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8-03-19杨建华

山西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枣园枣树山西省

杨建华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枣树是中国特有经济林树种,全国现有枣树面积约200×104hm2,年产量约73×108kg.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黄河中游,境内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适宜枣树生长发育,是我国枣树起源的中心地带。2016年,全省枣树种植面积21.13×104hm2,产量11.76×108kg/a.2017年,由于降雨裂果严重,产量减少了60%.

1 山西省枣产业现状

枣树是山西省重要的乡土树种,具有抗干旱、耐瘠薄的特性,在全省栽培区域广泛,尤其在黄河沿岸黄土丘陵区栽培面积较大。

1.1 枣树资源现状

山西省是枣树资源大省,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在全省93个县、区均有分布,品种资源丰富,达100多个。山西省枣树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和汾河流域,面积和产量一直在全国排第3位或第4位,传统栽培品种有十大名枣。

1.2 主产区栽培现状

山西省枣树栽培主要集中在吕梁、运城、临汾、晋中4市,总面积占全省的90%.

1.2.1 吕梁市栽培现状

吕梁市枣树品种主要为木枣,面积11.33×104hm2,约占全省面积的50%,年产枣约5×108kg,主要分布在临县、柳林、石楼、兴县等地。其中,临县的面积和产量占吕梁市近一半。木枣以制干和少量加工为主,目前存在的问题最严重。

1.2.2 运城市栽培现状

运城市枣树品种主要为冬枣、板枣、屯屯枣、梨枣,面积约2.8×104hm2,年产量5×108kg,主要分布在临猗、稷山、平陆、芮城、永济等地。临猗、永济以冬枣为主,且临猗县设施栽培的鲜食枣产区,集约化经营程度、管理技术水平和产量较高,效益较好。稷山县以板枣为主,芮城、平陆等县以屯屯枣为主。

1.2.3 临汾市栽培现状

临汾市枣树品种主要为木枣、官滩枣,面积3.6×104hm2,年产量0.6×108kg,主要分布在永和、襄汾等地。永和县面积最大,达1.67×104hm2,主要品种为木枣。

1.2.4 晋中市栽培现状

晋中市枣树品种为壶瓶枣、骏枣,面积约1.7×104hm2,年产量0.6×108kg.主要分布在太谷、榆次等地。栽培方式为大田栽培和遮雨棚栽培。以观光采摘、销售鲜枣、加工干枣等多种形式经营,效益较好。

此外,忻州市枣树品种为油枣、木枣,主要分布在保德县。

1.3 加工企业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枣加工企业有500多家,加工产品100余种,包括干枣、鲜枣类,红枣果脯类的蜜枣、糖枣、蜜饯、紫金枣、马牙枣,乌枣等,饮料类的枣酒、枣粉、枣饮料、枣汁、红枣果醋、枣浓浆等,休闲类的脆枣、枣片、枣夹核桃等。大多为初加工企业,多数从新疆购枣,运回后经分选、清洗、烘干等初级加工后,直接包装销售。

1.4 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现状

1.4.1 科技支撑现状

山西省内从事枣树研究的机构主要有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和园艺所、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外省主要是河北农业大学枣中心。国家林业局、山西省科技厅和山西省林业厅等部门提供经费支持,在太谷、稷山、石楼、临县、柳林等地开展了红枣裂果机理、抗裂品种筛选、栽培综合技术管理防治裂果、防裂制剂研制等研究。研发了各类遮雨棚,防雨效果较好。筛选了临黄1号、雨丰、木枣1号、晋源红、晚熟木枣等抗裂品种,研制了枣丰宝等叶面防裂剂。在黄河沿岸开展了冬枣等鲜食品种的引种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4.2 经营管理现状

近几年,在山西省枣树种植大县实施了枣树提质增效示范项目,每年投资3 000元/hm2,连续3 a,开展枣树树体和土肥水管理,以增强树势,提升枣产量,效果显著。

1.4.3 技术服务现状

近年来,山西省林业厅、山西省造林局、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每年组织枣树综合管理技术培训,各市县也组织各种枣树培训班。山西省林业厅在全省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干果经济林管理技术服务团队,普及实用技术。

2 山西省枣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市场方面

2.1.1 受新疆枣冲击很大

新疆南疆地、市和建设兵团近年来枣树种植规模迅速扩大,10年左右时间种植面积超过46.46×104hm2,产量占到全国的一半,其主栽品种为骏枣(壶瓶枣)和灰枣。由于新疆土地面积辽阔,光热资源丰富,秋季降雨少,枣树每年丰收。新疆产出的红枣个大、肉厚、核小,品相好,糖分高、口感好,广受消费者欢迎。大多数被销往内地,商品枣占到全国的80%,对市场冲击大。

2.1.2 山西省品质好的枣数量少

运城市的冬枣、板枣品质好、效益高。但其它地区尤其是吕梁山区的木枣与其它品种相比,普遍存在个小、核大、可食率低、品质差等问题。木枣多种植在山地,立地条件差,如果缺乏管理,品质更差。普通木枣收购价为1.5元/kg~2.0元/kg,效益低下。本省企业销售的红枣主要是新疆红枣。省内枣价格低,缺乏管理,枣果质量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2.2 栽培方面

