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展览会志愿者服务中的联络翻译问题研究

2018-03-19关熔珍

关键词:外宾变体联络

原 淼,关熔珍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一、引言

2004年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这促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一年一度,需要大量的口笔译翻译服务。这不仅促进了中国—东盟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的深化,更为地方性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翻译实战机会。

每年,笔者所在高校广西大学,都会应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南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发改委等政府单位及众多社会单位的要求,派送各式各样的志愿者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及相关的高峰论坛等等。其中,联络翻译服务是重要的一环,面向中国—东盟十多个国家。联络翻译主要负责外事联络和外事接待工作中的陪同翻译服务,涵盖口笔译工作,要求掌握和具备外事接待活动中所需要的口语表达技巧与能力以及接待外宾的礼仪知识,主要涉及迎送来宾、行程安排、礼宾礼仪、会展会务等方面的内容。中国—东盟博览会对联络翻译服务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良好的双语沟通能力和翻译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广泛的跨文化知识等。出于外事安全等原因考虑,一般首选在校翻译研究生。

笔者所在高校是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联络翻译的首选来源单位,并有幸担任了2016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友好城市澳大利亚班达伯格代表团以及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泰国商会代表团的联络翻译工作。一方面庆幸自己能够和同学们一起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做专业翻译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也应导师要求,深刻反思两次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做联络翻译的经验与问题,并凝练文字,结合笔者本人以及同学们两届博览会期间联络翻译服务工作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一个高校研究生的角度,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对地方性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二、联络翻译问题及应对策略

做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联络翻译,首先是负责接待外宾,陪同外宾进行相关的活动。那么,第一接触的就是外宾的英语。不管是16年澳大利亚班达伯格代表团的英语,还是2017年泰国商会代表团的英语,都不是国内高校熟悉习惯的标准英语,即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按照著名英语语言学者Kachru①Kachru(1985)根据英语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及其使用情况,总结出著名的三大同心圈理论(three Concentric Circles),即英语的世界性传播可以用3个同心圈来表示,分别是内圈(the Inner Circle)、外圈(the Outer Circle)和扩展圈(the Expanding Circle)。内圈指英语的“传统基地”,即英语为母语的国家(ENL:English as a native language),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圈指英语不是母语,但是第二语言或是官方语言的国家(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国家。扩展圈指英语为外语的国家(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语言圈划分,澳大利亚英语属于内圈英语,而泰国英语则属于外圈英语,而中国英语则是拓展圈英语。[1]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都会吸引众多的国家政要、商会、专家学者等不同身份、不同国籍的人前来南宁相聚一堂,内圈、外圈和拓展圈英语的相互碰撞对于联络翻译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翻译挑战。

(一)碰撞语境下联络翻译的心理挑战及应对

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内圈、外圈和拓展圈英语的相互碰撞,首先挑战的是联络翻译的心理素质。当前国内现行的高校英语教育,基本摆脱了以往的“哑巴英语”,借助于现代网络和电子设备等,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联络翻译面临的是真正的翻译实战,挑战的是全面的翻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英语听力、英语语言表达、英语交流水平以及其他联络技巧和能力等。对没有翻译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开口成了第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笔者在两次东盟志愿者经历中与周围同学进行交流发现,初次上岗接待外宾的联络翻译,往往不是因为英语专业能力而不敢开口,而是因为缺乏接待经验、交流经验,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而过于紧张,完全不在工作服务状态,不敢主动与外宾交流,甚至是外宾询问时也无法跟上外宾语速,导致冷场。庆幸的是,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有英语专业基础支持,联络翻译一般到了博览会服务的中后期,基本能够应对各种困难,良好地完成联络翻译服务工作。

以笔者自身的经历为例,2016年博览会期间有幸作为志愿者接待了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友好城市访问团。由于之前没有大型国家级别的志愿者服务经历,一想到要给说英语的外宾做联络翻译,担心这担心那的,紧张得不得了。一跟外宾接触,脑海完全一片空白,听不进,说不出,越想说,越是无法开口。跟同学以及主管领导沟通学习后,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主动跟外宾找话题聊天,在得到对方的鼓励以及认可后,渐渐工作越来越上手,英语表达也越来越自信,到志愿者服务结束时,已经跟外宾相处融洽。到2017年博览会接待泰国商会代表团的时候,笔者已经可以轻松地应对类似问题。

可见,作一名联络翻译,过硬的心理素质必不可少。紧张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遭遇的问题,关键是学会应对自己的紧张。接待外宾,首先要打破的是会话的冷场。担心自己紧张到脑海空白,听不进,说不出,那么就要提前准备关注外宾的兴趣点,准备话题。其次,注意交流技巧,积极主动与嘉宾沟通,掌控初次见面的会话节奏和会话主题。同时,可通过自身或者外界的帮助缓解压力,尽自己应尽的职责。最后,有礼有节,工作细心到位。这样,做好联络翻译工作就算是完成了第一步。

