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2018年度进展*
2018-03-20范涛
范 涛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合肥 230001)
1 年度工作总体情况
2018年合肥综合试验站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导下,在站长的带领下,在团队成员及示范县蚕桑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任务目标和有利于蚕桑生产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蚕桑产业的大形势下,以全面提升传统蚕桑产业为目的,积极开展蚕桑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推进蚕桑资源多元利用,拓展延伸产业链;协助培育壮大养蚕大户、家庭农场、蚕桑专业村组;做大做强蚕桑专业合作社、茧丝绸龙头企业;注重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一年来,合肥综合试验站有效的整合了资源,凝聚了行业力量,为安徽省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1 推动科技培训,提升示范推广水平
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根据试验站任务要求,先后在霍山县、阜阳市、颍上县、肥西县、潜山县、太湖县、泾县、岳西县、金寨县、歙县、青阳县、阜南县等蚕区以桑园高产栽培、小蚕共育、病虫害防治、优良蔟具自动上蔟、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等实用技术开展科技服务。培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现场解答相结合,图文并茂并结合生产实际,收到良好的效果。试验站还免费提供图书《蚕桑生产实用技术》《桑园复合经营技术—间作套种》《桑叶茶与桑叶食品生产技术》《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等1000余册,技术光盘500余张,《桑园管理技术措施》《果桑栽培技术规程》《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规程》《小蚕共育技术与管理》《纸板方格蔟省力化上蔟技术》《家蚕彩色茧生产技术》生产技术资料明白纸5000余份。截止2018年11月15日,合肥综合试验站及各示范县组织开展各期培训会、指导会等共20余场,派出科技服务专家240余人次,指导服务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15个,服务专业大户30个,培训蚕桑技术骨干及蚕农等1600余人次。在2018年9月15~17日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18·合肥)上,合肥综合试验站组织人员参加,进行科技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对接,发放了2万余份技术项目简介与技术对接资料,这些服务于生产与生活的实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受到了安徽省委书记、省长等主要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展厅内人潮涌动,前来参观、洽谈的市民络绎不绝,展台前被围得水泄不通。来自安徽省各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代表及社会市民约3万多人参观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展示的科技成果,近万人就相关问题提出技术咨询。
1.2 扶持企业和养蚕大户,推行适度规模生产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当前农村劳力成本大幅上升、短缺的现状,改变传统栽桑养蚕模式,草本化植桑、机械化收获、规模化养蚕将是今后蚕业发展的一条途径。合肥综合试验站结合安徽省相关蚕桑扶持政策,通过技术示范推广、政策引导、经费扶持等措施,引导茧丝绸企业和养蚕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将分散、弃养、弃管桑园进行整合,发挥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协助培育和发展养蚕大户。在安徽岳西冶溪镇建设集约化、规模化蚕桑生产示范基地73.3hm2,并同步配套建设1.3万m2标准化大、小蚕室,项目覆盖周边农户508户。蚕桑经营专业大户的特点是养蚕技术过硬,通过桑园流转,扩建大小蚕室,年养蚕规模20~50盒种左右,年蚕桑收入8~15万元,规模经营优势明显,效益显著,这些农户抗市场风险能力强,是稳定蚕桑产业的中坚力量。
1.3 落实扶贫帮困任务,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合肥综合试验站在各示范县及周边地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蚕桑综合利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有效的拓宽了蚕农增收渠道,桑园套种套养、食用菌、桑茶、桑椹酒、桑皮纸、工艺品等,蚕桑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新的增长点。通过在贫困帮扶地区举办培训班,赠送栽桑养蚕书籍与光盘,开展桑叶茶制作、桑枝食用菌、桑椹的综合利用、蚕桑与旅游相结合、桑园套种等等,抓大户、上规模、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取得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安徽岳西冶溪镇建设集约化、规模化蚕桑生产示范基地73.3hm2,并同步配套建设1.3万m2标准化大、小蚕室。项目覆盖周边农户508户,其中贫困户132户,全年可带动300多名农民从事田间管理和工厂化养蚕,实现就近就业致富。桑枝食用菌扶贫产业在岳西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思远农业有限公司可年产桑枝木耳、香菇、茶菇、天麻等桑枝系列食(药)用菌产品菌包500万袋,产值2500万元,可带动500个贫困户每户年增收2.5万元左右。歙县联合企业间接带动散养农户包括贫困户400余户增收,并通过新建13.3hm2果桑示范基地,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企业带动,分红入股,做大桑膳产品,开发桑叶茶、桑椹产品加工,融入蓝田田园综合体“旅游+休闲观光农业”,致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以蚕桑为主导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在吸纳困难群众务工方面优先考虑,颍上县开展了百企帮百村活动,对贫困户在企业务工给予贴补650元/人/月,上半年合肥市从事蚕桑(含果桑)生产的企业、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和合作社吸纳务工困难群众千余人,人均日薪40~80元。泾县金银花种植家庭农场对老弱病残的贫困户送来的桑叶芽,不问质量,一律价格上以12.5~20.0元/kg的高价敞开收购,2018年春收购桑叶芽茶有1800kg,收购贫困户送来的桑芽有1/6,贫困户增加收入2万余元。2018年泾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扶持政策规定,养蚕0.5张以上,按500元/张蚕种扶持。霍山帮助贫困户新建桑园42.8hm2,免费发放桑苗51.4万株,每667m2均增收1250元,涉及22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8万余元。
1.4 加强基础研究,提高产业服务能力
合肥综合试验站2018年取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通过审定国家林木品种1个,通过省审定蚕品种1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专利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6项。发表SCI和国家核心期刊等论文8篇,在岳西示范县和歙县示范县建立示范基地2个。
2 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1 体系重点任务
蚕桑资源多元化循环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
(1)帮助相关企业开展了冷冻桑果鲜榨果汁饮料无添加防腐保鲜技术试验、冷冻桑果鲜榨生产桑果酒工艺提升试验,利用桑果酒生产副产品开发了桑果白兰地新产品1个。
(2)利用雄蚕蛾和桑果酒开发了具有保健功效的紫椹蛾皇酒。
(3)研制无糖型桑叶糕点和桑叶饼干,并制定产品加工工艺,在安徽合肥农交会上展出。
(4)研究作为药膳同源传统中药材蚕蛹的蛹油的提取工艺、组分分析,获得最佳提取工艺1套,为蚕蛹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5)阜阳示范县推广桑园林下套种套养,并形成规模,阜阳市桑园套种333.3hm2,其中太和县利用果桑套种马铃薯、洋葱、中药材等经济作物133.3hm2,粮桑套种133.3hm2,颍上县杨湖镇利用新栽桑园套种瓜菜10.7hm2;阜阳市发展桑园养鸡面积超过53.3hm2,其中阜南、颍上利用成片桑园发展桑园养鸡8万多只;桑园套种套养增加产值960万元。
(6)在霍山示范县推广蚕桑复合经营、套种套养技术,开发以副产品为原料的新产品,重点推进桑枝食用菌以及桑叶红茶、果桑等项目的实施,2018年共生产桑叶红茶20余t,生产桑枝食用菌240万棒,共利用桑枝1200t,增收40余万元,每667m2增收360元;已逐步形成“养蚕-养猪(鸡)-沼气-肥田-养蚕”为一体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目前已发展到60多户,增加收入200多万元。
