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德育教育有效性分析

2018-03-20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民办高校有效性

王 丹

(长春财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春 13012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也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名词之一。新媒体具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工具和媒体形式,正在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新媒体不仅是人们获得各类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相互交流方式。在我国,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已经涉及到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及社会其他领域,成为许多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民办高校与公办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薄弱,思想意识和行为不统一,自制能力及自我约束较差,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更容易发生改变,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新媒体时代德育教育有效性进行分析,力求为民办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开辟新途径。

1 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的内涵

德育教育,主要指教育工作者有效利用现实社会环境所具备的条件,依照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对教育对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教育、政治素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人生观和能力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使教育对象的政治理念、思想体系或价值观念发生转变,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者阶级所需要的品德和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德育教育作为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其开展的有效性,取决于系统中的要素是否具有有效性,以及该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否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而德育教育有效性,就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使得德育教育中的各要素的效能得到有效发挥,对设定目标的完成具有积极性的属性。

(1)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德育教育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其判定标准是活动的结果是否符合教育组织者及施加者的目的和计划。民办高等教育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如民办高校学生本身素质偏低,很多民办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太重视,还有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这使得民办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总体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和提高,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民办高校学生对社会接触不多,社会经验有限,想法偏离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的目标往往不切合实际,经常使得民办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不持久,缺乏实干精神,思想上出现世俗化的倾向,道德水准下滑等表现,这与民办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偏低,思想境界不高有直接关系,没有达到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

(2)新媒体环境下保证民办高校德育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在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就要保证其具有有效性。依据新媒体环境的特征,以及大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点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符合现实社会要求及未来发展要求的思想观点、政治理念及道德观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新媒体的特点包含虚拟化和双向互动、快捷和开放共享、多元和受众个性化等,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特点开展德育教育,适应新媒体的特点要求,引领受教育者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想知道、想参与、想学习,同时明确德育教育活动的标准,通过标准展现隐形的和显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更新新媒体下的德育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活动和教学的开展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方法,如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机和移动传媒等主要媒介开展更加生动活泼的活动和教学展示,建立微信推送、微课、云班课、慕课等新媒体在线学习平台,真正体现个性化设置、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方式,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发展水平进行学习,使德育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

(3)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目前,德育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教学方式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讲解的内容过多,没有关注民办高校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喜欢参与式实践活动的特点,把德育教育看作是理论传授课,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没有把当代的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德育教育课堂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确保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主体参与的有效性,长春财经学院积极提倡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探索,开展适合新媒体时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主体的参与度和可行性,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提高了德育教育课程的课堂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2 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状况

我们通过对长春财经学院学生的调查,展开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民办高校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分析研究。本次调查以该校在校本科生为样本,采取的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整个调查过程共发放480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473份,有效问卷为465份,有效问卷占全部问卷比率的96.88%。被调查者的年龄处于18周岁至23周岁间。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形式,共有 32个问题,调查内容包含:在网络环境中,高校学生在学习方面和日常生活方面是否受到影响;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借助于网络,以及具体状况。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民办高校的德育教育利用网络体现的不足表现在3个方面:

(1)德育教育主体素质参差不齐。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条件下高校德育教育开展的效果满意度不是很高。就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尽管民办高校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了符合要求的政治意识,具有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历,但是,这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较深,对新媒体了解不深,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对习惯于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起到的影响很有限,部分年轻的高校教师虽然对网络较为熟悉,但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这些教师自身运用网络技术有待提高,虽然进行尝试,但在课程教学模式中,通常不占有主导性地位。此外,在民办高校中,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虽然掌握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技术,但缺乏把这种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德育教育课堂的技能,出现自身具备的网络技术信息无法和德育教育课堂教学相衔接的问题,上述因素造成了民办高校德育教育无法适应网络时代提出的要求,突出问题反映了民办高校中德育教育体系需要适应新时代进行改革。同时,深刻了解网络技术的德育教育工作者稀缺。

(2)德育教育内容更新意识不够。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民办高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内容较丰富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3.8%。体现出在网络条件下,民办高校开展德育教育还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更加依赖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而网络信息内容庞杂,存在良莠不齐的特点,大量信息没有通过安全过滤进入网络。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易受新观点和新思想的影响,自控能力较差,价值观尚未稳定,容易被一些消极观念或错误信息所误导,使其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或道德观偏离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导向。因此,民办高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注重体现时代特征,充分利用新媒体特点,以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的开展更具有有效性。

