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有所医到病有所保,医改取得瞩目成就
2018-03-20王庭
王庭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给予国民最基本的民生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实现了从一个医疗保障极端落后的国家向给予参保人充分医疗保障的先进国家的转变,实现了从“病有所医”到“病有所保”。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作为曾经“赤脚医生”的老三样,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都不会陌生。如今,“赤脚医生”的称呼早已经被“乡村医生”所替代,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这老三样也变成了“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乡村医生也不需要像过去的赤脚医生那样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巡诊,而是坐在环境和设备都齐全的社区诊所坐诊。
40年沧桑巨变,变化的不仅仅是乡村医生的“老三样”,中国的医疗保障政策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赤脚医生制度,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然而随着上个世紀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旧有的农村合作医疗逐渐式微并退出历史舞台。
改革的列车一旦启动,就没有停止的可能。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标志着全国城镇职工医保改革的开始,也是我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开始。
农民在中国人口的占比是大头,如何保障好农民群体的医疗,是医疗保障体系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最大难点,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中国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确立新农合作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地位。
在建立充分医疗保障体系的同时,中国的医疗改革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到改革的“瓶颈”一一基层医院医生流失严重、分级诊疗难以推行、药价虚高、药品回扣现象严重等等。
为了遏制和彻底扭转这种乱象,200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发布,2009年-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为了从管理体制上理顺医改的路径,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方案出炉。根据方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
如今,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医疗保障局都已经挂牌成立并开始正常运作,新的医疗保障改革也正在新的机构领导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医疗保障改革在走过40个春秋岁月之后,又将在全新的机构改革大背景下,迎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而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保障全体参保人病有所医和病有所保始终是医改不变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