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羊布鲁氏菌病防疫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8-03-19李卫东宁夏青铜峡市农牧和科学技术局751600
李卫东 (宁夏青铜峡市农牧和科学技术局 751600)
浅谈羊布鲁氏菌病防疫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卫东 (宁夏青铜峡市农牧和科学技术局 751600)
布鲁氏菌病也叫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动物的生殖系统。本病可感染多种动物,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多年来通过检疫、淘汰和扑杀等措施,我国曾一度控制了本病,但近年由于牲畜的流动量大、流动频繁和个别地区检验检疫的不规范,造成人为的疫情传播,加之在许多地方并未将布鲁氏菌病防制纳入强制免疫的范畴,导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上升流行趋势。青铜市从2015年秋季开始,推行使用投药器口服布氏杆菌S2株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方法,开展羊布氏杆菌病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了该病的流行,也为其他人畜共患病防控积累了经验。
1 做好防疫人员的个人防护是防疫工作的基础
1.1 加强个人防护可有效降低易感人群的发病率 本市位于宁夏平原中部,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饲草料资源丰富,群众一向有饲养羊只的习惯,且养殖规模多以20~50只的小群为主,多年来全市羊只存栏量一直维持在25万以上。近年由于市场流通的加快,饲养管理和动物检疫的相对滞后,羊布氏杆菌病呈现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并出现多例人感染布氏杆菌病的报告。生产实践证明,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地区的人,对布氏杆菌病都易感,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但是,兽医、饲养员、挤奶工人、牛羊屠宰工以及收购和加工皮毛的人员等患布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一现象不是说人类对布氏菌易感性有差异,而是这些职业与传染病的病原体接触机会多,忽视了对布鲁氏菌病的防制。因此,在羊只饲养、防疫过程中加强个人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1.2 个人防护应注意的事项 布氏杆菌病不仅可以感染多种家畜,而且易传染给人。动物防疫时,防疫人员与家畜接触,既可能人为地在畜间传播疫病,又存在病畜把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的风险,研究表明,人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羊,而不是牛,特别是给在近期出现过流产现象的羊群注射疫苗时更要谨慎,要时刻保持自身清洁,包括个人卫生和工作用具的清洁。为防止病原感染,暴露的皮肤应涂擦凡士林,防疫员、保定人员可配戴防护眼镜、一次性口罩、胶皮手套和帽子,穿胶靴等,防疫中途未经消毒不得饮水、进食。
2 预防接种的前期准备工作
2.1 预防羊布氏杆菌病的疫苗 预防接种又称为特异性预防,既是预防措施,又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手段。家畜免疫后既可保护牲畜不受布氏菌感染,也间接地保护了人群。本市预防羊布氏杆菌病的疫苗为猪种布鲁氏菌S2弱毒活疫苗,具有对羊只安全、免疫效果好、免疫保护时间长的优点。该菌苗可以采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口服免疫等多种免疫方法,由于注射法不能用于牛、孕畜及小尾寒羊的免疫,目前本市主要用作口服接种,省略了免疫中鉴定羊品种、怀孕与否。此苗通过口服饮水免疫绵羊、山羊,保护率均达80%以上,已在布氏杆菌病净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2 疫苗的保管、配制 疫苗配制前,应检查疫苗瓶的完整性,确认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符合冷链要求,疫苗瓶没有破损。实践证明,应使用生理盐水作为疫苗稀释液,而不是简单的采用自来水、凉开水稀释疫苗。因为自来水、凉开水不是等渗液体,它的理化性质限定了它不适合作为疫苗稀释液,因为弱毒苗的核心物质是它所含的细菌,是活的微生物,用生理盐水作为疫苗稀释液,布氏杆菌S2株减毒活疫苗才能发挥免疫效用,而自来水、凉开水的pH值及其所含的矿物质、杂质等都会加速疫苗失效。同时,操作人员在启用疫苗时,应该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严禁徒手稀释疫苗,并严格控制疫苗稀释用水量。
2.3 防疫器械的调试 羊布氏杆菌病免疫采用的是活疫苗,如果疫苗稀释后免疫过程发生漏液现象,不但可能污染周围环境、水源、饲草料,同时导致保定人员、防疫人员接触到布氏杆菌病疫苗。无论使用背负式封闭灌药器还是手持式封闭投药器,调试工作均极为重要,要杜绝动物防疫的过程成为病菌扩散的过程,给防疫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可使用自来水进行密闭性检测,一旦在免疫中发现漏液现象,应立即停止免疫,现场要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消毒,或0.16%三氯异氰脲酸钠水溶液喷雾消毒,人员手臂、衣物用0.1%新洁尔灭消毒即可。
