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018-03-19刘杰张辉王维娜

中国市场 2018年9期
关键词:社会力量应急管理社会治理

刘杰+张辉+王维娜

[摘要]在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应急管理体制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完善,其中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鼓励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应急管理是重要发展方向。在实践中,社会力量已经在应急管理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体制机制障碍。应该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指针,以构建政府社会协同参与机制为目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参与热情,注重演练,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应急管理;社会力量;社会治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9112

1引言

根据我国实行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处于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地位,也即主体地位。但一味强调政府作用、忽视社会力量,除了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或浪费外,也可能会使公众淡化风险防范、自救互救的意识,当灾难突降,丧失自救互救能力,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近年来,我国正在经历一场治理转型,在一些政府和市场存在失灵的领域,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政府和社会力量之间的协同,通过社会创新实现良好治理已经成为重要路径。[1]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进一步指明了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方面政府和社会力量协同的发展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当逐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的分工,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力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多中心危机治理体系,这也是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方向。

2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在灾害救援及应急管理中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和鼓励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广泛发动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参与。然而从实践效果看,虽然近年来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发展迅速,成效顯著,但仍然面临着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活动不规范等问题,往往出现“雷声大、雨点小”“重形式、轻内容”“乱帮忙、帮倒忙”等局面,参与效果大打折扣。以“4·20”芦山地震为例,在通往震区芦山和宝兴的交通要道上,由于自发赶去的私家车太多,交通严重堵塞,救援部队与大型设备无法按时抵达灾区,向灾区运送药品的女志愿者不幸遇难,甚至官方开始出面劝返,最高时每天劝返人数达1500人。[2]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关系定位不清,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程序和规章不明,社会力量组织能力、专业能力不强等。

3提高参与能力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能够有效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社会力量主要有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群众、企业和志愿者等,他们组织灵活多样,具有亲和力,往往更加靠近突发事件现场,理应是参与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格局,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梳理整合资源,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参与能力。

31创新体制,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常设机构

畅通政府与社会力量沟通渠道,建立常设机构主管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相关事宜,该机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管理服务、信息共享、沟通协调”。管理服务:对正式注册参与应急管理的社会力量进行规范化管理,按照专业领域和特长对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分类统计和资质认定,以备在不同的应急领域和应急阶段调用;对社会力量提供政策咨询、人才管理、人员培训、法律维权、评估调研等公共服务事项。信息共享:搭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引导救灾需求与社会服务有效对接,政府与社会组织在第一时间将自己收集的危机信息上传,以便双方都能够了解危机信息,从而弥补自身对危机信息的盲区。沟通协调:在政府和社会力量之间、社会力量相互之间建立有效合作机制,搭建多方沟通桥梁,畅通信息流通渠道,保证在应急合作时的顺畅沟通;发挥统筹兼顾、协调全局的职能,整合社会力量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应急行动时,统一协调应急力量、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形成应急合力。

32多措并举,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热情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参与应急救援、实施款物捐赠、设立帮扶项目、投资基础设施、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应急管理。采用市场化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开展应急管理合作,提高应急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充分运用财政补贴、保险、税费、信贷等手段,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应急物资产品研发制造,应急教育培训等。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要借助媒体,广泛发动,宣传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典型事迹,多种形式表彰奖励先进组织和个人,营造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良好氛围。[3]采取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参加应急活动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进行考核奖励,物资方面,可以采取提供生活补助、投保人身意外保险等方式。精神方面,建立志愿服务嘉许和回馈制度,采取颁发荣誉证书、评定星级等方式为志愿服务者提供精神激励。成立志愿者基金,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支持志愿者组织建设。

33注重演练,打造快速响应应急队伍

进一步完善包括社区总体应急预案、分类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具体预案等在内的预案体系,并定期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以保证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统筹社区应急力量,规范社区应急队伍的登记、组织、管理、培训、演练,严格工作制度和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工作。强化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及时排查隐患和各类危险源,及时整改,做好风险和舆情的上报工作。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灾害风险评估和必要的中小型应急救援和生活安置演练等活动。逐步建立政府资助的第一响应者制度,培训一批在自然灾害和大规模紧急事件时能够携带着信息和资源、有准备、有装备、首先赶到现场实施救助的人。城市应该以社区和街道为单位,培训和组织市民参加基层志愿者应急队伍;农村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和基层民兵组织的作用,带动农村居民增强应急意识,争当第一响应者。

34强化培训,提升应急救援专业化能力

完善培训机制,加强专业能力培训,打造“智勇双全”的应急管理参与主体队伍。加强对应急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管理工作,在扩大应急志愿者规模的同时,更应强化应急能力培训。采取资格认证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志愿者进行专业能力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可以从风险预防与控制、救援工作流程、救援支持网络及资源、专业伦理教育、次生灾害应对等方面开展。社会团体、公益机构广泛开展“应急教育和自救互救培训工程”,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制订“菜单式”培训方案,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加强对居委会、村委会、业委会的培训和支持,增强基层民众的应急能力。加强中小学应急教育,将应急教育和自救互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邢宇宙协同治理视角下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救援的实现机制[J].行政管理改革,2017(8):59-63.

[2]钟科平理性救援勿让爱心帮倒忙[N].中国科学报,2013-04-24.

[3]庞陈敏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在减灾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J].科学社会主义,2016(2):86-91.

猜你喜欢

社会力量应急管理社会治理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管理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借助社会力量,创新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