(7)继续示范推广果桑生态型立体栽植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果桑-牧草”、“ 果桑-经济植物(中药材、蔬菜等)”、“果桑-牧草-鸡(鹅等)”等主要立体种养殖模式,建立人工复合果桑园,单位面积果桑经济效益提高了近80%。
(8)岳西示范县立足本地丰富的桑枝资源,采用最新的液体菌种技术,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桑枝木耳、桑枝香菇、桑枝茶菇、桑枝天麻等桑枝系列食(药)用菌产品,年产菌包600万袋,已覆盖岳西、怀宁、舒城三县13个立体吊袋大棚基地,桑枝食用菌品种多元化,黑木耳、白木耳、香菇等已批量上市,年产值超5000万元;2018年3月12日全国两会特别节目《大别山的春天》报道了岳西县废弃桑枝变“宝藏”,助力脱贫攻坚;岳西获得“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9)在《农学学报》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篇。
(10)针对蚕桑生产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8年4月12日在阜阳举办了“全市蚕桑生产大户技能提升培训班”,邀请了安徽省农科院和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知名专家教授分别就蚕桑生产形势分析和规模化蚕桑生产技术提升做了专题讲,此次培训专业大户60人。泾县春季在建设村“一村一品”,举办了蚕桑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蚕农50余人,发放蚕桑方面技术书籍50余本。
2.2 功能研究室重点任务
2.2.1 高效专用多元化蚕品种的研发、选育与示范
(1)通过安徽省审定的家蚕夏秋用新品种1个:“皖丰×夏晖”(皖农蚕审[2018年]第02号),该品种强健好养、适合安徽省及长江流域夏秋季饲养,并在全省及周边地区繁育推广应用,生产状况良好,为蚕农增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2)继续在安徽省的岳西、金寨、潜山、霍山、肥西、太湖、青阳、泾县、南陵及江苏等蚕区推广已通过安徽省审定的夏秋用蚕品种“皖广三号”(皖农蚕审[2015]第01号),该品种在安徽省及江苏等蚕区繁育推广应用15万余盒。
(3)选育茧色稳定、经济性状优良的实用家蚕天然彩色茧新品种,进行经济性状改良,在建立的特用家蚕品种原种饲养示范基地上繁育彩色茧家蚕品种,为后续彩色丝绸、彩色服装等产品提供优质原料。
(4)将育成的全天然纯丝胶基础蚕品种与抗性强的现行家蚕品种进行结合,依据茧层率、丝胶含量为指标进行选育和改良;在岳西主要蚕区进行繁育和示范推广丝胶品种组合,建立特用家蚕品种原种饲养示范基地3个,进行丝胶蚕品种的繁育。
(5)从日本九州大学等引进彩色茧、抗病性、多丝量家蚕品种资源共计18个,通过消化吸收再利用,拟将进一步选育出优良品质的家蚕新品种(素材)。
(6)重点开展抗病(NPV)品种研究,引进镇江抗NPV资源开展经济性状选择和丝质检测;繁育母种及新组合521B.532B×3427,参加安徽、四川、浙江和广东四点全国实验室联合鉴定及霍山、青阳、泾县、肥西四点农村试养;同时委托广东所及浙江大学进行添毒抗病性试验。
(7)对日系暗化型春用品种(578、580)继续进行暗化型选择,固定性状;繁育原种578×580;于秋季蚕期繁育日系暗化型春用新组合401.402×578.580供2019年春调查生物学及经济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农村试验。
(8)对宠物家蚕系列进行分离性状选择、建立品系,对引进的4个镇江彩茧资源(黄茧、肉色茧、红色茧、绿色茧),开展生物学性状调查,建立彩茧资源品系。
(9)在《蚕业科学》《中国蚕业》发表论文2篇。
(10)2018年3月15日,合肥综合试验站成员黄德辉研究员,叶崇军副研究员及相关科研人员前往肥西县山南镇小井村对蚕农进行现场指导,为春蚕的饲养做好准备工作,提供500份精心编辑的实用技术资料,帮助合作社成员学习养蚕技术。2018年5月15日合肥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安徽省农科院分管院长毕小彬到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调研柞蚕试验示范基地情况,该区现有人工麻栎林1.7万hm2,饲养柞蚕资源丰富,增效好。一示范户2017年春0.2hm2收柞茧236.5kg,每667m2增收3000元以上,2018年该户6.7hm2柞蚕生长良好。2018年8月8日,歙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组织蚕桑中药材种养大户学员50名考察学习了浙江淳安县临岐药材交易市场和药材种植基地、浪川农科院桑树品种园地;观摩了歙县草本桑示范基地;参观了合肥农展,考察了黄山区、旌德、宁国、绩溪等中药材生产基地;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范涛研究员作了《蚕业发展趋势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精彩授课,通过对当前行业现状与问题分析,提出了现代蚕桑业的机遇与挑战,从生态建设、精准扶贫到休闲旅游,树立立足蚕桑资源走多元化之路,发展现代蚕桑业的理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参训学员受益匪浅。
2.2.2 规模化养蚕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1)改造完善合肥基地的高密度自动化催青室和蚕种冷冻保育室,建立了家蚕添毒实验室,制定全自动高密度催青室和小蚕共育技术操作规范1套。
(2)制定了《家蚕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工作管理条例》《家蚕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家蚕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家蚕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规范》等工作规范或操作规程,并完善家蚕品种资源的保存和数据、图像采集工作,使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更加形象直观。
(3)岳西示范县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开展蚕桑草本化栽培、工厂化养蚕试点工作,安徽联丰制丝有限公司于2018年3月份在冶溪镇启动司空山蚕桑科技示范园新建高标准杂交桑园73.3hm2,已建标准化养蚕大棚23个,约1.5万m2,当年饲育夏秋蚕5批,试点获得成功。
(4)在示范县阜阳市颍上县三十铺、五十铺,阜南县柳沟镇和颍东区黑金椹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叠式蚕床温湿度自动控制小蚕高密度饲养试验示范;引进了可调式切桑机,震动式蚕药布撒器等蚕用机具,并在颍上县、颍东区示范。
(5)继续在示范县开展简易蚕室和大棚养蚕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标准化养蚕大棚各10个,并完善制定室外大棚育技术规范和装备标准1个。
(6)开展了以省力化养蚕在桑蚕机具上的研究与试验,研究改制了组合式多功能桑树管理机械,并进行示范推广,大大减少了桑园管理方面的劳动强度,利用秋季闲置烘房改造成小蚕共育室,实现了一房多用。
(7)在《中国蚕业》《农机化研究》等杂志发表相关论文2篇。
(8)2018年6月初,合肥综合试验站范涛站长一行冒雨赴青阳县视察工作,对该县的蚕桑基地建设和酵素生产提出指导意见。2018年9月26日,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范涛研究员、团队成员黄德辉研究员一行赴潜山市参加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蚕桑专业培训班,为参会农民进行授课,并提供技术资料200份。
2.2.3 高效生态多元化桑品种研发、选育与示范
(1)选育的优良桑树新品种“皖桑优1号”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并在岳西、霍山、太湖、河南等地进行示范推广。
(2)引进桑树育种素材10份,组配多组桑树杂交组合,并进行栽培选育;新选育皖桑优系列品种2个,并进行了品种苗扩繁,下一步进行区域经济性状调查。
(3)进行桑树对重金属污染原位修复及植被重建技术研究,开展小批量的盆栽预实验,进行了铜、镉、铅和锌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桑树耐受能力分析,结果证实普通桑树品种“湖桑1号”在远超土壤三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仍可以正常生长,同时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如苗高降低、根毛减少等受胁迫特征。
(4)筛选抗干旱、耐淹耐寒等生态桑品种和资源1个,在岳西、霍山开展生态桑品种的推广示范33.3hm2。
(5)在《Molecular Breeding》《南方农业学报》《中国蚕业》等杂志发表相关论文3篇。
(6)2018年3月16日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范涛研究员、团队成员汪泰初研究员、章玉萍副研究员、李瑞雪副研究员等一行,赴阜阳示范县参加果桑生产交流座谈会,会上范涛研究员就春季果桑菌核病综合防控进行了培训,提出果桑生产各地应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进行多元化经营,加强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控等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表态会从技术、成果等多方面支持该地果桑发展。
2.2.4 蚕业适度生产规模、经营模式与产业组织研究