2.2.1 主栽优良品种少

山西省枣树栽培品种有100多个,但主栽品种仅有10多个,除引进的冬枣外,仍以传统的十大名枣为主。这些品种有显著的地域分布特点,栽培区域局限性很大,适生范围小,产量少。木枣在全省栽植面积最大,约占全省的50%,产量最多。但木枣为制干品种,鲜食口感差,制干后果小、核大、肉薄,品相不佳。随着优良品种的不断增加,木枣竞争力越来越弱。

2.2.2 管理缺失

枣树耐旱、耐瘠薄,但仍需要管理才能丰产优质。在平川枣区,交通方便,便于枣树常规管理。但在吕梁山区,红枣多栽植于干旱梁峁、坡地,以一家一户分散型小规模经营为主,管理粗放。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导致枣树管理投入不足,多数枣园缺失管理。

2.2.3 灾害严重

近年来,因气候变化、枣成熟期降雨量增加等原因,裂果发生频繁。2017年国庆期间,全省大范围持续降雨,造成平川区枣裂果率达80%,吕梁山区裂果率达70%,好果率不足1/4,枣农损失严重。全省枣产区的主要病害为炭疽病、黑斑病、缩果病,严重时枣果没有商品价值。

2.3 加工方面

2.3.1 加工规模小

虽然全省有500多家枣加工企业,但规模普遍小。年加工能力达100×104kg以上的约占10%.

2.3.2 产品附加值低

山西省枣加工企业生产产品100余种,但均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产品少,产业化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2.3.3 知名品牌少

枣加工企业规模小、知名品牌少,除汉波(已停产)外,其它品牌鲜为人知。

2.3.4 本地枣加工少

新疆秋季降雨少,红枣产量大,货源稳定,品质好、畅销。因此,新疆枣是我省多数枣企业的主要货源,而加工本地枣占比不到10%.

3 山西省枣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3.1.1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吕梁山区枣园距村庄较远,交通不便,有些枣园已经被放弃管理,效益低下。对于生态区位重要的枣园,建议实行生态补偿。坡度25°以上的枣园,建议纳入退耕还林范围,享受退耕还林资金补助。

3.1.2 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对枣产业发展的支持。

1) 对现有枣园进行改造。扩大枣树提质增效实施范围,对现有枣园进行综合管理,加强对枣农的技术培训。支持品种改优,提高有机肥的使用量。

2) 建立健全保险制度,减少枣农损失。积极推动枣树种植保险业务,保险费由财政、农户共同分担,降低雨水、冰雹、病虫害等给枣农造成的损失。

3) 设备补贴。参照农机补贴政策,对遮雨棚、烘干房、保鲜库、仓储库等设施、设备进行补贴。

4) 大力支持枣树设施栽培。财政、林业、水利部门综合协调,支持枣树设施栽培。

5) 建立仓储、贮藏、交易场所,加大对枣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3.1.3 创新经营管理机制

鼓励农户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枣园经营权流转,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形成规模化经营。和加工、销售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增加枣产品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3.2 重视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

3.2.1 增加鲜食品种的比例

增加红枣鲜食品种,通过设施栽培延长鲜枣供应期。形成兼用和鲜食品种并举,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的格局。

3.2.2 建立科技示范园区

发挥省、市、县林业科技示范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枣树栽培科技示范园,强化品种改优、集约经营的科技示范。在临猗等地推广示范早实、密植、矮化、丰产、优质枣树栽培技术,在黄河沿岸研究推广枣粮(枣药材、枣蔬菜)间作技术和枣树林下经济经营技术。

3.2.3 加强科技支撑

加大良种选育、品种改优、病虫害防治、综合防裂等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研究开发枣果功能性食品,如富硒枣、高钙枣、饮料枣、酿造枣等,同时进行黄河沿岸木枣良种选育研究。重视枣树综合防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研究枣树防雨棚的搭建技术、防雨棚枣园综合管理技术、枣树防裂集成技术并进行推广。组织县、乡基层枣树管理技术服务队,开展枣树管理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3.2.4 增加优良品种面积

合理规划,要制干、鲜食、兼用、加工品种同步发展。确定不同枣树品种在不同立地的布局,明确品种及规模。经审定,适合发展的枣树优良品种为骏枣1号、壶瓶枣1号、金谷大枣、金昌1号、临黄1号等。建议沿黄各县木枣区、地势平坦的黄河滩以发展鲜食和兼用品种为主,坡地可进行木枣嫁接改优,推广果大、肉厚、质优、抗裂性强的木枣优良品种。栽培过程中,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生产绿色、无公害枣果。

3.3 转变经营方式和进行市场开拓

3.3.1 创新枣产品

加大枣产品创新力度,对木枣果实进行综合利用,鼓励创办枣深加工企业,提高枣产品附加值。

3.3.2 建立企业联盟

探索建立枣加工企业联盟及运行机制,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

3.3.3 创新营销模式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平台,创新营销模式。在重视传统销售的同时,通过网络营销手段拓展市场。

3.3.4 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枣的公益宣传和品牌宣传,扩大全省红枣的知名度。

3.3.5 开拓市场

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林业、城郊林业。对现有枣园进行改造,以满足采摘、观光、旅游需求。

猜你喜欢

枣园枣树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枣树嫁接 掌握技术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山地枣园节水保墒措施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门前的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