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野中的网络都市言情小说

2018-03-21周志雄

关键词:都市爱情小说

周志雄,孙 敏

(1.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种类型,都市言情小说古已有之。追溯中国最早的都市言情小说,可至唐传奇《莺莺传》《李娃传》等,并在此后呈现出如下的发展脉络:明清才子佳人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20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小说——八九十年代港台言情小说——九十年代大陆女作家的都市言情小说——新世纪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其中,港台言情小说对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影响是直接而全面的,琼瑶式浪漫、纯爱的剧情,亦舒笔下独立、自强的女性人物形象,席绢冰淇淋式轻松、甜蜜的行文风格,直接影响了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写作风格。此外,日本动漫、韩剧、网络文化等流行文化也影响了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内在精神。至网络都市言情小说,言情小说呈现出比以往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其发展迅速,种类繁多,并在当下拥有最广泛的阅读群体。

根据对言情小说的一般定义,言情小说“是指以男女情爱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1],“主要通过情海生波、风云突变的爱情故事框架,发展令人迷惑的情节,展现痴男怨女的人物性格,表现理智与情感、精神与肉欲不断挣扎的中心思想”[2]。其主要特征,即描写男女情爱,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则特指用电脑创作、首发于网络的都市言情小说。作为网络类型文学的一种,相比传统都市言情小说,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在内容上以对都市男女婚恋生活的细致描摹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在题材上具杂糅性,体现为言情与职场、侦探、异能等多元素的结合,形成了总裁文、高干文、娱乐圈文、黑帮文等诸多言情新类型,拓展了言情小说的表现范围;在内在精神上其张扬都市文化、青年亚文化、网络文化,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欲望渴求及生命状态。对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开展研究可透视网络小说在联结时代、表达现实方面所能发挥的功能。

一 网络时代的真爱故事

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主要受到港台言情小说的影响,即继承了港台言情专注于描写爱情的模式,并体现为一定的纯情性。但与港台言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网络都市言情小说是新世纪消费文化与网络媒介结合的产物,受时代、娱乐文化影响较多。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时代性突出表现在题材的日渐丰富、内容上为言情而言情的叙事模式及对网络时代爱情心理的揭示方面。

(一)题材的日渐丰富

娱乐圈、电竞、侦探、科幻等元素不断融入言情小说中,演绎出“言情+X”的多样模式。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类型小说中,如侦探、科幻、武侠,言情都能被作为一种万能的元素融入小说的创作中,但其中的重点并非言情;而网络都市言情中“言情+X”类的小说则以言情为根,以讲述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这属于葛红兵所说的“兼类小说”,“兼类是一种小说类型特征为主导,兼具另一种小说类型的部分特征,本质上还是属于该小说类型。”[3]188娱乐圈、电竞、侦探等元素往往作为言情故事的发生背景进入小说。该类小说的吸引人之处在于其包含除言情之外的其他“私货”,如娱乐圈里的钩心斗角、电竞行业的职业规则、侦探破案的过程等,满足了读者对特殊行业的猎奇心理。兼类小说的发展源于网络作者试图在类型化、模式化的文本创作中探索自我风格的尝试,也是该类型小说发展成熟的趋向。代表作者如丁墨,其不断尝试将言情与侦探、科幻叠加,创作了《如果蜗牛有爱情》《他来了,请闭眼》《他与月光为邻》等作品,独特的写作风格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市场迅速脱颖而出。