(1)配合产业经济研究室及功能研究室完成相关调研布点与调研问卷工作,及时汇总并上报本试验站相关调研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对示范区的桑园间作套种、基地县蚕桑生产情况、蚕桑资源多元利用情况等开展调研,并提交调研总结报告。
2.3 基础平台建设工作
2.3.1 蚕桑产业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数据库
(1)家蚕条件基因打靶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进展1份,全面地介绍目前最为常用的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原理,系统概述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家蚕条件基因打靶策略及其应用,并对家蚕条件基因打靶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见龙定沛等《家蚕条件基因打靶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进展》,蚕业科学, 2018)。
(2)收集桑叶功效成分与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1份,总结了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3种常见的用于构建桑叶指纹图谱的方法,为今后建立更加丰富、完整的桑叶指纹图谱库提供技术参考。(见葛建兵等《桑叶功效成分与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蚕业科学,2018)。
2.3.2 蚕桑生产技术规程数据库
收集团体标准1份,《抗静电桑蚕丝织物》,T∕ZZB 0549-2018。
2.3.3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论文、专利、成果数据库
收集2018年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论文2篇,专利2件。(1)廖森泰,关于发展生态蚕桑产业的思考,蚕业科学,2018(2)。(2)王卫飞,邹宇晓,廖森泰等,蚕蛹油脂的组成和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蚕业科学, 2018(2)。(3)一种用于常温水缫丝的工业盐杀蛹处理蚕茧方法,201610349701.5。(4)一种医用软胶囊壳用的蚕天然凝胶的制备方法,201410329637.5。
2.4 应急性任务
(1)积极应对今春雨雪冰冻天气,2018年1月3日、23日,泾县农技中心分别下文要求各乡镇做好雨雪冰冻天气的在田作物的管理,同时提前对蚕桑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重点乡镇、大户等提前电话通知,要求他们针对在田作物的生长习性各自做好防灾措施。
(2)针对安徽2018年4月4~7日出现的降温寒冻天气,及时发布桑树霜冻补救措施,减缓减轻不良天气对桑树的冻害,通过增施肥料,促进树势恢复等措施,减少损失,保证蚕期正常用叶。
(3)泾县桃花潭镇是该县重点养蚕区域,该镇水口村旗杆组其中有近2.7hm2桑园是建在原农田里,处在低洼处,今春雨水重,导致桑园受到渍害,指导蚕农挖深沟排水,及时施肥和根外喷肥,挽救了蚕农的损失。
(4)在泾县桃花潭镇南冲村,蚕农采摘紧邻刚施过乐果的烟田桑叶,致使小蚕农药中毒,经合肥综合试验站组织人员鉴定确认是农药中毒,在我们的调解下,避免了一场纠纷。
2.5 科技服务
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根据试验站任务要求,先后在霍山县、阜阳市、颍上县、肥西县、潜山县、太湖县、泾县、岳西县、金寨县、歙县、青阳县、阜南县等蚕区开展基层农技推广、骨干及一线蚕农培训等科技服务。培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现场解答相结合,图文并茂并结合生产实际,收到良好的效果。试验站还免费提供图书《蚕桑生产实用技术》《桑园复合经营技术--间作套种》《桑叶茶与桑叶食品生产技术》《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等1000余册,技术光盘500余张,《桑园管理技术措施》《果桑栽培技术规程》《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规程》《小蚕共育技术与管理》《纸板方格蔟省力化上蔟技术》《家蚕彩色茧生产技术》生产技术资料明白纸5000余份。截止2018年11月15日,合肥综合试验站及各示范县组织开展各期培训会、指导会等共20余场,派出科技服务专家240余人次,指导服务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15个,服务专业大户30个,培训蚕桑技术骨干及蚕农等1600余人次。
在2018年9月15~17日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18·合肥)上,合肥综合试验站组织人员参加,进行科技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对接,发放了2万余份技术项目简介与技术对接资料,这些服务于生产与生活的实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受到了安徽省委书记、省长等主要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展厅内人潮涌动,前来参观、洽谈的市民络绎不绝,展台前被围得水泄不通。来自全省各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代表及社会市民约3万多人参观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展示的科技成果,近万人就相关问题提出技术咨询。
2.6 学术交流及产业调研
2018年3月27~28日在四川省南充市参加中国蚕学会第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廖森泰研究员传达了党的十九大和刚刚召开的二会精神及自己的学习体会,并作会议总结。中国蚕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副所长李龙研究员作了2017年中国蚕学会工作报告。各专业组负责人汇报了2018年的工作安排。会议通过了《中国蚕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全国大学生蚕桑生物技术创新大赛章程》、广西宜州区为“中国蚕桑之乡”称号、以及理事会成员变动的审议,接受了安徽省岳西县申报“中国蚕桑之乡”申请。考察了四川南充嘉陵区桑茶基地与加工企业、南充市丝绸企业。
2018年4月1日安徽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龚传胜,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蚕桑所所长范涛研究员,团队成员蚕桑所业务秘书李冰一行3人前往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对接,岳西县领导王思甜、县蚕桑局局长刘军负责陪同开展了本次技术对接活动。实地考察了桑枝食用菌基地菌棒栽培、鲜菌晾晒等生产环节情况,并听取了安徽省人大代表、思远公司负责人吴松青有关企业近期生产情况的报告。考察结束后双方进行了技术对接,就2018年科技服务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按照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服务团队在企业的标准化生产、质量动态检测、新品种实验、专利技术保护和品牌创建等服务内容达成共识。范涛首席表示将整合现有资源和技术力量,积极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双方还探讨了安徽省产业技术体系现场观摩会召开的具体事宜。
2018年4月17日应中国致公党合肥市委员会的邀请,安徽省农科院蚕桑所蜜蜂专家代君君副研究员前往六安市叶集区指导蜜蜂生产和产业扶贫工作。专家们首先听取了合作社负责人武德平有关合作社发展情况的汇报,先后参观了蜂业生产基地,考察了蜂场周围蜜粉源和蜜蜂生长发育情况,详细了解合作社春季生产、示范推广、蜂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情况,并就蜂病的科学防治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代君君副研究员鼓励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表示愿意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促进蜂产业发展,带动老区农民脱贫致富。
