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
——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览(下)

2018-03-21侯宝川杨吟兵余丁王晓琳奚传绩钱初熹胡知凡韩振刚罗力章瑞安姚渝永杨广馨徐韧刚白彬华

当代美术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美术创作

侯宝川 杨吟兵 余丁 王晓琳 奚传绩 钱初熹 胡知凡 韩振刚 罗力 章瑞安 姚渝永 杨广馨 徐韧刚 白彬华

Hou Baochuan Yang Yinbing Yu Ding Wang Xiaoling Xi Chuanji Qian Chuxi Hu Zhifan Han Zhengang Luo Li Zhang Ruian Yao Yuyong Yang Guangxin Xu Rengang Bai Binhua

1-2“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展览现场

1-2“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展览现场

侯宝川:这一次“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览”的举办真的很不容易,通过几轮的组织筛选,这么多参展的作品入选,确实让我非常感动。尤其是一些边缘地区的中小学老师,一辈子都没有参加过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这样一个教师展,带着非常高的愿望来投入,真的有很多感动、感人的事。我们全国美术教师都在积极地奉献,做好基础的美术教育工作,包括我们大学。大家也很清楚,实际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发展得最快的、增长幅度最大的就是美术教育和设计教育这一块。

今天,中国美术教育的精英在一起畅所欲言,构建高等艺术基础教育的构架也好,探讨如何发展的前景也好,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此,我特别代表四川美院欢迎大家,感谢大家的出谋划策。

杨吟兵:我给各位介绍一下展览情况。“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和美术馆承办,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国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国当前的美术教育改革,展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繁荣美术创作,推出美术精品。通过展览提升大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成长,开创艺术教育改革的新局面。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览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美术教师,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雕塑、综合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工艺美术等九大类。从8月15日正式公布到9月1日截止,不到一个月时间收到稿件6044幅,评审专家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评委中遴选,展览作品评审工作无论从场地选择还是专家的遴选以及现场评选的方式方法,都高度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专家一天的评审,在6044份稿件中有493件作品进入了复评阶段,9月17日进行了复评,经过第二批16位专家严谨细致的评审,最终301件作品入围了展览。本次展览投稿的作品数量多,入选作品质量高,集合了全国范围内包括港澳地区各级各类教师,涵盖了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专业美术教育,呈现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水平以及专业能力提升的成果,体现了我国当前美术教育整体的面貌。

余丁:就展览而言,我想谈两点感受:

第一,从创作来看中国美术教育现在的整体走向。在展览中我们看到以油画、水彩、雕塑、版画这些传统艺术门类作为创作的主体,这里面透视出中国美术教师所受的教育,他们所受的专业训练和在教学与科研创作过程中的思想。这种教学其实是来自于西方体系的教学,以造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既体现在教学中,也体现在创作中。油画是主体,水彩是主题。西方现代以来的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发展,从20世纪以来建立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就是这样的方式。我们用了一百年构建中国美术教育基本的框架和体系,但是今天,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对此有一些思考。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中国艺术的精神能不能更多地渗透到美术教育中,中国思维、文化自信能不能体现在我们的教学和创作中?美术教育属于素质教育,是全面综合的人的教育,这就包含了对中小学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但是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体系是从西方来的,不是说这个体系不好,但是今天我们应该有更多关于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精神,以及对传统的民族审美问题、格调品位的思考,更多地渗透到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当中。

第二,我们在这个展览中,看到的是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建筑设计和传统形态的作品,在这个框架里面,作品水平是很高的。但是我也想到,传统的艺术门类能不能在面向未来的时候实现当代转换,面向新时代、新媒体,实现新形式、新主题。今天的美术教育在全球趋势下有很多潮流,比如说美国正在盛行的,就是把科学技术、数学、艺术等结合起来,艺术成为所有综合教育中的核心,成为与其他门类教育相关联的一部分。无论是作为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还是作为专业教育的高等美术教育,都应该打开新的视角,未来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新媒介、新题材、新形式出现。我觉得未来的美术教育应该从教师抓起,加强艺术与科学、经济、社会、技术之间的跨界合作,我们希望体现在美术教师未来的创作中,也体现在未来的教学中。

