。在饲养水平对胎儿的体成分的影响也很小。然而,在妊娠后期增加母猪脂肪的摄入量,可提高仔猪出生后的成活率。
理论上讲,在满足母猪维持需要和胎儿生长需要后,“多余的”能量和营养素可用于母体增重。用于母猪自身增重的能量占能量总需要量的15%~25%。母体增重的组成主要由母猪的胎次和饲粮组成决定。同样,理想的母体增重还受母猪年龄的影响。未生产过的母猪(产0胎)和初产母猪(产1胎)自身都还在生长,所以与体成熟的年长母猪相比,在妊娠期的体增重更高。母猪体重的增加主要是为即将到来的哺乳期提供营养储备,因为产奶需要常常会超过摄入饲粮的营养量。然而,母猪在妊娠期的增重过高会降低其在哺乳期的采食量,进而降低哺乳期的生产性能,并减少母猪使用寿命。
在妊娠期,胎儿的能量和营养素的供应量,可以影响仔猪出生时的大小和仔猪从出生到上市期间的生长性能。这种现象被称为胎儿印迹,是在早期敏感阶段刺激因素或损害引起的生理“迹象”。妊娠母猪对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急剧减少或单个胎儿能量和营养素的供给量急剧减少,会引起宫内发育迟缓(IUGR),还可能会导致超低初生重的仔猪(侏儒猪)的出生。与初生重中等或偏重的仔猪相比,初生重低的仔猪存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上市时胴体重轻、胴体脂肪含量高、瘦肉率低。有些学者在提高妊娠期营养的摄入量会降低初生重小的仔猪的发生率的基本假设下,研究了增加妊娠期的营养摄入量对后代初生重和出生后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给妊娠母猪提供高于推荐量的营养水平,对其后代仔猪的生长不会产生显著的、持久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手段来降低初生重小的仔猪的发生率。
对于胎儿的成功发育和减少仔猪初生重低的发生率,良好的胎盘发育至关重要。与普通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相比,从妊娠第30~114天饲喂含高浓度的精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如一氧化氮、多胺)的饲粮,可以改善胎盘的生长和功能,从而增加窝产仔数、提高同窝仔猪初生重的整齐度、降低侏儒猪的比例。精氨酸被认为是一种“功能性氨基酸”。功能性氨基酸可能是必需氨基酸,也可能是非必需氨基酸,在添加量高于或超出维持、生长和繁殖传统需要量的时候,在机体中发挥特殊的生理功能。功能性氨基酸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未来可能成为妊娠母猪饲粮营养需要的一部分。
妊娠母猪对氨基酸的需求在整个妊娠期并不是保持不变的。有人提出,母猪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会随着妊娠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妊娠早期与后期的饲粮的氨基酸模式是不同的。与采用全程饲喂的对照组相比,采用分阶段饲养方法配制的妊娠母猪饲粮,提高了母猪整个妊娠期的体增重,并减少了背膘损失。因为目前大多数商业猪场在整个妊娠期都是用同一料仓饲喂,因此在实际生产上,要采用这种分阶段的营养方案还需要改变储料仓和输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