2018年4月18~2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安徽茧丝绸行业协会主办、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等承办安徽省“茧丝绸行业创新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高级研修班。安徽省各市、县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企业、农场主、大户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共80余人参加了研修学习。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李旸教授,中国蚕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安徽省蚕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颖高级工程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范涛研究员、汪泰初研究员等专家围绕“茧丝绸行业创新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主题,以不断提高村民在茧丝绸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为导向,对安徽省茧丝绸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剖析,突破发展瓶颈。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深入了解和学习了茧丝绸行业政策、行情,茧丝绸产品的互联网销售策略,蚕桑多元开发等,进一步了解了行业发展趋势和后续发展方向,纷纷表示要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带回去进行研究和实践,让茧丝绸行业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4月25~27日,全国茧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分析会暨全国优质茧丝基地现场交流会在广西宜州召开,会议交流和探讨了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参观了相关丝绸企业以及桑蚕高效生态园。来自全国的蚕桑、茧丝绸行业的技术人员、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所长范涛研究员及业务秘书李冰一行两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8年5月22~23日国家体系合肥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所长范涛研究员,农科院科研处江舰副处长、岳西特色农业研究所副所长齐永杰博士、农科院蚕桑所赵萍主任一行到岳西县落实科技帮扶成果展示与体系任务推进会工作。范涛所长一行来到了岳西县冶溪镇,现场考察了在冶溪镇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中的安徽祥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斛生产基地和冶溪镇溪河村千亩新植桑园,专家一行对新植桑园桑树吸收养分困难,部分桑树出现缺肥现象,提出了液面喷肥的指导意见。在岳西县来榜镇查看了家蚕与彩色茧饲养情况,对饲养中防病措施进行了指导;在关河村的扶贫基地—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考察了桑枝黑木耳、桑枝雪耳、桑枝灵芝生产,该基地已初具规模,带动了近百户农民致富。
2018年5月30日安徽省“四送一服”第十五工作组与安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省第十五工作组暨安庆市“四送一服”产学研合作和要素对接会在安庆市举行。合肥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蚕桑所副所长汪泰初研究员受邀参会。对接会现场分别举行了项目要素对接、产学研合作对接及银企合作对接等三场对接签约仪式,汪泰初副所长代表省农科院蚕桑所与安徽圣桑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技术指导服务合同,并在小组讨论会上介绍了蚕桑所研究的新成果和正在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2018年6月1日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所长范涛研究员一行对阜阳市阜南县和颍上县蚕业生产进行了调研指导。在阜南县苗集镇的大锐家庭农场和柳沟镇的永顺蚕桑家庭农场,专家们实地查看了桑园生长和简易棚室规模化养蚕情况,向返乡创业的农场主李大锐、养蚕大户李守丰等了解了春季蚕桑生产情况,与县科协和蚕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就下一步专门针对阜南县蚕桑生产组建省农科院科技服务团队发表了意见。在颍上县西三十铺镇辉源果桑科技产业园,范涛站长一行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汇报,参观了公司近年来开发的果桑系列产品,实地查看了果桑生长情况。
2018年6月21日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范涛研究员陪同省工商局个私处郭处长赴革命老区、习总书记来过的地方—金寨进行产业调研,对蚕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蚕种场调研指导。栽桑667m2全年养蚕3张,收入6000~8000元,蚕桑产业在精准扶贫中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
2018年6月14~15日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所长范涛研究员,代君君副研究员,章玉萍副研究员一行三人对歙县、黄山、泾县蚕桑中药材产业进行了调研指导。专家一行实地查看了歙县桑苗育种基地、草木植桑园、溪头田园综合体园区、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白芨组培苗基地;与部门负责人章绍光、汪黑铁,返乡创业的程林鹏社长、叶家凯企业家等进行了座谈交流。范涛站长就草本桑栽培机械化收割、运用草本桑养蚕以及蚕桑的综合利用发表了指导意见。随后专家一行冒着大雨来到泾县调研,考察了泾县桃花潭镇清溪村中药材一村一品示范村(丹皮、贝母、白芨、黄精、山药、覆盆子等)、新民蚕桑专业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范涛站长就保留传统蚕桑文化、做好中药材道地品牌、联合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基地建设、争取国家商务部基地经费支持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意见。
2018年6月21日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所长范涛研究员,安徽省工商局个私处郭家强调研员,章玉萍副研究员一行三人对金寨蚕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了调研与技术指导。专家一行实地查看和调查了金寨县璟辉桑蚕家庭农场、槐树湾勤农蚕桑养殖家庭农场、会安蚕桑专业合作社的春季蚕茧生产、销售和效益情况。与金寨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管部门负责人陈文明、陈乃勇、孙凤柱及农场主余璟辉、汪克来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蚕桑产业在精准扶贫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贡献,栽桑667m2全年可养蚕3张,收入6000~8000元。范涛站长指出蚕桑扶贫是一个良好的有效途径,要因地制宜,对农民正确引导,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2018年7月19日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吴海平率队来岳西开展申报“中国蚕桑之乡”全面考察工作,并召开论证会。副县长许洪斌出席论证会。会上许洪斌介绍了岳西县情,并汇报了岳西县桑茧丝绸产业情况;与会人员观看岳西蚕桑专题片;县农委负责人进行了“中国蚕桑之乡”申报陈述。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岳西县桑茧丝绸行业发展工作取得的成绩,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许洪斌对中国蚕学会考察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专家组对岳西县蚕桑产业的薄弱环节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会前考察组一行实地深入到冶溪镇千亩蚕桑基地、来榜镇思远农业公司、斑竹村养蚕大户等,详细了解蚕桑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现状。随后,考察组还深入到长宁织绸公司和安徽联丰制丝公司,考察了丝绸企业的生产加工情况。
中国蚕学会第十四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7月23~25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结合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讨论家(柞)蚕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现状与生物技术育种应用,实用品种研究进展以及适应省力化、轻简化的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技术探讨,大会邀请了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山东大学等国内蚕桑产业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并邀请蚕桑科研院所以及高效蚕桑技术人员做大会报告交流,合肥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黄德辉研究员、叶崇军副研究员等年轻业务骨干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张彦就题为《安徽省家蚕育种研究及产业现状》做大会发言交流。
