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分析

2018-03-20宋妍萍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1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

宋妍萍

摘 要:顶岗实习是师范生将高校课程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分析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的实习总结,发现实习生的实践性知识由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反思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五个要素构成。就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顺序而言,顶岗实习生首先关注的是自身,其次指向教育教学问题,再次转向关注教育对象。高校教师应全面参与顶岗实习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实习生在反思与实践中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顶岗实习;学前教育师范生;实践性知识

一、问题提出

顶岗实习作为师范生将高校课程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实现角色转换和职业认同的有效途径,也是其形成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阶段。“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是教师对其教育教学经历进行自我解释而形成经验,上升到反思层次,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动机,并实际指导自己的惯例性教育教学行为”,是个体自主构建的动态知识系统。学前教育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水平是学前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培养未来高素质幼儿园教师的基础。因此,研究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能够促进师范生在行动和反思中构建自我知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师范院校依据师范生的知识特点完善学科知识与教育实践的融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遵循扎根理论研究的一般流程,选取郑州师范学院2017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中参与顶岗实习的全部学生共44人,通过分析归纳法研究师范生撰写的实习总结,基于文本数据提炼实践性知识领域的基本问题,进而逐渐发现并构建顶岗实习生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三、资料分析与理论建构

(一)数据编码

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倾向,采用对原始文本数据进行逐行编码的方式,将数据内容进行归纳和提炼,逐层概念化、抽象化。初步归纳显示,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的实践性知识可以提炼为34个概念,又可以进一步提升为10个范畴。

1.“情感”范畴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中的“情感”范畴由“自我怀疑”“被喜欢的需求”和“职业幸福感”3个概念构成。顶岗实习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很害怕,很担心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心里十分着急”。他们“生怕因为自己课上得不好而影响幼儿掌握正确的知识”。随着“孩子们开始接受我喜欢我,這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了。当我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时,内心也和他们一样纯洁。我体会到去帮助孩子的那种乐趣和满足感”,师范生由最初的忐忑怀疑,逐渐体会到被接纳的喜悦,进而收获了职业满足感。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被他们的天真善良打动,我像他们一样毫无保留地奉献出了我自己的爱”。幼儿的言行影响着师范生的情感态度。

2.“意志力”范畴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中的“意志力”范畴由“实习积极性”和“坚持性”2个概念构成。有的实习生表示,“我对这次实习充满了好奇与渴望,长这么大第一次要真正地参加工作了。我把它看作一种挑战,一种从学生向成人的过渡”。也有实习生提出,“当我迈入幼儿园的大门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平房,我心生后悔,并没有太想在这个学校度过我的实习阶段。第一天,我就坐车回了家,对这个幼儿园有了抵触与不安”。而当实习生开始工作,对于自我的要求促使他们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刚进班的时候,小朋友们不听我的口令,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喜欢上我”。

3.“园所客观环境”范畴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中的“园所客观环境”范畴由“物质环境”和“师幼比例”2个概念构成。“第一次走进顶岗实习幼儿园,我愣了。幼儿园内只有一个蹦蹦床和两个滑梯,反倒像是一所小学”。“被园长带到我要教的班的时候,我惊呆了,班里坐了一屋子小朋友。后来了解到一个班里有50个小朋友,只有两个老师在带”。顶岗实习的幼儿园处于县镇和农村,与城市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差距较大,师幼比例也不太符合要求。师范生真切地感知了农村幼儿园的现状。

4.“幼儿教师职业特点”范畴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中的“幼儿教师职业特点”范畴由“幼儿教师职业的责任”“幼儿教师职业的意义”“幼儿教师职业的内容”3个概念构成。师范生通过亲身体验日复一日的工作,真切地体会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凭老师的良心和责任。每天带班时要维持30多名幼儿的常规已经很累了,可是看到个别幼儿的不当言行,我又会说服自己及时向幼儿指出并做出指导。幼儿教师的工作很烦琐,但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虽然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可我做得更多的是保育。每天都在擦拭工作中开始,用消毒毛巾将幼儿能接触到的地方擦拭一遍”。

5.“自我认知”范畴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中的“自我认知”范畴由“能力困境”“知识困境”“自我肯定”和“自我胜任能力”4个概念构成。有实习生反映,“实习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幼儿园课程内容,也不知道该怎么组织幼儿活动。对于幼儿各式各样的回答和突发行为,不能迅速灵活地做出反应”。也有实习生对自己给予了肯定,“能够虚心请教指导老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尽量做到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大部分活动都能达到活动目标”。最后,实习生反观自己的胜任能力,“通过这次实习,我长大了。虽然前面的路还是未知的,但是当我想起那些花一样的笑脸,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神,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也有实习生表示,“在大学期间我曾无数次想过自己是否将来要做一名幼师。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对这份工作真的是力不从心,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太困难”。