3-4“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展览现场

王晓琳:从活动开始,初评、复评到今天我都全程参与,我从自身角度出发,在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对未来的思考。

第一,这届展览是首届,开了一个好头,我们希望未来做得更好。不仅仅是收集作品的展览,更希望能推向社会,推向教育界的一线,让更多老师看到,让更多人受益。

第二,美术教师的培训和提升。通过这样的展览,我们了解到现在国内整个美术教师队伍和个人的创作学术水平,我们也看到,展览中体现出的教师综合素养、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教师能够培养出高端的艺术人才,我们的基础教育、大学教育的核心是教师队伍,这是我们未来中国艺术人才最首要的。所以,教师队伍的素养决定了中国未来的美术人才、中国的艺术教育甚至是文化的水平,乃至国民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我看来,美术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是现在迫切需要投入的工作。希望这方面,配合美术教师作品展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地来进行。

第三,美术教育专业的建设。因为我们的教师队伍源于高校培养,这个问题就要回到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课程设置以及评价体系。其实我更希望专家们在这方面,能够提出更多的建议,这样我们未来教师队伍的培养能更加完善。

这几个方面,都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专题性的研究,拿出一些方案,然后由我们来跟踪实施。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看到一线教师们迫切的心情和渴望,我们希望没有让这些老师们失望,希望我们代表全国美术教育资源的专家发挥作用,大家联合起来同心协力做好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我相信,这是一件有功德的事,对国家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奚传绩:第一,我看了这个展览以后很兴奋,展览本身的意义远远大于作品的价值。参与展览的有两支队伍——高校专业的教师队伍和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这应该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这两支队伍有着同一个目标:高校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是为提高公民艺术素养的教育服务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直接面向基础教育。因此这个展览本身就有很大的意义,它促进了我们两支队伍的交流,特别是促进了师范美术教育的改革。

第二,本次展览和一般美术作品展览的区别。我觉得应该体现出我们这个展览鲜明的特点。我看到展出作品有设计类的,还有一些工艺品。我感觉这是一个方向,因为现在不能局限在传统的画种里,美术创作的概念急需扩大,这对提高公民素质、促进文化竞争力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这一次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提出一个新概念叫“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到底有哪些标准可以依据,要把它具体化。研究中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到底体现在哪里,目的就是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那么美术这个学科最本质的价值在哪里?美术既是文学艺术重要的门类,但又具有工具性的特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正如鲁迅所说:“图画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这跟我们现在讲“美术是一种视觉语言”是完全一致的。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南京一家医院给聋哑人做手术,是一场大的心脏手术,不能跟病人说话。主刀医生有一点美术功底,画了手术的流程图,病人一看就明白了。所以我们现在美术表现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它既是艺术又是工具。

钱初熹:就创作在学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我从三个角度谈一谈:一是校园文化,二是美术教师专业发展,三是中小学生的未来发展。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我去过很多校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校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些照片、公示的东西,我觉得这种校园非常萧条。另外一种布满了学生和老师的作品,虽然可能我还没有跟老师和学生交谈过,但是只要一进入学院就知道这里的美术教育水平非常高,同时还彰显了校园的文化特色。所以,每次看到这样的学校我就觉得特别开心,觉得我们的美术教育越做越好。

3-4“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展览现场

第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感觉我们从新手老师的培养,到合格老师、卓越老师,我想,老师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实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关键。我们原来谈的技能就是模仿,老师传授,学生来学。但现在谈的技能是创新技能,国外有一个说法叫“艺术家教师”,这是非常理想化的目标,我们总觉得这很难达到,但是我今天看到了。现在大部分中小学老师已经是专业院校或者师范院校硕士以上的毕业生,他们的创作能力跟以前很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未来应该通过这样的画展去提倡这一理念。

第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特别是最后的成就感。如果老师获得了这些能力,他会在教学中也让学生感受到,而这些能力都是未来在社会中所必需的。