(二)为言情而言情的叙事模式

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在内容方面的一大特点是为言情而言情的叙事模式,这受制于言情题材本身的限制,也受到网络写作手法的影响。言情小说在情节方面有先天的弱点,与玄幻、武侠小说所能延展的丰富空间不同,其只能围绕“纯情—变情—纯情”[4]213的模式展开,男女主角的情感进展是作品的唯一线索,如何在有限的模式内使爱情故事以更吸引读者的面目呈现出来是主要的叙事动机。为加重情节的表现力,网络作者们往往会选择以传奇化的写作手法为故事“加料”。其中,常用的两种手法如困境的设置与“金手指”。困境的设置即为发展顺利的感情故事设置障碍,比如相爱之人面临父辈的矛盾纠葛、身份地位的悬殊差异、家族商业利益的困扰、第三者的插足、遭遇绝症/车祸/失忆等。而“金手指”则是以一种神奇的、不问现实逻辑的问题解决方案来扭转故事的走向,从而使主角突破困境,解决问题。如《何以笙箫默》中当何以琛与赵默笙的感情陷入不知何去何从的处境时,何以琛以突然带赵默笙去领结婚证的方式将二人“捆绑”在了一起;《翻译官》的结尾在程家阳与乔菲的感情仍得不到来自程家人的祝福时,借助程父与程家阳在海外遇险这一特殊情况,使程母做出了接纳乔菲的决定;《寻找爱情的邹小姐》中借邹七巧记忆的突然苏醒而使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说困境的设置是以情节上的跌宕来增加故事表现力,那么“金手指”的运用则是触及了读者“爽”点的一种叙事策略。这是一种融合了浪漫主义的夸张及网络小说的“YY”的表现手法。此种手法在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运用较多,满足了读者期待看到大团圆结局、欣赏完美爱情故事的心理。

(三)对网络时代爱情心理的揭示

在具体的爱情心理的揭示上,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描摹则更为细致,参照网友根据行文风格将言情小说分为甜文、虐文、宠文的分类方式,可将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的爱情心理总结为以下几种:甜、宠、虐、感伤。

典型的甜文如顾漫、丁墨的系列小说。“甜”指向主人公爱情的轻松甜蜜及带给读者的如同吃糖般的阅读享受。该类小说的特征为:以男女主人公的甜蜜爱情为叙事的重心,无虐点或虐点很少;由极富萌点、笑点的日常场景串联起叙事,情节简单,具片断化、场景化特点;语言浅白、幽默、风趣。在顾漫的小说《杉杉来吃》中,小职员薛杉杉因给封家大小姐封月输血一事,而与总裁封腾结识,被封腾以权力逼迫,为其挑菜,在其办公室准备CPA考试,替其挡酒,杉杉的呆萌与封腾的腹黑演绎出的是宛如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抗争中各种极富萌点与笑点的画面,在逗笑读者的同时更给读者以如沐春风般的甜蜜爱情享受。小说受到日本纯爱动漫、中国台湾小清新电影等的影响,也源于当下大众市场上的文艺娱乐化、消费化。在大众市场上,此种情节弱化、浅白幽默的作品也非常火爆,如电影《失恋33天》《人在囧途之泰囧》及各种爆笑网络剧。该类作品以逗笑观众、让观众开心为主要目的,而并不追求思想内涵的表达,其所建构的超越现实的情感乌托邦为大众读者提供了逃避现实重压的空间。

再如“宠”,宠文指男女主角一方对另一方非常宠溺,或双方互相宠溺的一类小说,在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内部,其在题材上对应霸道总裁类小说,如《霸道总裁爱上我》《总裁在上我在下》《老婆,乖乖让我宠》等。该类小说以男主对女主的宠爱为主,男主多为身份高贵、挥金如土、无所不能、性格冷酷的纨绔子弟,毫无来由地爱上女主,并进而逼迫女主与其同居、结婚;给予女主强势的、无理由的宠爱,使女主无法离开自己。在《试婚100天:夜少,轻轻宠》中,女主苏沫与男主夜擎的相识始于一场约定的假结婚,夜擎却以婚姻之名给予苏沫宠爱,帮其化解危机,并进而赶走情敌宫傲。宠文的盛行在于男主无所不能的强大满足了女性对男性的终极幻想,正如流传于网络上的观点:“女人对男人的终极幻想就是你牛逼到俯瞰整个地球但是眼里只有我一个,霸道总裁手握全球 3/4 的经济命脉,但是从不开会从不管理经济事务,整天琢磨的就是‘哎哟,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虐文则指专注于书写悲惨爱情的一类小说,其偏爱“重”叙事,情节较为复杂,人物的性格也呈现出非单纯化、单一化的特点,多是男女主角相爱却不了解心意或不得在一起,爱情面临来自家庭/出身/命运/误会/疾病等的阻力。在匪我思存的小说《寻找爱情的邹小姐》中,男主苏悦生与女主邹七巧原为情侣,且有一孩子,只因邹七巧失忆,苏悦生选择将所有隐瞒,将邹七巧作为情人供养,二人分手、互相伤害、再相遇,直到邹七巧恢复记忆,与苏悦生再在一起。这部小说的“虐”点,一在于男女主角相爱相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爱情故事;二在于其以悬念、伏笔及预先借其他人物之口说出真相的方式吸引读者,让读者进入故事,化身为小说中的一个非重要人物,去看男女主角的故事将如何演变,并为主角的不幸遭遇而感叹、落泪。虐文追求的是对极致情绪的表达,如爱而不得、因误会而彼此伤害、因爱而牺牲等,受到琼瑶小说、韩剧和港台家庭伦理剧的影响。