(二)碰撞语境下联络翻译的听辨挑战及应对

除了心理素质的挑战,内圈、外圈和拓展圈英语的相互碰撞更挑战联络翻译的听辨能力。由于历史及文化的原因,属于外圈英语的东南亚英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变体风格,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便属其发音特色。这些与标准英语有着明显区别的发音规则可以称得上是联络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如何在交流中克服东南亚英语口音造成的听力障碍,是联络翻译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7年博览会接待泰国商会代表团的联络翻译工作,让笔者亲身体会了东盟国家变体英语的挑战。泰国是东南亚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是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最重要的参展国之一。泰式英语的变体特征主要如下[2]:

1.吞音现象较为明显,在一些发言中,发言人的:

A. 辅音/r/被吞,如:program,drugs,strongly.

B. 辅音/l/被吞,如:play,plan,public.

C. 词尾辅音被吞,如:health,include,states.

2./r/读成了/l/,如:forum,responsible,around

3.清辅音浊化,如:inviting/d/,ommittee/d/,topic/b/

4.有些单词重音偏移,如:recently,addition,marketing

平时英语课堂中接触的基本都是标准英语,初次接触变体英语,对联络翻译而言,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尤其是在相当紧张的语境之下。如笔者做泰国外宾的联络翻译时,外宾说”Are you happy as a volunteer?”本能地觉得外宾是问自己是否喜欢做志愿者的工作,但是外宾口中的happy不是['hæpi]而是['hæbi],自然而然就会对肯定的本能反应产生质疑,从而造成翻译障碍,妨碍了联络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幸亏在学校中开设有《东盟英语辩音》课程,笔者很快掌握了泰国英语的变体特点,听力也就没有问题,联络翻译也就能够从容应对。

可见,联络翻译必须要有很强的英语听辨能力,而语言变体是听力过程中最强烈的干扰。这种充满国别特色的语言变体是翻译人员必须应对的难题。作为联络翻译,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逐渐熟悉积累并多加练习;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区别判断,沉着应对。

(三)博览会专业知识的挑战及应对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联络翻译,大都是从专业扎实的高校研究生里面挑选而来。这本身就是联络翻译的专业基本要求。在专业的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联络翻译同时应该具备跨专业百科知识的素养。这里的知识包括常识性知识、文化知识、主题知识和语境知识[3]。然而大学教育往往只是广博知识的通识,很难做到面面精专。而博览会每年的主题不一,知识点也相应变化。2016年的博览会主题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筑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7年的则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更为重要的是,笔者在2016、2017年两届博览会联络翻译的经验显示:外宾往往因兴趣爱好不一,关注点也会大不一样。2016年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友好城市访问团关注的是南宁城市发展规划,而2017年博览会接待泰国商会代表团则关注高科技领域,如航天科技产品等。城市发展规划对于通识教育的联络翻译而言,容易应对。然而,航天科技产品的翻译无疑是一大挑战。因为航天科技产品需要专业的航天知识、跨学科领域知识等等。

生活翻译、交流翻译以及会展翻译等等,对于联络翻译而言都不是难事,但是专业的科技知识等则需要联络翻译平时的自我普及和积累。虽然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主题都有变化,但是基本还是有规律可寻,而且前面博览会的经验对于以后博览会的翻译是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

(四)博览会文化礼仪知识的挑战及应对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中国与东盟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内圈、外圈和拓展圈英语碰撞的同时,不同的文化也在碰撞。一个合格的翻译人员不仅要精通语言,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习俗也是非常必要的。英语语言变体特征显著的东盟各国,其历史文化习俗也各具特色。中国—东盟博览会主要是一种会展文化,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和礼仪等。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所谓“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联络翻译工作不仅要求翻译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外事接待礼仪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笔者两次联络翻译的经历来看,如何着装是一个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联络翻译的穿着都要注意礼节和主次问题,既要大方得体又不能喧宾夺主。其次,注意生活细节和工作细节,让每位嘉宾熟知每一天的具体行程和具体工作是联络翻译必须要注意的细节,工作要细致到位。最后是餐桌礼仪问题。领导宴请或者嘉宾就餐时,要提前掌握外宾的饮食禁忌情况,熟悉餐桌礼仪。这些礼宾常识跟专业技能知识同等重要。因此,在校学生在加强专业知识能力学习的同时,礼仪常识也要多加培训,确保在联络翻译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维护个人、学校、单位甚至是国家形象。

三、对地方性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议

地方性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一般都会严格遵守教育部的专业设置要求,往往是顾及到了学科建设上的大而同,却忽视了地方性特点上的小而细。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联络翻译的经验以及跟同学们的联络翻译经验交流,让笔者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如果地方性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设置有所改变,应该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

(一)因地制宜,改革课内教学

1.地方性实战教材的编制与使用

与普通话推广的情况一样,“标准英语”的高校推广也同样方兴未艾。市面上以及各大高校出版使用的刊物以及教材大都是“标准英语”的讲解与应用,甚少涉及世界范围内英语变体的语言规则,高校课堂教材更是几乎没有。随着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将东南亚特色的英语融入到教学及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地方性高校的英语教学。

