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闻天下

2018-03-21

飞碟探索 2018年2期
关键词:木卫二木星红斑

微世界放大了4.9倍的西兰花

摄影/Nathan Myhrvold供图/尼康微距摄影大赛

萌物 偷鸟蛋的北极狐

俄罗斯的弗兰格尔岛是著名的雪雁栖息地。每年5月下旬,都有20多万只雪雁来到这里繁衍后代。狡猾的北极狐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尽可能多地偷窃并储存雪雁的蛋,为自己储备食物。

2050年地球将迎“迷你冰河时期”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称,他们已找到一种追踪太阳11年活动周期的方法,并确定了下一次太阳极小期的发生时间。他们认为,太阳最早将在2050年开始变得“异常寒冷”,这可能让地球形成一个“迷你冰河时期”。

研究人员称,该时期将重复17世纪中期欧洲的气候环境。当时,欧洲的气候环境被称为“蒙德极小期”,气温非常低,波罗的海完全冻结,使得瑞典军队能够在冰面上行进,并于1658年入侵丹麦。

研究报告负责人、物理学家丹·卢宾对蒙德极小期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届时我们可能体验的气候环境甚至比17世纪中期更加糟糕,太阳可能变得更加昏暗,比太阳极小期的亮度更低。

新发现NASA在系外“热土星”上发现大量水

近日,科学家使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和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在大约700光年之外的一颗炎热系外行星的大气中,发现了水的“指纹”。实际上,这颗被称为WASP-39b的行星拥有的水量很多,是土星水量的3倍。

这颗系外行星白天的温度为776.6℃,夜间也几乎同样热,因此被科研人员亲切地称为“热土星”。研究人员详细分析了这颗“热土星”的大气,用新技术捕获了其最完整的大气光谱,通过将行星大气中的星光过滤解析为不同色彩,发现了明确的水汽证据。

尽管研究人员预测到他们会发现水,但对其拥有的水量仍然感到惊讶。他们认为,这颗系外行星的形成方式必然不同,曾被大量冰块物质袭击。

“嫦娥4”号将探测宇宙“黑暗时代”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预测了2018年全球科技大事件,中国的“嫦娥4”号任务榜上有名。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说,宇宙大爆炸之后几十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被称为宇宙的“黑暗时代”。这段时间非常重要。中性氢是如何分布于空间的?是如何演化的?如何为第一代恒星的形成奠定基础?这些问题都是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研究中极具挑战的前沿热点问题。

吴季说:“黑暗的宇宙并不是没有留下‘蛛丝马迹’。”围绕氢原子旋转的电子会偶尔变换其旋转方向,辐射1.4GHz的电磁波。经过130多亿年的宇宙膨胀,这个频率产生了红移,降低到30MHz以下。要想测得这个“蛛丝马迹”,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月球背面,在非常“安静”的电磁环境中去“倾听”。他说:“‘嫦娥4’号将首次着陆月球背面,极具发现性。我们将在‘嫦娥4’号任务的中继星上搭载两颗小卫星,做射电干涉实验,探测宇宙的‘黑暗时代’。”

据悉,中国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将“嫦娥4”号的中继星发射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并在约半年后发射“嫦娥4”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展开着陆巡视探测。

大宇宙木星大红斑可能在20年内缩小消失

近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行星科学家、“朱诺”任务负责人格伦·奥尔顿称,木星的标志性特征——大红斑——可能在未来20年内消失。

木星大红斑比地球大,首次发现于1830年。奥尔顿认为,目前大红斑风暴旋涡仍保持较强,是因为木星表面存在483千米/时至640千米/时的喷射流。事实上,大红斑已开始缩小很长时间了。

19世纪末期,大红斑的直径超过56 000千米,是地球直径的4倍多。1979年,当“航行者2”号飞越木星表面时,大红斑的直径已缩小到地球的2倍。目前的数据表明,大红斑的萎缩状态仍在继续。2017年4月3日,大红斑直径缩小至16 350千米,略小于地球直径的1.3倍。奥尔顿称,大红斑将在一二十年内变成“大红圈”,并将在未来不久成为“大红记忆”。

地球上存在与木卫二海底类似的环境

2018年2月26日,巴西科学家宣称,他们在地球上找到了与木卫二海底极其类似的环境,为木卫二上可能存在生命再添证据。

在南非姆波内格金矿2.8千米深处,以圣保罗大学天体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道格拉斯·加兰特为首的科研团队,不仅发现了与地球上生命历史有关的重大变化的痕迹,还发现了类似木卫二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矿内的金矿菌借水辐解(通过电离辐射使水分子分离),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生存了下来。

加兰特说:“生命要想在木卫二上生存,仅有热液态水还不够。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物活动的基础是化学梯度,即分子、离子或电子浓度的差异,使细胞呼吸、光合作用、ATP生产和其他生物共同过程得以出现,热液散发是化学失衡的重要原因。”

研究人员认为,木卫二的化学失衡由水的散发引发,水和木卫二地壳中发现的化学元素之间发生了连锁反应。“木卫二的海床似乎提供了与地球第一个10亿年非常类似的环境。因此,研究木卫二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回顾地球的过往,也是了解宇宙生命起源和演化的一个窗口。”

新发现改写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

过去,科学家从化石、遗传学和考古学中发现的证据显示,大约6万年前,现代人第一次从非洲迁移到欧亚大陆,并迅速取代了移民途中可能遇到的其他早期人类物种,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然而,最近在以色列北部米利亚洞穴遗址的最新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理解人类进化过程的方式。这块化石是一枚保存完好的上颌骨,有8颗牙齿。科学家对这枚化石进行研究发现,化石的形状和面部解剖学特征表明其来自智人,但化石上的牙齿比现代人牙齿平均要大。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领导这项研究工作的赫斯科维兹教授说:“这很可能说明现代人是在20万年前离开非洲的。这一发现表明,横穿欧亚大陆的人类迁徙可能有许多次,也可能意味着中东的现代人类在数万年的时间里,都与其他人种混合在一起,甚至可能曾与其他人种杂交。”

猜你喜欢

木卫二木星红斑
飞向木星
五彩斑斓的木星
木卫二为何有可能孕育生命?
木星的小红斑
木星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大力士“木星”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Queyrat增殖性红斑1例
美空间探索盯上木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