感伤类小说的代表作有辛夷坞的系列小说及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特点是:一,情节虽略为曲折但多以人物的重新相聚、释怀为结局,同时书写爱情的温暖与伤痛面,展现爱情带给个体的成长;二,语言优美,主打煽情牌,具感动人心的效果;三,代入感强,易引起读者自我检视。该类小说略带文气的表达、极力在伤痛中发掘温暖的叙事方式,使其具有突出的疗救人心的效果,既吸引读者在伤感的故事中落泪,又能让他们在一往无前的人物身上获得面对现实的勇气。辛夷坞的暖伤小说讲述青春年少的个体长大后面临爱情抉择的故事,其人物大多坚强、富有个性,故事令人感动而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则更令人心疼,如《原来你还在这里》中的莫郁华苦苦暗恋周子翼数十年,在陪伴喜欢的人的过程中她同样明白了成长的含义,众多网友在莫郁华身上看到爱情里的勇气与力量,将其称为最令自己感动的人。

需要指出的是,甜、宠、虐、感伤等爱情心理不仅仅作用于小说中的人物,读者的阅读、接受也是享受该种心理的一个过程,如阅读甜文可享受到甜蜜的爱情感受,阅读虐文则有了亲历轰轰烈烈的爱情传奇的感受。其表达的是一种张扬的、极致的情绪,人们不必隐藏自己的哀伤、快乐,反而追求情绪的最大化释放,并在其中想象地实现对现实缺憾的弥补。这反映了网络时代人们的情感心理变化,也印证了网络小说的青春文化属性。

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对爱情故事的重度处理与网络小说先天的游戏性、娱乐性相关,其拒绝深度的表达,拒绝主体的探索,而更愿意在有限的空间里尽情渲染,以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姿态抒发自我情绪,表达自我感觉。这一特征在玄幻、穿越等网络类型小说中都有体现。受网络文化与网络创作方式的影响,同样也决定了其文本的通俗、浅白性。与之相对,在大众市场言情故事也受到热烈追捧,如根据网络言情小说所改编的影视剧在市场上的成功,以真爱、情感为主题的大众综艺节目的流行,有研究者将其统称为“泛爱情时代的真爱文本”[5]。该类文本的流行是否表明当下时代人们对真爱日渐重视?正如那些反映现实的电视剧,如《蜗居》《裸婚时代》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现实生活中“剩女”“裸婚”“单身”等话题的热议,无不反映着爱情正成为日渐远去的童话。“人在种种现实性的世界之外,也还需要一个虚拟的世界,用它来弥补现实人生中的不足,用它来慰藉心灵的缺憾。”[6]“真爱文本”的流行在于其真爱叙事恰好触及了大众的情感结构,回应了大众对真爱的渴求。有研究统计显示,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亿,“真爱文本”虽对解决现实的婚恋问题并无帮助,但其所具备的功能是,为读者提供了释放现实的婚恋压力、表达情感渴求的空间。在对“真爱文本”的阅读、接受中,个体的精神追求、个体在爱情中的价值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实现。

