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人格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2018-03-20王国栋王仕俊栾树鑫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

张 腾 王国栋 王 瑞 王仕俊 栾树鑫 刘 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理卫生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精神障碍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紊乱。老年人患病种类和患病率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本文旨在研究≥60岁老年人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病种的构成,分析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4种精神疾病的发病特征及其相关风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收集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419例,由两名主治以上精神科医师依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对患者明确诊断并分型。其中男179例,女240例,平均年龄(68.03±5.36)岁,平均发病年龄(58.53±5.11)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6.53±4.54)岁〕明显早于男性〔(60.31±5.70)岁,P<0.01〕。抑郁发作132例(31.5%),躯体形式障碍95例(22.7%),分离(转换)性障碍71例(16.9%),器质性精神障碍46例(11.0%),其他(如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75例(17.9%)。4种疾病的平均发病年龄〔抑郁发作(59.23±4.86)岁,躯体形式障碍(58.12±3.95)岁,分离(转换)性障碍(53.76±3.89)岁,器质性精神障碍(72.61±5.7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kruskal-wallis检验,分离(转换)性障碍平均病程〔(10.72±3.61)年〕显著长于抑郁发作〔(8.79±3.96)年〕、躯体形式障碍〔(8.55±4.04)年〕、器质性精神障碍〔(5.35±3.46)年,P<0.01〕,器质性精神障碍平均病程显著短于另外3种精神障碍(P<0.01),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自行设计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年龄、性别、居住地、有无配偶、经济条件、文化程度)、人格特质〔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内容包括内向-外向、精神质、精神质3个基本因素,各量表评分>43.3分且≤56.7分为中间型,≤43.3分及>56.7分分别为内倾型和外倾型〕、社会支持力度、早年不良成长经历、近期生活事件刺激、家族史、既往躯体疾病病史。统一培训调查员,现场使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质控人员现场核对。自制信息采集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部分患者在医生的帮助下完成)、社会支持量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4种精神障碍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年龄、性别、居住地、有无配偶、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发作患者以66~75岁、女性、农村、无配偶、贫困、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多发(P<0.01);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以60~70岁、女性、城市、有配偶、非贫困、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多发(P<0.01);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以60~65岁、女性、农村、有配偶、贫困、文盲者多发(P<0.01);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以71~80岁、男性、城市、无配偶、贫困、文盲多发(P<0.01)。见表1。

2.24种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分析 4种精神障碍在内向-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以内向者(E≤43.3)居多,神经质高分患者所占比例高(P<0.01);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性格以外向者(E>56.7)居多,神经质、精神质高分者患者所占比例均高(P<0.01);器质性障碍患者精神质高分患者比例高,其他两项无明显倾向性。见表2。

2.34种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见表3。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在社会支持力度、近期生活事件刺激、躯体疾病既往史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早年不良成长经历、家族史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发作的患者其社会支持力度低,多有近期生活事件的刺激且有明确的既往史;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力度低;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有明显的近期生活事件刺激;而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与其他3种精神障碍相比,多有明确的躯体疾病既往史(均P<0.05)。

表1 4种精神障碍患者人口学特征(n)

表2 4种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分析(n)

表3 4种精神障碍的其他相关因素(n)

3 讨 论

更年期时男女都会出现情绪波动,带来许多躯体症状,而女性更年期比男性早,不良体验更多、更敏感,所以罹患精神障碍的可能性比男性大。

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方面均以女性多发,但是也有其不同之处。抑郁发作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6~75岁,这个年龄段老年人睡眠质量严重下降,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睡眠质量差可促发抑郁、焦虑〔1〕。在老年这个特殊群体中,其承受和缓冲精神创伤的能力下降,因此诸多刺激因素均可成为该病的诱因,如贫困、丧偶、社会支持力度低等。该病患者的人格多为内向不稳定型,这与Kuyken等〔2〕的研究一致,这类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甚至存在述情障碍〔3〕,在情绪上不稳定,经常焦虑不安、郁郁寡欢,遇到不良体验无法合理应对,常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在病史中多有不良生活事件刺激这一诱因。