6.“人际环境”范畴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中的“人际环境”范畴由“人际氛围”“指导教师教育观的影响”“指导教师教育方法的影响”“指导教师人格的影响”4个概念构成。“我到达的第一天,园长热情地招待了我,为我在幼儿园里收拾出一间房子,把她认为最好的桌椅都抬进了我的屋子。知道我一个人住在园里,老师们都热情邀请我到她们家里做客”。“班上两位老师的鼓励和指导,让我学到了很多,诸如:如何管理班级、与家长沟通、和孩子们相处,还有有趣的手指操”。指导老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对师实习的影响很大。

7.“认知幼儿”范畴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中的“认知幼儿”范畴由“认知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幼儿的能力特点”“认知幼儿的情感特点”3个概念构成。通过实习,师范生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征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中班幼儿在面对陌生人时,都心怀好奇,他们会主动上来和人打招呼,并且有很多问题。大班的小朋友虽然很懂事,但管教起来也更费事,需要从沟通技巧上下功夫。实习生发现,原来对待孩子真的是要非常用心,给他们多一点关爱,自然会得到他们的接纳。

8.“教育教学实践”范畴

师范生关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知识包括“实践与课程互构”“在实践中学习”两个方面,由“课程知识在实践中内化”“课程知识转化为实践”“观察学习”“交流学习”“实践中模仿教学方法”“实践中创新教学方法”6个概念构成。实习生感叹在学校学习时教师说幼儿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实习时会亲身感受到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持续高度关注的问题,有时也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我慢慢开始体会到‘寓教育于生活的真正含义”。除了教育理念的内化,师范生还将在校习得的技能应用到工作中。“我们把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环境创设知识运用到幼儿园组织的大型活动中,用轻型黏土做出各式各样的棒棒糖,用KT板刻出许多可爱的形状,用记号笔写出POP字,将一个新教室装扮成童话王国的样子”。在融会贯通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实习生通过日常观察和听课的形式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积累新的教育教学经验。“我用带班老师说的小组比赛来约束幼儿的纪律,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还可以为课堂增添活力”。除了模仿,师范生也开始独立思考如何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持策略。“我在活动后的空余时间认真思考,有目的地在班里進行一些尝试,如用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形式提醒他们的某些行为”。

9.“家长工作”范畴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中的“家长工作”范畴由“认知家园共育”和“体验与家长沟通”2个概念构成。师范生在实习期间认识到,教师与家长沟通能够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也可以让教师更清晰地明确孩子在家的性格。有实习生举例说:“实习中我特别感激一位家长,她的小孙子在幼儿园磕破了上嘴唇,我处理后很担心如何和家长交代。令我意外的是,孩子的奶奶说小孩子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两个老师看这么多孩子难免会有意外发生。而另一位小朋友的奶奶却比较偏执,认为什么事都是别的孩子的错,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对的,总是埋怨别的孩子和教师的不是。”

10.“反思”范畴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中的“反思”范畴由“反思自我的学习观”“反思自我的教育观”“反思自我的知识观”“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反思高校课程”5个概念构成。通过实习很多师范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积极吸取周围教师的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实施教育活动后,师范生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观念也有反思。“有一次户外体育活动,有个小朋友想上厕所,我赶紧请他回教室卫生间,可他偏要固执地在花池里小便,我见他不听我的话,便不由分说地批评他不讲卫生,行为很不文明。起初,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而后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花池里的花和草太小了,我给它施施肥,让它们快快长大!看着他那天真无邪的脸蛋,我无言以答,只是内疚占据了我的心”。师范生反思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时认为,实习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扎实的专业知识,用人单位在招聘教师时第一要看的就是你的专业技能是否过硬,如钢琴伴奏和简笔画。技能的不足会给带班带来很大的困扰。指导教师某些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师范生也有自己的思考,“小班幼儿的课堂秩序不可能一直保持得很好,有的教师用过于严厉的管理方式来维持教学秩序,我不赞成。这会给幼儿过多的束缚”。结合实习,师范生反观大学课程,认为本科四年学习的课程中,一些教材的内容并不能真正运用于真实的幼儿园中,本科课程的设置有些理想化和模式化。

(二)理论建构

在上述概念与范畴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分析,笔者发现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的实践性知识由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反思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五个要素构成,而且实践性知识影响着师范生对于幼儿教师职业的选择(见下页图示)。

