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院门诊军人患者就医心理分析
2018-03-20秦菁
秦菁
【摘要】目的:分析军队医院门诊军人患者就医心理特征,为门诊服务质量改进、部分军人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8月~2017年4月,医院尝试对40名门诊就诊的对象进行就医心理调查,采用访谈法分析。结果:40名对象中都表现不同程度焦虑、消沉等心理问题,SDS、SAS评分分别为(51.6±9.5)分、焦虑评分(55.0 +11.2)分。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孤单、无聊、烦闷的情绪,忧虑、抑郁,非常渴望亲友的关注、情绪低落,认为自身未能受到足够的尊重。结论:军队医院门诊军人患者就医心理问题较复杂,也一定的特殊性,在门诊会放大心理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重视门诊服务的心理支持、改善就诊体验,同时配合部队做好患病军人的照料工作。
【关键词】军队;门诊;军人;就医心理
在我国军人主要来源于社会青年,严重的心理问题对象不会被招入军队,但是轻微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一般是难以察觉的。與此同时在步入军队时,面临日复一日的训练带来的躯体疲劳,外出与过去的亲友联系几乎中断,军人式的生活作风具有一定的强迫性、刻板性,军事训练过程存在的致伤致残致死风险,艰苦的生活环境,都可能成为军人的心理应激源,引起心理问题[1]。军人门诊就诊过程时一般处于病理状态,疾病也成为新的应激源,加重心理问题。2017年8月~2017年4月,医院尝试对40名门诊就诊的对象进行就医心理调查,分析心理特征,为门诊服务质量改进、部分军人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8月~2017年4月,医院尝试对40名门诊就诊的对象进行就医心理调查,均为男性,年龄18~27岁,平均(21.4±1.1)岁。纳入标准:①均为基层官兵,士官或列兵;②门诊就诊的对象;⑧并非处于急性心理应激状态,可以配合调查。
1.2 方法
采用访谈法对门诊就诊的对象进行访谈调查,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对门诊就诊环境的感官、自己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及脑海中闪过的画面、就医前心理状态等,自由的阐述。由调查者,采用录音的方式进行记录,汇总后,提取关键词汇,注入“想家里人了”、“有些后悔”、“不太适应军队的环境”、“门诊太简陋”。调查前,告知被调查对象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录音也仅仅是为了转化为文字记录,完成记录后会删除录音,本次调查纯粹是医学研究。最后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评价患者当前的焦虑、抑郁状态。
2 结果
40名对象中都表现不同程度焦虑、消沉等心理问题,SDS、SAS评分分别为(51.6±9.5)分、焦虑评分( 55.0±11.2)分,抑郁与焦虑均分都达到超过了病理性标准(50分),但评分并不高提示均为轻度的焦虑、抑郁。
从访谈来看,军队医院门诊军人患者就医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孤单、无聊、烦闷的情绪,此类对象最为常见,多见于性格比较活跃的对象,患病后在门诊就诊,没有其他人陪同,表现出比较孤单的情绪,渴望快速病愈,恢复训练,渴望与战友待在一起;②少部分对象会感觉到忧虑、抑郁,主要为病程较长、暂时无法明确病因的对象,如扭伤迟迟未痊愈与反复扭伤、脏器神经痛,部分对象性别比较悲观,疑神疑鬼,担心是不是门诊误漏诊、错过治疗时机。如反复扭伤的对象,担心是不是第一次扭伤治疗不当导致后遗症,实际上也确实有这样的可能,患者会出现焦虑情绪[3];⑧部分对象特别是年龄比较轻、初次离家入伍、内心情感丰富的军人,患病时会非常渴望亲友的关注,会感受到情绪低落,希望亲友的探望,对现实中的比较封闭的军队环境比较抵触;④少部分患者认为自身未能受到足够的尊重,在患病就诊时指导员、战友未能给予足够的尊重,门诊就诊时医生的态度比较敷衍。
3 讨论
3.1 就医心理
