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中的侘寂之美

2018-03-19郝文汐刘洋

大观 2018年2期
关键词:本质设计

郝文汐+刘洋

摘 要:侘寂之美的哲学从诞生之初就有着强大的包容一切的力量。它残缺、质朴、简约的表现形式,加之深远的哲学与美学意义,使它作为一种世界观和审美体系,出现在世间万物的身上。结合侘寂之美的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设计的本源,做出更具情感和价值的设计产物,让设计作品更加简单化,回归设计的本质。侘寂之美在现代设计与生活中,同样也散发着自身独特的质朴魅力,对现代社会同样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侘寂;设计;本质

一、侘寂的本意追寻

用现在的汉字语义去看日语中的侘(wabi))寂(sabi)已经不足以充分帮助人们进行理解。侘寂最初的哲学精神受到了佛法(小乘)中的三法印(一、诸行无常,二、诸法无我,三、涅盘寂静),尤其是无常。Wabi (侘)原指远离尘世,索居禅林的孤寂,sabi (寂)原指“寒”“贫”“凋零”。世世代代的日本人中,鲜有人去用某个固定的概念给其一个准确的定义,侘寂就像佛教的智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侘寂从15世纪的茶道中发展而来,就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引导着人们脱离浮夸的社会风气,融入到安静、朴素的侘寂之美中。侘寂看似是将具有残缺之美、谦逊自然、不圆满的物件作为了它的载体,但凌驾在这载体之上的,它更是一种精神哲学,一种审美体系,它的内涵极具包容性。

日本的美学观念从某种角度来看,它一直在追寻黯然、谦卑、简单的美感,这些美学概念是无法通过具象手法来进行直接表达和描绘的,是一种抽象的文化特征,这一文化特征深深证明着侘寂之美对整个日本文化的影响之深远。侘寂美学观念是一种枯寂、朴素、谦卑的态度,是一种不圆满的美,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小心翼翼,一种粗糙的精细。侘寂之道是愿意展现器物的不完美的,可以通过日本的建筑或是一些生活中的微小器物上看到,常常有着手工匠人在制作器物时留下了印记,而不是追求完美的工业制造,也能看到在建筑材料选择上,像安藤忠雄这样的建筑大师也总是偏爱混凝土材料,他们愿意裸露出建筑材料本身的质地而不去刻意追求华丽的涂层。还有着同样美感追求的民艺大师柳宗理,他总是对设计作品进行雾面处理,加之具有个人风格的器物造型,正代表着他一直坚持追求的一种具有“涩”感的审美哲学,一种有缺憾的不完美。极具知名度的日本服装设计师川久保玲曾表达过,认为在服装上露出一些尚未彻底完成的接缝与拼接的边缘,这种不完美的感觉更可以显示出服装本身不受拘束的灵动感。可见,侘寂之道,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影响着方方面面世世代代的日本人及日本文化。事物并不一定要通过完美的样子才能展现出价值,何况本身就不存在绝对的完美,很多时候,一点欠缺,或浸入一些个人印记,更能传达人们的情感。

二、侘寂与设计的关系

现在再来看设计,设计常常被定义为设计产物的创造,为了在某种特定环境中达成某些目标,而由一些设计师身份的人通过使用一些设计原则并根据用户所提出的要求进行创造认证的行为。但这远远不是设计的意义所在,设计发展到今天,包含着方方面面的不同的领域和思维。在当今环境下,设计不只是设计了产品,更是创造出一种体验。虽然在一次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属于一个受到了委托的身份,哪怕这个委托人正是设计师自己。设计师在设计出自己的设计产物后,交由用户进行选择或使用,因此用户参与的是设计过程结束后的阶段,而并不了解设计过程。这就导致了设计师与用户在理解同一个设计产物时,各自的理解和情感的差异化。正是因为用户不参与设计过程,因此无法从里到外地理解设计师给予设计产物的特殊情感,也意味着设计师所给予设计产物的各个附加情感和意义,是无法准确传达给用户的。那么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把设计这一行为当作是一种存在于过去时的过程,设计完成后,设计师就将设计产物交给了用户。这种设计师与用户之间不能完全对等的信息传递,不能随设计产物完全转移的情感,也可以被看做是拥有侘寂之美的遗憾。但设计又不完全像艺术表达,设计同时是极具科学性的行为,侘寂的哲学让设计师不偏执于完全对等的信息传达,同时又能从设计产物所产生的缺陷中找到一些需要科学解决的痛点。也许这就是,在工业4.0时代下,侘寂之美的新的设计表达。设计师应该学会从侘寂之道中找到设计的本源和归宿,也要找到对世界的洞察力。在侘寂哲学的意义覆盖下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待设计,我们很容易明白能够让用户寄托情感的设计产物是需要时间的,用户不会对一个完全崭新的物品拥有亲密感,因此设计师完全可以从此入手,考虑如何可以引导用户与设计产物之间,随着时间的积累更好地完成情感积累。

除此之外,要常常思考侘寂之道发展历程中一位重要人物千利休所说的“一期一会”,即多关注当下。侘寂不仅仅表达了事物随着时间的积累会逐渐露出本质,增加感情,这些留下的和生长出的东西都是韵味无穷的。它也表达了另一个相反的观察角度,很多一开始十分美好的东西,经过时间的磨砺却让你发现它们是经过了修饰伪装,慢慢开始脱落得越来越难看,就像很多掉漆的涂装产品。

