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各大油田是如何命名的

2018-03-20

石油知识 2018年1期
关键词:平湖方块方格

■ 吴 名

在祖国广阔的陆地与海上,广泛的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油田。每个油田的背后都有那么一段故事,透过厚重的岁月,那些故事历久弥新,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关于油田命名的故事。

狭义上讲,油田专指特定的原油生产区域,有时也是特定区域内地下油层聚集的总称。而广义上讲的油田则范围更广,既包括多个大型的原油生产区,也包括整个范围内参与油田生产、生活的所有的人与物。从这些油田诞生,甚至是从打第一口探井开始的那一天起,人们就给它赋予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或是单纯记录、或是纪念、或是歌颂。而经过这么多年的积淀,转头回望,很多油田的命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段段光辉岁月,是一段段难忘的历史。

陆上油田命名方法

(1)以纪念意义命名

以大庆油田为例,1959年4月11日大庆油田松基3井开钻,9月26日16时,在试油阶段松基3井放喷的原油大量涌出,宣告了松辽盆地第一个油田的诞生。9月27日,黑龙江省委书记欧阳钦和李范五、李剑白等领导到大同镇祝贺,欧阳钦提议把大同镇改名为“大庆”,既有对发现油田的肯定,又有国庆10周年之意。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得知欧阳钦的提议后,说道:“好么!大庆好么!”随后,石油部经党中央批准,抽调全国的勘探队伍到大庆开展了石油大会战,并将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

类似的还有胜利油田,1955年,国家决定对华北平原地区展开区域性的石油普查。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胜利油田始称的“923厂”即由此而来。1964年1月15日,石油部决定组织华北石油会战。会战期间进行了坨庄-胜利村战役。1965年1月25日,在胜利村构造上,钻井队打的坨11井,发现了85米的巨厚油层,试油日产1134吨。1971年6月11日,“923厂”正式更名“胜利油田”,在那个特殊年代,这个名字无疑是一种昂扬上进精神的体现。

(2)以发现地命名

这类油田命名最为广泛,当然命名的地名可大可小。可以是省名,也可以是一定范围内地区名。主要油田命名分布如下:

?

以长庆油田为例, 1970年9月26日位于庆阳县马岭的庆1井喷出工业油流,日产原油30多吨,成为在陇东地区钻获的第一口自喷油井,宣告长庆油田大发现开始。由于石油会战的指挥部最初设在一个名叫长庆桥的小镇,油田因此以“长庆”得名,又暗合了对大庆油田的延续与期望。

大型油田继续细化分类,可以分出多个小油田,各个小油田命名比较灵活。当所在地居民点稀少时,也可以按附近居民地加方向命名,如塔里木轮南油田位于轮台县南数十千米的戈壁荒滩上。在一个居民点附近有一系列相关的油田,则可按序编号,如柴达木冷湖三号、四号、五号油田。作变通时,也以按油田附近的河流命名,如塔里木河旁的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中部玛扎塔格构造上发现的气田没有按地名(玛扎塔格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坟山),而以附近的和田河命名。在无合适居民点时,还可以按照首先发现这个油田的第一口井命名,如大沙漠中的塔中4油田以塔中4井而得名。

(3)以符合当地语言习惯而命名

典型代表是克拉玛依油田。在50年代初期,有一个叫赛里木的老头,在沙漠里发现了一个冒着黑色液体的山丘,石油勘探者依此发现了油田的存在。最开始,这个油田仅仅被叫做“黑油山”,在维吾尔、哈萨克语里,黑油山音译为克拉玛依。

1956年2月下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自治区主席赛福鼎到油田视察工作,提出为了习惯当地叫法,建议按照维吾尔语的读音,将黑油山油田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1956年5月11日 ,新华社发布消息,宣布“克拉玛依地区是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从而使克拉玛依作为一个地名被介绍到国内外,这个油田也就顺理成章被改称作了克拉玛依油田。

海洋油田命名方法

当前国内海上油田主要有三个,均是以海域来命名,即渤海油田、东海油田、南海油田(又分为南海东部油田和南海西部油田)。这只是一个大分类,更进一步,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状况,又有了更精确的分类方法。

根据1998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从原则上规定了海洋钻井井名命名的同时,也对海洋油田的命名做出了规定与解释。

(1)以经纬度加区块来命名

首先,我们按照经纬度,将海洋分为多个方格,我们用左上角的经度和纬度作为本方度区(方格)的编号。如东经118度—119度,北纬38度—39度,这个方格编号即为118/39。如图所示:

然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里,我国海上各个方度区(方格)的编号都已经被具体规定。比如,通过查询官方标准,我们可以知道方块125/29被命名为黄岩,方块113/21被命名为恩平。

最后,在各区块内,以经、纬度各10分划分为36块并从左向右从上到下依次编号。而各个小方块内如果有若干个构造(小型圈闭、油田),则按照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编号一经确定,不能修改。

此时各个构造均可以落实到小的分方格中,如绥中36-1,则表示该油田位于名字为绥中的方度内,在方度内的方块编号为36号,同时也是分方块里的第一个构造。如果以后在此方块内再发现别的构造,则以先后顺序命名,即绥中36-2。当一个构造跨越两个以上分方块时,构造名称应该以构造主体部分所在分方块的编号进行命名。

油田名称即为按照以上方案定义的构造的名称。海上所钻井名的命名采用多级命名法,井名排序依次为井所在方度区名称、方度内分块顺序号、构造编号、井的编号,以及关于本井的其它信息(比如水平井、斜井、侧钻井等等信息)。比如,文昌14-3-A1M井,表示该油田所在方度方格名称为文昌,油田落在14号分方格,A1即代表该井是本油田所设计的第一口生产井,M代表该井为分支井。

(2) 借用陆地相近地区知名度大的一系列地名、风景加以命名

这在东海最为典型,如东海陆架盆地北部为浙东坳陷,将这个凹陷构造命名为西湖凹陷。西湖相关的风景名胜众多,于是经过近30年的勘探过程中,西湖凹陷内发现的构造(油气田)均以西湖美景对其进行了相关命名。比如平湖(平湖秋月)、春晓(苏堤春晓)、天外天、断桥、残雪(断桥残雪)、宝云亭、武云亭和孔雀亭,都是近年来发现的油气田。此外,还有玉泉、龙井、孤山等若干大型含油气构造。

比如平湖A2H井,表示该井在平湖油气田,A2代表该井为所设计的第二口生产井,H代表该井为水平井。

南海文昌14-3平台

东海平湖综合平台

(3)偶尔脱离命名规则的命名

实际上,在给油气田起名的过程中,老一辈石油人难免会“任性”一回。比如流花油田,在标准文件里是找不到“流花”这个地名,“流花”是广州一个公园的名字。但是南海东部某油田还是以流花这个词来命名了。

另外,我国南海的油气田区块,“13”这个数字在这里频繁出现。如崖城13、东方13,陆丰13等,这并不是巧合。根据我国统一的命名规则,这些油田并不是都出现在区块的第13小格中。这是由于当时命名那个油田的人同时都对13这个数字情有独钟,认为它是吉利数字,所以盼着起这个名能有大发现,这与管孩子叫“成龙”、“成凤”的意思有点相近。

猜你喜欢

平湖方块方格
有多少个方块
方格里填数
不一样的方块桥
方格里填数
吟荷
谜题方块
分方格
分方格
平湖“三制三线”防范处置企业欠薪
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