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
2018-03-20施永
施永
课堂是培养、提高语文能力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效率的体现,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而学生学到了多少取决于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主动性,在于积极的思维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也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平常课堂上常见一种现象:只要老师说请一个学生回答,许多学生就开始紧张了,当叫到某同学的名字后,其他学生就彻底放心了,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家知道在课堂上一声不吭的同学学习效率是比较低的,因为他们思维不活跃,容易走神,把自己置身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这样的课堂虽然比死气沉沉好一点,但仍然费时费力且达不到高效的目的。
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跟随老师的思路动脑、动嘴、动手。动脑是内在的,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动嘴、动手表现出来。教师的亲和力、设计的问题、探讨的氛围等都能激发学生情感及参与欲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创造力。动嘴,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动手,是要求学生适当做笔记,更多的是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以便牢牢地掌握知识。
让学生动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教师自身的亲和力
首先,教师要确保自己的形象与神态能让学生亲近。课堂教学中,教师脸上的笑容无疑会像春风一般轻拂每个学生的心胸,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师、认可教师甚至到期待教师,形成一个飞跃,进而达到想学、乐学的境界。还有教师要把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时刻提醒学生:老师相信我,老师期望我。进而使学生产生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的想法,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动力。
其次,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让教学语言变得生动有趣、灵活多变。如果你的语言风趣生动,会让学生感到惊喜、有趣,他们当然会喜欢你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而会认真倾听和思考你所提出的任何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尽量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每一句话都能大幅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活跃气氛、启迪心智、激发兴趣的作用。
第三,教师要学会走近学生,拉近師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教师要改变在讲台上一站到底的形象,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微笑和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响亮地回答问题。走下讲台,会有效地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他们会觉得你和蔼可亲,可以信任,因而会积极思考并主动响亮地回答你的问题。同样,课间的时候,不妨晚一点回办公室,多与学生进行学习或日常生活的交流,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喜好、心理状况、思想状况甚至学习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组织管理。
二、充分把握教材,确定明确的目标
1.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材,备好课,因材施教。把握教材,把握好编者的意图,吃透教学大纲,明确教学重难点,分析把握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点及整个知识网络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当然,具体课堂教学设计还要联系学情备好课。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课堂活动才轻松自如,学生才学得轻松快乐,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2.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的教学和训练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语文教学目标也有其严格的体系,识记层面、理解层面、评价层面,不同层面对思维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可根据《大纲》要求、学情和课堂流程有步骤有目的地确定内容。
三、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标》强调:“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始终要以问题作为互动过程的“导火线”,同时通过问题落实的形式——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建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设计切实可行的问题
教师的问题是盘活课堂的关键,是学生思维的“点火器”,更是课堂动起来的“导火索”。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辨性,尤其是具有梯度性,让学生每次都有成功的感觉,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完成思维的蜕变。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点“空白”,即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拓展空间。适量的“空白”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节奏美。总之,教师备课时就要针对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设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贯穿在识记层面、理解层面、评价层面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针对问题去思考,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来,这样学生对知识才能够“记忆深刻”,学生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这样的课堂也才能提高效率。
2.强化小组合作的模式
学生思维受环境影响,常会碰出绚丽的思想火花,然而又稍纵即逝。伙伴间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安全、融洽的环境,为积极思维创造条件。讨论不同于交换物品,一个苹果交换仍然是一个苹果,合作学习交换思想,可产生1+1>2的效果。以教学古文为例,以前无论是自己逐字逐句翻译,还是改进教法之后采用的师生共同翻译,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就是不见提高。尝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个人阅读基础上,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进行文言互译、文言互背、文意讨论等活动,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高涨。有时,为了一个词句的解释或一个问题的答案还会各持己见,据理力争。敢于表达己见,并且能够进行求异思辩,学生的思维发展开始走上良性发展轨道,那么课堂上学习知识、拓展创新思维、形成独特的学习方法的目标也就能逐渐达成。
3.学会让学生提问题
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被动的,而发现问题则是主动的。众所周知,一般是老师提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生总是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长此以往,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学习变成烦人的任务。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大胆放手,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出合理性的、针对性强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深入地把握知识,最终达成课堂高效的目的。
四、多些宽容和鼓励
宽容和鼓励是一座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学生只有在宽容和鼓励的氛围中,才能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增长见识。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要和善地,愉快地教育儿童。”“以便在没有殴打、没有号泣、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不妨学会宽容,学会鼓励,学会善待学生的离经叛道、惊世骇俗,允许他们保留独到见解。表扬教育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教育方式,表扬可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兴奋状态。我们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老师及时准确地赞美学生,增强学生自信感和让人羡慕的崇拜感,学生自然会在学习中,会用各种方法展示自己的成就,课堂就不会出现“死气沉沉”或形式上“此起彼伏”的现象了,课堂的高效就毋庸置疑了。
总之,要上好语文并不容易,上好高效的语文课更不容易。德国著名学者斯普朗格说得好:“教育就是唤醒。”让学生动起来势在必行,唤醒课堂上学生沉睡的心灵,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刺激学生活跃的思维,激活学生及教师的互动,让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