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的配送体系问题

2018-03-19李政泽宋聪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农村物流电子商务

李政泽 宋聪

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扩大,农村村民对农村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相互依存,在电子商务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农村物流的发展却明显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而停滞不前。因此,如何布局农村物流的配送体系,吸引更多的农民进行电商购物,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对农村电子商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农村物流配送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物流发展的配送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加强和完善农村物流,进一步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8.016

1 引言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其中,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农村物流的建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据统计,我国农村区域网络成交额在2016年达到了4520亿元,同比增长了将近一倍。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2016年初农村地区网购用户规模已经接近8000万,与前年相比,增长了约30%。随着现代农村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交易金额的持续上升,如何优化现阶段农村物流建设体系成为难题。

农村物流作为联系农村与城市、连接生存与消费的纽带,已然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国家对农村物流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并为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早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特别着重指出了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尽快将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成功。在这份报告中,主体内容提到了今后我国要加强农村物流设施建设,涵盖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各地区政府部门要在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努力完善农产品的网络体系,着重关注农产品物流仓储建设。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物流问题进行了再次明确,表示必须加快农村物流的发展。加大力度推进我国加工流通企业和新的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子商务企业实行对接,促进农村物流线上线下实现互动式发展;积极建立并健全适合我国农村农产品实施电子商务发展的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建设提供大力支持;完善我国农村农产品物流流通网,加强冷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直供直销体系。各地方政府方面,近年来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并支持农村物流发展的方针政策,这为农村物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

所以,减小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之间的差距,完善农村物流的配送体系,运用科学的方式全面发展,这是新常态经济大环境下面临的一项全新课题,同时也是完成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2 农村物流配送面临的困难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地广人稀,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无法得到质的提升。物流中的“最后一公里”,也就是农村末端配送,是影响广大消费者口碑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与农村消费者紧密相关、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环节。而这“最后一公里”的缓慢发展,显然影响到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根据早年的国家政策,中国邮政在广大农村发展迅速,与其他物流公司相比,邮政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发展非常完善,但邮政的配送成本比较高,时效性也不是很令人满意。其他各大物流公司出于投资回收时间长,投入资金、人力成本较大等等诸多顾虑,在农村末端配送上的支出也不是那么乐观,难以满足现代农村物流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农村物流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农村物流配送成本较高、效率低下

据统计,农村物流单件快递配送至城市与配送到村庄的成本高达1∶2,在20公里范围内,包裹在农村里的物流成本是城市的2倍,而到了60公里时,农村的物流成本高达市区的4倍。这是因为农村存在着制约物流配送的重要因素。农村的交通体系发展缓慢,直接致使物流配送路线大大加长,这显然加大了农村物流在配送时间上的成本和交通设备的折旧成本。农产品容易腐烂、容易损坏、季节性较强,在繁琐的物流环节过程中都可能被破坏,原有价值遭受损失。农村物流缺乏货物运输车辆,特别是冷藏保鲜运输车辆,这一问题就直接造成农村农产品运输损耗非常大。经分析,我国农产品在采摘、运输、保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到20% 以上,造成了巨大损失。美国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控制在2%以下,其他发达国家也大都控制在5%以下。在这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部分农村出现空心化,这也加剧了农村物流规模化需求不足的问题,而农村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物流网络重复建设,分散经营,也就造成了农村物流运输配送成本高涨、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整体效益低下的现状。此外,农村物流存在着发展流向不均匀的矛盾,由于站点布局不合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出现较大逆差,如此一来农村物流配送成本加大,很多企业出现了营运困难的状态。

2.2 农村物流配送系统尚未建立,无法共享资源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起步较晚,所以,物流相关政策以及制度还不完善和健全,发展潜力和改革空间很大。其社会保障制度、融资和认人事管理等制度还远不能满足现代农村物流企业的发展需求,即使部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改善,但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双重压力之下,制度和政策的缺陷制约了物流资源的再分配。在天猫、顺丰、苏宁等龙头企业的带领下,物流行业引起了一股“下乡热”,农村成了电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属于不同的职能体系,属于竞争对手,所以不仅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着重复的建设,而且在信息共享、资源互相提高上也发展不足。这大大阻碍了农村物流的配送效率同时造成了配送资源的极大浪费。

