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稻品种海丰黑糯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18-03-20唐清杰王惠艰严小微
唐清杰 王惠艰 严小微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省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海南科学观测实验站,海口571100;第一作者:Flyingfoxtqj@163.com;*通讯作者:yxwei-888@163.com)
我国特种稻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组织培养等方法,相继筛选或选育出上农黑糯、上农香粳、黑优粘、苏御糯、紫香糯、黑珍米、龙锦1号等新种质[1]。海丰黑糯2号系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系统法选育的特种稻品种,2016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琼审稻2016011)。
1 选育过程
2008年早季从自主育成的常规糯稻品种海丰糯1号[2]种植田中发现一分离黑糯稻单株,于当年晚季种植3 000株,表现迟熟、大穗、有芒、有分离,叶色浓绿,种皮有黑白两色,其中选择农艺性状较好的单株20个。
2009年早季,20个单株代号为09-1至09-20,每个单株种植100株,经田间鉴定和考种比较,从中选出抗病、丰产性好、株叶型好、种皮黑、有糯性的单株共12个。晚季继续种植,每个单株种植80株,发现6个单株表现突出。
2010年早季,代号为09-2-2-2、09-2-3-1、09-8-1-2、09-8-3-2、09-16-2-1的5个单株性状表现突出,当年晚季继续择优筛选6个单株。
2011年早季,其中4个单株性状表现基本稳定,按单株混收种子于当年晚季种成4个株系,代号分别为09-2-3-1-2-1-1、09-8-1-2-1-1-1、09-8-3-2-1-1-1、09-16-2-1-1-1-1,经观察株系09-8-1-2-1-1-1性状整齐一致、丰产性好、抗性强、种皮黑、糯性较强。
2012-2015年,当选株系09-8-1-2-1-1-1经过试验、试种和示范表明,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高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适应性广、种皮黑、糯性好等优点。初步将株系09-8-1-2-1-1-1命名为海丰黑糯2号。
2 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2.1 生育期
海丰黑糯2号为常规糯稻品种,在海南早季1月份播种,全生育期145 d左右;晚季7月份播种,全生育期130 d左右。
2.2 农艺性状
海丰黑糯2号植株高度适中,株型适中,叶姿直,叶色绿,整齐,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种皮黑色,有芒,熟色好。每667 m2有效穗数14.6万,平均株高110.5 cm,穗长24.6 cm,每穗总粒数166.5粒、实粒数140.5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4.8 g。耐寒性强,糯性表现好。
2.3 抗性
经多年大田试验观察,高抗稻瘟病、白叶枯、南方黑条矮缩病、稻飞虱等病虫害。耐寒性强,耐肥抗倒。田间种植高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
2.4 品质
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的品质性状检测结果表明,海丰黑糯2号出糙率74.0%,整精米率58.7%,直链淀粉含量1.2%,胶稠度100 mm,蛋白质含量8.75%,Fe含量13 mg/kg,钙含量136 mg/kg,硒含量0.028 mg/kg,钾含量0.34%,锌含量501 mg/kg。检测了17种氨基酸,总和为6.74%,其中谷氨酸含量1.36%。综合鉴定结论为优质黑糯米。
与海丰糯1号相比,海丰黑糯2号整精米率大幅提高(海丰糯1号为21.1%),商品率大幅提高;铁含量(海丰糯1号为8.04 mg/kg)和锌含量(海丰糯1号为18.8 mg/kg)也提高很多,说明营养价值更高,最终提升了其商业化开发前景。
表1 米质检测结果
表2 矿物质和主要氨基酸检测和分析
2.5 产量表现
2012年早季参加所品比试验,平均产量442.17 kg/667 m2,比中科黑糯1号增产5.91%。2013年早季在海南澄迈永发基地示范3 066 m2,平均产量480.5 kg/667 m2,比黑占1号增产8.6%。2014年晚季在澄迈永发基地示范3 533 m2,实割产量460.5 kg/667 m2,比对照中科黑糯1号增产5.4%。2015年早季在定安县龙门镇种植6 200 m2,实收产量410.8 kg/667 m2,比对照中科黑糯1号增产5.8%。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早季在海南东部12月中下旬、西部1月上中旬播种为宜,秧龄30 d左右;晚季在海南东部6月中下旬、西部7月上旬播种为宜,秧龄20 d左右。水田育秧需注意疏播匀播、培育壮秧,田间用种量约为3~4 kg/667 m2。
3.2 及时移栽,合理密植
因为播适龄嫩壮秧是高产稳产的前提和保障,而该品种秧龄弹性较好,一般在叶龄为5~6叶时移栽。早季在海南东部宜1月中下旬、西部宜2月上中旬移栽,晚季在海南东部7月中下旬、西部8月上旬移栽。株行距以16.5 cm×20.0 cm为宜,每丛3~4棵苗,每667 m2插基本苗8万左右,适宜穗数为18~20万。
3.3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该品种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应施足底肥,早期多施分蘖肥,后期酌情施壮苞肥和壮籽肥。本田施肥数量和方法:施足基肥,每667 m2用羊粪(或生物有机肥)250 kg与过磷酸钙30 kg沤熟,施下耙匀,尿素5 kg作面肥;早期多施分蘖肥,插秧后4~5 d,每667 m2施尿素10 kg促返青;插秧后10 d,每667 m2施尿素7.5 kg、复合肥7.5 kg促蘖壮蘖;晒田后禾苗幼穗分化Ⅱ期,重施钾肥壮苞增粒,每667 m2施氯化钾12.5 kg,视叶色施尿素3.0 kg;齐穗后3 d配合病、虫害防治喷施0.3%磷酸二氢钾以提高结实率和饱满度。
水分管理:浅水勤灌,湿润稳长,够苗晒田,保群体质量,孕穗期复水,后期干湿壮籽,养根保叶,防断水过早,收割前5 d左右断水。为提高分蘖成穗率,苗数达17~18万/667 m2左右开始多次轻晒田,封行前通过晒田把高峰苗数控制在27万/667 m2左右,以建立合理高效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在足穗的基础上争大穗,提高结实率和饱满度。
3.4 病虫草害防治
早稻主要防治稻瘟病,晚稻主要防治因为台风暴雨影响可能导致的白叶枯病,早晚稻皆要做好分蘖期和孕穗期可能发生的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等的防治。在插秧后5 d结合施肥进行化学除草。同时注意做好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1]全东兴,南钟浩,侯立刚,等.吉林省特种稻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2006,31(2):17-20.
[2]严小微,云勇,邢福能,等.优质高产特种稻海丰糯1号的选育及其应用[J].中国种业,2009(2):54-54.
[3]杨国峰,黄春燕,王波,等.海南山栏稻稻米品质分析及优异资源筛选[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18(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