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外语教学

2018-03-20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英美跨文化办学

孙 莉

(长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长春 130012)

历经了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 地方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与支持下已经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健康发展道路,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高质量的新型国际化人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国际化,广泛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极其显著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 地方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引进外来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上还比较薄弱。同时,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也还不够,尚缺乏系统的、有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跨文化培训方案及具体措施。因此,在培养和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语言就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特定的文化背景,而且,语言也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假如将语文看作是一棵树木,那么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就是树木所生存的森林。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语言语法的学习而不去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那就等同于我们只看见了树木而看不见森林一样,这样,无法真正地理解所学的语言,也无法体会出语言中深层次的东西。曾经有一位美国的语言学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仅仅学会了一门语言,不能代表你可以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进行交际活动。”这就给我国的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要把了解和掌握英美文化贯穿始终。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尽管同学们已经完全遵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所学知识能够达到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会译,但是,仍然不能完全避免学生们在实际应用英语的时候犯错误。因此,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英语的语言,同时还应该了解说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那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能够直接与外国专家、投资者进行实际交际的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了。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家建设对这种既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量猛增。然而,当前,尽管有不少大学生通过了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在实际的对外交流中做不到使用地道的英语进行合理地交际, 往往会犯一些“文化错误”。因此,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语音、语法、词汇、句型、句式等语言点,更要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和学习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同,这样会加强学生对于不同文化交流的敏感性,能够增加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出现问题的原因

纵观外语教学史,对于文化教学的比重甚低。人们习惯性地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倾注在了语言的外在形式上,他们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一形式,就可以在日常交际中畅通无阻。其实则不然。

研究发现,学生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影响,将语言与文化完全分开。19世纪中期,人们为了研究宗教、文学等而开始学习语言。因此,他们更着重于语言的外在形式和书面语言。到了20世纪50年代,语言教学中的许多科学依据被人们从结构主义语言学中总结出来,从而使语言教学被语言形式长期垄断着,使语言教学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能培养,而完全脱离了人文语言环境。英语课本里充满了各种句型练习,而且一些对于外国来说比较禁忌的私人问题也在各种情景对话中大量出现,例如:“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how much salary can you get?”等等。

(2)语言教学工作者根本没有意识到,不同的文化孕育的不同的语言,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出现过这样一种情况,将大量的外国语境生硬地变成本国的语境,其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体会事情发生的环境,为了防止本国文化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从而更多地强调本国的文化标准和价值系统。

(3)误认为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学习到相关的文化知识,因此,有限的课堂时间便完全用在语法和句式的操练上。其实,在实际的交际中,学生会非常自然地将汉语的使用习惯带入到跨文化语境中,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会在实际的交际中受到挫折,甚至还会引起更多的误解。

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跨文化素质的培养?

(1)科学地安排课程体系。如在大学英语低年级基础阶段的教学中穿插一些文化知识的相关课程,如 “跨文化交际学”“英美概况”等等。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同时也会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到了大学英语高年级提高阶段,可开设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有专门用途的英语相关课程,如“电子商务英语”“广告英语”等等。这样就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所以说,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应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用英文原版电影进行跨文化教学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英美文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直观手段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引导学生不仅要将自己置身于英语这门语言之中,而且也要置身于英美文化当中。不断地进行操练,争取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实现了掌握特定英美文化的作用。

(3)利用阅读教学,传授文化知识。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较大,这样文化间的差异必然造成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无论在语法习惯、表达方式和表达形式上会有差异,在具体的遣词造句过程中使用的词汇、句式等等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重视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更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的使用规则,使学生能够在对外交际等场合中,得体地使用所学语言,尽可能少犯“文化错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使学生逐步了解该语言民族的性格特点、文化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社会观等,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并很快地融入其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原版的英文书目,督促学生课后认真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同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4)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教师在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对于南北差异、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各国间的文化差异等主题进行主题性讨论,调动学生对不同文化间差异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4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目的的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具体的实施方式较多。而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要结合实际外语教学的需求。笔者总结了自己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归纳出如下5种具体的实施方法:

(1)词汇与文化。众所周知,词汇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词汇的过程中使词汇的意义或缩小或扩大。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有些词汇由于经常使用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便使这类词汇逐渐产生了一些联想的含义。而我们在普通词典中是很难查到这些联想含义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大量的阅读做支撑来掌握某些词汇的特殊含义。因此,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词汇的文化内涵讲解就变得尤为重要。

例如, 熊(bear)在中国人和西方人头脑中产生的联想意义就是大相径庭的。在中国,熊代表“笨,蠢,没有能耐”等,如果形容一个人很“熊”,那么就具有“窝囊废”“一事无成”等这类的贬义色彩。而在英美,如果用bear一词来形容一个人,便是指怀有特殊技能的一类人,eg. She is a bear at business.”(她是个商业天才)。

(2)人名、地名与文化。Waterloo(滑铁卢)原是比利时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城市。拿破仑·波拿巴于1815年兵败滑铁卢。拿破仑军队受到了重创,因此改写了整个战局。从此,人们都熟悉了Waterloo(滑铁卢)这个城市,同时,to meet one’s waterloo就有了“遭遇决定性失败”的特殊含义。

(3)文学典故与文化。文学典故具有寓意深刻、民族色彩浓重等特点。如果运用得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深入浅出的作用。寥寥几个字就能把其中的含义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英美文化中有很多这类的成语典故,如Pandora’s box, The farmer and the snake, The fox and the grapes等等。

(4)文体对比与文化。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文体都分为两种:正式和非正式。其中汉语更注重文字的表述,所使用的汉字在大小上和形状上都比较统一,而且语法相对更规范。英语文体总体倾向于简洁,与口语愈来愈接近。而由于西方社会是个法制极其健全的社会,因此,在英语中,法律语言则是最正式最严谨的。所以,在正式的与法律相关的文体中,词汇和句式结构都十分缜密,没有一丝疏漏,句子也通常较长。

(5)讲话顺序与文化。在日常的面对面谈话中不易发现中国人的讲话顺序和英美人有任何差异,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在接打电话时,英美人常常会对中国人的接打电话的开头语和结束语感到很不适应。在接打电话时,中国人在开头时往往不报自己的姓名或单位,在结束时往往不说再见(bye-bye)。

5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要熟悉英美文化。文化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只片面地掌握语言而不了解文化是没有办法真正掌握英语的。要想更加准确使用并正确地理解一门语言,就必须要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仅包括这个国家的历史,更多的可能是这个国家人们生活的方式、当地的习俗等等。对于一名在一年或两年后就要出国生活学习的学生来说,了解所要去的国家的习俗是尤为重要的。这会为他们的国外生活和学习带来莫大的帮助。综上所述,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学生,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讲授书本知识,而且要传授给他们学习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实现去国外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程斌, 程宜康.2000年以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 2007(2):196-199.

[2] 王琴.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9):40-41.

[3] 陶林, 申俊龙.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近十年来的研究综述[J].中医教育,2006(4):5-10.

[4] 顾建新.跨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 2007(13):24-33.

[5] 覃美琼.中外合作办学的前景与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6(11):109-110.

[6] 韦巧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 2007(11):159-160.

[7] 王军.世界跨文化教育理论流派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1999(3):66-73.

[8]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3:84-114.

[9] 鲁子问.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4):1-7.

[10] 孟凡臣.跨文化教育及其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9-12.

[11] 邓达, 易连云.跨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6(1):94-98.

猜你喜欢

英美跨文化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