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18-03-20吴秀玲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白蛋白

吴秀玲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96例患儿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蓝光照射疗法,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蓝光照射基础上联合白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C反应蛋白、γ一谷氨酰基转移酶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据此判断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在新生儿黄疸中较单独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有较好的优势,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蓝光照射;白蛋白;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安全性

新生儿黄疸是因为代谢出现障碍,血液中有过高的胆红素,而肝脏发育不完全导致无法清除血液循环里面的胆红素,从而产生黄疸症状,集中出现在粘膜及皮肤区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部分新生儿黄疸可自行缓解,但是症状长期不得到缓解,会加重病情的进展,可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必须要进行干预治疗[2]。蓝光照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但在治疗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表明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茵栀黄等可以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为进一步对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特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96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在4-31d,平均年龄为(23.2±6.2)d。对照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在3-32d,平均年龄为(24.5±5.7)d。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除新生儿黄疸外无其他器质性疾病,排除对蓝光和白蛋白严重过敏的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且经患儿家属以及医院伦理审查会审查通过。

1.2 方法

患儿经确诊后,第一时间给予新生儿基础护理,并做好保暖、预防缺氧、低血糖等现象出现,有必要时进行抗菌护理。对照组采用蓝光间歇性照射疗法治疗,单次治疗照射时间控制在4h左右,间隔3h再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患儿在进行蓝光治疗时需对重要部位进行防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伤,其余部位应保持裸露。

研究组在对照组蓝光间歇照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白蛋白[3-5]。白蛋白的剂量根据患儿体重来确定,为lg/kg,加入到20ml的10%葡萄糖注射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3d 一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患儿的体温、有无腹泻、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C反应蛋白、γ一谷氨酰基转移酶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据此判断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判标准如下:显效:皮肤、粘膜黄疸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值[6-8]。有效:皮肤、粘膜黄疸明显改善,肤色基本恢复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有所下降,略高于正常值。无效:皮肤、粘膜仍表现为黄疸症状,肤色无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未下降。总有效率一显效率+有效率。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应用SPSS18.0,计数计量资料应用X2(%)以及t检测(x±s),计数资料数据以例数(构成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8.3%,对照组为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研究组联合白蛋白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特殊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异常地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和其他组织呈黄染的表现。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预后不好,引起严重后遗症[9]。当新生儿黄疸指标达到临床干预指标时,必须进行有效的干预,控制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值内,否则容易导致胆红素脑病。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蓝光照射疗法被广泛运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疗效较好。蓝光照射治疗时需要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遮挡患儿的双眼、会阴、肛门等重要器官,多采用连续或间歇照射疗法。胆红素能吸收光线,且易吸收波长范围在427-475mm的蓝光,因此蓝光照射可以改变体内异常积聚的胆红素的构造,这种构造溶于水后,能阻止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通过体液能顺利排出体外[10]。但是蓝光照射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DNA损伤,这值得医护人员注意,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对患儿造成损伤。间隔疗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映发生的概率。但是当患儿肝功能存在损害时,不能使用蓝光照射。所以患儿在使用蓝光照射治疗前,必须要检测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肝功能,并结合患儿的体重、日龄、危险因素等,综合考虑患儿是否能采用蓝光照射治疗。

临床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药物治疗常采用静脉滴注白蛋白,白蛋白与胆红素是载体与受体的关系,通过与胆红素结合,形成联合物来稳定其性质。当血清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能力就会下降,导致胆红素不能与白蛋白结合。因此,静脉滴注白蛋白来增加患儿体内白蛋白的含量,使得胆红素能与白蛋白正常结合,降低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实验表明,蓝光照射后胆红素变构为E型胆红素,性质不稳定容易转化成Z型胆红素,Z型胆红素为脂溶性,不利于排出体外,降低了蓝光照射的疗效。静脉滴注白蛋白可以稳定E型胆红素的性质,抑制Z型胆红素的生成,使得两者联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蓝光照射的疗效。在静脉滴注白蛋白时有几个注意事项:注意两种治疗的先后步骤,静脉注射白蛋白尽量在蓝光照射治疗之后,避免同时治疗,以免造成白蛋白变性,失去治疗效果。治疗需征得家人的同意,控制滴注速度,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且加强护理,有问题及时处理。

在本次试验中,研究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对照组仅采用蓝光照射。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高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提供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孝云,师淑锋,张璋,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 (03):93-94.

[2]尹欢,程红斌,白蛋白静脉滴注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 32 (22): 5745-5747.

[3]伊明江达吾提,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 (09):55-56.

[4]莫春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 (18): 98-100.

[5]柳运盛,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1):126-127.

[6]胡碧环,赵阳,何映珊,邓春香,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 (01):33-34.

[7]李贵庆,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 (06):88-89.

[8]黄冬梅,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 (09):1298-1331.

[9]颜志远,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疗效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 (13):177-178.

[10]侯志锋,闫海莉,人血白蛋白、茵栀黄口服液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与治疗成本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 (33):107-108.

猜你喜欢

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的六大认知误区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37例临床观察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探究
蓝光联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