全国桑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8年8月3~4日,在山东枣庄召开《桑蚕配合饲料小蚕饲育技术规程》农业行业标准起草会暨蚕桑业标准体系研讨会。根据专家意见,建议将蚕桑业多年沿用的“桑蚕人工饲料”修改为“桑蚕配合饲料”,对本次提交的行业标准进行了充分讨论,为起草单位进一步修改提供了意见;针对标准体系建设项目进行了研讨,建议国家桑蚕业标准要与时俱进,为现代蚕业发展提供技术标准和服务。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蚕桑所范涛研究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8年9月20~22日全国桑树草本化高效收获技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与会代表首先进行现场考察,现场实地考察观摩了湖州市开发区湖州盛禾农业发展公司与湖州市南浔区湖州丝绸之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试验示范基地,对浙江省在草本化桑树品种的选育、机械化桑叶收获与养蚕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部分参会专家做了专题报告,研讨会最后由中国蚕桑学会栽桑组主任委员胡兴明研究员讲话,国家蚕桑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鲁成教授作小结。合肥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李瑞雪副研究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8年10月11~12日中国蚕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中国蚕学会第十届二次理事会议与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年会在农业始祖后稷故里—陕西杨凌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蚕桑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合肥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黄德辉研究员、李瑞雪副研究员以及安徽农业大学孟艳教授做了学术交流,范涛站长主持了部分学术交流会,岳西县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荣誉称号。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于2018年9月10~12日在江西南昌市召开了蚕桑产业扶贫工作交流会。体系首席鲁成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会议总结了2018年上半年蚕桑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部署了下半年扶贫任务安排。相关试验站负责人介绍了各自蚕桑扶贫工作经验。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所长范涛研究员,李瑞雪副研究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8年10月19日《桑蚕天然彩色丝鉴别试验方法》国家标准起草小组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周颖教授级高工就《桑蚕天然彩色丝鉴别试验方法》国家标准项目总体情况作了介绍。苏州大学农业生物技术与生态研究院副院长、博导徐世清教授就标准的起草过程、试验情况、技术内容做了具体说明。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所长范涛研究员对验证试验方案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试验样品。与会专家和代表详细研讨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确定了标准主体内容及试验方法,部署了验证试验、标准编写工作。
蚕业科技支撑服务安徽“乡村振兴”专家研讨会于2018年10月23~24日在合肥召开。研讨会上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所长范涛研究员介绍了安徽省蚕桑产业“十二五”发展情况,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安徽蚕桑产业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发展思路和路径。在安徽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安徽省蚕桑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桑园面积、蚕茧产量、生丝产量、绸缎产量均居全国较前位次,蚕农收入有较大的提高。岳西县于2018年10月顺利通过中国蚕学会理事会决议,获得全国第二个“中国蚕桑之乡”的荣誉称号,肥西县跃居安徽省蚕茧产量第二。但安徽蚕桑生产仍然存在生产效率低、质量不高的问题,要按照“草本化种植、机械化收割、工厂化养蚕”的思路,搞好栽桑养蚕,推广条桑育、饲料桑,采用立体种养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推广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会议强调要根据安徽的气候条件,适度增加养蚕批次,选用好的桑、蚕新品种,推广省力化养蚕模式,扩大综合利用和复合经营,促进丝绸龙头企业与蚕农的有机结合,通过新主体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生态贡献率,实现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10月24日蚕业科技支撑服务安徽“乡村振兴”专家还赴肥西县、六安市金安区,分别考察了肥西县蚕桑生产及刘从军蚕桑养殖家庭农场建设、六安市绿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生态观光园,并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介绍,现场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真正实现科技服务于生产、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8年11月9日上午,安徽省农科院蚕桑所组织省内相关农业龙头企业代表、企业所在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代表、省农科院科研技术骨干召开科研单位服务民营企业技术需求座谈会。座谈会上,李泽福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了解读,并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产业技术需求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他指出,服务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农业科研单位重要职责,要经常举办科企合作对接会,征集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需求,要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广应用到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中去,要利用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平台,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积极探索科企合作新模式。参会民营企业家代表们畅谈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和感受,针对蚕桑草本桑机械化收割、桑枝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蚕桑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向专家们提出十余项技术需求,相关专家一一进行解答。大家纷纷表示,下一步将加大科企合作力度和空间,为安徽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8年11月15~16日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所长范涛研究员一行来岳西县督查指导桑茧丝绸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范涛一行来到岳西县响肠镇圣桑公司参观,并召开座谈会,圣桑公司、联丰公司、蚕桑局负责人参加座谈。双方就民营企业发展、桑蚕技术推广和产业振兴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并就前期情况和明年重点工作进行广泛讨论。范涛研究员宣讲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岳西县桑茧丝绸企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企业和主管部门提出的相关问题,逐项进行回应和解答,表示将依托国家和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发挥岳西特色农业研究所的专家团队作用,积极支持岳西桑茧丝绸企业做大做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助推乡村振兴。受肥西县蚕桑办邀请,2018年11月13日,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所长范涛,省农科院科研处处长戚少燕、合肥市农委调研员丁爱农一行来肥西县铭传乡调研蚕桑生产、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铭传乡金山乡长和县蚕桑办赵启潮主任参加了调研。
3 重要科研进展