2.4 了解羊只的来源和健康状况 了解羊只的来源和健康状况,是动物防疫的基础。为提高防疫效果,增强动物非特异免疫力,条件允许时可于防疫前3~5d通过电话等多种形式告知畜主,在羊的饮水中添加速溶多维、黄芪多糖等抗应激反应的添加剂,同时给羊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草料。实施种公羊健康普查工作,对检出阳性种公羊可试行由政府和农户共同承担,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羊布鲁氏菌病传播。对患有其他疾病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羊,必须待疾病治愈后一周再行免疫。
2.5 饲养场地、饮水器具等消毒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羊在流产或正常分娩一周内,会随着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排出大量病原菌,对饲槽、饮水器具、圈所地面造成污染,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长达37d,羊是喜干厌湿的动物,羊舍地面一般较为干燥,本市年降雨量少,气候干燥,干燥的羊舍地面藏有大量病菌,农牧部门每年组织的集中防疫时期正值母羊产羔期,而农户饲养的怀孕母羊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产房,圈所地面污染难以避免。为有效防止防疫人员、保定人员通过吸入含菌的尘土,或细菌通过眼结合膜等途径感染人,防疫前圈舍须用10%石灰乳或者0.3%三氯异氰脲酸钠水溶液等消毒药洒地防尘。
3 科学防控 确保人畜安全
3.1 羊只的保定、免疫 为提高免疫效果,防止应激反应,防疫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晚天凉时段,免疫前3h不让羊只喝水,让羊只有渴感。大群羊只在免疫时首先把羊群赶入小圈圈养,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保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防止追赶抓羊时尘土飞扬,吸入细菌,严禁不戴手套、口罩捉羊保定。为确保口服免疫质量,无论使用何种口腔投药器,均应在保定人员的协助下,将金属喷头完全伸入羊的口腔中,且羊的口腔不能直接对准人的方向,防止羊的口腔粘液喷到操作人员的脸部和皮肤黏膜,严禁将药液喷到羊口腔以外的其他地方,杜绝疫苗撒漏,免疫的同时逐一佩戴免疫标识,做到防疫一只标识一只,避免漏防或者重防。
3.2 免疫结束后疫苗瓶、防护用品的无害化处理 防疫结束后,应将当天使用过的疫苗瓶进行回收登记,口罩、鞋套、帽子等一次性防护用品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工作服、胶靴、耳标钳等物品应于当天防疫结束后用3%来苏儿水浸泡消毒后晾干再用,封闭投药器内每天稀释后未使用完的剩余疫苗是生物安全工作的重点,必须加消毒药进行无害化处理,然后用水重新冲洗干净,背负式封闭灌药器由于连接软管较长,存留多量稀释疫苗,更须注意。
4 提高高危人群防控意识 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控
大力普及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不断提高高危人群防控意识,让广大的群众特别是养羊者了解布鲁氏菌病对人、畜的危害,是农牧、卫生等部门的社会职责。(1)举办防疫人员、养羊戶、羊只屠宰工、销售人员、贩运户参加的培训班,发放布鲁氏菌病防控宣传册,开展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大力提高养殖户等高危人群对布鲁氏菌病危害性的认识和防控意识,使其主动配合防疫工作,让防制布鲁氏菌病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把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落到实处。(2)由于本市已有多例人感染布氏杆菌病的报告,并且多为密切接触人群,而在防疫过程中极有可能接触到病羊,存在接触感染布氏杆菌病的职业风险。在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今天,农牧部门应在动物防疫工作开展之前,与卫生部门协作,开展参与防疫人员的人间布鲁氏菌病检查,并与防疫人员签订《羊布鲁氏菌病免疫工作个人防护协议》,通过协议的形式,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重申布鲁氏菌病的危害性,进一步提示免疫中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意义,监督防疫人员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程执行。(3)坚持以人为本,把不发生人员感染事故作为重中之重。防疫过程一旦人员感染布鲁氏菌病,会给防疫人员产生很大的心理阴影,导致防疫人员对羊布鲁氏菌病的免疫出现懈怠甚至消极抵抵制的情形,致使防疫人员拒绝参与羊布鲁氏菌病的防疫工作。动物防疫部门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职责,为防疫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消毒药,杜绝人员感染的发生。(4)对养殖户而言,自繁自养是在未感染羊群中控制本病传入的最好办法,为改良羊群品质引进种公羊,或扩大养殖规模新购进补充羊只时,必须了解购入羊只的健康状况、免疫疫苗的种类、时间,隔离饲养2周以上,申请动物监督部门实施检疫,确无疫病时,方可与本地羊群混群饲养,并及时进行布氏杆菌病、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免疫。
(2018–07–23)
S851.33
C
1007-1733(2018)06-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