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自信,叫“我们是大国国民”
2018-03-20刘言
刘言
中国正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人民也正前所未有地以大国国民形象感知整个世界。从“东亞病夫”的耻辱中走出来,我们的确历经了太多的坎坷。如今,当中国对外展示全新的自信形象,作为中国人,我们都为此准备好了吗?
我们需要看到,祖国的强盛不是在朝夕间实现的,几代建设者的筚路蓝缕铺就了如今的复兴之路。
国门一步步打开以后,中国人开展对外交往的机会与日俱增,出境旅游和留学成为普通人直观地接触世界的方式。出境旅行和生活,既是中国人放眼看世界的过程,也是外界最直观地认知中国国民形象的途径。
这些年出国,可以发现许多当地人使用的产品来自中国。大到中国品牌的汽车,小到一个保温杯,都有Made in China的痕迹。国人熟悉的生活场景也被搬运到海外。比如,在亚洲许多国家,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账单日益普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中国的无现金支付,让一位访问上海的内阁部长看起来像“山龟”(土鳖)。世界对中国发展的认可,理所当然地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然而,善意地表达骄傲,不能依赖于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有钱就任性”,在任何一种文化里都不会让人感到舒服。一些国内游客一到国外就启动疯狂购物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目的地经济发展,但是也妨碍了当地的正常秩序。一个地方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首先期待传播本地的人文价值观,游客自然应该入乡随俗,感知异域文化之美。
“看到祖国这么霸气,我就放心了。”这句网络热语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的确,有了强大的实力,才有资格和能力保护本国国民。在近年开展的各种外交行动中,中国政府既让身处困境的国人平安撤离,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维护国家和国民利益的决心。
不过,霸气不是霸道,我国的传统对外交往观念里从来没有“恃强凌弱”这四个字。中国的大国之路不能像某些国家那样,把控制和欺压当地人民当成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求同存异依然是和平开展对外交往的有效方法论。对普通中国人来说,出境在外,遵守、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同样是表达国民骄傲的方式。中国人的骄傲不是来自拳头,而是来自对本国发展道路的自信与坚守。
什么是大国国民的自信?那就是不为外来糟粕文化所侵蚀,面对外来的精华文化,也要根据自身所需,理智、客观、有选择的引进吸收利用。不能因为感情用事而妄自菲薄或者目空一切。这是一个大国国民的心态。如今的中国,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已经不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尽管距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经是屹立于世界一方的大国。伴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身为主人的我们,也应该随之改变我们的心态。如今,该是我们平静自信的看待外国文化了。
当一个国家的国民有了自信,看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会理智许多。我们的文化不仅不比别的文化差,而且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许多,我们总怕接触过多的外来文化会动摇我们文化本身,会使我们改变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其实大可不必。我们的文化一定会经受的住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不断融合与创新中向前发展。
中国的崛起仍在进行时,国民骄傲处在激烈的动态变化中。从不自信到走向自信,中国人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心态转折,接下来,中国人要面对的则是如何更得体地表达自信的问题。发展历经坎坷,也伴随着光荣与梦想,但更为常态的则是日积月累的寻常。表达国民骄傲,需要一颗平常心,也需要一颗站在世界舞台高度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