2.3 农村物流技术水平低下、缺乏高技术人才

尽快引入大批量物流精英已是当下迫在眉睫的难题。但是我国由于物流行业起步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晚,物流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了解且熟悉农村物流的专业人才更是屈指可数。现阶段,人们还未正确认识农村物流,只简单将农村物流当作农村农产品的运输。农村物流企业很大一部分员工文化程度低,他们并没有系统学习和培训物流相关的知识,对正规物流作业和服务流程等知之甚少,只会从事物流仓库管理和货物搬运等简单工作,更不会使用计算机,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物流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虽然增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物流管理管理专业教学中,并未涉及农村物流相关的知识内容。对物流专业学生而言,农村物流既是独特的,也是非常陌生的,课本上无法提供农村物流相关知识。从这方面来说,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教学和农村物流相距较远,无法满足现代农村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虽然很多,但是,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大多会选择去北上广等一些发达地区就业,几乎没有人选择去农村就业。所以,农村物流发展由于缺乏相适应的物理理论以及专业人才,导致其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我国农村物流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机遇。建立合适的配送体系,能够促进农村物流快速发展,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建设新农村,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设想

3.1 建设现代化农村物流基础设施

努力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村村通”工程,更深一步提高农村交通等级。加强农村货运站建设,开展农村货运站、客运站、养护站、信息站、村邮站、运管站“六站合一”试点工作。建设冷藏保鲜中心、集散分配中心、加工中心和物流园区,吸引各大物流企业在园区内开展专线业务,实现集聚化、集约化发展。建设农村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与各大物流企业等社会物流资源合理对接,使得农村区域也能充分利用现代物流的各种科技成果。集散中心、配送中心、仓储设施以及物流园区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占地面积比较大,应在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所需求的土地供应。

3.2 构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加快、加强构建由村运输中转站、乡镇物流运输中转站、县级物流中心构成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系统,切实提高物流网络在农村区域的覆盖程度,提高农村物流的服务价值。目前,中国邮政系统使用邮政农村网点代销和配送产品,并针对村民需求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完善农村连锁经营网络。各大物流企业、邮政的农村物流资源有必要进行资源优化整合,进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全网公用,以此来提高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如果通过优化整合供应需求两侧的资源,将快递公司配送的零散的快递和包裹统一起来,在不增加货车配送的前提下,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利润空间,又避免资源的浪费,有效的降低成本,这对于农村物流的发展绝对有借鉴意义。构建出例如图1这样的配送体系,运用自提点、乡镇物流中心、班车进行配送,三管齐下,可大大节约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3.3 建设农村物流支持体系,引进农村物流专业人才

农村物流有着较强的根基性、公益性、普遍性,在指定税收、征地、投资等方面的相关策略上,政府有必要对农村物流快速发展給予全力的支持。严格执行农村物流市场监管,坚决杜绝各式各样违法行为的发生;建立并实施农村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信誉评价制度,并确定服务标准和质量考核制度,将服务质量考核作为物流企业资源配置和经营的主要参考依据,推进农村物流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有利于从事农村物流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而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其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出台相关政策等积极支持物流发展,并在各职业学校大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物流人才。所以,需要积极引进物流运作专业的人才,大规模培养农村物流技术人才,以此来满足农村物流对于人才的需求。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物流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物流网络体系不完善、缺乏现代高技术物流人才、农村交通不发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在物流配送方面的相关建议,并积极构建了现代农村物流配送基本模式。此时此刻,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还不够成熟,市场中各大知名物流企业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农村物流市场中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农村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并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对农村物流的研究,提升农村物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推动农村物流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占据庞大的农村市场份额。如何提升现代农村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将来深入分析研究的重点。国家的全力支持,各种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在推广试点经验和部门合作共建的基础上,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相信,辛勤耕耘在点多面广和日益兴旺的农村物流市场上的创业者,一定会迎来希望的曙光,农村物流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农村地区的经济将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辉.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2]孙静.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马尹佩.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设计与优化[J].现代商业,2017,(8).

[4]赵萌,邬文兵.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战略探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

[5]刘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9).

[6]卢东,郭进利.基于互联网+形势下农村物流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6).

[7]左玉洁.电子商务视角下农村物流配送问题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4).

猜你喜欢

农村物流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我国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理论研究综述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