二 空间书写与网络都市言情小说

葛红兵认为,小说类型化的发展源于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社会阶层的分化,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发展与网络、城市及在此催生下的都市年轻一代的出现相关。所谓都市年轻一代,即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年轻人,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拥有自给自足的生活,以阶层来划分,隶属于都市白领阶层。这一群体也是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小说主要的阅读、接受者。陈晓明认为,“‘城市文学’与城市的兴起相关,而城市不只是因为地理面积的扩大,建筑群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城市生活方式,要有城市独特的人群。”[7]城市与其主体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城市空间如何建构了主体的自我意识,其在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有何种表现?这些都离不开对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叙事空间的分析。

(一)对城市空间的选择

从地域角度看,小说中涉及的城市有两类:一是直接选取现实中的城市,其中多是如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等国内一、二线大城市;二是虚构的城市,如《欢乐颂》中的海市、《何以笙箫默》中的A城、辛夷坞小说中的G城。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有着与人物、情节同等重要的作用,并作为一种叙事元素影响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发展。由此,两类小说的叙事内容也迥然相异。前一类多出现于现实类的言情小说中,表现当代都市生活的生存焦虑,涉及住房、婚恋、家庭伦理等现实问题,城市作为被批判、被解构的对象,映射现实,其中的城市形象既是经济繁荣的象征也是罪恶、堕落的根源。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借对成都的描写展现欲望与物质交织下的人性堕落,“夜色中的成都看起来无比温柔,华灯闪耀,笙歌悠扬,一派盛世景象。不过我知道,在繁华背后,这城市正在慢慢腐烂,物欲的潮水在每一个角落翻滚涌动,冒着气泡,散发着辛辣的气味,像尿酸一样腐蚀着每一块砖瓦、每一个灵魂。”[8]而在传统作家王安忆的笔下,城市则作为被回忆、被建构的对象而存在,其作品《长恨歌》书写旧上海的弄堂、闺阁、鸽子甚至上海小姐等,借助对上海历史、地理的梳理,作者旨在寻觅逝去的旧上海文化。迥然相异的写作手法显示出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不同的城市认同感,那种为王安忆、范小青、池莉等所拥有的对城市的理想回望在网络作者笔下鲜少见到。这一特点在以虚构城市为背景的文本中进一步得到体现。海市、A城、G城,以随意的符码取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城市,源于对现实的回避或为更方便展开叙事。在小说中出现的是每个城市都会有的景观:林立的高楼、昏黄的路灯、混杂交织的人群,城市的独特性、个性消失。但不可否认,此种书写更为真实地反映了现时代大都市的混杂、复杂性,正如鲍德里亚认为的,消费社会的一大特征是拟像与真实间的距离消失。“超真实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被夷平,拟像被当作现实,现象被当作本质,人类变得麻木、简单。”[9]77

(二)城市内部空间形象

出现于小说中的城市空间形象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夜总会、酒吧、餐厅、酒店、咖啡馆、商场等与现代消费文化有关的消费空间;二是公司、工厂等与现代理性文化相关的职场空间;三是房子、家庭类的私人空间。

消费空间具明显的现代性,其往往是陌生人相聚的地点,“展现的是城市空间丰富、异质、混乱、迷失的一面”[10]。《翻译官》中的程家阳与乔菲先后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即学校与“倾城”夜总会相遇,并在豪华酒店的套房中借一场交易相知,当二人的关系走向稳定,乔菲曾经的妓女身份也成为程家人拒绝她的主要原因。“夜总会”这一空间既是二人相遇相知的起点,也扮演了其感情路上最大的障碍者。在诸多涉及暧昧关系的小说中,叙事者都将男女主人公最初相遇的地点安排在了夜总会,如《佳期如梦》《人生若只如初见》。夜总会所承载的游戏、狂欢性也使爱情带上了消费的色彩。《人生若只如初见》中赵子默与江修仁在夜总会的聚会中经朋友介绍认识,最初不过是在不同的饭局中见面,直到产生感情,二人也始终是以游戏、玩味的态度来对待这份随机的感情。将消费空间所内含的游戏性特质与主角的行为方式相联系,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叙事。