合肥综合试验站一直致力于蚕桑多元化品种的选育与示范推广应用,2018年选育通过国家审定的桑树林木良种“皖桑优1号”和省审定的“皖丰×夏晖”。现保育适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的春用、夏秋用、高丝量、细纤度、粗纤度、暗化型(mln)灰黑蛾、抗病(NPV、CPV)、离子束(N+)诱变、抗氟、斑纹限性、茧色限性、卵色限性、三眠蚕、无鳞毛品种、彩色茧品种、观赏性宠物蚕、特殊用途品种及引进培育的二化性或多化性家蚕品种资源200余份,在库资源种类和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以斑纹限性、暗化型(mln)及抗病品种资源最具代表性。自2010年开始承担国家桑蚕品种试验的实验室鉴定(A、B组)工作。在家蚕育种理论和育种方法上不断创新,开拓了家蚕育种和繁育新技术、新方法,丰富了家蚕遗传育种学的内涵;在家蚕特殊基因的引进利用、种质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有利于加快育种速度,降低育种成本,提高杂交种纯度和满足轻简化生产,育成了系列家蚕新品种,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促进家蚕遗传育种学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保存桑树种质资源包括鲁桑系、华桑系、白桑系、广东桑系等4个桑种,共315份,其中选育品种23份,地方品种67份,引进资源221份,野生资源4份。在桑树育种方法上不断创新,结合传统杂交、化学诱变、物理辐射等多种育种方式开展桑树多元化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及其生态高值利用方面的工作,不断探索更加合理高产生态合理的栽培种植技术,对于推动我国桑蚕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合肥综合试验站一直致力于蚕桑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集成项目“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及其推广应用”获2018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在各示范县及周边地区加大加强多种形式的蚕桑综合利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有效的拓宽了蚕农增收渠道,桑园套种套养、食用菌、桑茶、桑椹酒、桑皮纸、工艺品等,蚕桑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4 扶贫工作情况
扶贫工作是良心事业,也是爱心的奉献,2018年合肥综合试验站根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相关要求及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更好地做好合肥综合试验站扶贫工作。合肥综合试验站扶贫工作主要做法是:摸清情况、统筹力量、因地施策、科技引领、突出特色、典型示范、现场交流、推广增效。
4.1 扶贫区域现状和问题
合肥综合试验站扶贫工作主要集中在岳西县、歙县、泾县、霍山县、阜阳市、太湖县等地,该地区贫困人口较多,人均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农业劳动力老化,种植模式单一,生产力落后,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省力、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
4.2 扶贫主要任务及关键技术
主要任务是通过实地调查充分挖掘运用各种资源条件和有利因素,制定扶贫方案,落实贫困户对接,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加快现代蚕业技术集成与应用速度,积极探索蚕桑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在安徽省率先脱贫进程中主动作为。
关键技术是特色种养业扶贫技术,主要包括:山区轻简化养蚕技术,小蚕共育扶贫,桑-蚕-畜/禽循环种养技术,果桑栽培技术,柞蚕养殖技术,利用桑枝条培养灵芝技术,桑叶茶与桑叶食品生产,皖桑系列桑树品种,利用桑枝栽培天麻技术,桑枝黑木耳生产技术,颗粒桑叶红茶的加工技术,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桑树草本化栽植技术等。
4.3 扶贫具体实施情况
通过在贫困帮扶地区举办培训班,赠送栽桑养蚕书籍与光盘,开展桑叶茶制作、桑枝食用菌、桑椹的综合利用、蚕桑与旅游相结合、桑园套种等等,抓大户、上规模、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取得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4.3.1 岳西地区
(1)2018年春季进行家蚕彩色茧饲养,提供彩色茧蚕种与技术指导,在岳西联丰丝绸有限公司进行彩色丝绸加工。2017年省政府李国英省长在岳西县考察调研时,提到当地要开展彩色茧生产。根据岳西县主要负责人要求,经与县农委蚕桑发展局刘军局长多次协商,2018年春季将安排在毛尖山、冶溪2个乡镇进行彩色茧生产,饲养量每地前期各安排4张彩色茧蚕种,蚕种由安徽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无偿提供,彩色茧由企业收购,彩茧饲养已取得成功,根据缫丝和产品加工情况再考虑下步饲养规模。彩色茧生产、缫丝、加工由范涛、李冰、刘军、吴金苗具体负责。
(2)在冶溪镇开展桑树草本化栽培、省力化、机械化养蚕示范,规模在66.7hm2。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当前农村劳力成本大幅上升、短缺的现状,改变传统栽桑养蚕模式,草本化植桑、机械化收获、规模化养蚕将是今后蚕业发展的一条途径。2017年秋,岳西联丰丝绸有限公司在岳西县冶溪镇流转了133.3hm2土地,开展此项技术的探索。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所长范涛研究员利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技术优势,帮助企业联系苗木、苗种、机械、技术的对接,使该企业在2018年春完成了66.7hm2桑树栽种计划,收获机械的改进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安徽省农业机械体系专家十分关注此项技术的示范应用,也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攻关。
(3)与岳西思远农业有限公司开展桑枝食用菌技术研发。2017年12月24日,岳西县政府向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递交了“关于支持和壮大岳西食药用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报告”,2018年1月4日徐义流院长签署意见,请科研处组织蚕桑、园艺所相关专家提供方案,报毕院长审定后实施。
2018年1月9日范涛研究员、汪泰初研究员、聂凡、吴炜一行前往岳西对接。岳西县副县长许洪斌、县农委王学放主任、胡志红、刘军、省人大代表吴松青等参加了座谈会。根据岳西县提出的袋料生产茯苓、天麻等技术需求,聂凡研究员向思远公司提供了袋料生产茯苓的技术方案。
2018年4月1日安徽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龚传胜,范涛研究员,团队成员蚕桑所业务秘书李冰一行3人前往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对接,岳西县领导王思甜、县蚕桑局局长刘军负责陪同开展了本次技术对接活动。专家一行实地考察了桑枝食用菌基地菌棒栽培、鲜菌晾晒等生产环节情况,并听取了安徽省人大代表、思远公司负责人吴松青有关企业近期生产情况的报告。考察结束后双方进行了技术对接,就2018年科技服务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按照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服务团队在企业的标准化生产、质量动态检测、新品种实验、专利技术保护和品牌创建等服务内容达成共识。范涛首席表示将整合现有资源和技术力量,积极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双方还探讨了安徽省产业技术体系现场观摩会召开的具体事宜。
2018年5月22~23日范涛研究员、农科院科研处江舰副处长、岳西特色农业研究所副所长齐永杰博士、农科院蚕桑所赵萍主任一行到岳西县落实科技帮扶成果展示与体系任务推进会工作。范涛所长一行来到了岳西县冶溪镇,现场考察了在冶溪镇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中的安徽祥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斛生产基地,现已拥有基地面积约8hm2,通过4年的精心培育和科学管理,当年种植的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米斛等,逐渐进入盛产期,随后考察了冶溪镇溪河村新植桑园,该基地做到草本化种植、机械化收割、多元化利用,养蚕大棚正在建设之中,这将为今后现代蚕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专家一行对新植桑园桑树吸收养分困难,部分桑树出现缺肥现象,提出了液面喷肥的指导意见。在岳西县来榜镇查看了家蚕与彩色茧饲养情况,对饲养中防病措施进行了指导;在关河村的扶贫基地—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考察了桑枝黑木耳、桑枝雪耳、桑枝灵芝生产,该基地已初具规模,带动了近百户农民致富。
(4)帮助岳西县申报“中国蚕桑之乡”。2018年1月9日,先在与县政府对接时提出,后经范涛研究员多次向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廖森泰研究员,中国蚕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副所长李龙研究员、中国蚕学会秘书长沈兴家研究员、副秘书长刘挺汇报,同意岳西县申报“中国蚕桑之乡”,并指示将岳西县申报报告在中国蚕学会第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上研究。