与抑郁发作相比,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年龄以60~70岁居多,考虑该病的平均病程(8.55±4.04)年,故该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应该与女性更年期(45~55岁)相吻合〔4〕,由于本研究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平均发病年龄偏大。更年期雌激素撤退,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血管、内脏器官、肌张力等改变,这些生理反应被患者感受为躯体症状,城市人群、非贫困的中等文化程度的人更加关注躯体症状,有机会认识到诸多躯体症状可能是精神心理问题导致的,但这也无法说明农村人群该病的发病率低,可能是由于农村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经济条件差导致就诊率低,当地医疗水平低导致漏诊、误诊率高。该患者格与抑郁发作患者的人格相似,也属于内向不稳定型〔5〕,由于情绪处理不当及不善言辞,导致该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力度低,更容易以躯体的不适感来获得家人的关注,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点与大多数人的研究相一致〔6,7〕。

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男性且主要集中在农村、贫困、文盲的女性之中,可能与当地迷信文化相关,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8〕。该病的人格特点比较典型,内向-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分值均高于正常值〔9〕,这说明该病患者病前性格外向、爱出风头、以自我为中心、少顾及别人、易受暗示、情绪波动极大,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发病必然有一定的诱因,这样的应对方式应该是与早年习惯密切相关,在面对不良生活事件时往往表现夸张,所以他们面对不利环境时易出现歇斯底里样的哭喊,以“继发性获益”并逃避责任。

器质性精神障碍与前3种精神障碍相比,以年纪偏大的老年男性、无配偶、贫困、文盲为主,这与李恒等〔10〕的观点一致。考虑原因可能为社会支持力度低的患者无人照看、经济条件差导致躯体疾病病情迁移进而出现各种精神症状。本研究精神质数值偏高考虑是由躯体疾病导致的人格改变,对于该病的基础人格研究无意义。

在住院患者中,老年人精神障碍以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为主,每种疾病的特点不同,但是女性、农村、贫困、文化程度低、社会支持力度低、有近期生活事件刺激,有内向、神经质及精神质人格特质的老年人患病率高。在接诊此类患者时应在药物治疗后注意到其人格特质,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帮助改善认知、克服情绪障碍。此外老年人群丧失感突出,精神、物质文化水平匮乏,罹患各种精神障碍的风险相对增高,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因此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物质文化水平,可有效减少老年人精神障碍的发生。

1Leblanc MF,Desjardins S,Desgagne A.Sleep cogniition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J〕.Clin Int Aging,2015;10:575-82.

2Kuyken W,Watkins E,Holden E,etal.Ruminationin Adolescents at risk for depression〔J〕.Affect Disord,2006;96(1-2):39-47.

3Langewitz W,Kiss A,Schachinger H.From perception to symptom from symptom to diagnosis;Somatofrom disorders as a communication phenomenon between physician and patient〔J〕.Schweiz Med Wochenschr,1998;128(7):231-44.

4位照国,王希林,孙旭坤,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3):183-5.

5Amann B,Padberg F,Mergl R,etal.An Investigation of temperamental traits in patients with somatoform disorder:do they belong in the affective spectrum〔J〕.Psychosomatics,2009;50(6):605-12.

6Kapfhammer HP.Somatization-somatoformdisorders-etiopathological models〔J〕.Fortschr Neurol Psychiatr,2001;69(2):58-77.

7Mattila AK,Kronholm E,Jula A,elal.Alexithymia and somatization in general population 〔J〕.Psychosom Med,2008;70(6):716-22.

8杜荣荣,张景明.认知领悟疗法在癔症治疗中的作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3):254-5.

9朱孔香,吕 锋.缓解期癔症患者MMPI人格特征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5):357-8.

10李 恒,黄悦勤,马亚婷,等.中国归因于非痴呆器质性精神障碍残疾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2014;46(2):247-53.

猜你喜欢

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及有效率分析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现在干什么?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