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营区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8-03-19任卫东王文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畜牧局257000
郭 琦 任卫东 王文才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畜牧局 257000)
为了适应新形势,持续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针对今年东营区畜牧养殖“三区”划定后,畜牧生产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近期笔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及发展建议汇报如下。
1 东营区畜牧业生产现状
随着2017年畜牧养殖“三区”的划定,禁养区内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关闭搬迁后,全区现有规模养殖场47家,养殖专业户190家,养殖散户3727户,生猪存栏21965头,比去年减少14435头,奶牛存栏3020头,减少896头,肉牛存栏5181头,减少1923头、蛋鸡存栏19.1494万只,减少9.4039万只,肉鸡存栏59.61万只,增加22.9932万只,肉鸭存栏21.9万只,减少12.8741万只,羊存栏1.6575万只,减少7551万只,出现下滑现象,畜牧生产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2 当前养殖业发展的困难
随着东营区三区划定方案的出台以及环保要求,本来就是微利行业的畜牧养殖业,面临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闭搬迁,限养区内养殖场的提升,养殖场搬迁、新建养殖场所需要的土地、资金问题成了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养殖业融资难,更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养殖业的洗牌和重组,标准化上规模的大型养殖场和产供销一条龙的养殖企业必将占领畜牧养殖业市场,养殖专业户和小规模养殖场将被淘汰。
3 下一步发展思路
3.1 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环境 (1)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调控方向,积极谋划符合国家和省政府战略方针的大工程、大项目,以做好项目编制和项目储备为基础,主动与上级部门搞好对接,努力争取省以上资金和政策向本区畜牧业发展领域倾斜。另一方面,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养殖场区建设用地由各级政府专项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切实解决建设畜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的用地难问题。(2)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积极做好有关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通过立法明确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关要求,加快有关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的水平。严格按照《畜牧法》、《草原法》和《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为全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3)加大宣传与执法力度。加大对现行畜牧业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相关法规规章,构建适应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动物防疫、检疫、兽药、疫苗、饲料、种畜禽的执法管理,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良好的生产和市场秩序,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加强产地环境、投入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饲养管理备案制度,建立全程质量追溯制度,强化公共危机应急反应能力,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3.2 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 (1)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按照规划要求,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全社会对畜牧业建设投入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中心城区高效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2)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大招商、招大商。认真梳理产业发展短板,明确招商需求,瞄准有投资实力、有产业经验、有产品品牌、有产品市场的国内外企业集团,广开招商渠道,开展登门招商、以商引商。通过招商提高项目建设水平,扩大项目建设规模,壮大产业发展龙头,更新产业发展理念,提升产业发展档次,打造产品质量品牌,拓宽产品销售市场,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大发展。(3)消除融资的关键性障碍。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制定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龙头企业等组织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稳步实施政策性畜牧业保险试点,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投保自愿”的原则,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不同产品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3.3 创新经营机制,注入发展活力 (1)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断创新经营机制。(2)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注入发展活力,带动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3.4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技术水平 (1)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强化科技支撑。(2)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使畜牧业向着资源节约型、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