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干达恩通加莫地区锡矿找矿前景研究

2018-03-20孙孝峰杨伟卫宋玉龙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锡石岩系锡矿

王 铮, 孙孝峰, 杨伟卫, 宋玉龙

(湖北省地质局 第一地质大队,湖北 大冶 435100)

乌干达位于非洲东部,是地跨赤道的内陆国。东非大裂谷的西支纵贯该国西部。据调查,乌干达锡、钨和钽矿床主要分布于该国西南部的恩通加莫(Ntungamo)地区[1-2],当地矿山勘查仅限于浅表露头,现阶段未开展深部勘查工作,该地区已知锡矿床深边部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1 矿床地质特征

恩通加莫地区位于乌干达陆块、刚果克拉通结合部位[3],区域构造线以NW和NWW为主向,西南发育Mparo褶皱,发育NW向Kanyamugasha-Nyamaherere逆冲断层,断层周边发育次级断层。区域内酸性岩浆活动强烈,侵入时代主要为晚元古代,强烈的岩浆活动是区内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断裂和褶皱构造控制区域内岩浆和矿床分布(图1)。

1.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布干达—托罗岩系(Buganda-Toro System)。该套岩系以泥质岩为主,下部发育碎屑岩,是该岩系的一个重要特征。部分地区发育伊加拉岩系(Igara Schists)及布瓦姆巴帕斯岩系(Bwamba Pass Series),伊加拉岩系岩性主要为石英岩、云母片岩和片麻岩,布瓦姆巴帕斯岩系岩性主要为粗砂岩、砂岩、板岩和千枚岩。在各岩系的底部多发育一套变质钙质岩,变质程度弱。多数地段岩石未发生变质作用,地层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1.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发育NW 向Kanyamugasha-Nyamaherere逆冲断层,规模较大,贯穿整个矿区,倾向主要为SW ,局部偏转为SE ,断层内发育蚀变现象。区内锡矿床主要产于该组断裂中。

1.3 岩浆岩

区内发育中元古代花岗岩,局部变质为花岗片麻岩,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呈灰白—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40%、钾长石20%、石英35% ,黑云母3%、绢云母1% ,次要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独居石等。恩通加莫岩体地表出露面积最大,出露面积约为165 km2,其余均在100 km2以内,呈环状分布于布干达—托罗岩系中。岩体中心至边缘,岩性分布具有渐变分带性特征,靠近岩体中心部位岩性主要为灰白色二长花岗岩,远离岩体中心为肉红色花岗斑岩, 花岗斑岩主要呈斑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石英,显微镜下可见钾长石卡氏双晶。锡矿脉主要赋存于花岗岩两侧的破碎蚀变带中。

2 矿体地质特征

2.1 矿(化) 体形态与产状

区内已发现的锡矿床(点)体有12个(见图1),主要产于两个部位:一部分产于岩体的接触带;一部分产于断裂带、变质砂岩的外接触带。

岩体内接触带累计发现锡矿体7个,按展布方向可分为两组,分别为近NW向和近SN向,近NW向4个,近SN向3个,规模均较小,厚度0.57~5.0 m,沿走向延伸120~350 m,锡矿石品位0.24%~1.57%。矿石自然类型石英脉—硫化物型。

图1 乌干达西南部恩通加莫地区地质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southwestern Uganda Ntungamo district1.黑云母花岗斑岩;2.伟晶花岗岩;3.花岗岩;4.超镁铁岩;5.页岩;6.砂岩、页岩;7.泥岩、页岩;8.云母片岩;9.花岗片麻岩;10.向斜;11.背斜;12.逆断层;13.地质界线;14.边境线;15.伟晶岩型矿床;16.风化残积型矿床;17.脉状矿床;18.伟晶花岗岩型矿床。

外接触带累计发现有锡矿(化)体5个,均分布于花岗岩体NW方向延伸的尖灭部位,相当于岩体的顶盖部分,除Watt锡矿体呈NE向延伸,其余矿体均为NW向近平行—等距排列,这5个矿(化)体的锡矿化均赋存于破碎带裂隙中,矿体长度约50~150 m,宽度约3 m,锡矿石品位0.2%~1.37%。

综合分析锡矿体的特征,锡矿体主要沿岩体周缘分布,产于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具有“NE成带,局部成群,等距展布”的显著特点。

