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

2018-03-21编译罗菁罗一嘉肖海娟

当代美术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古根海姆剧场艺术家

编译:罗菁 罗一嘉 肖海娟

Compiled by: Luo Jing Luo Yijia Xiao Haijuan

1纽约索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展览“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现场图片摄影:戴维·希尔德(David Heald)©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2017

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

2017.10.6—2018.1.7

展览地点:纽约第五大道1071号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

圆形大厅,塔式画廊 (5号和7号)

2黄永砯世界剧场装置带有警示灯的木头和金属结构、电缆、昆虫(蜘蛛、蝎子、蟋蟀、蟑螂、黑色甲虫、竹节虫、蜈蚣)、蜥蜴、蟾蜍、蛇150cm×270cm×160cm

当地时间(美国纽约)2017年10月6日,“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Art and China after 1989: Theater of the World)”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以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的崛起所形成的地缘政治动态为背景,聚焦1989至2008年的中国艺术活动,并对其展开了一次全新的阐释与探索。

本次展览是北美迄今最大规模的相关主题展览,展现了一场大胆的当代艺术运动。这场运动标志着在世界基础框架的变化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对话的中心所在。此次展览专注于呈现两代中国艺术家所从事的概念性艺术实践活动,探讨了“中国艺术家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成为中国历史的犀利的诠释者,并将他们的实验深深根植于全球艺术史”这个主题。

“1989年后的艺术和中国:世界剧场”关注中国艺术家作为个人或者独立团体的创作。他们旨在从观念的角度去构建社会新秩序,在集体主义和社会中探讨独立性,并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定义中国当代历史。博物馆的首席策展人孟璐(Alexandra Munroe)认为:“通过这些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我们也可以审视自身的当代历史。”

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圆形大厅以及5号和7号塔楼展厅被此次展览全部占据,来自中国的71位艺术家和艺术小组的150多件作品悉数亮相。这些借自全球各地私人及公共收藏家的作品分为六个主题,按时间顺序安放在圆形大厅的六个坡道及两个塔楼上,展示了二十多年来不同媒介的作品,除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及录像外,还包括水墨、大地艺术、电影、行为艺术及社会介入艺术和行动主义艺术。整个展览穿插了丰富的档案材料,呈现了这段备受争议的艺术史中的一些重要时刻。

展览标题“世界剧场”来自艺术家黄永砅的一件装置作品:在一个类似笼子的巨大八边形结构中,汇集了成百上千的昆虫和爬行动物——壁虎、蝗虫、蟋蟀、蜈蚣、蟑螂等。艺术家通过展示不同物种之间相互战斗并共存的关系向观众表达了一种内在的现实主义。该作品位于美术馆的高厅(the High Gallery),出现在“世界剧场”展览的首个单元。

古根海姆博物馆在举办“世界剧场”展览的同时还推出了由艾未未和王芬策划的为期十周的影片单元——“开机:电影里的中国”。该影片单元由20部纪录片组成,内容涉及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由艾未未、黄文海、唐丹鸿等十几位艺术家在2001到2016年间制作而成。大部分影片是第一次跟美国观众见面。

此次展览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一本300页的论文集和一个综合数字资源库,里面不仅收录了侯瀚如、孟璐和田霏宇三位策展人的文章,还汇编了中国早期当代艺术和视觉文化的研究者凯瑟琳·格鲁贝(Katherine Grube),关注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摄影的斯蒂芬妮·H·童(Stephanie H.Tung)和鲁明军等学者对展览作品的见解和阐释。同时,来自亚洲艺术文献库,曾主持“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当代中国艺术”等一系列研究型项目的杜伯贞(Jane DeBevoise)及安东尼·容(Anthony Yung)有关展览史的论述也被收录其中。

猜你喜欢

古根海姆剧场艺术家
泰坦尼克与古根海姆的不了情缘
欢乐剧场
本应尴尬的收藏家实现目标比发泄情绪重要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水乡故居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论《日出》的剧场性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