顶岗实习园所的客观环境、人际氛围和师范生最初的自我认知影响着实习态度的积极性,而实习的情感态度和自我意志力共同构成了教育信念。实习过程中师范生与幼儿教师、幼儿、幼儿家长沟通交流,形成了人际知识,不断重构对教师角色、幼儿特点和自我的认知。师范生在高校习得的课程经验在实践中不断融合,并通过实践获得新知,构成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策略性知识。反思与感悟始终贯穿实习过程,反思性知识改进着人际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建构,并审视着自我知识。人际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反思性知识丰富了师范生关于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的理解,而这5个要素构成的实践性知识响着师范生的职业选择。

四、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实践性知识的特点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提及“自我知识”的频率最多为23.6%,其次是“反思性知识”,比例为21.5%,提及“教育信念”的比例为19.3%,关于教育教学“策略性知识”的比例为18.9%,提及“人际知识”的比例为16.7%。纵观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顺序,他们的注意力首先集中于自身,然后指向教育教学问题,在关注教学问题时,起初注重常规教学技能,而后逐渐发展起应对情境问题的策略知识,最后指向基于幼儿学习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

自我知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感、对自我调节的认识等,文本数据表明,刚进入实习幼儿园的时候,多数师范生对自己持否定评价,怀疑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自我教学效能感较低。随着实习的深入,师范生不断调节实习的态度,提高了学习动机,在实践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知识能力,自我评价更为客观,自我教学效能感有所提升,并开始评估自己的职业胜任能力。师范生反思性知识的内容包括反思自我观念、反思指导教师某些教育教学行为的适宜性、反思高校课程,其中以反思自我为主。舍恩(Schon)在其著作《实践反思者》中指出,“专业人员应该是实践反思者,而不是技术工人”。面对真实的教育情境,师范生尝试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但还未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顶岗实习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家长观念的影响下,师范生普遍认为在高校习得的技能型知识不足。教育信念是积淀于师范生个人心中的价值观念。因为“热爱孩子”“孩子的爱给了我满足感”而持有积极情感动机的实习生约占44.5%,由于实习经历而坚定选择幼儿教师职业的师范生占15.6%。师范生实习的快乐感受来自于幼儿对自己的喜爱,对于幼儿的喜爱又会转移到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然而,过分依赖幼儿情感的实习态度存在不稳定性,当幼儿的情感发生变化或者师范生感觉到幼儿的情感与自己的期望存在差距时,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策略性知识是师范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关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调查显示,师范生的策略性知识以模仿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为主。由于顶岗实习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缺乏、班级幼儿人数过多等条件限制,师范生的某些技术特长难以施展,不得不采用与幼儿园教师相似的教学方式,而幼儿园教师的某些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是相悖的,致使师范生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增强反而有所弱化。这也验证了有关研究结论,“实习教师倾向于模仿他们的实习指导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从而限制了他们实际教学策略和扩展性技能的发展”。实习生人际知识中关于幼儿认知的数据约占75%,其次是对幼儿园指导教师的认知(11.1%)、对幼儿园其他教师的认知(8.3%)、对幼儿家长的认知(5.6%)。在对幼儿的感知了解中,关于幼儿某个年龄阶段整体特点的感知居多(47.2%);关于个别幼儿特点的感知占16.7%;能够感知个别幼儿阶段性变化的数据占11.1%。

五、基于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特点的实习教育建议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能否顺利地适应新的环境、实现角色整合,取决于强有力的中介系统。“在个体生态位转变过程中,如果有一位和他有亲密关系的‘过来人陪伴,就会使中介系统的潜力大大增加”。指导教师作为“过来人”,通过行为示范、语言讲解等方法使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显性化,能够帮助实习生更顺利地适应实习环境。调查显示,实习前期实习生更多地通过模仿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获得策略性知识。到了实习后期,幼儿园指導教师给予了实习生更多自主空间,可是由于实习生对于很多教育现象只是处于反思提问阶段,并不知如何从行动上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最后又回归到了最初幼儿园教师传授的方法,很难提升专业能力,形成有特点的教育风格。因此,高校教师应着重在实习中后期加强指导,帮助师范生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理念和实践智慧,将反思落实到行动上,建构“知道如何”的实践性知识。“在看似没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揭示惯常行为背后隐藏的认知图式、预定的假设和心照不宣的东西、集体无意识、缄默的知识”,帮助师范生形成审视和反思常态工作的习惯,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

讨[J].教育研究,2009,(10).

[2]冯晓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J].学

前教育研究,2012,(10).

[3]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

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1).

[4]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

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5]Jours,B.R.Training research of preservice

and beginning teachers[J].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1988,(62).

[6]康长运.儿童从家庭到机构的生态转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3,(5).

[7]陈雨亭.以自传研究促进学校教育改革[J].

当代教育科学,2012,(2).

责编:清 欢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
高职高专毕业作品教学的几点体会
高职高专电力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
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实效性探究
对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的探究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