因此,我觉得美术老师坚持创作,并通过美术教学来传递,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是如此重要。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人才,经历过美术创作学习的青少年具有创新人才的特征,可以创造出一些原创性事物,面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挑战,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胡知凡:我长期在师范院校工作,原来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师范院校的美术学院向专业院校看齐,包括办学方式、教学模式、方法。但是现在反过来了,专业院校反而更关注美术教育,甚至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中央美术学院这几年搞了很多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最近这几年把中小学教师培训作为学院的重要工作。美术专业院校原来是比较清高的,现在都非常关注美术教育了,我觉得师范院校反而在美术教育方面有些不足。这方面如果做好,确实会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有很大的影响。

我一直觉得美术创作不仅仅是大学的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也应该看重。现在中小学美术老师学历层次达到了比较高的高度,他们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多,这对中小学今后美术教育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是美术创作不仅仅强调技能的掌握,还需要老师在创作过程中的构思、探索、材料的选择以及实践的过程,艺术创作过程是真正提高一个人艺术素养的过程。如果老师把这些创作的手段和方式转化到中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觉得对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我看了画展以后有一个想法,今后中国美术教育发展,不仅仅在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在技能学习、创作层面上还是要加重。从目前中小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创作还是比较弱的,今后还需要加强。

韩振刚:关于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览,我谈谈我的感受。首先这个展览把我镇住了,以前我也参加过几次类似的展览,都赶不上这次的水平和规模。这次展览,我觉得油画很棒,我每年都参加各种展览评选,在全国大型展览里面这都算很强的。总的来讲,全国性展览的作品画幅更大,制作性更强,但这次展览的小幅作品非常精到,可能在一般大展中早就被刷下去了。这跟评委有直接关系,跟导向有直接关系,真正的好画不在于大。

既然定为首届,那么就要连续走下去,通过展览总结经验,看以后怎么能办得更好。展览的规模非常重要,同时我觉得样式也非常全面,这是非常好的事。其实在中小学,手工设计方面特别重要,专业的油画、国画对学生来讲可能只是初级学习,甚至没有。但是手工制作、工艺性的设计对他们意义非常大,所以下一届可以把设计纳入展览。

罗力:展览本身的意义大于作品,这个展览激活了美术教育老师创作的热情,在美术教育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能力,并且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再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发现美的东西,当然也包括对负面信息的一些批判。再就是培养创作的方法、创新的精神,非常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

5-6“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展览现场

美术教育教师如果不去创作,很容易把教授的内容限制为技术。现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教师长期不进入创作的状态,不思考创作,很难做到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教师的创作来提升自己对创作和创新的思考,并且用这种创作的方法、创新的思考去培养学生,这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老师不断探索,不断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知识才会得到不断更新,通过创作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也会更好地跟紧时代的步伐。如果只是教一些基础课程,不搞创作,那么很容易造成仅仅是技艺的传授。为什么现在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美术课程,实际上就是希望通过美术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的思维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展览可以不断地激发美术教育教师的创作,更好地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真正把我们的学生创新创造的热情激发出来。

章瑞安:我的第一个印象,这次展览展厅布置很朴素,但是作品摆放都很好,作品水平很高。第二个印象,我认为油画水平比较高。中小学教育和高校专业教师的作品很多是区分不出来的,原因可能是整体水平提高了。这次展览给我的感受很好。

现在很多学校留不住好的老师,所以这样的画展非常有意义,有利于提高地区学校的教师素质。教师水平高是好事,随着国家发展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教师职业越来越光荣,以后会越来越好。

这一次展览参选作品六千多件,我是很高兴的,现在有这么多专家和美协参与进来,我对此充满信心。学生喜欢美术课,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学校条件也越来越好了。随着教育的发展,一步一步都在改善,喜欢美术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

姚渝永:我今天看了展览,感触很深。20世纪80年代,当时重庆教科院(那个时候叫教科所)给市政委打了一个报告,内容是当时中小学美术老师的状态,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编。根据当时重庆地区每年培养的美术师资和我们在编的美术教师数量对比,得出一个结论,要解决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缺编问题要一百年的时间。当然,是按照当时的状况计算的,没有想到社会发展得这么快。今天我看了展览之后非常感慨。