笔者所在高校目前涉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教材共有三本,分别是:《广西口译实务》《会展英语现场口译》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语口译实务》。然而,仅仅三本教材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翻译人才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材编写的投入工作将成为翻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措施。建议地方性高校组织教材编写团队,根据东盟国别的不同分派任务给各个学校,分别就东盟十国各国的历史文化及各自语言语音语法规则以及每年博览会期间各个代表团的真实发言材料等设置教材及教学方法与模式,营造“真实的”翻译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推进教学科研。

2.博览会听辨语料的制库与训练

每一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仅是一场多国自由贸易展览会,更是一场多国语言交流的碰撞会。在这里有中国国内各地方语言的碰撞,有英语内圈、外圈和拓展圈的碰撞。这就要求翻译人员不仅要掌握工作语言英语的各种变体情况,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各语种的变化情况。

(1)标准英语与东南亚英语的听辨

东盟各国的英语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各自生成了自我独特的变体英语。这些变体英语偏离标准英语的轨道,却依然能够在英语世界中交流使用,成就典型性的外圈英语。外圈英语虽然比拓展圈的英语更接近标准英语,但其依然与标准英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提前学习和掌握东盟变体英语对于地方性翻译人才而言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在课堂上将变体英语的听辨障碍降到最小化是必要的教学改革方向。地方性高校应该积极搜集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各个代表团发言人的真实发音材料以及各国主要媒体电台的音频制成的英语语言语料库,供课堂教学及学生自习所用,训练学生对于语言变体的听辨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东盟博览会。因此,广西各大高校可以将东盟十国的语言作为翻译专业的二外选修科目。

(2)普通话与方言的听辨

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仅是世界各国的聚会,也会聚集国内各个省份的商人及官员等。汉语复杂的方言体系对翻译人员同样是一大干扰。因此,除了搜集英语变体的音频语料以外,国内方言的音频语料库建制也很重要,同样可供课堂教学及学生自习所用,训练学生对方言的听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东盟博览会。内容可涉及汉语主要的8大方言体系。

3.博览会文化、礼仪课程的开设

鉴于东盟国家与中国有着差异较大的文化习俗,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理应关注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广西各高校应该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关于广西及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的课程,使翻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翻译技巧的同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与禁忌,增强跨文化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社交礼仪知识的培养。通过开设一些课程或组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灌输必要的博览会和外事接待礼仪知识,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二)实战实训,丰富课外实践环节

课堂的理论教学离不开课外的实践巩固,英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积累。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理论知识后,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自己摸索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例如:(1)针对学生心理素质波动较大的情况,应该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演讲比赛,或者定期在班级内部组织讨论会,每个人都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可以锻炼学生在公众面前发言时的心理素质,二来可以锻炼学生的言语组织能力。(2)以广西大学为例,每年都会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尤以东南亚地区留学生居多。学院或者班级可以自由组织经常和留学生互动。一来可以广泛交友,二来可以帮助翻译专业的学生增强自己的语音听辨能力。(3)倡导每周班级内部自由组织角色扮演、模拟博览会的发言、交传或者会议场景,可以使用音频材料或者邀请留学生参与。

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去,才能快速并有效掌握翻译学习的方法,积累经验,为每年的博览会服务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转变培养模式,以实战为主

如今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目标都是培养“翻译技能+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然而,围墙内的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实战实训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广西可以依靠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借助东盟博览会带来的效应,多鼓励学生实战实训,培养有广西特色的翻译人员。同时,鼓励并倡导翻译专业学生选修政治或经济方面的选修课,掌握一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做到“学语言的也可以懂经济”,这样在以后的翻译工作中可以更加轻松地应对相关难题。

四、结语

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对于广西来说是一次发展的机会。对高校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绝佳的实战实训机会。只有真正参与实战实训,才会明白经验是何等的重要。笔者就亲身经历的两届博览会联络翻译经验,发现东盟博览会事实上是一场不同语言的碰撞会,挑战着联络翻译的心理素质、听辨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以及文化礼仪知识能力等等,同时笔者就发现的问题大胆对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改革建议。建议地方性高校:第一,因地制宜,改革课内教学,加强地方性实战教材的编制与使用以及博览会听辨语料的制库与训练,聚焦标准英语与东南亚英语的听辨和普通话与方言的听辨;第二,进行实战实训丰富课外实践环节;第三,转变培养模式,以实战为主。

[1]白佳芳.英语全球化对东盟国家英语变体及文化教学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1(12):71-74.

[2]安文婧,李春霞.东盟英语语音变体对广西高校本科翻译专业教学的启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3):112-115.

[3]李媛媛.地方类财经院校口译教学的改革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的东盟口译教学实践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188-189.

猜你喜欢

外宾变体联络
首迎外宾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让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止于“联络”
近Hermite流形上联络的关系
雪天,我送外宾下井冈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庄子》成语的隐喻转喻特点及其变体的认知构式研究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奇特的联络方法
经理的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