(一)侘寂之道对设计师和品牌的影响

說到侘寂之道对于设计师的影响,自然而然便会想到著名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和他与深泽直人一起搭建起来的品牌神话——无印良品。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侘寂之道的影响,简约,朴素,留有余地的美感。就像设计师Jasper Morrison曾表达对于原研哉的赞同与欣赏时说的,“好的设计应该是简单自然的”。原研哉的设计理念,是不着痕迹、不追求华丽表象却让人无比舒适的,像极了侘寂之道的禅宗。他的设计作品简单,但从中你能看到精细,是经过反复打磨与推敲的,他将很多复杂难缠的元素归拢起来,从中清理出物体本身有逻辑性的本质。原研哉会追寻设计的本源,愿意回归本质,不论是对于产品的材质还是色彩,所以才能将作品做到极简,极具禅意。无印良品这个品牌,给人的感觉就是朴素清淡又舒适放松的形象,非常自然,十分惬意。它为用户打造的是一个非常有空间感的环境,给人们足够的空间去营造每个人喜爱的个人氛围,它的设计风格有着很大的包容性。同时,无印良品也兼具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传统的日式美学概念赋予了现代生活各个物件一种本真的美。

另一个受到日式美学侘寂之道影响颇深的人物要数苹果公司创办人Steve Jobs了。他曾专程到日本学习日式美学感受侘寂之美。他生前所打造的苹果品牌,称其为是改变了时代的产品也不为过,乔布斯有雄心和天赋,他是成功的,但乔布斯自身的荣誉感也是带有谦卑的态度的。他曾讲过一句话“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很多人将这句话翻译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句翻译是不恰当的,因为没有翻译出这句话所体现的他野心勃勃中的谦卑感,这是侘寂之道的内涵之一,也是侘寂之道带给他的影响。在乔布斯实现他的设计目标的过程中,侘寂之道也无所不在,这是一个有着时间磨砺和情感积累的过程,是单纯的,隐秘而伟大的过程。乔布斯的苹果,是追求去除产品的表象与装饰,脱掉不必要的部分,尽力留下本质的产品。就像Leonard Koren 在他的一本书《Wabi-Sabi: for Artists, Designers, Poets & Philosophers》中所说:“削减到本质,但不要剥离它的韵,保持干净纯洁但不要剥夺生命力。”

(二)侘寂之道与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离不开现代生活,现在的世界已经是工业4.0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甚至有很多人只通过碎片化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在设计领域,同样也存在很多快速消费品,这些快消品有市场有用户有设计者。各个行业的速度化发展证明着人类社会在迅速发展,但是静下来想想,也许正是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更需要有空间和时间去感受侘寂之美,从而达到某种平衡。中国也曾经有着受到世界赞誉的中国美学,历史上曾经发展得十分辉煌过,甚至影响了周边很多国家的美学观。而近代以来的凌乱发展,导致现在真正的中式美学已经不那么具有影响力,而近些年来流行的所谓“新中式”,很多的风格都已不再纯粹。这需要我们能从侘寂之道中找到一些启发。安静,朴素,淡然,包容,自然,简单,这些侘寂之道的内涵应该带给中国现代设计师更多启发。沉淀下来做一些侘寂之美的思考,从中领悟到一些设计元素并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产物中,可以让产品更具情感。

三、对设计中的侘寂之美的思考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和 Eugene Halton 曾经在芝加哥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他们一共访问了三百多人,想要知道普通人究竟是从哪些视角去判断艺术物品和设计作品的价值的。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不论参与调查的人们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还是毫无专业背景的人,他们都会偏向一些有着他们个人印记的作品,这些作品甚至没有什么美学价值,但却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和记忆。这是否也是侘寂之道的寓意,人们通过设计产物看到了物件的本质,它带给人们的时间感和情感体验,是需要融入感情做出的设计,就像原研哉的设计哲学——寻找设计的本源。对于设计来讲,设计师构建的不只是一件产品本身,而是涵盖了它带给用户的使用体验,需要设计师能够保持对世界的包容性和不断探索,保持活力并不断努力前行,同时,也给予设计产物以诗意和美好情感。侘寂之道的哲学,不是体现在设计产物表面的痕迹,也不是一种残缺的表现形式,它体现在设计产物的灵魂中。日本的手工艺人穷其一生做好一件事情,不只是对工艺品的外形打造有着炉火纯青的技术,更是增加了一种单纯朴素的美好在其中。在设计中,侘寂之道的精髓是由繁到简,减掉多余的步骤,能够让用户体验到产品的本质,处于轻松舒服的状态中,把侘寂之美从设计过程延续到用户的使用体验中。

“在十六世纪下半叶的日本,有一位随老师学习茶艺的学生千利休,他的日常工作常常是帮忙打扫老师的庭院。千利休非常认真地进行庭院的清洁工作,仔细地清理杂物打扫地面。但是,当他把庭院打扫到干净完美的时候,就会轻轻地晃动樱花树,让樱花的花瓣和叶子落下几片到地上。这就是Wabi-sabi,侘寂。”

四、结语

侘寂之美的独特性与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离不开它背后深远的历史沉积和宗教哲学的积淀,侘寂之美远远不止表面看上去的现象而已,它带给设计师的思考也远不止于此。侘寂之美的内涵一直在带给设计师们许多启发和思考,文章淺显地论述了侘寂之美对于寻求设计本源的帮助,后续仍需继续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Leonard Koren.Wabi-Sabi for Artists, Designers, Poets & Philosophers [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8.

[2]岱牧黎.侘寂生活与设计之美[J].中国西部,2014,(18).

[3]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4]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郝文汐,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指导老师:刘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猜你喜欢

本质设计
思辨,让学习触及数学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BUBA台灯设计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漫画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放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