除此之外,第二类空间,即现代职场空间在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许多小说中男女主角以同事、上下级的关系出现于同一职场空间中。作为体现竞争、合作、创造等现代职业精神的空间,职场具鲜明的工具理性特点。不同于职场类小说所设定的同事间不准恋爱的规则,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对职场爱情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包容。此类小说中男性多以女性的前辈/上级的身份出现,作为女性的引导者而存在,如《翻译官》中乔菲说道,“是程家阳改变了我的想法。那天的会议,他可真是神气……”[11]在欣赏了程家阳的翻译后,乔菲坚定了做翻译的信心。而在以后的工作中,程家阳也以前辈的身份给予了乔菲很多指导。在丁墨的小说《如果蜗牛有爱情》《他来了,请闭眼》中男女主角的上下级身份均为爱情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众多方便,与发生于消费空间的暧昧感情不同,职场空间的感情追求的是心灵的契合与对异性的欣赏。

而第三类空间,即私人空间,在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展现出更复杂的含义。其一方面是承载爱和归属的空间,如在许多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居住的房子都是二人爱情的见证、发生地:《佳期如梦》中孟和平将以往与尤佳期共同居住的房子买下并在失意时重回那里寻找往日的温暖,《和空姐一起同居的日子》中陆飞与冉静感情的升温源于二人的开始同居;另一方面房子也是影响男女主人公情感走向的主要因素,在反映现实问题的小说中,房价高涨,恋人间因无力解决居住问题而导致感情的破裂:《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中童佳倩因无法忍受与刘易阳父母共同居住的现实而提出离婚,最终的喜剧结局则源于由一家人搬到了更大的房子中而带来的居住问题的解决。由此可以看出,都市空间不仅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而存在,并作为一种文化和心理符号直接参与了小说的叙事,其决定了叙事内容的展开,影响了人物的行为方式,及爱情的发生与发展。

与此同时,另一类空间,即校园空间在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也时有出现。不同于此在的都市空间,校园一般作为一种回忆空间存在,即在回忆主角的校园恋情时出现,并形成与都市空间的对照。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多以20多岁刚由校园走入社会的年轻男女为主角,为遵循对人物成长轨迹的描绘,小说在对都市恋情的叙述中也往往加入对过往校园生活的回忆,其内容或是男女主角自校园时代便相识,经历分离并再度相聚,或是回忆男女主角一方的校园恋情。校园空间与都市空间的同时存在展现了都市恋情与校园恋情的迥异之处。在顾漫的小说《何以笙箫默》中,男女主角经历7年的分离后再度相聚,人物的性格也呈现出相应的转变,曾经开朗活泼的赵默笙在面对深爱的男主何以琛“要不要回到我身边”的请求时,选择了逃避,大学时的主动、积极与7年后在异国他乡经历人生变故后的怯懦形成对比。小说在现时叙事的过程中不时插入对二人大学恋情的描述,校园恋情的浪漫、纯真与重新相聚过程中的逃避、试探、猜疑相互对照,表现了都市人面对爱情的艰难。其中,校园恋情体现出鲜明的纯情、美好性,而都市恋情则因掺杂了物质、欲望、生存选择等因素,变得更为复杂。在此种叙事过程中,年轻人所面临的由校园到都市的复杂心理转变得以完整呈现;而对自我生命经历、情感体验的书写也使年轻人在对小说的阅读、接受中极易寻找到共通的生命感慨与成长共鸣。同时,偏爱对校园的回忆叙事,也反映出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叙事主体普遍具有青春怀旧意识,穿插于都市言情中的校园恋情无疑能唤起人物、读者对纯真学生时代的怀念。通过怀旧叙事,将小说中的人物与读者、叙事主体相联系,小说营造了文本内外共同的怀旧感,其潜在的逻辑是以对过去的追忆来对抗现在的时空,逃避现实的焦虑。

