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科学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革新策略
2018-03-19陈丽
陈丽
摘要: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的进步,也促使社会对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通过分析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素质能力要求、专业知识内容、人工智能培养目标,能够有效推动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构建,为计算机课程设计带来革新策略。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革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4-0187-02
智能科学技术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种研究,智能现象本质是模拟方法的计算机科学技术。随着智能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针对,人工智能专业培养目标、知识要求、培养定位、素质能力来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对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人工智能概述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经历众多艰难挫折,从迷雾重重到艰难起步,又到沖破禁锢,最终见到曙光,实现人工智能的大跨步发展,经历40年的漫长历程。人工智能是为了研究智能机器,即能在人类面前展现出智能行为的机器。人工智能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智能科学技术进行设计、研究智能机器。人工智能起源于20世纪的30年,其中,真正推动技术的革新进步是“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他在1936年提出自动机理论,不仅奠定电子计算机的基础,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启大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人工智能的探索。1981年9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成立,证明本国已走上人工智能探索的道路,四十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步,虹膜识别、语音识别、基于仿人机器的人机交互合作、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等等,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大跨步发展,21世纪人工智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一系列的诸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等等人工智能机器产品,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进一步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水平的进步,积极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人工智能专业内涵
人工智能包含着人类信息活动的过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基础两个部分。人类信息行为是由感知、认知、决策到行为四个步骤组成,人工智能也是基于这一步骤,然而新型的设计研究专业方面,基于人类信息活动的完整过程所进行的人工智能研究被称为广义智能,与此相对的只由思维器官所完成的认知决策研究成为狭义的人工智能,无论是广义人工智能亦或是狭义智能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都需要通过信息感知与获取技术、信息传输与存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综合与再生技术、信息转换与执行技术这五个技术来实现,因此,进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包含以上方面的内容,来实现人工智能系统的感知、认知、决策和行为。在人工智能专业技术基础学科知识中,各个基础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合作,其中包含着智能科学与传统科学技术通信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控制科学技术等等。这些基础学科,共同组建人工智能的框架,推动人工智能的实现。上述技术实现将传统机器智能化的改变。另外,随着对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大脑科学的研究人工智能有着更多灵性的转变。
3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是希望培养出能够符合当前发展状况及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一个以人为本的目标。当前普遍认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令其掌握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有关专业知识基础理论,能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相关知识技能方法,能够灵活处理智能信息数据。并且要求专业人才能够在完成培训后,在相关科研机构,企业组织单位政府机构进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管理。并能融合其他技术成为复合型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细致划分来看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从理念上希望培养出能够适应当前人工智能研究项目的技术性专业人才或者有着深厚专业素养能够带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长远发展的理论性人才。从技术目标上,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希望培养出人工智能技术理论研究人才、人工智能机器设计人才、人工智能项目管理人才以及人工智能产品操作人才四类。另外,复合型的人工智能人才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大连海事大学进行初步的探索,将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偏计算机、偏软件、偏高学历、偏交通运输四个方面的人才培养。分别针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体系,智能软件分析设计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交通航运行业来进行人才培养。
4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依据
无论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进行怎样的定位,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技能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计算机专业有关知识奠定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在进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深入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意义深远。在当前,有关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革新需要回归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本质,深入了解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定位与知识组成。
在人才定位方面,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着多样性定位,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人工智能项目管理以及人工智能设备操作培训。不同定位下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具体的培养目标与知识体系框架都不相同。现阶段高校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培训的先驱者应该更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由宽入窄、由浅入深,一方面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详细传授,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实际状况与自身优势进行明确定位。另外,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体系十分复杂其基础知识由工具性知识、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程专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六各方面组成。高校在进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把握知识传授侧重需要进行细致得考量,要切实了解本科生阶段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不同方面专业知识培养的能力不同,深入了解不同方面知识的实际作用对于指导计算机课程体系革新带来帮助。
5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案例
大连海事大学作为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在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培养方面有着独到的探索,通过深入分析大学智能专业培养计划,能够了解一般大学在进行人工智能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内容
(1) 目标
大连海事大学教育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侧重培养既具有计算机知识基础技能,又能够对智能软件进行分析设计,既能够进一步进行深入培养,又能够从实际出发进行实际行业的应用。大连海事大学以此为目标进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2) 课程体系设计
大连海事大学课程体系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在三个层次中包含着上述四个方面目标的培养,其中第一层次为理工科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含通識课程和基础课程,诸如政治理论体育、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等等,第二层次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技术课程包括计算机语言教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编译、操作系统、计算机原理等等,第三层次则是智能科学与专业技术课程,诸如认知科学、人工智能、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等等。从课程体系设计可以看出大连海事大学将本科阶段的人工智能培养分为通识基础教育,计算机专业知识教育与人工智能专业知识教育。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有助于引导学生一步步了解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培养出综合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
6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革新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计算机专业在人工智能科学人才培养方面,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革新。革新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同样离不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计算机之础知识教育的比例与一般的计算机教育有所区别。除了培养学生一般的计算机有关概念认知外,还要引导学生再进行更深入的计算机掌握有关专业学习思维。这样才能适应更深入更全面、更细致的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教学。
(2) 以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建设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获取、新兴知识处理、智能系统、智能机器行为等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计算机知识有关的课程体系更多的偏向于一种将人类行为信息转化为机器行为信息内容。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由人类行为思维将机器行为思维转变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世界顶尖大学中,关于人工智能计算机专业课程开设,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诸如麻省理工大学的计算认知科学、机器视觉课程;斯坦福大学的网络搜索与挖掘、逻辑推理常识、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康奈尔大学的电脑游戏设计导论、艺术中的计算、电子时代的视觉成像等等,都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中央领导人类行为,向着机器行为思维转变的课程内容。虽然对于本国一般高校无法开设与此有关的专业课程,但是依旧有着十分明确的参考意义。在普通高校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开设时要重点提高计算机硬件操作有关的知识教学,以此来引导学生了解智能机器的实际构造,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初印象。
(3) 复合型人才知识体系传授
人工智能时代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行为与道德伦理是否存在冲突。是否会影响人类行为活动的正常。因此学生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计算机执行逻辑思维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明白智能机械行为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冲突。另外,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法律知识,使其明白智能机器行为的边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法律知识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保证未来复合型人才在进行人工智能研究过程中,更大限度的降低对社会形象的影响。
7 结束语
人工智能下的计算机知识专业课程体系革新需要阵阵考虑本国实际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状况,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参考已有探索经验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专业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 曹建峰. “人工智能+法律”十大趋势[J]. 机器人产业, 2017 (9):23-26.
[2] 陈雯柏, 李擎, 王万森. 工程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4,(10):12-15.
[3] 蔡自兴. 中国人工智能40年[J]. 科技导报, 2016(8):19-22.
[4] 张俊, 陈飞, 冯士刚. 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2(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