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农民合作社 助推扶贫攻坚
——甘肃省武山县农民合作社扶贫工作纪实

2018-03-20令召庆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8年3期
关键词:武山县贫困村全县

■ 文 / 令召庆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甘肃省武山县按照“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大力规范运行机制,开展合作示范建设,努力实现促农增收”的发展思路,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有效促进了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今,全县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共730家,联合社3家,其中在全县156个贫困村发展农民合作社299家。合作社成员总数2.9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3.5万户,带动贫困户0.7万户。

一、坚持“三个注重”,为扶贫攻坚打基础

近几年,武山县坚持在贫困村发展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规范经营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

甘肃省武山县顺腾养殖专业合作社散养鸡养殖基地

一是注重工作基础,促进合作社稳步发展。武山县坚持把发展农民合作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贫困村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相继出台了《武山县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武山县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管理办法》《关于建立武山县农民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指导服务,促进了全县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县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积极配合乡镇,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技术指导,推动贫困村合作社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发展。

二是注重宣传培训,转变合作社发展观念。积极开展合作社创建指导服务等工作,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知识手册》《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乡、村基层干部、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对合作社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联合科技、畜牧、科协、林果等部门,聘请省内外果蔬、畜牧专家深入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使成员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三是注重政策扶持,激发合作社发展活力。2014年,武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武山县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武山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奖励扶持意见》,明确规定每年由县财政安排30万元资金支持以农村土地流转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合作社发展上台阶、上水平奠定了政策基础。近年来,武山县积极从省市各级财政为农民合作社争取扶持资金800多万元,帮助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规范管理运行,推动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二、突出“五化建设”,提高贫困村合作社示范效应

一是生产标准化。积极引导合作社在生产销售活动中推行“四统一” 模式,即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质量管理、统一销售,进一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经营品牌化。以打造品牌为前提,引导合作社积极参加省内外农产品展览展销会。引导合作社积极创建品牌,通过产品注册商标,产地、基地认证,打造品牌优势,已注册了“上河峪”“恒丰金羽”“盘龙”等16 个商标。

三是管理规范化。按照部、省、市关于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的标准和办法,以规范农民合作社产权结构、生产经营、利益分配、财务制度为创建示范社的重点内容,积极创建各级示范社。

四是成员知识化。积极邀请或聘请省内外著名种植养殖专家深入合作社开展培训,努力打造一批以合作社成员为主体的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五是产品安全化。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对主要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采购供应,建立进出台账,做到产品生产过程有记录,有完整档案,组织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认定。

三、引导合作社规范经营,聚焦靶心精准扶贫

一是牢固树立产业带动扶贫的发展理念。通过发挥农民合作社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引领合作社发展创业,组织贫困成员外出学习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为合作社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武山县焦山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册资金245万元,现有成员105户。合作社依托当地自然优势,在贫困村汪沟村发展苹果生产基地500多亩,带动了200多户贫困户种植苹果,贫困户有了发展盼头。

二是坚持“联帮带”脱贫。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盘活了土地资源。武山县三阳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贫困村丁门村,流转土地300多亩,按照生态循环、绿色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集创新性、示范性、展示性、效益性、规模性、循环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综合园区。合作社紧密联结贫困户,以“合作社+公司+农户”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户128户共同发展。

三是带动就业促增收。农民合作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带动农产品加工、销售、储运等环节,拓宽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道路,增加了农民收入。武山县金水湾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贫困村董庄村,于2008年9月登记注册,经过几年发展,成员达121户,带动贫困户68户,常年雇佣20多名贫困人员在合作社所办的农家乐务工,实现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了贫困户增收。

甘肃省武山县焦山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品种植基地

四、扶贫成效显著,合作社成重要载体

1.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和产业链条,对乡镇、产业实现全覆盖,带动传统生产经营逐步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转变,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转变,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2.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社通过科技示范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逐步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3.创新了农业经营方式。围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武山县鼓励承包土地向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4.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致富。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收入,主要是租金,2016年全县农民土地流转收入0.1亿元;二是土地流转农户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行业的劳务收入,2016年全县土地流转农户工资性收入6亿元;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带来收入增加,2016年全县增加收入1亿元。以上3项共增加收入7.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711元。

猜你喜欢

武山县贫困村全县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林业造林方法在武山县造林营林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高海拔干旱山区果树建园技术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