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繁荣贴合于当下中国社会由乡村向城镇转型的现实,“中国城市走在超速现代化的路上,成为一个建构和摧毁同时并存的空间。都市民众的感性受到眼花缭乱的强刺激,民众正承受着强烈的远大于波德莱尔时期的震惊体验。”[12]105都市空间的混杂及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现代人的生命感受发生变化,生活于都市中的年轻人一方面承受都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碎片化景观,日益体会到“陌生人社会”的冷漠、孤寂,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与父辈间的文化断裂。作为伴随都市发展及网络繁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当下的社会转型有更为深刻的生命体察,而网络则为其提供了表达自我、争夺话语权的空间。网络都市言情小说,这一由同龄人书写同龄人生活、给同龄人看的小说以其青春色彩,对一代人所拥有的共同生活体验、成长体验的展现在读者中引起了共鸣。

三 通俗女性主义的表达

从性别角度看,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写作者、阅读者均以女性居多,这也使得该类型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鲜明的女性特征。比如,在对男性人物的塑造上,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的男主形象多是集帅气、才气、财气、深情等诸多特点于一身的完美人物,霸道总裁、具高超个人能力的青年才俊或纨绔子弟占据了男主角形象的大部分。以《何以笙箫默》中的何以琛为例,其长相“英俊不凡,气宇轩昂”,吸引了众多女性追随;在金钱上,他为业内顶尖律师,收入颇丰;在爱情上,他对待感情从一而终,执着等候赵默笙七年,且在与赵默笙重新相聚后以自己的方式保护、宠爱她,给予其无微不至的关怀。诸多优点的集合使何以琛成为一个完美符号的象征。该人物为作者的理想化、夸大化处理,但作为文学上的审美角色,却实现了以典型人物来吸引读者注意、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效果。正如网络上流传有“万年修得陆励成,亿年修得何以琛”的说法,“何以琛”已成为女性读者口中白马王子的符号代称,其指向的是理想而忠诚的伴侣。这反映了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塑造策略,即展现以满足女性审美为目的的完美化、理想化人物。与之相反,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则多以都市女白领为原型,在身份上,普遍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青年,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及自我谋生能力,而少有非富即贵的家庭背景;在性格上,她们则大多善良、单纯。“叙述者对异性的叙事总是一种‘想象性’的叙述,而对同性的叙述大多是‘经验性’的。”[13]此种组合基于网络时代女性对传统男尊女卑两性关系的突破,及对自我性别意识的表达,对亲密关系的探索。网络都市言情小说阅读和接受的一大意义也在于为大众女性提供了言说自我性别权利的空间,影响、塑造了大众女性的性别观念。

(一)对传统二元对立性别关系的突破及对灰姑娘爱情故事的改写

传统小说中两性关系具鲜明的二元对立特征,即男性的地位高于女性,男性总是阳刚、威武、理性、有能力的,而女性则是阴柔、软弱、感性、无能力的,如古代言情小说中纨绔少爷爱上美貌妓女、富家公子爱上平民女子的故事。从表面上看,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平凡女性与理想男性的故事组合与此相似,均借鉴了童话中的灰姑娘故事原型,但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的爱情讲述与灰姑娘故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童话故事中,灰姑娘因为在舞会上结识王子而摆脱了被继母虐待的命运,其背后隐含的意义是女性可以通过与男性的爱情来获得财富、地位,并继而改变命运,而这是那个时代女性谋生的唯一出路。灰姑娘爱情发生的文化背景是传统父权制社会中男尊女卑,女性毫无地位,也没有能力去谋生的社会现实,由此女性不得不作为男性的寄居者存在,通过获得爱情来改变命运,张爱玲式为谋生而谋爱的小说即具此种色彩。但在网络小说所发生的时代里,社会环境已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社会中男尊女卑的地位已有鲜明改善,女性不再是等待男性来拯救的灰姑娘,而是拥有自我谋生能力的现代知识女性,并与男性处同一社会阶层,因此其对爱情的追逐更多是在寻求自我幸福的层面,由此区别于灰姑娘的功利式爱情。此外,在灰姑娘故事中,灰姑娘能获得王子青睐的主要原因是其在华美衣服、漂亮水晶鞋包装下展现出的美丽外表,即美貌;在所有灰姑娘式的言情小说中,美貌也多被视为女性获取财富、地位的砝码。这是一种不对等的交换,将女性置于物化的位置,而将男性视为女性的拯救者,预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依附地位。在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女性虽也多具貌美的特征,但其仅仅是一种凸显个人魅力的方式,女性吸引异性的首要条件往往是性格上的独特魅力,如小说中既有性格温和、坚强独立的传统型女孩,也有雷厉风行的女汉子,呆萌可爱的小白女,以及霸气御姐、高冷腹黑女等,人格上的独特个性往往使其显露出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辛夷坞小说的女主多是温柔坚强型,即使在身份地位上不如男主,也以追求自尊、平等的态度来对待爱情,由此赢得了男主角及读者的尊重。再如,小说中常见的小白型女主往往会以乖巧、单纯、可爱的性格受到青睐。

