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阵发性房颤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配合

2018-03-20肖凤琴杨连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杂志

肖凤琴, 杨连娟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多发于老年人群,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疾病恶变,而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栓塞的概率也会升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等方式进行治疗,但多数患者仍会存在疾病复发情况[1]。阵发性房颤患者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抽选40例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3年4月—2015年4月入院治疗的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2~67岁,平均(60.3±2.1)岁,男12例、女8例,平均病程(2.5±1.3)年,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冠心病3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52~67岁,平均(60.4±2.2)岁,男11例、女9例,平均病程(2.6±1.2)年,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冠心病3例。入选患者均无心功能衰竭表现,无脏腑功能衰竭表现。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学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口服胺碘酮600 mg, 1次/d, 治疗1周后予200 mg胺碘酮口服,治疗1个月后予胺碘酮100 mg口服,同时予50~100 mg氯沙坦口服,治疗时间为1年。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①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严重者可影响疾病治疗。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患者不同情绪予以不同管理,帮助其疏导负面情绪,建立疾病治疗信心[2-4]。② 用药管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令其了解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防止患者出现恐慌表现[5-7]。③ 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需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帮助患者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有助于患者病情控制和改善[8-9]。④ 基础管理,提供专科护理干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管理,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1.2.3 对照组护理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管理,遵医嘱实施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调查患者疾病复发情况、护理后干预效果、生命质量。① 治疗效果: 临床控制,指患者治疗后1年内疾病复发次数不超过1次,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升,血压正常; 缓解,指患者治疗后1年内疾病复发2~3次,心室射血分数有所改善,血压控制良好,无明显波动; 无效,指患者治疗后未达到缓解、临床控制的标准。评估有效率=临床控制率+缓解率。② 生命质量: 采用WHOQOL-10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量表总分121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高。③ 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量表进行调查,量表总分100分, >89分为满意, 70~89分为中等, <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生命质量

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为(85.2±5.6)分,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为(80.3±4.9)分,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阵发性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10-13]。阵发性房颤患者临床以心悸、眩晕、胸部不适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病死率高,是正常人群的5倍左右,因此尽早治疗对于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4-15]。

心理因素是影响治疗的直接因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除要针对疾病、生活等方面进行管理,还要针对患者心理因素进行管理,使患者保持平稳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16-18]。常规护理干预仅对患者病情进行管理,未对患者生理、心理进行管理,因此管理效果以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综合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能针对患者病情进行管理,还能针对患者生活、心理情绪进行管理,从而全面改善患者状况,达到更理想的干预效果[19-2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0.0%, 高于对照组(P<0.05), 即观察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为(85.2±5.6)分,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进一步证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生命质量,降低纠纷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1] 王玉如, 周燕, 胡玉芳, 等. 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术中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14, 29(21): 27-29.

[2] 梁连辉. 护理干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4(7): 944-947.

[3] Balt J C, Karadavut S, Mulder A A, et al. Condu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using multi-electrode duty cycl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J]. 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2013, 37(9): 197-204.

[4] 张平, 魏建军, 陈美红, 等.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房颤的临床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90): 226-226.

[5] Aytemir K, Oto A, Canpolat U, et al. Immediate and medium-term outcomes of cryoballoon-based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nd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single-centre experience[J]. 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2013, 38(3): 187-195.

[6] January CT, Wann LS, Alpert JS, et al. 2014 AHA/ACC/HRS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 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J]. J Am Coll Cardiol, 2014, 64(21): e1-76.

[7] 孙环, 李丽, 陈亚娟, 等. 护理干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30): 230-231.

[8] 吕维娟, 万京梅, 王惠.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 36(1): 88-88.

[9] Montserrat S, Gabrielli L, Borras R, et al. Left atrial size and function by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to predict arrhythmia recurrence after first and repeated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J]. 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14, 15(5): 515-522.

[10] 张英, 尹士男.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3(4): 534-535.

[11] Nyrnes A, Toft I, Njlstad I, et al. Uric acid is associated with future atrial fibrillation: an 11-year follow-up of 6308 men and women-the Tromso Study[J]. Europace, 2014, 16(3): 320-326.

[12] 李艳, 秦立. 不同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25(1): 93-95.

[13] Chugh S S, Havmoeller R, Narayanan K, et al. Worldwide epidemiolog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0 Study[J]. Circulation, 2014, 29(1): 837-847.

[14] Connolly S J, Eikelboom J, Dorian P, et al. Betrixaban compared with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s of a phase 2, randomized, dose-ranging study (Explore-Xa)[J]. Eur Heart J, 2013, 34(11): 1498-1505.

[15] 王美娟, 王刚, 陆丽萍, 等. 撷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 30(10): 883-883.

[16] 郭义坤, 刘建芳, 陈卓友, 等. 非瓣膜性房颤致首次脑栓塞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3): 144-145.

[17] 蒋埜, 颜紫宁. 运动康复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7): 173-174.

[18] 龙海睿, 金中强, 查光彦.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50例体会[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 38(5): 74-75.

[19] 王冬梅, 赵勇, 魏静华, 等. 甲状腺功能异常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房颤动的相关性[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9): 14-16.

[20] 刘晓利, 郭珍立, 李平.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9): 162-163.

[21] 罗容, 肖佩荣. 伴非瓣膜性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9): 153-154.

猜你喜欢

阵发性房颤杂志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