2018年3月27日中国蚕学会第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在四川南充市召开,会上范涛研究员代表岳西县政府提交了申报报告并做了介绍,常务理事会通过了岳西县的申请。
2018年5月19日范涛研究员带领岳西县相关同志,在参加山东蚕桑会议之际,再次向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廖森泰研究员、各位副理事长、秘书长等领导汇报岳西申报工作。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蚕学会名誉理事长向仲怀近期来皖考察调研。
2018年6月23日范涛研究员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参加会议期间,与中国蚕学会秘书处落实了专家来岳西考察评审的时间。
2018年7月18~20日中国蚕学会组织相关专家赴岳西进行现场考察与申报材料的评审,专家组任为,岳西县基础好、产业链完整、科技支撑力强、特别是当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产潜能大,发展趋势好,符合《中国蚕桑之乡》条件。
2018年10月10~12日,中国蚕学会学术年会暨十届二次理事会在陕西省杨凌召开,中国蚕学会秘书长沈兴家介绍了岳西县人民政府前期“中国蚕桑之乡”申报情况和专家现场考察结果。专家组认为,岳西县政府重视、定位清晰、势头良好,蚕桑产业规模居中部地区前列、技术力量较强、产业基础较好、产业链完整、有较高知名度,已达到认定办法所规定的基本条件。通过理事会表决,一致同意授予安徽岳西县“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4.3.2 歙县地区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及省蚕桑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联合指导歙县野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进行土地流转,发展果桑产业。该公司现有果桑基地33.3hm2,依托蓝田、桃源田园综合体建设平台,以果桑产业为抓手,桑椹生产、桑下养殖、桑叶茶、桑椹加工营销、桑果采摘游等三产融合,打造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培育电商+、桑叶茶、桑椹膏市场,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公司先后荣获“黄山市创业促就业基地”、“黄山市优质果桑示范基地”、“歙县居家就业扶贫基地”。公司旗下拥有七妹养殖和百稀果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商标4枚分别为“野之草”“果桑鸡”“萌萌蛋”“桑萌萌”。
为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在合肥综合试验站的扶持下,企业积极致力于扶贫。一是解决了当地农村贫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中有叶泽军等7个贫困户。2018年贫困户用工800人次,年人均务工收入6000多元,其中叶泽军全年务工收入达1万多元,每年支付务工工资30万元,有1/3是贫困户工资,公司的发展大大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二是近两年5月“桑椹采摘节”活动,吸引省内外3000余游客前来采摘体验,为当地的农家乐服务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动了扶贫产业的发展。三是公司属下的七妹养殖和百稀果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凭桑下经济“萌萌蛋”、“果桑鸡”品牌效应,带动了当地土鸡、土鸭养殖户销售增收,也间接带动散养农户包括贫困户400余户增收。四是通过新建了13.3hm2果桑示范基地,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企业带动,分红入股,做大桑膳产品,开发桑叶茶、桑椹产品加工,融入蓝田田园综合体“旅游+休闲观光农业”,致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
4.3.3 阜阳地区
(1)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春季围绕蚕桑生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发放技术资料2000多份。2018年3月16日召开了合肥市果桑生产交流座谈会,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蚕桑所所长范涛研究员、副所长汪泰初研究员等专家到会指导,并就春季果桑菌核病综合防控进行了培训。
针对蚕桑生产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8年4月12日举办了“合肥市蚕桑生产大户技能提升培训班”,邀请了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和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分别就蚕桑生产形势分析和规模化蚕桑生产技术提升做了专题讲。2018年4月下旬还组织了阜阳市养蚕大户20余人参加了合肥“茧丝绸创新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高级研修班。围绕产业扶贫,2018年4月中旬和5月初在太和县赵庙镇、颍东区枣庄镇和颍上县江口镇开展了针对贫困户的蚕桑技术培训。利用新媒体提供快捷高效的技术服务,建立了“果桑技术交流” “蚕桑帮”和“栽桑养蚕群”等微信群,吸纳全市蚕桑种养殖户300多人进群,随时随地交流、解答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事前指导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技术,同时提供市场行情动态。
(2)开展了生产技术关键性指导。针对冬季大雪,2018年4月上旬的倒春寒对桑树产生的冻害,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应对措施。果桑发芽前指导喷施石硫合剂,预防病虫害发生;对于果桑菌核病的防控,编写了《果桑菌核病防控技术指导书》,菌核病的发病率基本控制在3%范围内。阜阳市蚕桑管理和技术部门对新养蚕户进行了从收蚁到小蚕共育跟踪指导。
(3)蚕桑规模化生产已成为产业扶贫的新途径。通过产业带动,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众通过栽桑养蚕实现了脱贫。颍上、阜南和颍东区把蚕桑生产作为产业扶贫的项目,相继出台了鼓励扶植政策。同时以蚕桑为主导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在吸纳困难群众务工方面优先考虑,颍上县开展了百企帮百村活动,对贫困户在企业务工给予贴补650元/人月,2018年上半年合肥市从事蚕桑(含果桑)生产的企业、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和合作社吸纳务工困难群众千余人,人均日薪40~80元。
4.3.4 泾县地区
(1)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春季在重点蚕区结合“一村一品”举办了二期蚕桑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蚕农150余人,发放蚕桑方面技术书籍150余本。邀请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专家邓永进研究员到泾县指导果桑栽培、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工作,虽然2018年春该县雨水多、湿度大,但果桑菌核病发病轻。加强与蚕桑专业方面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养蚕大户的联系,建立微信群,实行“白+黑”、“5+2”工作制,蚕农只要在生产中遇到困难,我们的服务立即介入,共同解决生产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加强技术和经验的交流。
(2)应急措施。积极应对2018年春雨雪冰冻天气,2018年1月3日、23日,泾县农技中心分别下文要求各乡镇做好雨雪冰冻天气的在田作物的管理,同时提前对蚕桑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重点乡镇、大户等提前电话通知,要求他们针对在田作物的生长习性各自做好防灾措施。桃花潭镇是该县重点养蚕区域,该镇水口村旗杆组其中有近2.7hm2桑园是建在原农田里,处在低洼处,2018年春雨水重,导致桑园受到渍害,指导蚕农挖深沟排水,及时施肥和根外喷肥,挽救了蚕农的损失。在桃花潭镇南冲村,蚕农采摘紧邻刚施过乐果的烟田桑叶致使小蚕农药中毒,经合肥综合试验站组织人员鉴定确认是农药中毒,在我们的调解下,避免了一场纠纷。
(3)蚕桑经济扶贫。栽桑养蚕生产在该县历史悠久,特别是掌握栽桑养蚕技术的能手多,稍加培训即可从事蚕桑产业,并且蚕桑产业覆盖面广,蚕茧商品率100%,是一个见效快,效益好,是短平快的一个好产业。春季制桑叶茶时,桃花潭镇菥荻村的金银花种植家庭农场优先照顾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对老弱病残的贫困户送来的桑叶芽,不问质量,一律价格上以12.5~20元/kg的高价敞开收购,2018年春收购桑叶芽茶有1800kg,收购贫困户送来的桑芽有1/6,贫困户增加收入2万余元。2018泾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扶持政策规定,养蚕0.5张以上,按500元/张蚕种扶持,与前两年比较,2017年是养蚕1张以上,按400元/张蚕种扶持,门槛降低了,扶持资金的标准增加了。