(二)女性意识的世俗化表达

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以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地位而区别于灰姑娘式的爱情,但与灰姑娘故事中对男性地位、权力的强调相同,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的男性也均是有能力、有资本的理想男性。在对男性的塑造上延续传统角色,是否意味着尽管女性已有了充分的自我意识,却仍在无意识重复父权文化体制中对男性的崇拜与依赖?显然并非如此。在现代都市社会,我们往往以收入的多少作为衡量个体事业成功、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准。2011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商业蓝皮书》定义月收入6000元以上的收入群体为中产阶级,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往往以拥有社会资本的多少作为区分富二代与屌丝、凤凰男与钻石男的标准。世俗观念中仍延续传统的男性要负责赚钱养家、照顾女性的观念,而对女性的要求则相对较少。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对男性的要求即是现实观念的一种反映,对现实中的女性读者来说,优秀的男性必然是能力超群,能在商业化的社会中凭借一己之力获得财富与权力的。此为女性的自我诉求与世俗审美相结合的产物,而非仅仅来自于对金钱、权力的崇拜或对男性的依赖。为淡化这种世俗色彩,小说在强调男性所拥有的资本的同时,也往往对男性的个人魅力,如勤奋努力、正直善良、聪明睿智等加以突出。在顾漫、缪娟、丁墨的小说中,帅气多金的男性均具有个人才能方面的突出优点。并且,理想男性形象也往往是完美爱情的保证,理想男性所拥有的资本、权力也能使其在爱情中较易获得成功,因此,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对理想男性的塑造是对一种混合了传统与现代、世俗审美与女性欣赏的女性性别诉求的反映。

(三)对亲密关系的探索

吉登斯在《亲密关系的变革》中以“纯粹关系”来表述亲密关系,强调两性之间是一种对等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对这种理想的亲密关系做出了探索,表现在文本的书写及对读者的影响上。历来浪漫之爱被认为只对女性有影响,而男性的生活天地在于向外部的拓展,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在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男女在爱情上的这种先天差异正趋向于削弱,即双方均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感情,共同探索如何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相比传统言情小说,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在爱情心理、感觉的刻画上更为细致,更为真实地书写了男女主人公面对爱情时的种种反应,如恋人间的小情绪,男性在爱情里的等待与坚守,女性对自尊、平等的要求,爱情里的试探、猜忌等。爱情不仅作用于女性,也作用于男性身上。吉登斯指出浪漫之爱的第一个特征是“自由”,此处的“自由”与自我认同相连,即“浪漫之爱设想了某种自我审视的方式。如:我觉得别人怎样?别人觉得我怎样?我们的感情是否足够‘深厚’……”[14]53在《翻译官》《何以笙箫默》《佳期如梦》中男性在爱情中均经历了一个自我审视的过程,如《翻译官》中的程家阳在认识乔菲之后,对自己和父母所拥有的富裕生活首次产生了怀疑,当由金钱、身份所导致的差异成为横亘在二人感情路上的最大障碍时,二人以积极的努力对此进行突破,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更深层次的精神交流。此外,在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恋爱模式也由以往的三角恋、婚外恋等畸形恋爱模式向一对一的模式转变。为方便情节的展开、戏剧冲突的呈现,言情小说往往会安排对主角爱情造成阻碍的一定数量的配角;但不同于琼瑶小说中多人相互纠缠的恋爱状态,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的配角往往以主角前任或追求者的身份出现,且戏份较少,而少有三人同时恋爱的故事。《第三种爱情》中年轻律师邹雨与致林集团总裁林启正相爱,而同时林启正为生意原因需与另一富家女江心瑶联姻,但小说叙述的重点是邹雨与林启正之间在重重障碍下的爱情故事。