(3)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缺失。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和资料突破了地域界限,而且网络具有匿名性和私密性,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共享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大学生面对网络包含的海量信息,很容易被信息所淹没,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性,容易轻信轻疑,许多大学生对网络中的信息真实性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他们被网络中各类形形色色的信息所吸引,情绪易受操纵,容易引起冲突,甚至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交流时,利用网络具有的匿名性和私密性特点,对自己的言论缺乏有效约束,或沉迷在网络游戏之中,使得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被混淆。还有许多大学生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只有34.0%的人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学习资料或进行与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相关网站所报有的态度存在很大差异,认知和实践相脱节,即使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实际做法却与想法存在很大差别,这与大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态度存在直接关系。

3 在新媒体时代,提升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3.1 有效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质与技术素质

民办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应改进德育教育的形式,德育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学习和加强培训,了解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特点,熟悉网络并能运用网络,这样才能通过网络对高校学生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教育方式也更符合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的接受习惯。

(1)加强对从事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人是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决定因素。新媒体环境中,德育教育工作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基础。所以,重视对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以提升其素质与能力,是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树立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行政后勤管理岗位在内的全体人员参与的“大思政”教育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来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自身道德和工作技巧,只有教育者具备了较高的素质与能力,才有可能使其政治观点、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对受教育者产生有效影响,从而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作为教师,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同受教育者展开思想交流和感情交流是一项基本功,民办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还应具备敏锐的思想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2)加强对从事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培训。民办高校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善于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德育教育,如举办主题班会等方式,这就要求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具备符合要求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知识,同时了解网络安全知识与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德育教育,就要及时更新平台上的信息,并在平台上定期举办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活动既要体现出民主性和自由参与的特点,又包含规范引导的内容。

(3)加强对从事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目前,许多民办高校还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主,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形式单一,通常采取集中开会、进行座谈和个别谈话等形式,体现不出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受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以及环境和氛围所限,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十分有限,而新媒体环境中为民办高校的德育教育有效开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新媒体下信息资源具有即时性和共享性,可借助互联网及无线网等,对德育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广泛传播,并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行为模式,及时开展教育活动,新媒体下,获取信息具有的互动性和互助性也无形中提高了德育教育有效性。新媒体环境中从事德育教育工作,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对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进行改进,善于借助互网络的便利性,通过德育教育平台和信息系统,同大学生们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思想交流与感情沟通,以此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3.2 重视德育教育教学内容时代变化

德育教育主要内容还围绕着理论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部随着时代变化编写修订了最新版本的德育教材,但这些最新版本的德育教育教材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的作用却有限。德育教育的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基础上,需要借助新媒体下的互联网技术,把教材的内容转化为切合学生实际、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体系,这就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要领会教材基本精神下的教学内容,看到参与主体具有平等和自由的特点。在新媒体下,大学生沟通常用的工具有BBS、E-mail以及博客、微博、微信、QQ等工具,这就颠覆了传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身份,教育信息的传递与接收的形式及过程也出现了巨大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利用新媒介来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为德育教育工作者读懂学生,安排丰富、合理、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方便沟通的条件,加强课内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知行统一。

3.3 激发大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主动性

新媒体环境中,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兴趣和热情,首先要使德育教育具有吸引力。而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则提供了这样的媒介条件,德育教育工作者应有效借助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开展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的信息交流,使所要传授的信息知识借助于网络平台传播给广大受众,传播形式包括如文字信息传播、音像信息传播、动画传播和视频传播等多种形式,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自由,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受到教育,让大学生与德育教育工作者处在平等的环境中进行自由交流与沟通,通过新颖、有趣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以扩大受教育面,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和吸引力。

借助于互网络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要使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对教师而言,学生是受教育者;对同学或其他人而言,学生也可以是教育者。将一些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吸纳到教育队伍中来,这些大学生可以以通讯员、评论员、监督员和教学助理的身份出现在德育教育网络平台,提高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此外,还应有效发挥民办高校中的社团活动及学生会的影响力,积极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使这些组织和课外活动也参与德育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过程,成为教育信息的传播者,开展讨论与评论,引导舆论导向,通过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使德育教育逐渐由传授式教育向自我教育方式转化。

综上所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办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新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民办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应掌握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等方面的特点,探索德育教育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通过创新思维来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闵永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80-87.

[2] 谢安国. 增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20):282-283.

[3] 刘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浅探[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8):97-98.

[4] 尹晓春.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4(7):90-96.

[5] 朱凤荣.学校德育教育功能的有限性及教学实践[J]. 教学与管理,2017(8):45-47.

[6] 李杏余. 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德育建设问题探究[J]. 改革与开放,2017(3):97-99.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民办高校有效性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