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创新路径研究

2018-03-19陈星彤

大观 2018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大学生

陈星彤

摘 要: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着校园文化功能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对现状的理性分析基础上,探寻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在建设中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在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缺点,这些缺点的产生,給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全面的回顾与反思,对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的探索,因地制宜地考虑校园文化问题的解决对策,以确保中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发展。

(一)校园文化活动缺乏个性,层次较低

校园文化生活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专业知识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也对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挖掘个人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高校在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已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如各种艺术节和各类社团活动、各类体育活动、讲座等的快速发展,似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繁荣,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清楚,在这背后隐藏的是严重的表面形式主义和缺乏创新意识。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整体质量还不是很高,活动开展的形式单一且内容层次较低,“一拉横幅二拍照”已成了做活动的固定流程。“上面发通知,下面搞活动”,这是很多社团活动的通病。另外,组织者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形式而不是内涵。总之,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校园文化活动趋同现象日趋严重,缺乏个性已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一大弊端。这一点从调查问卷中也能充分反映出来,高达70%的同学对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兴趣不大,如知识讲座、集体观看电影等。这说明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有限,此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积累、民间传统、爱好等都是不同的,导致有些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的需求并不匹配。

(二)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年轻的大学生群体中俨然是不可或缺的。首先,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他们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接收不同的信息,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日渐成熟的电子商务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在网上购买生活用品、学习资料等;再者,网络拓宽了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网络对于大学生而言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包罗万象,它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能满足每个学生需求的局限性,学生可以从网络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总之,高校由于网络的普及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挑战。互联网产生以后,网络虚拟世界更加发达,很多网络游戏以其暴力、攻击和虚拟的幻像吸引了很多大学生,让他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们往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非常活跃,却在现实世界当中封闭自己,这种网络文化的盛行增加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复杂性。特别是对于自控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而言,网络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沉溺于网络带给他们的是心理素质变差,体质不佳,情绪紧张,情感冷漠,甚至与家人、同学的关系日渐疏远,这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力有很大的关联性。

(三)极端功利主义趋向严重

一种情况是,高校对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更加重视,却往往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虽然我们都知道,物质文化作为高校校园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物质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但是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一味追求物质文化而忽视精神文化,会导致校园文化形式化更加严重,只有空壳而没有灵魂。清华大学校长梅一琦说,“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告诉我们,文化的核心意义在于它是人类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就是所谓的“大学之大不在校园之大,大在伟大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我国的很多高校老师普遍存在心态不稳定的情况,他们在课堂教学当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化。在今天,我们可以理解,除了科学之外,大学还具有文化积累和传承的功能,引导人们追求善与美,指导人类生产乃至科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然而,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高校已经开始与社会深入接轨,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高校开始急功近利,不符合高校教学的目标。而且现实中,社会对于高校所形成的普遍认可度仍然以学校科研实力、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因此,高校重科技轻人文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在这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并未能够将校园规划作为机制去建设,而且也没有自主意识。学术圈弥漫着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积淀与传承意识趋于弱化。现在的专家、教授数量很多,但像20世纪初期延续下来的为世人所公认的大师却很少,而制造学术泡沫出名、抄袭学术成果等新闻已屡见不鲜。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但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知识和技术的商品化,人才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大学生自身更加务实求真,很容易忽视人文社科方面的学习与实践。除此之外,大学生当中还存在很多不良现象,比如说学术造假,考试抄袭舞弊,论文造假、校园非法借贷等等。这些现象依然存在,而且不能根除,将大学生的诚信推向了风口浪尖。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校园文化的创新是高校创新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创新要求的一部分。高校要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本文从校园文化的特殊内涵和作用以及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出发,探讨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有三种途径: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不同的高校可以在学校学科特色,办学风格、内容、特点、方向等方面相互促进,相互竞争,能够促进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增加大学生的活力。但是,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方式和方法,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和冲突。

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不断繁荣大学生文化,同时促进大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对此,我们可以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要以学生为本,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的思想、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得到解放。因此,学校不仅要为学生组织各种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且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所使用的新经验、新发现和新方法。在组织参与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表现出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校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支持学生积极探索自然和社会,使学生敢于突破前人,敢于提出新思想,形成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校园网络良性机制

最近,习总书记在有关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相关的报告会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网络文化要求。报告中强调了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何创新和发展校园文化,是一个长期的思考和实践过程。网络时代的发展催生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逐渐发展壮大,开始与校园文化形成新的融合点——校园网络文化。大学生是网络文化的开拓者和倡导者,网络日益成为各种思潮和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时刻影响着大学青年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想实现创新,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和网络文化的传播。第一,高校需要完善校园网络服务体系,注重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水平,增强高校校园网络的吸引力,同时通过大学生的校园活动丰富其校园文化生活。比如说我们在“和谐校园”活动中,组织开展网络校园诚信宣传,并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普及校园网络文化以及网络诚信知识。高校可以丰富学生的活动形式,比如说可以将网络作为载体,组织网络在线采访活动,开展网络、校报、学校广播电台的互动宣传工作。让校园网络真正用于大学生知识普及和学习、文化宣传以及课外生活的丰富,为他们提供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等。第二,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网络管理特殊岗位,加强网上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判断,建立日常联系和协调网络管理机制,积极推进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引导和协调活动。完善媒体管理的技术手段,坚决防止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有效防止和打击利用网络开展的犯罪活动。网络化的管理还需要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投入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当中,为网络环境的优化保驾护航。第三,要高度重视网络评论工作,网络评论员应积极介入校园和校外网站互动栏目,积极引导帖子,积极跟帖,及时配合,挤压有害信息的生存空间。还要建立网络管理和网络审查人员的培训、考核机制,不断提高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评审人员的政治专业素质和网络舆情引导能力,为团队的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

(三)弘扬社会主义教育主旋律,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媒介,也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必须抓住思想文化阵地,积极促进以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学习的重要知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努力通过对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积极创新,提升校园文化成果建设层次和水平,同时为校园文化增添更加积极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杜通波,胡晓静.高校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7,(03):51.

[2]王武.高校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設中的实践路径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汉文版),2017,(04):165-168.

[3]张义.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7,(12).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