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写作者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知识女性,其写作并非仅仅出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更出于表达、分享的动机,其中融会着现实的情感体验、性别体验。历来女性被认为是爱情的牺牲者,传统小说中女性无法在事业与爱情中平衡,女性为家庭放弃理想,女性要为爱情牺牲的故事比比皆是,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中既拥有独立生存能力又享受幸福爱情的现代知识女性的出现即是对此的改写。它试图去掉传统文化加诸男性与女性身上的刻板性别印象,而更加强调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以此追求两性间的和谐亲密关系。在此方面,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做出的探索值得肯定,同样文本传达的性别观念对大众女性读者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徐艳蕊认为,网络言情小说为女性提供了从自身视角来讨论生活、工作和社会现实的平台,其意义在于“为这些性别政治议题提供了平台,并起到了议程设置的作用”[15]93。网络读者在阅读完小说后往往会在网站上作品的评论区、论坛或百度贴吧、微博等公共空间中就作品内容及自身现实展开讨论,甚至有读者自己写文,写小说的“番外”或以自己的视角重新讲述故事。小说中的爱情不仅成为她们自我生活的投射,甚至影响、塑造了她们对爱情、两性关系的重新定义。如在百度贴吧“何以笙箫默吧”中,有读者继续书写何以琛夫妇的“番外”,也有读者从何以琛的视角及为应晖正名的方式重新讲述故事,或回顾年少时光,谈论对爱情的重新理解。徐艳蕊将女性读者的这种在网络上对自我性别观、爱情观的表达称之为“通俗女性主义”,由此区别于以往局限于精英阶层,以西方女权思想为指导的女性表达。对女性读者来说,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阅读与接受的主要意义在于,网络为她们提供表达性别权利的空间,在这种对性别的拆解——再生产中,体现出反抗、重构父权制的努力。与文学史上由精英阶层及国家发动的自上而下的女性解放运动不同,这是一种自主的、由普通女性发起、参与的自下而上的女性表达。根据CNNIC第38次调查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3∶47,与同期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其中80%的女性网民年龄在35岁以下。[16]由此可看出,网络都市言情小说有着基数庞大的女性读者,小说中所塑造的和谐两性关系也必将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对小说的阅读、讨论中,她们也获得了性别言说的机会。

四 结语

书写网络时代的真爱故事,展现现代都市与人的复杂关系,表达通俗女性主义,为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区别于传统都市言情小说的典型特征。其彰显了网络时代都市言情小说在内容、类型、表达上的新变化,受到都市文化、青年亚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流行文化等的影响,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丰富了言情小说这一类型小说的生命力。

不可否认,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在创作上存在一些缺陷,如格局的狭窄、内容的浅白、过度的模式化,这也成为该类型小说被诟病的主要原因。但同样需要看到的是,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在表达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体验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小说是大众参与的舞台,其将数量巨大的写作者与阅读者囊括在内,为他们提供表达自我生命理想、情感诉求、青春情绪的空间。网络都市言情小说那好看而不失温度的故事,在故事中所传达的真爱渴求、性别观念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读者。正如有很多读者曾表示,他们是在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陪伴中成长的,言情小说中一个个温暖、感人的故事曾给予自己最初的爱情启蒙。80、90后是当下网络小说的主要阅读群体,他们是面临文化转型的一代,对青春、成长有更为深刻的感受,而书写这一代人爱情故事的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以其青春色彩更易赢得读者的认同。作为有着数量广泛的阅读群体的类型小说,在畅销的维度上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已获得相当程度的成功。同样,在对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研究中,我们也不应过分苛责其缺陷,而应给予更多包容,发掘其在表达现实、表达大众话语方面的功能,为该类型小说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猜你喜欢

都市爱情小说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不谈爱情很幸福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