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下的研究型医院

2018-03-21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1期
关键词:医疗学科人才

史兆荣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院长

王健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

李文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

秦伟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杨梅KARL STORZ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张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范小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

张永征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总会计师

张俊华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

医院竞争要靠“两只手”,一只手是技术,一只手是人文。

“之所以叫研究型医院,就是我们把科研工作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在医院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包括平时的工作安排,都把科研工作放在先导的位置。其次,临床科研跟临床实践有更好的相融性,相互促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院长史兆荣11月4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创新驱动质量先行”分论坛上如此描述“研究型医院”。

在医改进程中,医院发展面临众多挑战,而创新则是发展的机遇。除了临床研究,在学科、人才、微创、智慧医疗、精细化管理、技术、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有创新的机会。

综合性医院临床研究体系的构建

2017年7月22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成立了第一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咨询专家委员会,发布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李文源指出,国家的政策与政府的支持,给临床研究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在综合性医院临床研究体系的构建上,南方医院首先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重点突破。医院选取的“点”就是,以肾内科和感染内科两个优势学科来带动特色学科的发展。据悉,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开展的中国肾脏病病理多中心、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纳入了全国900余家医院从2000年到2014年的肾穿刺病理检验数据,共纳入患者74919人,是目前国内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肾脏病理流行病学调查。医院随后建立覆盖全国的肾脏病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目前已有15个核心单位,24个网络成员单位,4个社区防治基地。

其次是医院打造优势的团队,引进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有力推动学科发展。“通过建设,我们认识到,平台建设是基础,人才才是第一资源,搭好台,给条件,还要有唱戏的人,重要的是还要给创新的人。所以,医院要成就领军人才、吸引创新人才、扶持青年人才、激励优秀人才,这是我们人才教育的一个思路,要努力打造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创新活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李文源总结综合医院做好临床研究的体会。首先,平台建设是保障,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老戏骨”也需要好的舞台,不断完善公共基础平台建设,为临床研究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其次,人才队伍是基石,牢牢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医学领军人才、高层次拔尖人才工作,多措并举形成高层次人才梯队,坚持“大人才观”,打造复合型研究团队。

最后,集中优势是关键,科室要集中优势力量,注重团队建设,形成发展合力,集中肾内科、感染内科等优势学科力量,出大成果大项目大平台;重点建设普通外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等学科,带动其他科室发展。

微创时代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比例在逐年增加。“过去90%的手术,都是通过开放外科来完成的。现在我们医院在胃肠科、肝胆胃肠妇科、泌尿外科,后腹腔镜80%的手术都是通过微创来实施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秦伟说。

微创理念深入人心,优点在于伤口小、出血少、恢复快,老百姓受益,少受罪、少花钱。而且,它顺应医改政策,降低医药费用,提高病床周转率。根据外科手术的发展要求,微创、精准、规范的理念,要逐渐深入到每个医生的心里。

KARL STORZ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杨梅认为,微创彻底改变了手术方式,同时助力中国医院实现“两降两升”,即降低患者痛苦和手术成本,提升医院服务和运营效率。

但秦伟指出,微创外科面临许多挑战。技术发展,要从一把刀发展到应用多种设备和器械;团队打造,要从一人强发展到团队强;质量控制,要从粗放管理转变到精准管理;标准建立,要从经验主义发展到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技术推广,要从医院内部推广到基层医院。

因此,他认为,要直面临床微创化时代,不惧挑战。医院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搭建临床学术发展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医院之间能紧密联系;以更高效的形式,联合临床研究;将分级诊疗概念落到实处,实现教学三甲医院协作;教学医院成为提高临床、推广技术的区域中心。只有这样,优秀的医生才有展示平台,有钻研技术的动力;年轻的医生才有学习的资源,有发展的方向。

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俊华专门介绍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修订质量管理与培训。他指出,建立内镜规范化管理体系下一步的思路是强化主体责任,坚持一个制度、做好四个体系。

技术创新协同管理创新

“医院发展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效率和质量。质量是为患者服务的,效率是为职工服务的。医院要发展,只有一个肯定不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王健全表示。

他认为,质量效率要并重,首要的任务是吸引患者和人才,尤其是在现在的形势下,显得更加重要。医改现在有分级诊疗和控费两个方向。分级诊疗主要是解决现在无序就医状态,最终三甲医院回归疑难危重病定位,疑难危重病解决医院生存问题。效率问题,要求医院加强管理来提高效益,医院才能生存。

由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制定了整体战略目标:以技术创新带动临床发展、带动学科发展;以管理创新带动医院发展;以技术创新为中心、以管理创新为主导打造现代研究型医院。

王健全表示,医院的发展重点是学科的发展,学科的发展重点是技术的创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积极探索,开展医疗新技术,“以患者为中心”,提高疗效,保障安全;应用新技术,在确保医疗安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技术开展鼓励积极探索,带动学科长远发展,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通过实践,技术创新的效果十分明显,提升了医生个人诊治能力和科室整体综合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提升了医院影响力,创建了学科优势,带动了学科群发展。