2.2 矿石特征

按成矿部位及矿物共生组合特点,该区域矿石类型主要为锡石石英脉型。矿石结构主要为灰黑色,中细粒结构、碎裂结构、鳞片状、粒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及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锡石及少量辉钼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白云母、萤石、磷灰石少量黄铁矿等。锡石大多数呈他形—半自形粒状,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长英质矿物的裂隙间。

2.3 锡矿物的主要特征

区内锡矿物主要为锡石,锡石颜色多样,主要为深褐色,次为浅褐色。多数为玻璃光泽和油脂光泽。锡石多呈半自形粒状,完整晶体少见,少部分为不规则粒状及微晶集合体,多为0.01~0.5 mm,少量结晶较好的颗粒粒径最大可达0.5 mm。区内矿石多为地表氧化矿石,疏松易碎,通过重砂试验即可看到锡石。

2.4 围岩蚀变

矿化蚀变分带特征严格受花岗岩体顶界面及断层走向制约,蚀变类型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黑云母化。锡矿化多呈细脉状和不规则团块状产出。

云英岩化: 分布广、强度大,为酸性花岗岩受高温气水热液交代蚀变所致。主要蚀变矿物为石英和白云母,多分布在矿体两侧,多与硅化叠加。

硅化:分布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石英主要呈细脉产出,硅化越强,石英脉越宽,数量越多,在矿脉附近多呈网脉状产出。

绿泥石化、黑云母化:围岩中角闪石、黑云母在发生中低温热液交代蚀变形成,主要表现为绿泥石、黑云母沿原生矿物解理、岩石裂隙近完全交代, 偶见残留,多保留原生矿物的假象结构,局部可见绿泥石、黑云母呈细脉状出现,一般离矿脉较远。

3 与华南锡矿床的对比研究

南岭地区位于华南中部,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钨、锡矿产集中分布区,已发现有岩背锡矿、柿竹园钨锡钼、芙蓉锡矿、大坳锡矿等一批大中型矿床,钨锡矿化与燕山期“S型”花岗岩关系极为密切,多为云英岩—石英脉型。乌干达恩通加莫地区锡矿与华南锡矿床进行对比研究(表1),认为该地区的锡矿与华南锡矿的成矿作用相似[4-8], 岩浆成矿热液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在以往的地质工作中显示良好的找矿前景,可进一步开展该区已知锡矿床深边部找矿工作,力求取得找矿突破。

表1 乌干达恩通加莫地区锡矿床与国内典型矿床对比表Table 1 Comparison table of tin deposits of Uganda Ntungamo district and domestic typical deposit

4 结论

乌干达恩通加莫地区锡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构造、岩浆活动强烈,该地区的锡矿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低,围绕已知矿床点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具有发现与华南S型花岗岩有关的云英岩—石英脉型锡矿类似的大型锡矿的潜力。

[1] 崔荣国,王淑玲,马建明,等.乌干达矿业政策与开发前景[J].中国金属通报,2009(17):36-37.

[2] 周安保,杨伟卫.乌干达矿产资源及投资环境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27(3):352-357.

[3] 孙建虎.刚果(金)砂锡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地质学刊,2013,37(2):268-272.

[4] 程顺波,付建明,马丽艳,等.南岭地区成钨、成锡花岗岩组合的几个判别标志[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4,30(4):308-318.

[5] 杨国尼.云南文山麻栗坡新寨锡矿成矿条件分析[J].云南地质,2008,27(2):229-234.

[6] 左琼华,朱婉明,杨加庆,等.云南西盟阿莫锡矿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J].地质学刊,2013,37(2):273-278.

[7] 马红义,李战明,刘永春.太山庙地区锡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地质调查与环境,2005,28(2):115-118.

[8] 钟江临,李楚平.湘南荷花坪地区锡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矿产与地质,2013(5):369-376.

猜你喜欢

锡石岩系锡矿
云南宝石级锡石的光谱特征研究
黑色岩系多元素富集层特征、成因和研究意义
新型捕收剂BK416对锡石的捕收性能研究
全球锡矿资源现状及供需分析
高铁含锡矿氯化及还原-硫化焙烧试验研究
世界锡矿时空分布规律及成矿作用
湖南柴茅岭锡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广西环江县九逢锡矿床锡石碎裂特征及剪切作用分析
黑色岩系中多金属成矿模式分析
——以滇东北德泽地区筇竹寺组为例
浙江省“ 硒库”
—— 寒武系黑色岩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