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18-03-19张光福
张光福
【摘 要】目前,高校办学日趋多元化,高校在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亟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于管理会计而言,既能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又能在高校发展中进行财务预测、控制与决策,另外还具备评估功能,从而确保财务安全。本文将从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出发,对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校;财务管理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确保财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高校财务工作是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因为高校资金的特殊性,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目前,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也有部分高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以及其他捐赠。但是总体上,国家财政拨款仍是学校资金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对象。由于国家财政拨款无需偿还,这就使得高校财务中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不仅如此,高校虽然有法人权利,但是却无需承担相应地法人责任,容易导致高校资金管理缺位,资金使用不规范。而现阶段的情况是,很多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够完善,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约束,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阻碍。
2.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
评价指标是衡量财务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指標。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使教学现状得以改善,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升,各大高校纷纷加强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从而更好地迎合学生发展需求,进而促进教学发展,然而在各大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多高校制定的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并没有系统的涉及高校财务收益以及规模等内容,以致于在分析财务状况时,无法准确反映高校的财务情况,从而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3.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健全的运行机制是保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就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现状而言,校长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者,财务部门的工作直接由校领导负责,他们往往更多考虑的是学校高层领导的意愿,这样很容易造成对教职工利益的忽视,极易导致各种矛盾产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没有协调好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管理机制,资金使用效益偏低,对高校财务工作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在高校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做好投资的长期规划。为了获得持续协调发展,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比如说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这样能够避免盲目投资和短期投资行为,也能防止出现重复建设以及先建后拆的问题,确保资金安排合理。(2)积极引进与培养人才,建设投资专家队伍。当前,高校投资决策基本都是由校方领导和业务部门共同作出,尽管大多都经过可行性论证,但都未进行财务效益分析,原因在于缺乏专业理财人才。为此,高校应当依托自身的智力资源优势,通过引进或培养方式,广泛吸收理财人才,并建设一支专业的投资决策小组,使高校投资决策更加合理。(3)加强投资策略研究。投资战略固然重要,但也要讲投资策略。有效地投资策略,能够缓解资金压力,保障重点投资项目实施,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可通过调查分析对高校近期投资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方式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投资的合理与安全。
2. 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必须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强化宣传,确保预算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个教职工心中,让他们切身体会到预算管理和部门利益密切相关,也与个人利益相关。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征求各部门的意义,听取他们反映的情况,尽可能地在预算中得到体现,调动他们关心并参与预算的积极性。
在编制预算时,应当坚持项目预算与零基预算相互结合的原则。日常经费应当选用零基预算法,淘汰掉增量预算法,剔除不合理的项目经费,适当增加一定的办公经费。对于基建投资等的专项经费,则应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在开始进行预算编制时,高校应当结合自身财力状况,加强项目审核,优先支持重点项目发展,从项目最初立项、审批、直至最终完成,积极正确校方各部门协调与配合,关注经费预算额度及其落实状况,注重项目预算成本效益分析,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此外,还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1)细化预算责任。预算一旦编制完成,应对各预算指标进行细化,由各部门主要领导负责落实,确保财权和事权的相互统一。(2)无预算就无支出。各部门预算下达后,务必严格依照预算执行,不允许对预算进行随意更改与调整,确需调整也必须进行严格审批。(3)定期进行预算执行分析。在预算执行中,财务部门应定期针对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分析,分析预算执行与预算绩效目标是否一致、执行进度的合理性,如果发现和预算绩效目标存在一定偏移,应及时汇报并予以纠正。
3.在高校战略决策中的应用
战略管理会计是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使管理会计应用范围得以扩大,并服务于单位的战略发展。因此,将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高校经营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发展,改变过去单一的会计管理模式。同时,能够使高校重视外部发展环境调查工作,了解竞争对手现状,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高校方面需要全面细致的分析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掌握财会工作的有关信息,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影响甚大。当前教育行业内的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大量的非财务信息极大地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而一旦实施战略管理会计,能够帮助高校获取足够丰富的非财务信息。当然,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高校还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使管理会计的潜力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4.责任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建立
责任会计指的是将责任人与责任单位看作财务管理主体,实现了责、权、利的有机结合,使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得以完善。过去高度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应高校的实际发展需要了,财务部门往往全权负责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因为管理理念与方法滞后,导致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度,并不能将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相互结合,教育资源浪费现象日益突出,使用效率低下。而通过实行责任会计,能够在高校形成多个财务责任主体,每个财务责任主体需要履行各自的财务责任目标,在编制和执行预算期间,能够使各级责任中心的控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此外,为了有效发挥责任会计的作用,高校还应加强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办学制度完善,形成完善的责任会计制度,进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5.重视本量利分析法的应用
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方法,本量利分析法能够对高校运營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费用进行准确预测,同时也能够分析出高校招生生源的下限,合理预计年度收入与支出金额,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了有效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必须了解高校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比如说,教职工工资、绩效奖金、社保费用等,均属于固定经营成本,与学生人数无关;而院系教学资料费、办公用品费用、学生教育管理活动费用等,则属于变动经营成本,直接受学生人数影响。
此外,高校还应明确各项间接费用,比如说银行借款手续和利息支出、科研经费支出、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坏账准备金等,都应纳入到计算范围中。其他不可预估的临时支出以及专项支出,都应及时向财务部门上报,由其开展专门性分析。对于本量利分析法的应用,可具体分为两步:第一步,收集和整理高校理念财务数据,掌握学校招生规划及实际招生规模;第二步,结合高校当年的招生计划,合理预估当年实际招生数,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学费、住宿费、教学资金、科研资金等进行合理预算,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地参考资料。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使高校资源优化配置,会计核算程序规范性得到有效提升,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效增强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高校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加强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和财务管理工作相互适应的方法体系,确保管理会计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郑海鹰.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J].商业会计,2016(14):64-66.
[2]那娜.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7(3):39-40.
[3]宋慧晶,吴高波,赵东辉.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财会研究,2017,28(2):22-29.
[4]李红红.基于管理会计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7(19):80-81.
[5]庄燕娜.新时期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