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水貂克雷伯氏菌病的诊治
2018-03-19邹积振马燕丽董崇波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宋村畜牧兽医工作站264400
邹积振 马燕丽 董崇波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宋村畜牧兽医工作站 264400)
一起水貂克雷伯氏菌病的诊治
邹积振 马燕丽 董崇波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宋村畜牧兽医工作站 264400)
2017年8月,文登区侯家镇某水貂养殖场发生了以水貂颈部颌下水肿、眼球突出、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我们流行病学调查、解剖症状、实验室化验确诊为水貂克雷伯氏菌病。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7年8月2日,该养殖场存栏的11800只水貂开始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急性死亡的现象。该业主认为发生了绿脓杆菌性的出血性肺炎,在饲料中添加了阿莫西林粉、大青叶粉、黄芪多糖粉,1次/d,连续用药6d,效果欠佳,8月9日该业主带了30只当天死亡的水貂到本处就诊,此时水貂已累计死亡800多只。
2 临床症状和解剖症状
(1)通过检查发现死亡水貂有26只为当年的小公貂,3只为当年的小母貂,1只为老母貂。死亡的水貂营养状况良好、发育较快、个体较大。外观有24只水貂颈部肿胀,有18只水貂眼球突出。通过调查,该养殖场中还有的水貂出现后腿麻痹的症状,拖行,经2~3d死亡。养殖场中存在大量水貂的尿液呈深黄色现象。(2)现场解剖有的死貂出现纤维素性肺炎,心内外膜炎,胃内有煤焦油状的粘液,肝、脾明显肿大,肾有大量的出血点或出血性梗死;有的死貂在喉部、颈部、肩部出现蜂窝织炎,严重的已形成脓肿,肝脏肿大,淤血,切面流出暗褐色血液;有2只水貂在身体的躯干部出现小脓包,切开脓包流出白色的脓液,内脏为败血症的变化;剖检的多数死貂膀胱内充满深褐色尿液,膀胱黏膜肿胀增厚。
3 实验室检查
(1)无菌采集死貂的肝、脾、肾、心血、脓液、病变的淋巴结等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较大的圆形、光滑、淡灰色的菌落。用接种环钩取时呈丝状并且粘稠。革兰氏染色境下观察呈现阴性杆菌,无运动性,有荚膜,无芽苞,呈短链排列。(2)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该菌对头孢噻肟、氟苯尼考、林克-大观霉素、强力霉素高敏;氧氟沙星、恩诺沙星中敏;阿莫西林、青霉素、红霉素低敏。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解剖症状颈部肿大、肾梗死、尿液深褐色等,细菌培养可拉丝现象等可以诊断为水貂克雷伯氏菌病。
5 防治
(1)立刻隔离、淘汰病貂,死貂做无害化处理。全场彻底清理粪便,地面用5%的火碱溶液喷洒,1次/d;用聚维酮碘溶液带貂喷雾消毒,2次/d。5d后改为7d1次。(2)调整饲料种类,禁止饲喂鸡小肉类、猪的下脚料类、鸡胚蛋等饲料,添加新鲜的小杂鱼、煮熟的鸡肝、奶粉等营养高的饲料。(3)饲料中,早晨按35mg/kg体重添加氟苯尼考粉,下午按30mg/kg体重添加强力霉素粉,同时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1000g,维生素E粉1000g,维生素C粉800g,连用5d。对病情较轻的水貂可用氟苯尼考针剂按0.02ml/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经上述防治措施,到8月15日,除增加病貂12只,死亡8只外,大群水貂恢复健康。8月20日回访无新病例出现。
6 小结
(1)动物的下脚料含细菌很多,容易引起本病的发生,动物的下脚料必须煮熟才能饲喂。(2)本病容易与水貂的黄脂肪病、绿脓杆菌病等混淆,必须及早确诊,及时处置,才能减少损失。
(2018–02–08)
S858.92
B
1007-1733(2018)06-0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