4.3.5 霍山地区
(1)狠抓基地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原则,标准化、省力化、机械化的要求,加快优质高效蚕桑基地建设。2018年上半年新建桑园57.7hm2,发放桑苗69.2万株,其中贫困户新建桑园42.8hm2,免费发放桑苗51.4万株,预计下半年可养蚕320盒,产茧16t,增收80万元,每667m2增收1250元;丰产后,年可养蚕1600盒,产鲜茧80t,增收400万元,每667m2增收6000元,涉及22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8万余元。
(2)狠抓综合开发,增加蚕农收入。霍山始终坚持“蚕茧生产,综合开发”并重的蚕桑发展思路,解决蚕桑生产季节性强、收入不高、苦脏累,难以吸引年青人从事蚕桑创业的发展难题,积极开展工作。一是鼓励农户开展 “桑-菌”、“桑-畜”、“桑-禽”、“桑-商”、“桑-工”等多产业相结合的蚕桑经营思路,增加蚕农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桑-菌”示范户汪虎林,2018年全年养蚕100盒,种植桑枝香菇5万棒,全年毛收入50万元;“桑-畜”示范园何云义,2018年全年养蚕191盒,养猪280头,及桑园养鸡等全年毛收入88万元;“桑-禽”示范户陈贵友,2017年全年养蚕70盒,养鸡1万只,全年毛收入约40万元;“桑-商”、“桑-工”示范户储召奇,2018年全年养蚕80盒,利用蚕闲时间经营棕叶,外出蚕桑技术指导等收入达50万元。二是积极开发桑叶餐饮产品,该县成功开发出桑茶、桑菜、桑饭、桑饼干、桑面条等系列桑叶餐饮产品并实现量产销售,上半年利用摘芯桑芽等160余t,生产桑茶、桑菜等30余t,农户直接增收200万元。三是利用养蚕废弃物蚕沙作为霍山石斛的培养基质取得成功,一盒蚕种产蚕沙约250kg,平均0.3元/kg,张种可增收300元左右。
5 机制创新情况
合肥综合试验站帮扶岳西县申报获得“中国蚕桑之乡”称号。中国蚕学会专家组认为,岳西县政府重视、定位清晰、势头良好,蚕桑产业规模居中部地区前列、技术力量较强、产业基础较好、产业链完整、有较高知名度,已达到认定办法所规定的基本条件,授予安徽岳西县“中国蚕桑之乡”称号。合肥综合试验站下一步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帮扶岳西县强化产业扶持,激发乡村活力,进一步优化蚕桑产业区域布局,推广“高产、高质、高效”种桑养蚕新技术,扎实推进桑蚕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建地方知名产业品牌,把蚕桑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进该县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努力把岳西打造为蚕桑生产强县和中国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2018年岳西县桑园面积达4333.3hm2,产鲜茧3176t,蚕茧产值达1.5亿元,是中部地区最大的蚕桑基地县。岳西县茧丝绸综合加工能力位居安庆市第一,现有茧丝绸加工企业4家,拥有自动缫丝机14组、有梭织机72台套、剑杆织机8台套、蚕丝被生产线4条,2018年实现茧丝绸工业总产值6.8亿元。
根据岳西县主要负责人要求,经与县农委蚕桑发展局刘军局长多次协商, 2018年春季安排在毛尖山、冶溪2个乡镇进行彩色茧生产,饲养量每地前期各安排4张彩色茧蚕种,蚕种由合肥综合试验站无偿提供,彩色茧由企业收购,彩茧饲养已取得成功,根据缫丝和产品加工情况再考虑下步饲养规模。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所长范涛研究员利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技术优势,帮助企业联系苗木、苗种、机械、技术的对接,使该企业在2018年春完成了66.7hm2桑树栽种计划,收获机械的改进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安徽省农业机械体系专家十分关注此项技术的示范应用,也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攻关。
继续在合肥综合试验站岳西示范县开展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技术集成示范,有效的拓宽了蚕农增收渠道,桑园套种套养、食用菌、桑茶、桑椹酒、桑皮纸、工艺品等,蚕桑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岳西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多点纷呈,桑枝食用菌、丝绵被、桑皮纸、桑树工艺品等产品正逐步走向工厂化规模生产,已成功走出一条蚕桑与食品、家纺、文化等多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该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依托4333.3hm2桑园基地,工厂化生产桑枝食用菌可日产4万菌棒,年产能达600万棒,液体菌种生产桑枝木耳产能居全省首位。2018年岳西县因地制宜已发展果桑92hm2,饲料桑29.3hm2,桑树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新的增长点。
6 宣传报道情况
合肥综合试验站及示范县工作情况在安徽省茧丝绸行业协会网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网站、各示范县政府网、蚕桑站网站等进行了30余次的宣传报道,介绍蚕桑相关生产技术。
7 存在问题
(1)各种省力、高效、轻简化蚕桑生产技术急需更新,目前安徽省蚕桑生产还是以家庭兼业和手工作业为主,导致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同时蚕桑产品较单一,资源利用率低,需要高效生态蚕桑种养技术、桑蚕省力高效机械设备及蚕桑相关产品开发利用技术推动蚕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体系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对试验站的经费有所增加,仍然不能满足试验站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经费的需求,因所有培训均安排在各示范县重点蚕区或示范点所在地乡、镇、村的生产第一线,所以试验站下乡时间长,点多面广,且多在山区,路途遥远而偏僻,不自带交通工具很不方便,差旅费与交通费就显得捉襟见肘。
(3)各示范县蚕区多媒体教室少、面积小,一般最多容纳50人,且多媒体器材都是固定不能移动的,只能满足县城周边蚕农的培训,偏远蚕区的培训活动只能向当地借用房屋,需要携带多媒体器材,多媒体教学广泛实施难度大。
8 2018年工作计划
8.1 工作重点
8.1.1 抗病性强健多元化蚕品种的筛选、推广
继续筛选培育优质高产兼抗型、强健优质、适应轻简化饲养管理的优良蚕品种,并在泾县、阜阳、霍山、岳西、歙县示范县及太湖、肥西、青阳、潜山等周边蚕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
8.1.2 高效生态多元化桑品种的选育、推广
常规杂交育种与分子育种、诱变组培苗等多元化育种相结合,继续筛选适合本区域不同气候的优质、高产、抗干旱、耐淹耐寒、宜繁,适合粗放管理等生态桑及果桑品种和资源,完善相应的配套生产技术,并在泾县、阜阳、霍山、岳西、歙县示范县及太湖、肥西、青阳、潜山等周边蚕区进行示范。
8.1.3 蚕桑资源多元化循环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
(1)引进非娟丝用途多元化蚕品种资源,完成不同品系的建立,开展特殊用途蚕品种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
(2)开发研制果桑、桑叶健康食品,并制定产品加工工艺。
8.1.4 高效生态蚕桑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推广高密度自动化催青、小蚕共育、塑料大棚等高效省力化养蚕技术,研究集成山区蚕桑适度规模化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
(2)研发沿淮河行蓄洪区生态饲料桑产业技术并示范。
8.2 培训计划
根据合肥综合试验站任务要求,2019年计划在示范县阜阳市、泾县、霍山县、歙县、岳西县及周边太湖县、青阳县、太和县、潜山县、金寨县、肥西县等蚕区开展科技服务10场。采取多样形式,有技术培训会、现场指导会、田间调研、现场解答、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图文并茂并结合生产实际,内容包括当前蚕桑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蚕桑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前景,指导蚕农桑园管理、桑园综合利用、高优桑园栽培技术、果桑栽培技术、大棚养蚕技术、小蚕共育知识、家蚕桑树主要病害及防治等,免费提供《桑园复合经营技术-间作套种》《桑叶茶与桑叶食品生产技术》和《蚕桑生产实用技术》等图书500余册,技术光盘200余张,《蚕桑高效安全生产技术》《果桑栽培技术规程》《家蚕饲育技术标准》《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桑枝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等生产技术资料明白纸5000余份,培训蚕农1000余人次。
8.3 会议计划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及技术产业调研,计划2019年合肥综合试验站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报告会及承办蚕桑学术会议10场。
8.4 出版计划
在各类国际、国家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报专利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