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缓释肥在小麦简化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2018-03-20吴开良汪东东施增进张梵迪练建俊万里神农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穗肥穗数氮肥

吴开良 汪东东 施增进 张梵迪 练建俊 (万里神农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由于小麦在苗期至分蘖期和拔节期至孕穗期会出现养分需求高峰,故在常规种植时,施用基肥后还要追肥2~3次,这样不仅施肥次数多、肥料用量较大,且较高的肥料和人工投入与浙江地区小麦较低的经济效益不相匹配。因此,需要简化小麦栽培方式,从而降低小麦生产成本。而有机缓释肥的养分释放周期较长,充分迎合小麦生产减少施肥次数、降低成本的要求[1]。为探明万里神农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缓释肥在小麦简化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相关大区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表1 各处理施肥方式 (单位:kg)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设在杭州市西湖区浙大新农院、万里神农有限公司健康农业产业研究院基地B3试验田内进行。供试田块土壤类型为黄泥土,pH中性偏碱,土壤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玉米。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2”。供试肥料为有机缓释肥(有机质含量≥20%,N∶P∶K=15∶4∶6,万里神农有限公司)、复合肥(N∶P∶K=15∶15∶15,挪威雅苒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见表1。其中CK为空白对照、C1为常规施肥,C2~C4为简化栽培。试验不设重复,大区对比,每处理区面积为58.8m2。

试验于2016年11月12日进行施基肥、起垄、开沟、播种,垄高15cm、沟宽20cm。12月8日,仅C1处理追施分蘖肥。2017年2月25日,在小麦倒4叶时,C1~C4处理追施穗肥。同时,各处理在分蘖期(1月25日)和齐穗期(4月2日)均分别使用氟啶虫胺腈防治蚜虫和多抗霉素B防治赤霉病。

1.3 测定项目

从小麦出苗至开花期,每10 d左右调查1次在田苗数;成熟收割前,调查各处理区小麦株高及有效穗数,同时取样调查穗长及每穗实粒数;收割后,测定千粒重及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2可知,各处理间只有成熟期略有差异。C1处理虽在5月17日成熟,麦秆也呈现了完全的枯黄状态,但仍有较多青穗,且此时麦秆已无法继续灌浆。相比之下,简化栽培C2~C4处理不仅缩短了生育期,小麦提前成熟2 d左右,且简化栽培的小麦熟相更好,成熟度一致性高。同时,在浙江等采取“水稻-小麦”轮作的省份,小麦熟相好、提早成熟,有利于水稻早播、早栽,提高种粮经济效益。

2.2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由表3可知,施肥与不施肥对小麦产量有明显影响,且简化栽培C2~C4处理中,小麦产量随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每667m2产量超过300kg的只有C1、C4处理,显著高于全省小麦平均产量(每667m2单产250kg),在浙江地区已属于较高产量水平。其中 C4处理在减少1次施肥和氮肥减量的情况下,产量仅较常规施肥减少3.72%。

表2 各处理小麦生育期

表3 各处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从产量构成因子分析,CK处理的各项指标均为最低,这与养分缺乏有着极大关系。常规施肥C1处理与简化栽培C2~C4处理相比,有效穗数明显高一些,而简化栽培各处理间有效穗数差异不大;每穗实粒数则与穗肥的施用量有较高的相关性,随着穗肥用量的提高,C2~C4处理的每穗实粒数随之增加,由于C1处理施用了与C4处理等量的穗肥,穗长表现虽较好,但每穗实粒数却不如C4处理,且在田间观察和考种时发现,C1处理的青穗比例较高,结实率较低,这与收割时C1处理小麦熟相较差有关。究其原因是常规施肥在小麦生长后期基本没有养分供应,而有效穗数过多、穗型偏大、粒数偏多,导致灌浆不充分。千粒重只有CK显著低于其它处理。

2.3 分蘖动态

由图1可知,在基本苗数一致的情况下,C1处理在田苗数于1月13日达到最高,每667m2高峰苗数为71.1万苗,其余处理均在1月23日达到最高值,其中CK每667m2最高苗数仅38.4万苗,而简化栽培C2~C4处理每667m2高峰苗数在60万苗上下。这是因为常规施肥在前期追施了分蘖肥,小麦在第1个需肥高峰额外补充了速效养分,相比于有机缓释肥缓慢释放的氮素养分,更有利于分蘖的快速发生,因此,最高苗数出现日期提前,苗数也较高;而从拔节中后期开始,小麦分蘖不断下降,直至5月11日调查有效穗数为止,由于有效穗数主要受基本苗数和分蘖期苗数、天气状况等的影响[2],在基本苗数及气候条件基本一致时,高峰苗数越大,最后的有效穗数也越高,最终简化栽培的有效穗数表现不如常规施肥。

图1 各处理小麦在田苗数变化趋势

2.4 肥料利用

根据一般性规律可知,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消耗N 3kg、P2O51~1.5kg、K2O 2~4kg[3],而肥料利用率(%)=[(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养分含量)]×100。而根据试验设计中的施肥量可计算出氮肥投入总量,施肥处理的产量扣除不施肥处理的产量后,所增产部分即为肥料贡献部分,再经计算即可得到各处理的当季氮肥利用率。

表4 各处理氮肥用量及其利用率

由表4可知,相较于C1处理,C2处理的氮肥减量最大,减幅为29.06%,氮肥利用率下降7.68%,减产25.26%;C3处理氮肥减量19.23%,氮肥利用率相近,减产12.14%;C4处理氮肥减量9.40%,氮肥利用率提高2.11%,仅减产3.72%。由此可见,小麦要实现减氮、省工、稳产这一目标,氮肥减量不宜超过10%,否则会出现因氮肥投入量降低而导致产量及氮肥利用率降低的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在浙江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使得小麦的管理却越发粗放,因此,小麦栽培方式的简化成为了趋势,但为了保证小麦产量、满足小麦生长的肥料需求,简化栽培宜在施肥方法上探索有机缓释肥的施用方法。由于小麦生育期相对较长,缓释肥存在后期供肥不足的问题,因此,需在穗期补充供应氮肥。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穗肥用量过低时,简化栽培会造成较大幅度的小麦减产,但当穗肥追施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则可保持与常规施肥相近的产量,即只要满足孕穗期所需养分,采用“一基一追”这一简化模式是可行的。经综合考虑,在浙江杭州地区“扬麦12”生产中,采用“一基一追”简化栽培方式,可每667m2施有机缓释肥40kg作基肥,穗肥每667m2施尿素10kg+氯化钾5kg,相比于常规施肥,可减少1次施肥人工,实现氮肥减量9.40%,氮肥利用率提高2.11%,产量虽略减,但每667m2产量仍达300kg以上,也明显高于浙江省小麦平均单产,且成熟度较好,生育期有所提早。

本试验所用的有机缓释肥的缓释材料采用木质素等天然大分子有机质,可减少肥料对大气、水源和土壤环境的二次污染,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施用有机缓释肥和常规施肥相比,小麦熟相更好,确保了小麦后期成熟的进程,既保证了产量,又有利于水稻等作物的早播。因此,该肥料在小麦简化栽培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张德奇,季书勤,王汉芳,等.缓/控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展望[J].耕作与栽培,2010(3):46-48.

[2]吴振海,陈家金,王元森,等.影响水稻有效穗数的几个因子探讨[J].福建稻麦科技,1999(1):40-43.

[3]石伟勇.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50.

猜你喜欢

穗肥穗数氮肥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不同氮、钾穗肥使用量对中粳稻产量的影响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春季各地氮肥市场分析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申优26”不同穗肥施用方法试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