从本次研究来看,军队医院门诊军人患者就医心理与大众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①在门诊疾病上,军队医院的门诊主要为各种训练伤、呼吸道感染、胃肠感冒等疾病,疾病往往较轻,且并非慢性疾病。疾病本身对患者的影响可能并不大,患者的心理问题与疾病本身带来的躯体不适感受有一定的关联,但是明显弱于普通门诊对象。军人在躯体不适的耐受性上也明显强过普通大众,对疼痛等症状的耐受性较强,自我调整能力更强[4]。②军人的生活有较强的规律性、强迫性,在患病后训练往往会终止,自身无法参与到军队的集体活动之中,患者可能会因此心理不适甚至是强迫症状,性格比较活跃的对象甚至容易因此出现无聊、烦闷情绪[2]。⑧受性格特征影响,部分对象可能会放大自身的疾病危害,如反复性扭伤的对象怀疑为后遗症。实际上军队每年都会组织体检,军人自身生活作息行为方式,都决定军人出现大病的风险较低,军人怀疑误漏诊主要为训练伤留下的隐痛,此类对象伤多与无菌炎症有关,患者伤后未能得到足够的休息,又开展训练,最终导致伤情未能痊愈,导致无菌炎症的发生。门诊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可尝试进行更系统性的检查,如MRI,以明确诊断软组织损伤,而不是单纯的凭借经验、普通X线与CT检查,导致软软组织损伤漏诊。④年龄比较轻、初次离家入伍、内心情感丰富的军人,患病时会非常渴望亲友的关注,我国入伍的军人以18~22岁为主,多为独生子女,心理抗压能力不足,许多人都是高中毕业、大学期间入伍,缺乏独立生活的经历,参与高强度活动、体力劳动少,进入部队后,生活方式发生极大的转变,部分人可能无法适应。事实上每年都有新入伍的新兵因无法适应部队的生活退伍、逃避兵役。在患病时,无法得到来自亲友的探望、照料,患者也会因此出现沮丧情绪,感觉被抛弃,特别是那些按照家属要求入伍、自身入伍意愿并不强烈的对象[3]。⑤部分对象在患病、就诊时难免会出现指导员、战友、医生照料不足的情况,患者容易出现被忽视的感受,认为未能受到足够的尊重。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访谈过程中,无人主诉逃避训练装病或故意致病的情况但在实践过程中确实存在部分军人特别是新兵会出现这种行为倾向。
3.2 管理对策
军队医院门诊军人患者就医心理问题较复杂,患者确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提升门诊服务的质量,重视改善就诊体验,同时配合部队做好患病军人的照料工作[4]。主要对策:①重视改善门诊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给予门诊就诊军人更多的人性化的关照,如避免粗暴操作、多聊天、多关心他们的生活照料、安排女护士照料;②对于门诊就诊的军人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的心理干预,特别是那些新入伍的军人,需要给予更多的照料,给予亲人式的关怀;⑧创造温馨、安全、舒适的门诊环境,进行家庭化的改造,减轻患者对部分门诊那种刻板的印象,让就诊军人感受到家的温暖;④做好与指导员、军官的合作,对于就诊的军人需要给予更多的照料,给予情感倾斜,不仅有助于为康复创造条件,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孤独感,让患病军人感受被照料、被关注、被关心的感受,提升其对部队的归属感,这对于形成部队向心力具有重要意義[5]。⑤对于那些为逃避训练装病或故意致病的情况,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那些拖延出门诊、要求住院的对象,做好劝导,配合指导员做好心理辅导。
我国的军队心理健康的管理仍然比较落后,门诊是军队医院面向军队的一线窗口,因此需要承担心理健康管理的任务,今后需要将心理干预融入到门诊医疗服务体系之中[6]。
3.3 小结
军队医院门诊军人患者就医心理问题较复杂,也一定的特殊性,在门诊会放大心理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重视门诊服务的心理支持、改善就诊体验,同时配合部队做好患病军人的照料工作。
参考文献
[1]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军人战争心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 (20):1962.
[2]岳小光,军人自杀问题的社会心理风险及防护因素[J].校园心理,2018,16 (04): 286-290.
[3]何娟,长期住院伤残军人的心理特点及管理方法[J].中国卫生产业.2018 (22):100-101.
[4]冯正直,夏蕾,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人心理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8,40 (06):459-465.
[5]戈英男,马楷轩,蔡文鹏等,军人焦虑敏感性和心理健康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8,39 (01):92-96.
[6]夏蕾,蒋娟,王佳,王毅超,中外军人心理健康比较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 (08):1261-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