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对策分析

2018-03-19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朱海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锐器紫外线医疗器械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朱海荣

医院的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各个科室医疗器材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护理人员在回收清洗各种器材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污染物,从而让他们处于高度的职业暴露危险中,为保护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职业防护水平,笔者通过对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1 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

1.1 物理因素伤害 ①利器刺伤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由于经常接触针头、刀片、剪刀等尖锐器械,那么随时都有可能被利器伤害到。据相关研究统计,国内消毒供应室锐器伤的发生率高达72.4%。被这些利器刺破皮肤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血液性感染。由于有些病毒可能会残留在各种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器上,护理人员若不慎被它们刺伤,这些病毒就可能感染护理人员。②烫伤 高温消毒是消毒供应室常采用的工作方式之一,一般用高温蒸汽对医疗器械消毒。消毒室工作人员每天与120度的高温蒸汽接触,稍不注意被烫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高温灭菌结束后,护理人员在取出器材时。③紫外线伤害 由于消毒过程中要用到紫外线,尽管机器设备挡住了大量的紫外线,但也会由于设备老化而让部分紫外线泄露出来伤到护理人员的皮肤。

1.2 化学因素伤害 现在消毒供应室常用化学药品来浸泡回收来的医疗器械,这些化学药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挥化性,长时间与之接触会产生过敏反应,比如出现化学性气管炎,皮肤黏膜刺激等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红肿、瘙痒、咽喉不适、急性中毒等。此外,护理人员戴的手套含有乳胶成分,也会使护理人员的手上起皮疹、皮肤瘙痒等。

1.3 生物因素伤害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回收全院各科室污染的医疗器械,在回收到过程中有大量的病原体残留在医疗器械上,尤其是粘附着血液、体液的器械。护理人员在回收中不可避免地与这些物品接触,稍有不慎就导致这些病原体进入护理人员身体内,发生病毒感染。如让护理人员感染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

1.4 噪音因素伤害 消毒供应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医疗器械在清洗过程中的碰撞,还有用水冲洗、灭菌过程中机械设备发出的声音。护理人员长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会引起疲劳、头痛、耳鸣等不适,严重的会引起听力下降。

2 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

2.1 加强护理人员防护知识的培训 由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对一些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导致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使职业危害发生。因此在进行防范知识培训的时候,要着重强调清洗的程序,对各种回收的器械要正确分类:如锐器类和非锐器类,导管类和非导管类。对这两大类还可以根据大小形状进行分类,还有就是特殊物品的处理。培训时,要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病毒的危害,严格要求护理人员遵守医院的各种制度,时刻注意自我保护,尽量不要与回收上来的物品有直接的接触。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对不安全物品的防护意识,严格按照医院的规定执行清洗、消毒过程。

2.2 物理因素防护 在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防护意识,改正不良的操作习惯。在操作过程中应戴手套,避免损伤,动作要轻巧,对于要搅拌之类的操作要借助工具进行,对金属器械要使用钳子之类的东西夹取。一旦不小心被利器损伤,要用酒精消毒,然后包扎。在高温消毒完成之后不要立即将物品取出,等到温度降下来再取出。进行紫外线消毒时,要尽量远离消毒设备,时间不要太长,及时开窗通风。

2.3 化学因素防护 护理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一些常用消毒剂的危害要有认识,对不同器械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在操作过程中要防止身体与消毒剂直接接触,戴上口罩避免吸入消毒剂挥发出来的气体。

2.4 生物因素防护 对医疗器械分类回收时,要严格遵守规定,穿隔离衣,戴防护手套,以及口罩,避免器械上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溅到护理人员的皮肤上,预防感染的发生。若不小心溅到了皮肤上,要立即进行清洗,根据受到伤害程度,进行相关疫苗的注射。

3 结语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在工作期间被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须时刻保持警惕。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暴露风险。同时要树立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暴露给自己带来危害。

猜你喜欢

锐器紫外线医疗器械
防倾倒双层伸缩锐器盒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跟踪导练(五)6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