第二,我后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当时第一个任务,就是怎么把课开齐,还谈不上把课开好。现在教师队伍的状态,一个是通过展览折射出我们有一支非常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不仅仅把课开齐了,而且把课开好了,这符合我们中小学美术教育育人的功能。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过去更大了。我们城市的学校,尤其是一些好的学校,有七八个甚至十来个美术教师,而且相当一部分好的学校,都有专门的美术教室。我退休之后来到美协,重点跑了很多地区比较偏远的学校,条件确实非常差。因此,我们现在整个教育,包括美术教育在内发展都非常快,对于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地区,一是我们有信心改善他们的条件,毕竟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改变。二是从教研角度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变化,教研工作怎么做?我还是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

杨广馨:我认为,现在教师队伍的现状是,随着教学的推移,教师们的技艺、创作在变化,年龄越大水平越差,教学经验丰富了,创作水平却下去了。因为忙于教学,没有时间搞创作。当然也有一些老师,创作水平很高。

我觉得创作和教学不应该是分开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创作水平,不管是中国画还是油画、水彩、版画,这是对当下新任职的美术老师的基本要求。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美术老师,以一种技能带动其他技能,不要牵扯过多,同时教研和专业应该结合起来,找一些当地的教育资源,适当地给老师搞一些培训。老师创作水平高的话可以带出一批又一批学生,可以持续发展。

我建议以后的展览要放大范围,包括设计、装置多种形式都要考虑,现在的作品基本都是静态的,其实还可以有动态的,可以给我们更多视觉的冲击。

徐韧刚:看了展览以后,我作为一线基层教研员很是感慨,毕竟这是代表全国美术教育从业者最高水平的一次展览,教师们画得很好,加上“全国”两个字,力量就强大了,意义就非凡了。

其实我们中小学美术教师很少能够画得这么好。因为我们现在很多老师不敢画、不能画、不肯画。即使你给他创造再好的条件,好久不画没有自信心了,不敢画;教学任务实在太重,你再画画领导一不小心会认为你不务正业,不能画;画了也没有用,教师内驱力不足,不想画。我想说,老师不动画笔是不对的,不体验创作的过程,怎么能教会学生去创作。美术教师有三支笔:代表专业技能的画笔,课堂上的粉笔,教学总结的钢笔。如果这一支代表我们专业技能、专业情怀的画笔都没有的话,就不配做美术教师,它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希望这样的展览继续办下去,能够以赛促画,以赛促练,让老师们把画笔重新拾起来,把教师的兴趣点激发出来,把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出来。我回去以后自己也要多动笔画点东西,带着老师们一起重拾画笔,希望能参加第二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览。

郑舒文:我是中学一线的老师,我们现在正在上高中的课。作为一线老师,我觉得这一次画展水平非常高,也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我觉得整个展览平面作品的量非常大。我们可能会认为中学美术教育中平面量非常大,立体量非常少,但是我们上课的时候,实际上手工这部分要多一些,所以下一届展览,我们希望看到更加全面的内容,特别是工艺美术这一块。我们在农村学校实践的时候,他们的编织、石头画非常不错,这次展览参展作品种类偏少,这是非常危险的。虽然这一次有六千多件作品参选,但实际上立体的、手工的门类是非常少的。如果大量油画或者平面类作品获奖的话,下一次可能做手工的老师也会去画画,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5-6“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展览现场

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一直在谈创作,但作为美术教师,反映校园、反映老师自身生活的作品是缺乏的,也就是说他的创作是为了参加展览而做的,技法很高,但是和自己的生活脱节。美术老师的创作,积极性和价值应该立足于他所经历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比赛而进行的创作。

白彬华:今天如果用四个字概括我的感受,一个是感动,感动主办方、协办方为这些老师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来展示他们的作品;感动这些一线老师能够抽出时间,在他们工作任务非常繁忙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作品。我接触一线老师特别多,觉得老师们现在负担非常重。二是欣喜,高校老师和中小学老师的作品差距非常小,这是让人非常欣喜的。

第二,我谈一些想法。刚才谈到核心素养,我们的高校现在努力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教师。我接触的一些一线教师,他们学历层次很高,很多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些老师可能是学油画的,可能是学设计的,可能是学国画的,专业都比较单一。可是我们现行的教材,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是非常综合的,老师们既要懂设计,又要懂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等,有些老师很难驾驭教材。所以我们培养的师资,如何适应现在飞速发展的美术教育的现状,这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美术创作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