为何要进行医院管理创新?学科的发展凭借技术创新,医院的发展凭借管理创新。王健全认为,是时代驱动创新,一方面,顺应医疗服务模式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这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业发展的愿景,为医疗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另一方面,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北京医改“一升两降”已经实施,下一步落实耗材与检验类项目控费。因此,医院管理必须顺应市场竞争,主动进行变革与创新。

学科、人才为本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医改的重中之重,更是医院战略性发展的需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张斌表示,学科建设是医院生存的需要,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是医院竞争的核心力量,是医学事业发展的主要标志。

医改任务明确指出,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是深化医改的支柱之一。因此,人才、技术、学科建设是三级医院核心能力建设的内容。

张斌认为,医改对三级医院带来机遇与挑战,公立医院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药品零加价,直接考量学科的技术积累。医保广覆盖和严格的准入标准,为大医院展示服务能力提供机会。法治化、信息化建设提速,优胜劣汰更明显。

基于医院战略性发展的需要,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科的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只有一流的人才队伍才能展示医院的医疗水平、科技实力、教学质量、管理能力和精神风貌。

医院有定位,学科也要有定位。张斌认为,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现状与同行之间的差距,高起点确立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纳入医院长期发展规划,建立高标准学科建设方案和标准——要跳起来“够”,要有行之有效的评估、督导、考核指标。以提高临床医疗技术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人才队伍为保障,打造高层次学科平台。

智慧医疗促健康

“北上广大多数三级甲等医院,已经过了设备竞争、技术竞争、学科人才竞争的阶段,现在更重要的是医院管理的竞争。当下,管理的竞争更大程度上是信息化技术跟医院管理、医疗、科研等结合运用方面的竞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范小红说。

当下医改中,医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院管理需要更加精准和科学。大数据可以“直接找出总体规律”,它与“用样本推断总体规律”不同。比如,掷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都是50%;但事实上,某赌场一年中每天掷出硬币,正面出现的概率为68%,这就是精准所在。

目前,医疗大数据基础已经形成,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医疗、云计算、云平台等为医院管理者搭建了一个更好的舞台。

“大数据实际上为疾病筛查、疾病的诊断、疾病的治疗、病情的预报以及流行病的研究,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所以,医疗大数据隐藏的巨大价值、数据的挖掘以及统计检验成为最关注的需求。这也给医疗卫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大数据来实施科学精准的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医院的发展有挑战,也面临一个极大机遇。由此,“我们可以来规范并提高医院基础管理的水平,提高医院财务分析管理的水平。创新医院管理的方式,来极大促进和改善我们的医患关系”。

智慧医疗将重构以患者为中心的行业秩序,逐步形成家庭健康管理、社区医疗服务、智慧医院三级递进,形成具备迅速响应、相互辅助、完整协同的医疗服务架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智慧医疗的实践亮点包括智能化合理用药管理体系、全信息化日间病房管理模式、区域胸痛中心救治体系。在智能化合理用药管理体系中,合理用药围绕电子医嘱和信息平台进行系统建设,干预措施前移,提高效率,实现全过程、全覆盖管理。多个时点、多个环节进行层层把关,贯彻合理用药的理念,管理者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范小红认为,智慧医疗与大数据的应用,能够统一医疗行业数据标准,明确各方产权归属;创新人才培养和合作方式,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加强顶层规划与市场监管,推动行业有序发展;优化产业运营机制,推动建立新的健康产业生态体系;强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智慧医疗的新体制;构建数据共享新模式,推动精准医疗发展。

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

“医院竞争要靠两只手,一只手是技术,一只手是人文。”王健全认为,人文是永远的追求,任何管理机构都要以人为本,从人本出发。

近年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以建设人文医院为重点,趟出了一条人文管理之路。千佛山医院总会计师张永征表示,医学本身具有人文属性,是技术与人文融合的产物;医学的对象是人,从医者不仅要注重“术”,还要注重“道”。这个“道” 就是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就是医者仁心;医学人文就是医学的灵魂,抽去了人文,医学就失去了灵魂。医学人文就是以人为本,医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二者缺一不可。

千佛山医院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更是体现了人文精神。坚持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一下患者;一切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一切管理的设计、规章的制定、流程的再造优化等,从细节之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用心做事,把每一个诊疗流程都做成精品。

该院绩效管理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医院建立了一套以工作岗位、技术含量、风险程度、服务数量等业绩为主要依据,以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和效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为综合考核体系,综合计量和评价的绩效分配机制。业内称为“千医绩效模式”品牌。绩效核算到运营管理的转变,助力临床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医疗学科人才
【学科新书导览】
人才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超学科”来啦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